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速檀歪思汗麻扎走哪条高速

本文目录伊犁好玩的地方都在哪伊犁旅游景点地图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旅游景点新疆伊犁有哪些地方不去真的是可惜至极打算去伊犁旅游,有什么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新疆伊犁自驾游都有哪些好玩的去处,伊犁适合自驾的绝美景点推荐http://wenku.baidu.com/view/6e824b5f561252d380eb6ea4.html伊犁旅游景点伊犁风景名胜有巩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青铜时代的乌孙土墩墓葬群、西辽西域名城阿拉力马力遗址,唐代弓月城遗址,有乾隆皇帝御书的格登山记功碑和伊犁将军府、惠远钟鼓楼、林则徐纪念馆等众多的景观。那拉提草原位于伊犁州新源县境内的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巩乃斯大草原伊犁巩乃斯,蒙语意为“太阳坡”分布在伊犁新源境内,是新疆细毛羊的故乡,也是“天马——伊犁马”的著名产地。 果子沟有“伊犁第一景”之称,它位于霍城县城东北的40公里处,是312国道乌鲁木齐-伊犁公路的必经通道,果子沟全长28公里。 伊犁河伊犁河位于新疆伊犁地区,源于天山山脉,向西流出国界,最后注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卡普恰盖水库。在中国境内全长400余公里,是新疆地区一条的内陆河。昭苏夏塔没听说过夏塔的小伙伴们是否已经把这个地方当作了塔?哈哈,夏塔不是塔,夏塔是昭苏的一个著名的旅游区。如果说欣赏油菜花是适然的,那么来夏塔会让你感到梦幻。新疆多山,去夏塔最合适的运动就是爬山。不过工作人员专门为游客们建了楼梯。游客们只需“爬楼”即可。记得当时我来这里爬了半个小时的山呢,马上精疲力竭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从山顶看山脚,有一种虚无缥缈之感,可是又带着一种莫名的骄傲感,我想这便是登上顶峰最真实的感觉吧。昭苏夏塔夏塔旅游区解忧公主薰衣草园新疆伊犁最出名的植物不是油菜花,而是薰衣草。紫色的薰衣草带给人的感觉就是梦幻中夹杂着一丝丝的神秘,让人想揭开这层面纱去探寻其中真正的奥秘。薰衣草的用处也有很多。做香袋、香囊、化妆品、洗衣液、精油……所以说薰衣草真的很受女生们的追捧!我的高中学校就种了两大片薰衣草呢,每当外宾来学校参观时,薰衣草香袋便成了赠予外宾的绝佳礼物。既突出了学校的多元化,又向他们展示了新疆伊犁最普遍又最具特色的一面。为什么说是最普通的呢?因为薰衣草在伊犁到处都是,随处可见。有时候马路边也会种一些。我曾在逛街路过时摘了很多呢!而且,薰衣草夹在书里做标本,也是很不错的选择。薰衣草园近距离的薰衣草喀拉峻大草原喀拉峻大草原。新疆山多,所以草原也很多呀。喀拉峻大草原位于特克斯县南喀拉峻山,距离八卦城约有50公里。因为喀拉峻大草原背靠巍峨的雪山,也是很多旅游爱好者最喜欢的地方之一。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真的是一场实实在在的视觉盛宴。在喀拉峻的草原上,最好是在夜晚仰望天空,星辰似大海,感觉整个人都身处这片星空中,星辰可望不可及。“没有亲眼所见你一定想不到有多少颗流星从眼前划过;没有亲眼所见你一定无法体会那银河初升从隐隐约约到清晰可见的震撼。”一位游客曾这样说。温柔的星空,感动了来这里游玩的每一个人。也许这就是在辽阔的草原之上带给游客们最好的体验吧。天为被地为席,与牛羊结伴,与星辰同行。喀拉峻大草原喀拉峻大草原夜晚星辰美景小伙伴们感觉如何?是不是更想来新疆旅游了呢。欢迎大家畅游新疆、畅游伊犁!伊犁各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欣赏风景名胜的同时还能欣赏新疆歌舞表演,何乐而不为?伊犁的面积非常的大,要想在这里好好游玩的话,送话费的时间很多,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建议提前规划好必去景点的路线。我先介绍一下伊犁比较著名的景点吧。伊犁是有湖,有山,有草原的地方。这里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喀拉峻草原以及那拉提草原。这里有美丽的赛里木湖,以及著名的薰衣草花海,还有伊犁将军府以及惠远钟鼓楼 ,我们还能在这里看到林则徐纪念馆。除了这些美丽的景点以外,我们还可以吃到很多当地的特色美食。比如美味的烤串,大盘鸡,烤马肠饭以及乌苏啤酒。一般来说要想到达以里,都是要先到乌鲁木齐,然后再前往伊宁。