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自驾乌鲁木齐到伊犁自驾游攻略哈萨克自治州速檀歪思汗麻扎路程多远

伊犁大多是以自然风光为主,其中必去的景点大约有3~5个,6天左右的行程安排有以下经典路线,平均每三个旅游景点大约需要花费两天时间左右。第1天可以前往那拉提旅游风景区,这是一家5a级景区,也是全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位于那拉提山北,或门票价格是47元,开放时间是上午的10点到下午7点,每年的6月份到9月份是伊犁的旅游旺季到7月份会有大量的牲畜进入草原,这时也会有很多当地的居民举办一些民俗的活动,可以充分的体验哈萨克民族的异域风情。时间比较充足,在下午可以前往喀拉峻草原,这也是最著名的草原之一,非常适合自驾游,门票价格是140元,开放时间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站在这里还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山,非常适合游客打卡拍照。第3天可以前往伊犁河,果子沟和杏花沟。伊犁河位于市区以外的16公里左右,同时也是比较大的一条内陆河,全长大约1500公里。伊犁河的游玩时间大约需要两个小时,最佳旅游时间是北京时间晚上10点左右,也就是伊犁的下午6点左右适合拍日落的照片。下午可以前往果子沟,这里是伊犁第一景,也是伊犁地区的天然门户,景区的收费标准要以当天的公示为主。接着可以前往杏花沟,杏花沟的距离比较远,交通时间大约需要40分钟左右,位于伊犁新源县吐尔根乡。第5天可以前往托乎拉苏草原,这里的风景区没有那拉提旅游风景区好,但是也仍然值得前去打卡,拍照游玩时间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左右,时间比较充足,也可以前往伊帕尔汉薰衣草观光园。在第6天或者第7天返回家乡目的地。1、惠远古城
2、林则徐纪念馆
3、伊犁河景区
4、速檀歪思汗麻扎
5、那拉提草原
6、天鹅湖
7、巴轮台黄庙
8、巩乃斯草原
9、杏花沟
10、铁门关
11、金沙滩
12、博斯腾湖
13、巴音布鲁克草原
14、轮台·胡杨公园
1、惠远古城
是清代伊犁将军府所在地,有新旧二城,旧城被沙俄毁,新城在旧城北15千米。面积3平方千米,城中心有一座钟鼓楼。2、林则徐纪念馆 是新疆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在展厅内展出照片、实物等2000多件。3、伊犁河景区 伊犁河是新疆流量最大的内陆河。河畔雪峰耸立、绿树成荫。伊犁大桥上是拍摄日落的好地点。春季水位暴涨时景象极为雄浑壮观。每年节假日,这里篝火点点,人们煮鲜鱼、烤羊肉,开怀畅饮,然后在草地上歌舞嬉戏,领略塞外野趣。4、速檀歪思汗麻扎 成吉思汗第十代孙纳黑失只突罕的堂弟的陵墓。占地百亩,依山傍水,古杨参天。是典型的中原亭阁式建筑。5、那拉提草原 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草原上多鹿有“鹿苑”之称。这里有一年一度的哈萨克风情草原盛会。6、天鹅湖 是由众多相通的小胡组成的湖沼地。每年四月前后,天鹅等许多珍禽鸟类飞到这里繁衍生息,天鹅、湖水、山峰、云影融成一片极为壮观的景致。区内有观鸟台。7、巴轮台黄庙 又名“夏尔苏尔”,该黄庙气势恢宏,是新疆;喇嘛教四大庙宇之一。由27座庙宇组成的大规模古建筑群,正殿矗立着一尊塑金“麦德尔佛”坐像。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8、巩乃斯草原 新疆细毛羊的故乡,也是“天马—伊犁马”的著名产地。草原四季景色俱佳,而以春色为最,6月哈萨克牧民从“冬窝子”专场而来,盛装的少女,彪悍的骑手,为大草原增添了盎然生机。9、杏花沟 这是一片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最大原始野杏林,位于巩乃斯河北岸,距218国道3千米处,占地有三万多亩,是我国野杏林集中地之一。满山坡的野杏树,定会让你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4月中旬至5月初是观赏杏树花的最佳时间。10、铁门关 中国古代26名关之一,古代丝绸之路的中道咽喉,关旁有古代屯兵遗址。11、金沙滩 沙色如金,远处是雄伟的天山库鲁克山,附近有水域宽广的博湖。旅游设施完善。附近有金丝将军博园、红蝶谷民族风情园等。12、博斯腾湖 古称“西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水面积达972平方米。由三个景区组成,湖中芦苇丛生,栖息着大量水鸟。雪山、湖光、绿洲、沙漠、奇禽、异兽组成丰富多彩的风景画卷。13、巴音布鲁克草原 中国最大的高山草原,千余眼泉水分布于整个草原,与冰雪融化的涓涓细流汇集盆地、形成巴州的母亲—开都河,河水在草原上蜿蜒流过。每年7、8月间,都会在此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这时也是巴音布鲁克草原最佳旅游时间。14、轮台·胡杨公园 公园位于塔里木胡杨保护区的核心部位。从轮台出发沿沙漠公路向南78千米就可以到达公园。这里的胡杨树很粗壮,常见有两三颗胡杨连体生长在一起的。下午游览胡杨公园,一定要登上观光塔俯瞰公园全景。胡杨最佳的观赏时间是10~11月。以上就是关于伊犁旅游必去的景点有哪些?6-7天该如何安排才能开心?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举报

