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界有苦因该向谁反映?

莫洛亚:“读书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更准确的理解生活的艺术。”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被无数家庭奉为圭臬,几乎所有父母都会告诫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好好学习,只有成功考上大学才能拥有一个好的出路,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这句话在二十世纪的确做不得假,那时的大学生非常稀缺,或者说有文化的人都不多,如果能够成功考上大学,毕业之后国家都会分配单位,那时也自然能够拥有一份好的工作。

然而国家分配单位这件事也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后来哪怕是大学毕业,也依然需要到社会中自己去寻找工作。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导致工作单位非常稀缺,甚至有不少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都只能在家待业。因此,光是依靠学习是不够的,同样也需要有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变化,这才是最重要的。

但还是有许多人在学习当中迷失了自己,知识没能让他们学会分辨方向,反而最后迷失了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这有些令人震惊,但确实有这样的人存在。当年的北大博士张进生,曾是医学界人才,后来却不幸沦为低保户,只能靠着自己的姐姐生活。那么张进生如今为什么会沦为低保户?这其实就是因为他已经在学习当中迷失了方向。

最初,张进生如同大多数的人一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父母将他视作唯一的希望。张进生最开始也的确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而且他自己也清楚,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就只有学习。因此张进生更是不敢有任何的松懈,他一直拼命的学习,不敢有一分一秒的放松,最后张进生也的确做到了,成功考上了湖南医科大学。在20世纪末,能够成功考上医科大学的人,自然都是非常有能力的。

而且虽然医科大学需要5年的学习时间,但是在毕业之后能够直接被分配到医院上班,也就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自己也不需要着急了。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过程,张进生也的确在按部就班的完成,然而在毕业之后,张进生虽然投入到工作当中,但是却不能很好的胜任这份工作,身为医生的他却怕血,甚至与同事的关系处得也很糟糕。

彼时,张进生的家人,都没有发现他的异状,由于在工作当中的一系列感悟,以及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让张进生最后选择放弃了这份工作,想要继续学习。学习原本不是一件坏事,更何况张进生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也自然有这个能力能够考取。果不其然,张进生后来直接成为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更是考上了北大的博士,前途简直一片光明。 然而张进生的命运并没有如此平坦,他的成绩的确非常优异,甚至有英国的学校向张进生抛来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够出国留学,为国外的医学事业造福。看到有如此好的机会,张进生自然不愿意错过,但他之前工作的那几年时间,并没有积攒下来什么财富,而他的家庭面对张进生的学习更是雪上加霜,已经无力支撑他去往国外留学,最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但张进生却因此备受打击,直接选择退学。 如果张进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北大的博士学业,最后无论是找工作还是担任教师,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出路。但谁都不曾想到,就在张进生的博士学业即将完成之际,他却会直接选择退学,这也导致张进生日后的工作非常的不顺利。不论是他看不中这个工作,还是其他的单位看不上张进生,总之张进生的生活充满了坎坷,也让他逐渐失去了斗志。 或许是因为从小就被父母灌输学习重要性的这种思想,又或许是张进生从小就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一直认为只要自己成功考上大学,只要自己的学习好学历高,就一定会拥有一个非常好的未来。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自己努力去适应,并且克服困难,如果他都无法承受生活当中的重担,那么又如何能够成功呢?

后来的张进生之所以沦为低保户,无非是因为他无法承受生活的压力,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导致最后不愿意努力,也放弃了努力。但凡张进生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或者说有一个抗高压的能力,他都绝对不会沦落到今天这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医学界有多少院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