如果是春天来到这儿的话,可以先去伊犁的杏花沟看一看,这里有很多的野杏树以及小山坡,起起伏伏,甚是美丽。如果你是夏天来到这里的话,那一定要去拉拉提草原看一看了。那拉提草原是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这里是非常好的天然牧场,也是曾经哈萨克民族聚集之地。这里有营地可以提供住宿,所以我们不仅在这里可以看到高山草原,也可以看到夜晚的茫茫星空和远方的森林。除此以外,还可以来到琼库什台,这是一座位于天山脚下的世外桃源,这是一座非常干净的村落,我们不仅在这里可以看到沟壑纵横的壮丽之美,还可以欣赏到颜色层次不同的草海。如果还有时间的话,可以驱车来到霍城的薰衣草景区,这里有万亩薰衣草绽开,非常美丽。在过程除了欣赏薰衣草花海以外,我们也可以体验薰衣草园提供的鲜花精油,品尝鲜花美食,参与当地的手作香包以及草木染等活动,这是非常有意义的。1、惠远古城
2、林则徐纪念馆
3、伊犁河景区
4、速檀歪思汗麻扎
5、那拉提草原
6、天鹅湖
7、巴轮台黄庙
8、巩乃斯草原
9、杏花沟
10、铁门关
11、金沙滩
12、博斯腾湖
13、巴音布鲁克草原
14、轮台·胡杨公园
1、惠远古城
是清代伊犁将军府所在地,有新旧二城,旧城被沙俄毁,新城在旧城北15千米。面积3平方千米,城中心有一座钟鼓楼。2、林则徐纪念馆 是新疆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在展厅内展出照片、实物等2000多件。3、伊犁河景区 伊犁河是新疆流量最大的内陆河。河畔雪峰耸立、绿树成荫。伊犁大桥上是拍摄日落的好地点。春季水位暴涨时景象极为雄浑壮观。每年节假日,这里篝火点点,人们煮鲜鱼、烤羊肉,开怀畅饮,然后在草地上歌舞嬉戏,领略塞外野趣。4、速檀歪思汗麻扎 成吉思汗第十代孙纳黑失只突罕的堂弟的陵墓。占地百亩,依山傍水,古杨参天。是典型的中原亭阁式建筑。5、那拉提草原 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草原上多鹿有“鹿苑”之称。这里有一年一度的哈萨克风情草原盛会。6、天鹅湖 是由众多相通的小胡组成的湖沼地。每年四月前后,天鹅等许多珍禽鸟类飞到这里繁衍生息,天鹅、湖水、山峰、云影融成一片极为壮观的景致。区内有观鸟台。7、巴轮台黄庙 又名“夏尔苏尔”,该黄庙气势恢宏,是新疆;喇嘛教四大庙宇之一。由27座庙宇组成的大规模古建筑群,正殿矗立着一尊塑金“麦德尔佛”坐像。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8、巩乃斯草原 新疆细毛羊的故乡,也是“天马—伊犁马”的著名产地。草原四季景色俱佳,而以春色为最,6月哈萨克牧民从“冬窝子”专场而来,盛装的少女,彪悍的骑手,为大草原增添了盎然生机。9、杏花沟 这是一片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最大原始野杏林,位于巩乃斯河北岸,距218国道3千米处,占地有三万多亩,是我国野杏林集中地之一。满山坡的野杏树,定会让你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4月中旬至5月初是观赏杏树花的最佳时间。10、铁门关 中国古代26名关之一,古代丝绸之路的中道咽喉,关旁有古代屯兵遗址。11、金沙滩 沙色如金,远处是雄伟的天山库鲁克山,附近有水域宽广的博湖。旅游设施完善。附近有金丝将军博园、红蝶谷民族风情园等。12、博斯腾湖 古称“西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水面积达972平方米。由三个景区组成,湖中芦苇丛生,栖息着大量水鸟。雪山、湖光、绿洲、沙漠、奇禽、异兽组成丰富多彩的风景画卷。13、巴音布鲁克草原 中国最大的高山草原,千余眼泉水分布于整个草原,与冰雪融化的涓涓细流汇集盆地、形成巴州的母亲—开都河,河水在草原上蜿蜒流过。每年7、8月间,都会在此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这时也是巴音布鲁克草原最佳旅游时间。14、轮台·胡杨公园 公园位于塔里木胡杨保护区的核心部位。从轮台出发沿沙漠公路向南78千米就可以到达公园。这里的胡杨树很粗壮,常见有两三颗胡杨连体生长在一起的。下午游览胡杨公园,一定要登上观光塔俯瞰公园全景。胡杨最佳的观赏时间是10~11月。相关tag:

中亚文明吧
关注:97贴子:1,136
近两年的考古发掘终于揭开阿力麻里准确位置的谜底!从地图上看,阿力麻里古城位于61团辖区内,即现在的地名阿力玛里、硝尔以及其北边的格干山。吐虎鲁克铁木尔陵墓(大麻扎)则位于古城东南郊。2016年2月4日《光明日报》发表《失落古城阿力麻里,终于找到你》,揭开古城准确位置的谜底!2023-06-16 13:42广告
古城出土的银币