新疆赛里木湖冰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军旅诗人岑参描写新疆奇景的名句已流传了一千多年。
第四纪更新世初,波澜壮阔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不仅使得青藏高原隆起,更推挤着亚欧大陆在新疆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貌,造就了冰川与火洲共存,草原与飞雪争辉的幻妙景观。
同时,新疆雄踞亚洲中心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亚欧大陆贸易往来,宗教传播的枢纽。月氏、汉、回鹘、突厥、粟特、高车等民族以这片素称“人种博物馆”的土地为舞台谱写着多元文化共存共融的英雄史诗。
即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份国保名录,既凝练着新疆各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又见证了中国西北端广袤土地上的民族文化大融合。矗立在草原、沙漠中的古城,古墓正用别样的方式诉说着新疆独有的历史积淀。
一、东 疆
(一)吐鲁番市
1.高昌故城
吐鲁番盆地中心城镇
东疆地区汉文化中心
图源/休闲影☆钓
高昌本是汉代征人们筑起的军事壁垒,千年不衰。现存的高昌城仿照唐长安城营建,有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宫城在最北端,城开九门。
城内埋葬着内涵丰富的历史遗迹,遗物,包括宫殿遗址,佛教、摩尼教寺院,萨珊硬币,东罗马金币等。从出土物来看,这是一座以汉文化为主导,多民族聚集、多文化共存的吐鲁番政经文中心城市。
2.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群
新疆最大古墓群
吐鲁番的地下博物馆
图源/刘桐
这是埋葬高昌城内官民的公共墓地。墓主以汉人为主,兼有车师、突厥,粟特、高车等民族,时代范围大约上迄高昌郡时期,下至唐西州时期,墓葬形制主要有受汉文化因素影响的斜坡墓道洞室墓和受车师文化影响的斜坡墓道土洞墓两种。
自1959年经历十数次发掘,是新疆考古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几代前贤在新疆耕耘的处女地之一,目前已发掘数百座墓葬,闻名遐迩的吐鲁番文书半出于此。
3.交河城
吐鲁番盆地第二大城镇
车师前国首都
汉晋时期吐鲁番盆地主体民族车师人所建立的车师前国首都,后成为高昌国一郡。分东西两区,涵盖寺院区,居民区,官署区,墓葬区等。营城理念既仿照中原传统城市建制又独具特征,整个城市以军事防御作为指导思想,整个故城像是一座巨大的军事堡垒。交河城采取减地留墙的构筑方法,由高耸台地整体向下挖出来的,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雕塑作品,这在古代营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4.柏孜克里克石窟
高昌石窟中存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
回鹘佛教艺术代表
开凿于麴氏高昌国时期,玄奘西行时曾在此驻锡月余。回鹘高昌时期曾作为皇家寺庙,现存壁画石窟主要属此期。窟型多见中心柱窟、方形窟,内容以大乘佛教为主,多绘“誓愿图”“佛传窟”。
彰显了与云冈、龙门石窟等汉地佛教艺术风格迥乎不同的回鹘佛教艺术,其人物造型形体高大,眉目修长,鼻梁高挺,画法上注重线条表现力,笔风硬朗,线条简练流畅。
5.苏公塔
新疆现存最大古塔
图源/大华
建于1778年,是第二任吐鲁番君王苏来曼感念清廷册封其父为吐鲁番郡王之恩所建的伊斯兰寺塔。整体由门楼、礼拜寺、塔身组成,塔身分层砌出三角纹、四瓣花纹、水波纹、菱格纹几何纹样,具有浓厚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二)哈密市
1.哈密回王墓
伊斯兰与中原风格辉映的王陵建筑群
图源/秋趣
哈密回王墓是清代册封的九世回王的家族墓地。建筑群最大的特点是将伊斯兰与中原建筑风格布局在一处,既有伊斯兰氏穹隆顶拱拜,邦克楼,又有八角攒尖顶、蒙古盔式顶建筑,两种文化交相呼应,相映成趣。
2.大河古城
哈密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唐代古城遗址
图源/百度百科
为唐景龙四年侯君集大败突厥后,三千伊吾军在甘露川(巴里坤大河镇)所筑之军屯城。城内以南北向城墙分为主城,附城两部分,现有马面,角楼,城门等遗存,从出土的大型石磨盘,陶瓮来看这曾是一处大型屯粮基地。
3.白杨沟佛寺
新疆最大泥塑坐佛
哈密规模最大的佛寺
图源/羊
为唐代佛寺遗址,后殿正中有一尊残高八米多的倚座泥塑佛像,主殿北部的黏土岩壁上凿出十余小龛,残留数座千佛像。考古发掘清理出房址30余间,发掘灰坑40余座、窑址一处、壁画残留地点三处,发掘出土陶器、砖、木、石和壁画等。玄奘途径哈密时,曾驻锡十余日,在此讲经说法。
二、北 疆
(一)阿勒泰地区
1.切木尔切克石人和石棺墓群
新疆规模最大的石雕人像群
新疆本土游牧文化代表
图源/寒残一叶
