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去伊犁自驾游最佳线路哈萨克自治州速檀歪思汗麻扎推荐线路

伊宁是天山脚下的一颗璀璨明珠。优越的气候条件犹如上天赐予的一丝甘露,将这片原始荒漠滋润成宁静祥和的绿洲。如梦似幻的薰衣草花海,神秘的古城遗址,塞外江南风景这边独好。伊宁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702千米。伊宁市北倚天山雪峰,南临悠然西去的伊犁河,四周是美丽的西部大地、一望无际的草原和神秘的森林。伊宁历史悠久,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建置最久、屯垦最早、人口最多的。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伊宁纳入祖国版图后,无论隋、唐、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这里都留存着十分重要的历史踪迹。现在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新疆伊宁位于伊宁市新华东路的拜都拉清真寺是伊宁穆斯林们进行宗教活动的最大场所。它是清政府直接拨款在伊犁修建的第一座伊斯兰教寺院。过去它同回族大寺、塔塔尔寺号称伊犁三大清真寺院。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特拨银1万两修建这座清真寺。据说一位来自土耳其的城,诉说当年的气派辉煌著名大毛拉,看到该寺雄伟壮观和它在北疆所处的地位,特冠以“拜都拉”之名。拜都拉”意为“天房”,是穆斯林朝拜神圣之地。拜都拉清真寺落成后,前来取经求学之士络绎不绝。1983年,政府拨款对该寺进行修葺和装修,使得这座享有盛名的古老寺院面目一新。后来在原址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重建,除门楼外全部进行拆除。此后,门楼便成为了拜都拉清真大寺的点睛之笔。远远望去,门楼上斗拱飞檐,以木制结构为主,采用雕刻和绘画技法,雕梁画栋,较好地体现了中国古代亭楼式建筑的风采。回族大寺速檀歪思汗麻扎是成吉思汗11代孙速檀歪思汗的陵墓,其麻扎为中国古典式风格的亭阁建筑。位于阿布热勒山北坡下麻扎乡。现经修复,成了伊犁麻扎朝拜圣地之一。麻扎坐北面南,巍峨高耸,塔顶月牙形塔尖直指碧空。陵墓为土砖木结构,历经风雨,苍凉深沉。陵园南北排列着伊斯兰教徒的陵墓,寝顶为拱形,旁边就是规模宏大的清真寺。伊宁回族大寺是伊犁最早落成的清真寺之一,同时也是清代伊犁九城中最大的伊斯兰◎汉家公主纪念馆,两千年的西域历史尽在其中教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宁固寺”、“宁远寺”、“凤凰寺”。后来因为该寺执教人陈其周、马良骏、马玉林都是回族穆斯林,又是回族教民礼拜的集中地,故最后定名为回族大寺。回族大寺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式砖木结构和阿拉伯装饰艺术的结晶。寺门两侧有旁门,各有双重八字影壁,大门内矗立着一座3层的邦克楼。礼拜殿面积600多平方米,分外殿、中殿、后殿,共42间,可容1000多人礼拜。汉家公主公元前118年左右,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乌孙国国王昆莫向汉朝廷求婚,江都(今扬州)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与楚王(今徐州)刘戊的孙女解忧先后嫁给了乌孙国国王。汉家公主细君、解忧远嫁西域,给伊犁历史留下一段千古佳话。两千年后,汉家公主纪念馆可以让世人一睹两位汉家公主的风采。纪念馆内收藏有众多珍贵的雕塑、蜡像、美术作品、地图、文物复制品、文学作品等,通过这些来反映当时西域各国的情况,以及西域纳入祖国版图的历史过程,用历史事实证明新疆自古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与伊宁也有一段不得不说的历史。鸦片战争后不久,以禁毒和抗英而声誉卓著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被谪戍伊犁,虽身处逆境,仍忠诚报国。在2年时间里,他致力勘垦,兴修水利,造福人民,受到伊犁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为纪念他的功绩,弘扬他的精神,在这里修建了这座林则徐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为1000方米,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在展厅内陈列展出的照片、实物等有2000多件。
1、第十三节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一、概况“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这句精当、贴切的赞语,随着西部打开发的声浪不径而走,传遍五湖四海。它说出了所有来疆客人的共同感受,也说出了新疆各族人民尤其是伊犁人民的自豪之情。伊犁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新疆天山北坡西部山区的伊犁河谷。地理坐标界于北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接壤,东北与塔城地区的乌苏县相连,东南与巴音郭楞州的和静县毗邻,南和阿克苏的拜城、温宿县联结,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有41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块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 。