古城遗址地理位置图
古城遗址出土的铜币
出土的金箔出土的铁锅
察合台汗国,及后续的蒙兀儿斯坦(东察合台汗国)
吐虎鲁克铁木尔(1328~1363)陵墓(大麻扎),位于古城东南郊寻踪·它是历史上的“中亚乐园”,却突然消失。经过考古专家前赴后继的发掘,埋藏在农田下的老城显露真容——失落古城阿力麻里,终于找到你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4日 05版)还没听说过阿力麻里?看看从辽代到元朝的史书,这座当时中亚地区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历史上有名的“中亚乐园”“中央帝国之城”。传说,最鼎盛时,阿力麻里城周绵延约25公里,是新疆乃至中亚地区的一座大城。  它曾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和东西方文化的汇聚之地,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书上记载的很多著名人物,如耶律楚材、长春真人丘处机,还有著名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之父及兄弟两人,都曾在阿力麻里居住,并从这里走到内地,对它有过详细描述。  根据史书记载分析,阿力麻里曾存在了近千年,但它到底在哪里?文物工作者寻觅了很久,就是不见其踪迹。  几年前,中国对丝绸之路·天山廊道申遗时,多位专家学者都想将阿力麻里作为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城市列入其中,但它了无踪迹的现实,令人遗憾。  2015年,新疆文物局主动找到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请求通过高科技手段寻找阿力麻里。  让人没想到的是,仅仅两个月时间,这座埋藏在农田下的失落之城,竟然被完整地发现,真正应了那句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销声匿迹的阿力麻里  阿力麻是突厥语“苹果”之意;里是突厥语“城”之意。阿力麻里最早建于何时,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  相关史籍记载,公元1124年,契丹宗室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在中亚建立了西辽王朝,自称大汗。当时居住在现新疆伊犁等地的葛逻禄部臣服于西辽,阿力麻里即葛逻禄部之王城。其后,蒙古崛起,西辽灭亡。葛逻禄部阿力麻里王奥扎尔率部最早归顺成吉思汗,并参加西征,得到了成吉思汗的信任。奥扎尔死后,成吉思汗命其子昔克纳克承袭王位,并以长子术赤之女为妻,结成姻亲。元太祖二十年(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把他征服的广袤土地封给他的四个儿子。二太子察合台被封于中亚,即著名的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以阿力麻里为首都。当时阿力麻里是远近闻名的“繁华之城”,加之位于丝绸之路北道要冲,使阿力麻里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城市,被誉为“中亚乐园”,欧洲人称之为“中央帝国之城”。  14世纪20年代,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察合台汗国的首府仍在阿力麻里。  但其后,它消失在史书上,现实生活中也不见其踪影。它到底在哪里?成为人们苦苦寻求的一个谜。  借助科技手段,终于找到它  前几年,有国外的“寻亲人”前来新疆伊犁,说是要寻找他们祖先曾经居住过的城市——阿力麻里。他们的一句话,引起了文物考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当时我们的祖先曾居住在山上。  山上?难道阿力麻里建在山上?  这让文物考古工作者“脑洞大开”,他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山上。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新疆伊犁河谷的一个区域的众多农田里,多次出现奇怪的现象:农民在耕种过程中,经常从地里翻出金币、银币,甚至还翻出了金书。  曾有传说,这里可能是一座古城。但是古城就应该有城市的痕迹呀。比如城墙、道路、城门,还有建筑遗址的夯土遗迹,但眼前却只有大块大块的农田。  阿力麻里,这么有名的历史名城,怎么就找不到呢?  