新疆最大的游牧民族墓葬群之一,由地上石雕人像与地下大型茔院至石棺墓群和石围石堆墓组成。上迄青铜时代,下沿至汉魏时期,是北疆地区游牧民族墓葬文化的典型代表,有些学者将其称为“切木尔切克文化”。
立石纪功是草原民族较常见的做法。早期石人造型古朴统一,以圆形脸面为特征;晚期雕刻逐渐细腻、肖像化,表现出个性特征。一般认为,前者反映祖先崇拜或神灵崇拜,后者则是对部落有杰出贡献的贵族形象。
(二)乌鲁木齐市
1.乌拉泊古城
乌鲁木齐城建史上第一城
图源/迷梦人
新疆境内有两座轮台城:1.汉轮台城,即汉武帝《轮台罪己诏》所指之轮台,在今巴州轮台县;2.唐轮台城,在今乌鲁木齐南郊,即乌拉泊古城。陆游之名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也是此城。
乌拉泊古城是唐朝扼守丝路北道的军事要塞,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内以夯筑土墙一分为三,隔城东北、西北和南城三个子城;城内散布着大量唐宋时期的陶片。它是乌鲁木齐辖境内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且距市区较近,被认为是乌鲁木齐城建史之滥觞。
(三)昌吉
1.北庭都护府遗址
车师后国首都;安西四镇之一
新疆最大的考古遗址公园
图源/野孩子小河
公元712年唐王朝在车师后国王庭“金满城”基础上建立此城。北庭成为北疆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历唐宋元三代不衰,至明代毁于战火。
乾隆年间,纪晓岚贬戍迪化(即今乌鲁木齐)时无意发现此城,并通过蛛丝马迹推测其乃毁于战火的北庭都护府。在历史尘埃缓缓落下之后,这座古城静立于原野之中诉说着千年风霜。
(四)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1.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札
伊犁唯一一座元代古建筑
图源/去哪儿
吐虎鲁可·铁木尔汉是成吉思汗第七世孙,于1346年登蒙兀尔汗位后皈依伊斯兰教。麻札,即伊斯兰教“圣徒墓”之意。这是一座伊斯兰风格的砖木结构陵墓,麻札坐西朝东,穹隆顶,无立柱横梁,室内有暗梯可登临其顶;正面墙壁用紫、白、蓝三色琉璃砖镶成各种华美的装饰图案。
2.速檀·歪思汗麻扎
奇特的汉风与伊斯兰风结合的墓葬
图源/越人爱吴庐
速檀即“苏丹”之意,歪思汗是成吉思汗第十一世孙,于1418年登上蒙兀尔斯坦汗位。其在位期间向明朝纳贡通好,笃信伊斯兰教。1428年歪思汗在伊塞克湖战死,穆斯林们为他建起这座麻札。
与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札不同,这是一座四层中园亭阁式建筑。两面窗户为圆形雕棂,窗额用绿色釉砖镶砌,并有阿拉伯文伊斯兰颂辞。底层的流檐由20根木柱支撑,飞檐钸以鸱吻,顶部覆盖琉璃瓦,在浓郁的汉风底色之下,顶部竖起的新月图案提示我们这是一座穆斯林墓葬。
(五)克拉玛依市
(六)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七)石河子市
三、南 疆
(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1.楼兰古城
神秘的西域古国
图源/乌鲁木齐摄影协会
罗布泊西北缘最著名的西域古国之一,其在中国历史上若隐若现的身影令无数探险家神往。清末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考察时偶然发现了这座匿迹千年的古城。
楼兰城平面略呈方形,城内划为东北、西北、南区三部分。城东有一佛塔,附近遍布佛寺基址,暗示着当年此地佛教昌盛。城北有一处气派“三间房”建筑,乃是楼兰国官署所在。
2.七个星佛寺
新疆仅存的塔、殿、窟一体的佛教建筑群
图源/广提子
因发现于焉耆县七个星乡而得名,是古焉耆国的佛教中心,也是佛教东传线路上的重要枢纽。寺院遗址以中部泉沟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由南、北大寺和石窟两部分组成。寺院残存大小建筑93处,洞窟残存11窟。残存佛像基座,窟内绘伎乐、云纹、飞天,造型丰满,具有浓厚的犍陀罗风格,并出泥塑佛、菩萨、天王,供养人等头像。
3.小河墓地
楼兰美女长眠3000年之地
由于附近有一条潺潺流过的小河,探险家贝各曼将其称为“小河墓地”。在经过几代考古学家的发掘研究后,神秘的小河墓地正逐渐揭去面纱。这处墓地有大量的沙坑竖穴木棺墓,以男、女棺前分别树立象征男根、女阴的立墓为特色,经体质人类学检验,墓主均属欧罗巴人种。闻名遐迩的“楼兰美女”干尸即是在此唤醒。
4.米兰遗址
一组不同年代的跨文化遗址群
出土大量有翼飞天
图源/B-NUT大花生
米兰遗址是汉唐时期遗址群,在今若羌县。20世纪初斯坦因发现了这处沉睡千年的古城,并盗走了大量有翼飞天壁画。新中国,先后发现汉代水利与屯田遗址、吐蕃戍堡。
吐蕃戍堡是目前米兰遗址中的主要遗迹,残存大型房屋、烽燧、土台基址,并出吐蕃木简、兵器、漆皮甲片等遗物。东西两侧分布8座佛塔和东西两处大寺,1989年又新发现一批有翼飞天壁画。这类图像是基督教艺术中有翼天使与佛教艺术中飞天相结合的产物,说明两种宗教艺术曾在东传中有着交流、碰撞的过程。
(二)阿克苏地区
1.龟兹故城
安西四镇之一
南疆政治文化中心城镇
图源/crackers
