所有技术是企业进行科技研发的核心吗都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吗?

一个文明的技术水平不是循序渐进地发展的,而是在相对来说极短的时间内爆发式发展,瞬间完成技术进步的。这个概念若是套用我们人类文明,看似完全合理,马克思说过工业革命一百年创造的财富,超过人类历史上从前所有时代创造的财富总和,足以让我们理解技术爆发式发展的迅猛。而在1964年,苏联天文学家卡尔达肖夫提出了文明分级的概念,他以文明对能源的掌控水平作为文明等级的标志。一级文明能够充分利用其母行星包含的能量,二级文明能够充分利用其母系恒星包含的能量,三级文明能够充分利用其母星系包含的能量。目前人类尚未达到一级文明的水平,文明等级指数为0.72。科学与技术是两个有明确区别的概念,科学是理论化的知识,它就像探险家手中的地图,能够指引人以尽可能快捷的方式到达目的地。人类历史上的大量新发现,与大量新技术的诞生,都是依赖于科学理论指导的。元素周期表上很多元素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似乎成了科学的一部分。但事实并非如此,若科学是探险家手中的地图,那技术就是他用来走路的两条腿,就算没有地图,也是有概率误打误撞地走到目的地,只不过要走很多的弯路。在古代历史上,中国发明的很多实用化的技术,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完全依赖于人们海量试错的经验诞生。其中有很多技术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比如黑火药、中医学、一部分农作物的嫁接技术等等。而科学的指引并不是永远对技术有利,因为科学理论不可能是完美的,总会有一些地方的瑕疵。若是有人碰巧按照不完美的科学理论的指引,来研究新技术,那可能就会出现很滑稽的情况,比如欧洲历史上热衷于制造永动机的那群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并不完全依附于科学。技术这个概念在一定的视角下,可以被理解为文明掌控力量的工具,是一个文明能够在宇宙中走多远,能够在何种程度下保护自己,能够造成多大破坏的最直观衡量因素。因此在黑暗森林这种环境下,文明的技术爆炸才会如此令人恐惧。那么卡尔达肖夫为何会在他提出的文明等级划分中,将文明对能源的掌握程度作为标准呢?关注电脑硬件的装机党们肯定明白一个道理,在十几年前,即便是家境贫寒的人,用十万块钱组装一台当时顶级性能的电脑,放在现在也比不过市面上价格平庸的中端机。说个最简单的数据,大家想想电脑内存条的容量,十几年前的电脑内存都是1G\2G,即使用来打游戏的高性能机器也不过4G内存,那时候谁的电脑能加到8G内存,那就得羡慕的令人流口水了。现在,即使小巧的笔记本都能16G内存了,电脑的CPU和GPU的性能提升程度也与之基本相同。那么电脑对能源的消耗呢?以前的老电脑电源最大功率也就是200至300瓦,虽然硬件厂商们在广告里都一个劲宣传,新产品性能提升,功耗下降。性能的提升的确飞快,但功耗确实不敢恭维,就一张显卡的功率就750w了。小巧的家用电脑都是如此,也不难想象用来做最尖端科研的神威超算对能源的消耗是怎么样的了,所以能源对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技术是企业进行科技研发的核心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