为了摸清这座古城的规模与布局,更好地保护地下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物局自2014年开始与陕西省文物保护院接洽,2015年8月主动提出要求,希望对该遗址区域进行科技勘探,找到这座名城。  主持这项工作的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王保平介绍,这次寻找阿力麻里主要采取最先进的科技考古勘探理念和手法,同时与传统勘探方法相结合,利用航空遥感等技术手段,对阿力麻里遗址区域进行多光谱遥感探测。  他们首先通过对遗址区域进行密度、湿度、温度和磁性的探测,从而达到发现地下文化遗存的目的。再利用传统勘探手段,验证已解译出的各类异常,不断总结分析在不同环境、不同季节、不同干湿、不同密度、不同磁性环境下的各类异常。通过寻找规律,采集遗物,察看地形,分析土质,一步步逐渐探明了遗址的布局与规模。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终于在柯干山坡上和山下,发现了古城重要的迹象。“从各种图像上我们看到了城市,街道,房屋,城外还有陵墓集中区,城内有手工业作坊区,甚至连地下埋了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一座宏大的城市在科技的帮助下,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王保平兴奋地说道。阿力麻里遗址特殊在哪儿?  “我们刚来这里时,什么也看不出来,于是就调取了多年来的卫星图像,一点一点地寻找痕迹。每天我们都背着仪器,穿行在农田里,进行不同的科技探测。应该说,当我们发现地下有座城市,还有点不敢相信,反复进行核对,终于确认,历史名城阿力麻里就在我们脚下。”王保平说。  经过科技考古勘探和传统勘探手段,他们发现,阿力麻里遗址坐北朝南,北部宽大而高,向南逐渐变窄而低,河流由城市的两侧向南流过,两河在城市的南部不远处相汇。从现有的资料可以看出,这里地形独特、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气候温和,是一处绝佳的都城选地。  随后,他们重点对遗址内部进行勘探,确认了阿力麻里核心遗址区面积在30平方公里左右,分为山上和山下两座古城。山上城内发现有道路和多座方形夯土城墙遗址。山下城内发现了里坊、街道和成排的房屋建筑遗址,应该是阿力麻里的核心遗址区。  在核心遗址区的东部和北部发现了多处墓园遗址区。在柯干河两侧发现有多处不同类型的作坊遗址。勘探过程中采集并发现了280多件金、银、铜、铁、铅、陶、琉璃、石质等各类文物标本。  虽说阿力麻里终于被找到了,但通过勘探,文物考古工作者发现,阿力麻里遗址区较为特殊。它面积大、范围广,地上遗迹保存较少,地下建筑遗迹保存较多;遗址严重受损;地下遗物丰富,瓷器、琉璃器、釉陶器、金银器、货币等类别的文物均富有地域特色。从出土的各窑口瓷器可以看出,这里与内地文化的融合与交流非常广泛。从各类作坊遗址及出土文物的工艺可以判断,处于中亚的阿力麻里深受中西方和草原文化的影响,是兼容并蓄、不断发展的一座具有丰富文化特色的大都市。  王保平介绍,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地下建筑遗存会相继面世,再现阿力麻里的潜在价值,讲述丝绸之路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将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阿力麻里遗址是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道,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的重要城市,也是研究丝绸之路与草原文化的重要基地。它的发现,让我们找到了丝绸之路重要的结点城市,也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与了解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包容。(本报记者 王 瑟)  本文照片均由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王保平提供 经过科技考古勘探和传统勘探手段,他们发现,阿力麻里遗址坐北朝南,北部宽大而高,向南逐渐变窄而低,河流由城市的两侧向南流过,两河(注解:两条河即格干河与阿力麻图河)在城市的南部不远处相汇。从现有的资料可以看出,这里地形独特、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气候温和,是一处绝佳的都城选地。  随后,他们重点对遗址内部进行勘探,确认了阿力麻里核心遗址区面积在30平方公里左右,分为山上和山下两座古城。山上城内发现有道路和多座方形夯土城墙遗址。山下城内发现了里坊、街道和成排的房屋建筑遗址,应该是阿力麻里的核心遗址区。