原为汉代西域古国,唐代时成为“安西四镇”之一,以“龟兹乐”和龟兹佛教艺术闻名于世。《晋书》中载:“龟兹国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如今的龟兹城仅残东、南、北三面夯土城墙,其余遗迹皆随历史沉钩。
2.库车友谊路墓群
汉唐时期南疆唯一汉式墓葬群
拉早了新疆地区汉式墓葬出现的年代上限
图源/中国知网
近年新发现的汉式墓群,经2007、2010年两次发掘,时代属西晋—十六国时期。打破了以往认为只有东疆吐鲁番盆地集中出现汉式墓葬的认知,甚至拉早了新疆地区汉式墓葬出现的年代上限。墓主应属印欧人种,目前认为这是一处龟兹国受汉文化影响的武功贵族墓地。
3.库车大寺
新疆第二大清真寺
南疆现存唯一伊斯兰司法机关遗址
图源/Benny
又名加满清真寺,始建于16世纪,1931年形成现有规模。大寺包括大殿内厅、大殿外厅、宗教法庭三部分。主体青砖砌筑,内部装饰及隔花墙以木构为主。“宗教法庭”是伊斯兰政教合一时代的产物,是南疆现存的唯一伊斯兰司法机关遗址。
4.克孜尔石窟
龟兹佛教艺术代表作
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
图源/图虫@喜娃
古龟兹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目前所见主要是公元4-8世纪的遗存,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中期石窟,带有明显的犍陀罗艺术风格,以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佛传为主要题材,这是小乘佛教唯礼释迦的体现;晚期时出现大乘佛教中“千佛”的题材,说明大乘佛教艺术对克孜尔石窟影响渐深,这是汉地佛教回传西域的结果。
5.库木土喇石窟
龟兹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
全国石窟中罕见的“地狱变”壁画
图源/中华佛文化
库木土喇是维吾尔语“沙漠中的烽火台”之意,也是龟兹佛教艺术的组成部分。其开凿与延续年代均晚于克孜尔石窟,两者年代交错相接,可分早中晚三期,既有窟形和画风具有龟兹风格的洞窟,也有壁画具有中原佛教艺术风格的洞窟。
保存最完好的为79号窟,窟内右壁下部有一幅“地狱变”,生动讲述地藏菩萨名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全国石窟中极其稀有的题材,在佛教艺术史上相当重要。
6.苏巴什佛寺遗址
新疆规模最大的佛教遗址群
唐代南疆佛教中心之一
图源/赵来清
“苏巴什”为维语“水头”之意,该寺即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记之昭怙厘大寺,传说是在《西游记》女儿国“子母河”下游。
苏巴什佛寺始建于龟兹白氏王朝时期,约当中原魏晋之世,唐代为南疆佛教中心之一。遗址保存有3座佛塔和1座大型佛寺,佛寺部分为前塔后殿格局,北面有一排藏有龟兹文书和佛像的佛洞,是新疆规模最大的一处佛教遗址群。
(三)喀什地区
1.艾提尕尔清真寺
新疆第一大清真寺
图源/微博
“艾提尕尔”是维语“欢乐的广场”之意,由历代喀什噶尔王和穆斯林营建。大寺坐西朝东,由寺门塔楼,庭园,经堂和礼拜殿四部分组成,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伊斯兰宗教特色的古建筑群。
2.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最著名的维吾尔学者墓葬
图源/心的距离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生于1008年,是喀喇汗王朝贵族,著名的维族学者、语言学家。他编纂的《突厥语大辞典》对新疆突厥语族语言,文字,音乐有重大价值,堪称新疆历史文物百科全书。
该墓由门楼、墓院、墓室组成,地上还修起了陵殿与礼拜寺,伊斯兰学者们往往将自己的藏书奉献给这座墓园,使它成为一座别具特色的图书馆。
3.莎车加满清真寺
造型独特、装饰精美优雅的清真寺
图源/黄新生
莎车加满清真寺始建于最早修建于莎车赛义德汗王朝初期,后经阿不都拉汗(1638-1669)扩建,正式取名为加满清真寺。历经三百余年风霜多年,清真寺现存方体、平顶门楼一座。门楼两侧各有半镶嵌在门楼中的圆形塔楼一座。
4.叶尔羌汗国王陵
优秀的伊斯兰建筑艺术
图源/唐蓓麟
叶尔羌汗国是明代南疆地区的一个伊斯兰地方政权,于1514年在原察合台汗国的旧地上创立,维持至1680年为准噶尔汗国所灭,历时166年。王陵系1533年为悼念其创始人苏里堂·赛义德所建,此后十一代汗均长眠于此。王陵在布局和图案装饰等方面,别具风格,是伊斯兰教优秀建筑艺术。
(四)和田地区
1.丹丹乌里克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神秘消逝的古镇
丹丹乌里克是维语“象牙房”之意,是一处以唐代大型佛寺遗址为中心的遗址群。1886年,斯文赫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发现此遗址,1900年在此发现大量浮雕人像、壁画、汉文和婆罗米文文书、不少唐代木板画和壁画,将这批宝物盗回英国之后,斯坦因名声达到了新的高峰。
上世纪末,新疆考古工作者对丹丹乌里克进行了科学考察。在发现的不到20处建筑中,有一半与佛教有关,从出土文书中我们得知了丹丹乌里克的本名“例谢镇”,于8世纪末毁弃。
2.喀拉墩遗址
中国最早的佛教遗迹
喀拉墩为维语“黑色沙丘”之意,是汉至南北朝时期古于阗国的城堡。这是斯坦因发现的又一新疆古迹。遗址以喀拉墩城堡为中心。城堡四周有多处建筑群,多为民居、寺庙,并有一座佛塔。建筑群附近有农田、渠道遗迹。
喀拉墩古城内藏着中国最早的佛寺遗迹,它们形制类似石窟寺中的“大像窟”,平面呈“回”字形,佛像在回形的中央,僧人沿走廊旋转礼拜,外围的墙壁上满绘壁画。
3.于田艾提卡尔清真大寺
新疆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
图源/昵图网
于田县艾提卡尔大清真寺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前后经过七次扩建至1998年形成如今规模。
4.尼雅遗址
《汉书》里的“精绝国”
汉晋时期西域“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处东西交通要塞
图源/豆瓣
尼雅遗址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20世纪初被斯塔因发现轰动世界。大部分学者认为这里是《汉书·西域传》中的“精绝国”,汉魏之季曾盛极一时。但7世纪中玄奘经过时此地已荒芜不堪。考古发掘中录取发现了尼雅遗址的居址、墓地,从出土遗物来看这里应是精绝国的一处档案棺。
5.热瓦克佛寺遗址
于阗国佛教建筑的代表
和田地区的佛教中心
佛寺形制与塑像在新疆古代佛寺中独树一帜
图源/琦琦
“热瓦克”是维吾尔语“亭阁”之意,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群,发现大量壁画、泥塑佛像,与犍陀罗艺术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某些塑像还具有秣菟罗艺术风格,是研究新疆古代佛教、佛寺形制和塑像艺术难得的重要资料。
6.达玛沟佛寺遗址
于阗国东边最大的绿洲、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出土大量唐代官府文书
图源/IICC
达玛沟佛寺遗址是21世纪新发现的一批6-8世纪新疆佛教遗存,出土了千手千眼观音、佛头、白衣坐佛等遗物;还曾出土大量唐代官府文书——于阗语、汉文、梵文、吐蕃文、婆罗米、双语(汉文旁边注于阗语)多种文字,印证于阗为大唐帝国直接管辖地区的史实。
(五)阿拉尔
(六)图木舒克市
(七)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在新疆这样一片历史悠久而却鲜少见于史籍的土地上,这一百多处国保单位于学者、土著、游人而言都有特别的意义。它雄踞亚洲之心,是丝绸之路上最耀眼的明珠,如今的新疆正成为多民族共存共荣的和谐大家庭。到塞外江南来吧!循着这份国保名单你将看见新疆各民族、宗教、文化交融形成的别样风情。
PS:整理不易,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END-
编辑|衷寒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艺旅文化是一家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专注在文化游学、城市走读、文化沙龙、文化讲座、博物馆导览、文化体验、文化课程、青少年研学、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的文化艺术综合服务机构。 我们跨界在文化、艺术、旅行之间,让文化活起来,让生活更有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新疆旅游攻略(58)-新疆旅游景区景点-新疆国保古墓遗址1、3A莎车叶尔羌汗国王陵叶尔羌汗国王陵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是叶尔羌汗国时期的王陵,它最早是在1533年为悼念赛义德王朝第一个汗王苏里唐赛义德而修建的。叶尔羌汗国王陵又称阿勒屯麻扎,“阿勒屯”汉语意为“金子”,“麻扎”则为“坟墓”。 叶尔羌汗国王陵在布局和图案装饰等方面,别具风格,是伊斯兰教优秀建筑艺术,为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埋葬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位于新疆阿勒泰市.其年代上限可达青铜时代,下限晚至汉魏时期。石雕人像及墓葬群,全都分布在切木尔切克乡境内,以乡政府为中心,形成四条遗址分布线,即:北线,提依尔敏、科克舍木老克木齐、阿克托别、阔克托别古墓点;北偏西线,谢天尔德、海依那尔、喀腊希力克古墓点;西线,阿克希古墓点;西南线,喀腊塔斯、喀腊希力克别特古墓地。遗址中墓葬形制多样,以大型茔院制石棺墓和石围石堆墓、石棺墓最具代表性,石雕人像的数量及类型居阿勒泰之首。3、阿图什市艾比甫艾洁木麻扎艾比甫·艾洁木麻扎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上阿图什乡依克萨克村,距离阿图什市区30公里。陵墓最早修建于公元19世纪60年代,外形平面呈方形,砖木结构,顶部圆拱形,四隅和门两侧修建有塔楼。陵墓最早修建于公元19世纪60年代,外形平面呈方形,砖木结构,顶部圆拱形,四隅和门两侧修建有塔楼。建筑物顶部用彩色琉璃砖装饰。