吐虎鲁克·铁木尔的名字和阿力麻里城的兴衰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阿力麻里城最兴盛的时代,城中到处流动着各种肤色的面孔:满面风尘的欧洲旅行者、香料贩子;骑着矫健的伊犁马,披甲执戈的蒙古族士兵;穿着皮袍、头戴毡帽大声吆喝的本土小商贩;各种血统的女子身着艳丽的服装穿街而过……这里成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一个国际大都会。波斯历史学家志费尼在《世界征服史》中将察合台的宫阙比喻成全人类的核心,“春天,阿力麻里城到处弥漫着苹果花淡淡的芳香,蜜蜂、蝴蝶在花丛间飞舞,家家户户制作苹果酱,蒙古贵族们在自家的花园内品尝着波斯面包蘸果酱或蜂蜜。当春风送来伊犁原野上阵阵苹果花的清香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吟唱‘哦,阿力麻里……’”这是阿力麻里故城最繁荣、辉煌的时期。吐虎鲁克·铁木尔去世后,他的继承者们在百余年的时间里厮杀着,在连绵不断的内讧中,阿力麻里城在硝烟和战火中一次次被毁,又在短暂的和平中艰难重建。到了明代,察合台后裔的分裂愈演愈烈,在各地纷纷割据称王,卫拉特-准噶尔势力渐渐强大,这个“中央帝国都城”逐渐走向了衰落,只留下一片废墟和废墟旁映着夕阳晚霞的吐虎鲁克·铁木尔麻扎。如今,农夫们在自家的农田里耕作时,偶尔会从翻出的泥土中找到一些陶罐和破碎的瓷器残片,让人想像几百年前这里的繁华和兴盛。
察合台汗国时期,阿力麻里城最盛时东西10华里,南北更阔(明清西安城东西9华里,明清北京内城东西13华里,明清洛阳城东西3华里)。阿里麻里最初兴起和葛逻禄首领有关。最初因唐代丝绸之路北道而兴起。一份于8世纪初叶在慕格山(Mount Mug)出土的一份粟特文书中已经提到阿力麻里(Almalik)的名称。12世纪西辽君主耶律大石率军进入巴拉沙衮,就是应东部喀喇王朝大汗邀请,帮助他——对付葛逻禄人和康里人。耶律大石处理这一矛盾的办法,是——让葛逻禄人和喀喇汗王朝分离,成为单独的政治实体,作为西辽王朝的藩属,同时西辽派沙黑纳(监国)加以监督。其首府设在海押立(亦称海牙里。今巴尔喀什湖东南塔尔迪库尔干东面的科帕耳附近),葛逻禄首领称为——阿尔斯兰汗。《世界征服者史》记载,在西辽菊儿汗统治时期,海押立、阿力麻里以及普剌的统治者同为海押立的哈剌鲁人阿儿思兰汗。斡扎儿崛起后领有阿力麻里和普剌,阿思兰汗只剩下海押立。 1211年海押立哈刺鲁阿儿思阑汗叛西辽降蒙古。不久阿力麻里的哈刺鲁首领斡扎儿亦降蒙古。哈剌鲁人即唐代的葛逻禄人。公元756年,葛逻禄人由金山(阿尔泰山)迁徙到天山西段北麓、巴尔喀什湖地区驻牧。公元840年-1140年,喀喇汗王朝时期的葛逻禄人,并逐渐皈信了伊斯兰教。公元1211年,哈剌鲁人自愿归降成吉思汗,并派出了哈剌鲁军,参加了元帝国征战西夏、金和南宋的战争,自此,哈剌鲁人成为元帝国的重要成员。哈剌鲁人的祖居地,巴尔喀什湖地区的海押立和阿力麻里,沦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察合台汗国的一部分。成吉思汗时,哈剌鲁(即原来的葛逻禄)臣服蒙古,成吉思汗嫁公主阿勒合别姬给哈剌鲁首领。【1211年,成吉思汗派大将忽必来率兵西进至哈剌鲁境。哈剌鲁首领——阿儿思兰乘机杀死西辽少监,投降蒙古,并随忽必来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将公主赐给阿儿思兰汗。哈剌鲁从此归属蒙古统治。哈剌鲁的另一个首领——斡匝儿(脱黑鲁儿汗(即不扎儿,又作斡匝儿)),驻地在阿力麻里城,也归属了蒙古】【阿儿思兰汗娶蒙古女为妻,已得到中外史书证 实.《蒙古秘史》:"太祖以女子赐他】斡匝儿(Awzar)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阿力麻里王国穆斯林君主。亦称布札尔(Buzar)。生卒年不详。哈刺鲁部忽牙恩人。“铺速满国王”指斡匝儿继任者即他儿子速黑纳的斤Siqnaq Tegin或其家族成员,曾从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斡匝儿的阿力麻里王国是新疆北部游牧地区最早出现的一个伊斯兰教小国。据《世界征服者史》记载:斡匝儿原以盗马、抢劫为生,后聚集一批强盗武装征服阿力麻里及其邻近地区,建城堡称王。因反对屈出律,1211年与海押立王阿尔斯兰汗一同归附蒙古成吉思汗。娶术赤女为妻。他改宗伊斯兰教的情况说法不一,一说是接受了苏菲派传教师的宣传而改宗,另一说是受穆斯林商人的影响而归信伊斯兰教。