琉璃砖是当地所造,规格和标准在当时都是一流的,色彩至今未褪,依然鲜亮,对于研究清朝时期琉璃制造工艺着很高价值。4、博乐赛里木湖古墓群该处古墓群位于新疆博乐市赛里木湖西边开阔的草原上,其地表为半荒漠草原植被,墓葬地表形式多样,保存完好,蔚为壮观。经文物勘探,大部分墓葬均呈南北向排列,约有50余座,墓葬地表封堆形制多样,有土墩墓、石堆墓、方形石围石碓墓、圆形单层石围墓、圆形双层石围石堆墓。还有一处有不规整的砾石堆积的呈“山”字形遗迹。方形石围石堆墓东西14.7米,南北14米,圆形石封堆直径9米,高0.3米。石堆墓均为河卵石和砾石堆积而成,封堆呈丘状。 据悉,新疆博乐市赛里木湖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察价值,赛里木湖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地质学称为“地堑湖”。由于丝绸之路北道经过此湖,因此湖区文化遗存和底蕴丰厚,历史遗存有岩画、乌孙国古墓群、寺庙遗址、鄂博、碑刻、古代驿站遗址等。5、布尔津县阔科克古墓群阔科克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冲乎尔乡阔拉克木尔村东北山区18公里,墓地主要由阔科克Ⅰ号、Ⅱ号、Ⅲ号、阔科克Ⅳ号墓地组成。墓葬分布面积80000平方米,相对集中,墓葬达135座以上,墓葬形制包括石堆墓、石棺墓、石围墓、石圈墓,其中有2座石圈墓形制较为特殊,共分为内外三圈。墓地还发现石人2尊、鹿石8通,均保存完好,其中1尊石人被定为国家三级文物。6、布尔津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喀纳斯下湖口景区墓葬群由8处不可移动文物组成,由北向南依次是吐鲁克岩画、图瓦新村古墓群、鸭泽湖III号墓地、鸭泽湖II号墓地、鸭泽湖I号墓地、鸭泽湖岩画、神仙湾墓地、肯吐别克墓地。海流滩墓葬群由海流滩I号墓地、海流滩Ⅱ号墓地组成。7、哈密市焉不拉克古墓群焉不拉克古墓群是新疆境内最重要的一处早期铁器时代遗存.墓地表面为沙砾层,第二层为饶乱层,墓地开口多在第二层下。有竖穴二层台墓,竖穴土坑墓,有单人葬,多人葬,据墓葬形制,叠压打破关系,墓葬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大约相当于西周早,中期,上溯可能到商晚期,中期相当于西周晚期和春秋中晚期,晚期可能相当于春秋中晚期。焉不拉克古墓地出土的铁器在我国是较早的,反映出的考古学文化与甘、青地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与五堡古墓地相距30多公里,年代相差300年左右,文化特征上也有较大的联系,这些都为研究新疆东部青铜文化发展序列提供了重要线索。8、哈密五堡墓群五堡墓群位于哈密市屋堡乡西北约2公里的戈壁深处,距今3200多年,是个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原始社会晚期的氏族公社墓群。墓地分布在一土包上,平面呈半圆形,墓葬排列密集,在地表不见封土,出土有木器、陶器、石器、骨器、铜器、毛纺织品、皮革制品、干尸等。墓区于1978年发现,经三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13座。9、和静县 察吾乎古墓群(青铜时代至春秋.国五)察吾乎古墓群位于和静县,"察吾乎"蒙古语意为"悬崖的沟"。是新疆目前发现的最大一处氏族公共墓地。墓葬密集,排列有序,规模宏大,石围墓、屈肢葬和带流彩陶器是其文化的主要特征。除3号墓地为东汉早期外,主要墓葬的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000至公元前500年,墓葬的形制、出土遗物及文化内涵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已被命名为"察吾乎文化"。10、霍城县 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依阿力麻里故城遗址,占地22亩,是一座具有浓郁的伊斯兰教风格的古代砖木结构建筑。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札陵墓坐西朝东,墓室南北长度为10.7米,东西长度为15米,墓室方形建筑体的高度7.9米,墓室拱顶高度为5.45米。建筑面积为160平方米。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札顶部为穹庐形,无立柱横梁,室内有暗梯可登临其顶;正面墙壁用紫、白、蓝三色硫璃砖镶成各种美术图案,精致华丽,装饰面积为85平方米。11、喀什阿巴和加麻札(香妃墓)阿巴和加麻札在国保名录里叫“阿巴和加麻札(墓)”,但在喀什的国保牌上却写成“阿巴克霍加麻札”,而历史书中的“大小和卓木叛乱”的“和卓木”与“和加”“霍加”为共意,就是依据音译而翻译出的汉字不同,它是“圣裔”的意思。真是有点云里雾里,剪不断,理还乱。这里是“和加”家族墓,第一代是伊斯兰传教士玉素甫,二代阿巴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政权,统治了喀什、库车、吐鲁番等6地,成为17世纪的白山派伊斯兰教的首领,因其名声隆显,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片家族墓。这一片区域里,葬有5代72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香妃”,故此地亦称“香妃墓”。12、库车默拉纳额什丁麻扎默拉纳额什丁麻扎:亦称默拉纳和卓墓,年代是明代,默拉纳是圣人后商的意思。额什丁相传为伊斯兰教之始祖,在宋理宗时来库车传布伊斯兰教,死后葬此。建有祠宇、分祠门、祠堂、墓门和墓室四部门、全部以绿色琉砖装饰,是曲型的伊斯兰教建筑,颇为壮丽。祠西廊下有匾额,上书“天方列圣”四个大字。两旁有题记,为清光绪7年李蕃所题。13、库车友谊路墓群墓葬位于库车县墓葬系在原戈壁沙砾层上下挖而成。发现的砖室墓,数量较多,规格高,分布密集,表明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墓地,墓群可能有茔区的区划。从墓葬形制、布局并结合出土随葬品(陶器、五铢钱、铜带钩等)情况看,墓葬所反映的丧葬文化受汉晋时期中原汉文化传统的直接影响,同时还有一些显著的地域特点。2007年考古发掘时,我们已提出,墓葬的葬者有可能是长期居住在龟兹地区的汉地吏民、屯戍军吏或河西豪族移民,抑或就是深受传统汉晋文化影响下的龟兹国贵族墓葬。14、洛浦县 山普拉古墓群(汉晋.国五)山普拉古墓群“山普拉”老乡称做“沙依巴”,维吾尔语,即“河床、果园”之意。位于和田洛浦县墓葬分东、西两部分,分布在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1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已发掘墓葬38座,马坑2座。出土文物丰富,除大量生活用具外,精美的丝织品、汉代铜镜和带有异域风格图案的毛织品俱为东西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山普拉"一词,学者多认为可能是古和田语而非维吾尔语。在墓葬群中还发现了公元4、5世纪的佛教遗址和现代墓葬,采集到墨书古和田文的残片。15、且末县扎滚鲁克墓地扎滚鲁克墓地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最多人数的家族丛葬干尸陈列室”。扎滚鲁克古墓葬是在昆仑山北麓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墓葬之一,是古代且末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墓地出土的干尸是目前新疆考古发现中保存最好的古墓之一。墓葬出土的两件木质乐器——箜篌,今天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最早年代的出土拨弦古乐器。中国内地的箜篌原型应来自新疆。16、青河三道海子古墓三道海子石构遗址群在整个欧亚草原地区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立和使用这些遗址的古代游牧王国是公元前9至前6世纪联系俄罗斯南西伯利亚、蒙古中西部、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中国北方山地草原地区游牧人群和文化的核心,是早期草原丝绸之路的积极开拓者,他们的文化影响跨越欧亚,他们留下的文化遗存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17、若羌县小河墓地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据考古学者初步判断,“上千口棺材的坟墓”——小河五号墓地封存了至少3000年历史。它曾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楼兰探险史、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难解的古迹,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最难被解释的墓葬形式。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楼兰探险史、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难解的古迹。18、鄯善县洋海墓群洋海古墓群位于鄯善县,墓地主要分布,可分为东西两片墓地。墓葬形制有长方形竖穴墓、土坏墓室或二层台、墓斜坡土洞墓。东片墓群为竖穴墓及竖穴偏室墓,属青铜时代后期至早期铁器时代。出土文物丰富,主要有石器、陶器、木器、毛织等生活用品及狩猎工具,晚期墓葬中有壁画、文书等物品,是吐鲁番史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墓地之一。19、疏附县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是11世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于1076年用阿拉伯文著成了第一部《突厥语大辞典》。这部巨著结构严谨,条目清晰,收进的辞汇极为丰富,堪称一部关于突厥民族的百科全书,对研究中亚各国的历史、地理、民俗风情、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有很高的价值,而且为研究突厥语诸部族的历史,地理,物产和民俗提供了宝贵资料。