据史籍载,他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对苏菲派苦行者十分优待和敬重。1215年前后被屈出律执杀。其子昔格纳黑的斤继承阿力麻里王位,信仰伊斯兰教。《长春真人西游记》载,邱处机西行至阿力麻里时,有“铺速满国王暨蒙古塔刺忽只领诸部人来迎”。当时阿力麻里城中既有汉人又有蒙古人和葛逻禄·穆斯林人,既有伊斯兰教徒又有景教徒和天主教徒,甚至还有道教徒。长春真人丘处机1220年西行阿富汗去见成吉思汗,以及1222年东返的途中都经过阿力麻里城,《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次及一程,九月二十七日至阿里马城……宿于西果园。土人呼果为阿里马,盖多果实,以是名其城”。在丘处机东返时,还在阿力麻里城遇到了为察合台修桥铺路的“大匠张公”,张公请丘处机到他家做客,告诉张公他也是一位道教徒,在阿力麻里城有三坛,信徒四百多人,晨参暮礼。同时,元代的时阿力麻里城还是景教的中心,城中多次出土叙利亚文的景教碑铭。在七河地区出土了7件叙利亚文景教墓志铭注明幕主籍贯为阿力麻里,去世年代从1287年到1300年不等。1222年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汗建立察合台汗国,春夏之季常驻阿力麻里地区,领土包括七河流域(流向巴尔喀什湖的七条河,包括现在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和新疆伊犁)以及河中地区(锡尔河和阿姆河,包括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但是当时阿力麻里城并不是察合台汗国直接控制,而是窝阔台汗任命的花剌子模人牙剌瓦赤掌管。当时耶律楚材也在阿力麻里生活过一段时间。他在《西游录》中写道:“西人目林檎曰阿力麻里,附郭皆林檎园,故以名。”1259年,蒙哥汗突然死去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成吉思汗家族爆发了几十年的王位争夺战。1260年察合台汗王阿鲁忽夺取了阿力麻里城,但在1263年又被阿里不哥夺取。仅仅过了一年阿鲁忽复夺阿力麻里。1266年,察合台汗王阿鲁忽去世,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汗之孙海都夺取了阿力麻里城,将阿力麻里并入窝阔台汗国,并在1268年与察合台汗国结成反元联盟,从阿力麻里城起兵对抗忽必烈。但同年被元朝在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县)击败,阿力麻里城被元军占据。1271年,忽必烈之子那木罕立幕庭于阿力麻里。占据阿力麻里五年后,1276年那木罕的部下失里吉叛变,拘禁那木罕,东征漠北攻打元朝,直到1281年才被平定,但此时阿力麻里城早已被察合台汗国收复。1272年,海都扶持察合台汗国第九代汗笃哇在位32年,二人与元朝、波斯的伊尔汗国以及白帐汗国作战,多次大败元军,但1301年二人在阿尔泰山被元军阻击,海都负伤致死,笃哇中箭受伤,只好和元朝约和。1309年,察合台汗国配合元朝一起灭亡了窝阔台汗国,原窝阔台汗国的领地并入了察合台汗国。此时察合台汗国的领土包括现在的新疆(除了哈密和阿勒泰),以及西边的七河地区和河中地区,仍以阿力麻里城为首都。笃哇使察合台汗国从窝阔台汗国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并利用海都去世的时机向元朝请和结束了蒙古几十年的王位斗争,是察合台汗国历史上威望最高的汗王之一。1309年笃哇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相继继位。1320继位的笃哇之子怯别汗(Kebek)是笃哇之后另一位著名的察合台汗王,他被穆斯林史学家称为“公正的('adil)怯别汗”,认为他执法公正,帮助穷人,敬重穆斯林,非常伟大。怯别汗在国家陷入内乱时帮助哥哥也先不花登上汗位,也先不花却打破和元朝10年的和平,与元朝和伊尔汗国开战。1320年也先不花死后怯别汗继位,他向东停止了和元朝的战争,向西平息了和伊尔汗国的纷争,使人民安定,商道畅通。当时的察合台汗国一直有两个文化体系:河中地区信奉伊斯兰教并过着定居的生活,伊犁河流域坚持蒙古的游牧传统,信奉佛教和萨满教。怯别汗在位时政治中心开始向河中地区转移,但每年还会东巡阿力麻里。但到1331年时,继位的第十七代大汗答儿麻失里(Tarmashirin,来自梵文,意思为法吉祥)受到河中穆斯林的影响非常深,成为第一个声明放弃佛教,改信伊斯兰教并推广伊斯兰教的蒙古汗王。这一行为得到了汗国境内大量穆斯林的爱戴,河中地区的蒙古人也开始改信伊斯兰教,但伊犁河流域的蒙古贵族仍然拒绝信仰伊斯兰教。