这部巨著被许多国家用十多种文字出版发行,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20、塔县吉尔赞喀勒,帕米尔高原·黑白石条古墓群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临近塔什库尔干河谷的台地上,正在主持吉尔赞喀勒黑白石条古墓群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研究员说,发掘队伍已在台地上认定了47处疑似遗迹,并对其中6座石堆墓葬进行了发掘。巫新华研究员说:“吉尔赞喀勒黑白石条古墓群,这个在中国独一无二的墓葬遗址,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拜火教的文化遗存;在已发掘出土的文物中,既有来自中国南方的竹篦(竹质的梳子)、丝绸,也有来自西方两河流域(今伊朗、伊拉克区域)的玻璃或玛瑙的料珠,证明了这片‘世界屋脊’所在的帕米尔高原至少在2500年前就是东西方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21、吐鲁番阿斯塔娜古墓群阿斯塔那古墓群,素有“高昌的历史活档案,是吐鲁番地区的地下博物馆”。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阿斯塔那旁边还有哈拉和卓古墓群,二者合称“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阿斯塔那”为维吾尔语“京都”之意;“哈拉和卓”为传说中怒斩恶龙为民除害的维吾尔古国一位勇士的名字。22、温泉县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阿敦乔鲁遗址群位于温泉县查干乌苏山口南麓山前台地草原。方圆7公里范围内,数十座形制相近、规模不等的石栅墓葬点缀在茵茵绿草间;查干乌苏山口处形制巨大的石堆建筑更展示了一个约4000年前居住在这里的先人留下的“石头迷宫”。“阿敦乔鲁”是蒙古语,意为“像马群一样的石头”。这里的石头,据说是冰川时期的遗存,石棺及石栅所用石材,有的重约1吨,且均为片状,以当时人力、畜力,如何搬运就位,如何将不规则的巨石破解成片状,使用什么工具,令人费解。23、温泉县阿日夏特石人墓阿日夏特石人墓从其造型及石块的排列看,似一军事阵图,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从墓葬出土器具等看,时代特征比较明显,部分墓葬在新疆其他地区的石人石堆墓中颇为罕见,对研究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民俗风情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内考古学家曾经对阿日夏特石人墓进行过发掘,出土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衣饰、兵器等,各种器物制作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24、伊宁县速檀歪思汗麻扎速檀·歪思汗麻扎又名苏里唐·歪思汗麻扎,是一座古老的中国亭阁式建筑。位于阿布热勒山北坡下伊宁县麻扎乡。速檀是阿拉伯文音译,意为“君主”或“统治者”。“麻扎”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圣地”、“圣徒墓”。新疆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所说的“麻扎”,通常泛指坟墓。有些地方历史上的宗教名人或汗王的坟墓常被后人神化,成为具有宗教意义的麻扎和一方信教群众朝拜的圣地。速檀·歪思汗麻扎就是其中闻名遐迩的麻扎之一。25、伊吾拜其尔墓地拜其尔古墓群位于伊吾县城东是与甘肃河西走廊四坝文化有密切关联的墓葬群,拜其尔古墓群的分布面积较大,大约有三万多平方米。该墓地自西向东可分为三部分,共有古墓葬近百座。其墓形制有圆形石堆墓、圆形石围墓和石棺墓等三种,石棺皆以片石垒砌。曾出土一只青铜北山羊,更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现收藏于伊吾县博物馆。26、巩留阿克塔木古墓群位于阿尕尔森乡阿克塔木牧业村村西土岗两侧,有众多小型土墩墓.有的几如平地.当地人称加勒托别,意为马鬃一样众多的土堆.推测可能为塞人至乌孙时期古墓.27、巩留县伊力格代古墓群位于塔斯托别乡伊力格代村伊力格代沟东西两侧.有100余座乌孙古墓.其中有30余座石头封顶墓,墓顶石头均为鹅卵石,大者有1立米米之巨.此地无卵石,巨石从何而来,如何搬运至此,成为不解之迷.28、吐鲁番台藏塔台藏塔位于吐鲁番市以东,为高昌王国时期的佛教建筑。塔高20米,塔东面与北面均有佛教洞龛。西面塔壁中有洞,贯穿墙壁,作用不明,南壁已毁。由于距高昌故城较近,又是高昌王国佛教建筑,充分反映了高昌时期佛教的兴盛。察合台汗国统治者强迫高昌地区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之后,台藏塔逐渐毁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鲁木齐到伊犁自驾游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