答儿麻失里改信伊斯兰教后西亚向中亚的商路更加繁荣了,他甚至停止每年巡游阿力麻里,而在中亚呼罗珊边境停留4年。这时,居住在汗国东部以阿力麻里为中心的蒙古贵族越来越反对答儿麻失里,认为他抛弃了蒙古传统,抛弃了察合台汗国的根源——阿力麻里。1334年,他居住在东部的侄子不赞为维护蒙古传统,起兵在撒马耳干(今撒马尔罕)附近杀死了答儿麻失里。史学界认为,答儿麻失里之死是察合台汗国最终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点。不赞继位后疯狂处死自己的亲族,第二年就被信奉天主教的堂兄敞失夺取了汗位。敞失重新强调了伊犁河流域阿力麻里城的地位。在敞失和他的继位者也孙帖木儿统治的年代(1335-1340),基督教在阿力麻里城非常盛行,当时阿力麻里城属于“契丹总牧师管理区”,也孙帖木儿的儿子也受洗并取名约翰。1338年,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任命了一位驻阿力麻里的主教。1340年,窝阔台汗的后人阿里算端(Alisolda)夺取汗位,在阿力麻里城大力传播伊斯兰教,下令阿力麻里城中所有的基督教徒全部改信伊斯兰教,主教李嘉德(Richard)等人均被处死。1343年,察合台汗国的末代汗王,笃哇的表孙合赞算端(Qazan Sultan)继位,合赞算端是察合台汗国像纣王一样的亡国暴君。在他的统治下,汗国内叛乱四起。他因为镇压河中地区的贵族,被河中地区最大的蒙古部落巴鲁剌斯(Barlas)的合札罕(Qazghan)杀死。这一事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13世纪,成吉思汗家族与普通蒙古贵族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而如今蒙古贵族竟能将汗王杀死,这表示着黄金家族在中亚的衰落,地方贵族的兴起。合赞算端死后,察合台汗国就此分裂,每一个有势力的蒙古部落都选择一个察合台汗的后裔立为汗王,“部落之王”的时代到来了。其中合札罕所立的汗在河中地区势力最大,被后世称为西察合台汗国的正统汗王。察合台汗国的在此时的境遇和罗马有些相似,西察合台汗国在擅权中逐渐分崩离析,而东察合台汗国则又挺过了好几个世纪。1346年,在河中以东的蒙古朵豁剌惕(Dughlat)部落的阿米尔(首领)播鲁只声称找到了也先不花大汗的遗腹子,16岁的秃忽鲁帖木尔。两年后的1348年,秃忽鲁帖木尔称汗,被后世称为东察合台汗国的创始人。Tughluq Temur中Tughluq是突厥语中“掌旗的”的意思,他很可能是笃哇之子叶密立·火者(Emil-Kkoja)的儿子,然而朵豁剌惕部落为了树立他的地位,编造了他的身份。朵豁剌惕部落没有把秃忽鲁帖木尔当做傀儡,而是给了他实权,在阿米尔播鲁只死后,他又立了播鲁只的幼子继任,进一步削弱了朵豁剌惕部落的。1353年,秃忽鲁帖木儿由阿克苏前往阿力麻里,在那里皈依了伊斯兰教。引导秃忽鲁帖木儿入教的扎马剌丁长老(Shaikh Jamal al - Din ),属于火者(和卓Khwaja)派,当时秃忽鲁帖木儿还没有称汗,完全不知道伊斯兰教。扎马剌丁长老告诉了他伊斯兰教的知识,并让他有了信仰。秃忽鲁帖木儿向扎马剌丁长老许诺说等他称汗就皈依伊斯兰。扎马剌丁长老去世前把这个遗愿托付给儿子阿尔沙丁(Alshad al - Din剌失笃丁)。秃忽鲁帖木儿称汗后,阿尔沙丁就去秃忽鲁帖木儿的斡耳朵(汗帐)找他,但是外面戒备太森严了,阿尔沙丁就只好每天清晨都去斡耳朵外宣念礼拜,终于让秃忽鲁帖木儿见到了。秃忽鲁帖木儿兑现了诺言,皈依了伊斯兰教。这天,秃忽鲁帖木儿一个个的见王公大臣,劝说他们信教,当时有16万蒙古人皈依了伊斯兰教,这标志着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基本完成了伊斯兰化。改宗的同时也带来了反抗,1357年,阿力麻里的景教徒发起叛乱,1359年又有蒙古人因反对强制改信伊斯兰教而发生暴动。1360年,秃忽鲁帖木儿汗率兵征服河中地区,年轻的跛子帖木儿归顺了秃忽鲁帖木儿。不久秃忽鲁帖木儿撤军回到伊犁,但1361年又重新占领河中,声威浩大,西察合台诸部纷纷投降。秃忽鲁帖木儿虽然兵强马壮,但他是东部的蒙古汗王,在河中地区没有统治基础,他的军队也多是来自东部蒙古部落,因此他在第二次征服了西察合台汗国后也只能搬师东归,留下其子也里牙思火者为河中长官,并任命跛子帖木儿为他的辅臣。不久秃忽鲁帖木儿任命了别人当辅臣,跛子帖木儿因此与察合台汗国决裂,起兵于1363年占领了河中。就在跛子帖木儿占领河中的前夕,秃忽鲁帖木儿汗于1361年在阿力麻里去世,死后葬在阿力麻里城东墙外。他死后,当初扶持他的朵豁剌惕部落再度叛乱,而在西察合台汗国上崛起出帖木儿帝国。1390年,跛子帖木儿率大军占领阿力麻里,东察合台汗国被迫迁都吐鲁番。1405年,跛子帖木儿去世,秃忽鲁帖木儿汗之孙沙米查干趁机收复了阿力麻里城,但此时阿力麻里城经过战火,繁荣已经不在,无法作为东察合台汗国的都城,此时东察合台汗国的王庭在现在的伊犁新源县以东。1415年,东察合台汗王歪思麻继位,迁都亦力把里(伊犁城),据阿力麻里城不远,没有还都阿力麻里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阿力麻里已经开始荒废了。1542年成书的《拉失德史》提到“(阿力麻里)有秃忽鲁帖木儿汗的陵墓和该城繁荣的其他遗迹”。说明此时阿力麻里城已经荒废很长时间了。阿力麻里城的兴起,源于交通的便利,是从漠北向西进入钦察草原的要道。衰落的原因除了因为战乱和国力衰退,另一个原因是东察合台汗国由游牧逐渐转为定居,在草原之上的阿力麻里城无法满足农耕的需要,东察合台汗国的后继叶尔羌汗国逐渐将重心转移到了适合耕作的吐鲁番以及南疆的叶尔羌和喀什噶尔。
阿力麻里名人:吐虎鲁克铁木尔等汗王之外,文化名人:14世纪初中亚阿拉伯文史籍 《苏拉赫词典补编》中也曾出现 :于阿力麻里诸城中的□□城”的句子,该书作者贾玛尔·喀尔施就出生于 13 世纪的阿力麻里,晚年迁居喀什噶尔写书。察合台大汗第一次南下河中城市驻扎:1314年,笃哇汗的幼子怯伯将统治中心迁往河中,实行以城市为中心的统治。而他的哥哥也先不花则在军事首领的煽动胁迫下继续留在东部的草原阿力麻里驻扎。虽然怯伯仍然奉哥哥为汗,但汗国在实际上已经成为秉承不同文化(游牧文化和定居文化)的东西两部分。1346年,最后一任名义上的察合台汗合赞算端汗被巴鲁拉斯部埃米尔(将军)哈扎罕所杀,汗国正式分裂。西部由哈扎罕拥立的答失蛮察汗统治,在经历拜延忽里汗、合不勒汗两任汗王后,被帖木尔帝国取代。而东部的统治者则是朵豁拉惕部的埃米尔播鲁只拥立的秃黑鲁帖木尔汗。秃黑鲁帖木尔汗虽然是被权臣拥立,却并不甘心做傀儡。为了寻求支持,他在登基六年后,宣布皈依伊斯兰教,获得所有伊斯兰教徒的拥护。南疆蒙兀儿朵豁拉惕家族在大势所趋下,也不得不宣布信仰伊斯兰教。在君臣一心,上下互动,东察合台汗国十六万蒙古人最后都成为伊斯兰教徒。元亡明兴【1368年前夕】时期,阿力麻里从多教宽容氛围到一教独大,与元朝恰好同步式微。1363年,秃黑鲁帖木尔汗35岁病逝,其子也力牙斯火者继位,力图恢复对于西部的统治,但没能成功。在他去世后,播鲁只的弟弟哈马鲁丁发动叛乱,屠杀汗室成员18人,自立为汗。东察合台汗国“国内沦于纷争不已,混乱一团”,而此时还是西察合台汗国埃米尔,后来成为铁木尔帝国开国大帝的跛子铁木尔又趁乱频频入侵。整个国家满目疮痍,“荒城故址败壁颓垣,悉皆荒秽,人多居山谷间。【1368年元亡明兴】  哈马鲁丁的篡位以及导致国家的破败,连自己家族的人都持反对态度。1389年,在一次抵抗入侵失败的撤退中,这位“僭汗”神秘“失踪”。播鲁只之子忽歹达拥立在大屠杀中幸存的秃黑鲁帖木尔汗幼子黑的儿火者为汗(定都吐鲁番,明史别失八里国),使察合台家族复辟。忽歹达可说是东察合台汗国的霍光,一生中拥立过黑的儿火者、沙迷查干、马哈麻、失儿马黑麻、纳黑失之罕、歪思等六位可汗,大权在握。  对外,他力主与两个强邻铁木尔帝国和明帝国交好,避免无意义的战争。对内,他注重经济,倡导廉政,以身作则,“一生大部分时间甚至连坐骑都没有”[5]。为了发展生产,他着手裁撤军队,让士兵回乡。同时不惜重金从铁木尔帝国大批赎回穆斯林战俘,给他们备办粮食和牲口什物,回乡务农。  因为有忽歹达秉政,东察合台汗国政局长期稳定,经济也从内乱和战争中逐渐恢复过来。    自古以来,作为权臣要么篡位,要么便难逃身败名裂。忽歹达与霍光一样,有废立之权,却没有自立之心。这样忠于汗室,自然便不能避免不幸。在歪思汗时代(亦力把里国),为了扩大汗权,最终将他排挤出汗廷。忽歹达被迫去麦加朝圣,并最后病死在那里。  1432年,歪思汗在亦力把里附近今伊宁县病逝。两个儿子争位内讧。长子羽努斯在铁木尔帝国支持下占据汗国(蒙兀儿斯坦)西部,次子也先不花占据东部,而朵豁拉惕家族的首领阿巴.癿乞尔则在自己家族的世袭领地“向阳地”du立,不听从任何一方。歪思汗死后,其子羽努斯汗、也先不花之间争权厮斗不已。1487年,羽努斯汗病死,长子马合木汗继位。 1509年,马合木在其侄赛德等联合乌兹别克昔班尼汗夹攻下败亡。瓦剌蒙古乘机进占伊犁河谷。阿力麻里尾声:1415年明朝陈诚出使帖木儿帝国途径阿力麻里,路经阿力马力渡口,此时的阿里马城还未完全废弃,“略有城邑民居 、田园巷陌”。1417年歪思汗的亦力把里国定都在伊宁附近(海努克古城),或因阿力麻里残而迁都附近伊犁河畔新地址。被帖木儿帝国破坏的阿力麻里最终没再次重建,最终消逝在14世纪中叶。16世纪初,成吉思汗收降阿力麻里后整三百年的霸业在伊犁河谷的终结,因为瓦剌蒙古。下载贴吧APP看高清直播、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若羌至依吞布拉克高速通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