现辖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和奎屯直辖市,全州共有24个县、市,首府伊宁。12、一、概况伊犁得名于著名的伊犁河。远在汉朝,伊犁就以“伊列”之名载入汉书,后历称“伊丽”、“亦列”、“益离”等。“伊犁”是清代正式定名的。伊犁的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地形多样,气候温和,是中亚干旱地区的湿岛,光、热、水资源丰富,宜农宜牧宜林。几千年来,历来游牧民族在这里繁衍开发,是草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伊宁市作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伊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伊犁地区一体多元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伊宁市横亘伊犁河谷中部,雄踞伊犁河北岸,东连伊宁县,西接霍城县,南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隔河相望,北靠天山之脉科古尔琴山,毗邻霍尔果斯、都拉塔和木扎特三个口岸,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北道商埠重镇。23、3一、概况1、伊犁美,美就美在幅原辽阔面积大 伊犁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辖八县一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209万,地区行政公署设在“花都”伊宁市,这里是北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伊犁地区为天山各支脉环绕分隔,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派生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奇异的自然景观。这里地处中亚腹地,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要冲,东西文化荟萃,加之民族众多,具有浓郁的民风民俗,形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这里降水充沛,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资源雄厚,物产富。伊犁地区北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接壤,东北与塔城地区的乌苏市相连,东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毗邻,南和阿克苏地区的拜城、4、温宿县连接,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边境线长421公里。45一、概况2、伊犁美,美就美在民族风情特色浓 这里的居民有40多个民族成份。主要有汉、哈萨克、维吾尔、蒙古、锡伯、满、回、俄罗斯等13个民族。这么多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惯,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间风情画。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强悍、惊险的哈萨克叼羊、赛马、姑娘追;也可以看到欢快、风趣的维吾尔“麦西来甫”。你可以听到深情优美的回族“花儿”;也可以欣赏到锡伯族弓箭手百步穿杨的风采。你可以走进哈萨克毡房去作客。你可以去维吾尔农家看他们的蓝马车迎新娘,你可以吃一吃这里香喷喷的抓饭、抓肉,尝一尝鲜嫩爽口的烤全羊6一、概况3、伊犁美,美还美在历史久远源头5、长这里是汉武帝吟诗赞颂的“西极天马”(今天的伊犁马)故乡,是“乌孙国”故地,是汉朝使节张骞率300人使团到达的地方。公元前108年,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远嫁乌孙王,播下了民族亲情的种子。随她后来的解忧公主,在这里嫁给军须靡,翁归靡,泥靡三代乌孙君王,一共生活了五十多年。这里是中国最早的“军垦”地,是成吉思汗西征集结大军的地方。这里曾收留过林则徐、邓廷桢这样的名士,也曾留下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在这里“下放劳动”的足迹,据考证,伊犁河谷还是母系社会“西王母之都”。74、伊犁美,美更美在观光旅游景点多 赛里木湖,伊犁之行第一站。蓝蓝的湖水,蓝蓝的天,雪山环抱,白云千载空悠悠。果子沟,山路十八盘,层林叠嶂6、,瀑布泉涌,一步一景。伊犁河大桥,碧水西去,一桥横跨。河岸有青青白杨林,有漂亮舒适的渡假村。不消说还该去唐布拉、那拉提、喀什河次生林,拜偈一下草原石人、高山岩画,亲睹一番“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恰西秋景。还应去看霍尔果斯国门、林则徐纪念馆、吐虎鲁克陵寝、特克斯八卦城,最好再去昭苏一瞻乾隆赐字的格登碑,去夏塔一览骏马驰骋的牧场风光。如果有兴趣,还可去看看可克达拉的葡萄庄园,走进草原之夜的迷人意境,坐一坐乡道上被称作“马的”的蓝马车。8一、概况伊犁是新疆著名的苹果产地,人称“苹果之乡”。伊犁保存着全国罕见的原始野果林,许多专家认为伊犁可能是世界栽培苹果的起源地之一。伊犁适宜苹果生长,许多引进品种在伊犁7、落户后,其品质远胜于原产地,伊犁苹果色泽鲜艳,肉质密脆,酸甜适度,耐贮藏运输。当地有许多珍稀的苹果品种,有成熟后呈紫黑色的黑苹果;茶叶苹果皮色酷似茯茶熬制的浓茶水;还有奶色的苹果,其果皮、果肉颜色颇似牛奶;油浸苹果熟透时,果实油光透明;洋芋苹果一旦成熟,果皮开裂,果肉的颜色及肉质如同洋芋。伊犁还有观赏价值极高的红肉苹果,它的奇特在于其树干、枝条、果肉及花朵均呈深红色,树冠形状也很漂亮。910一、概况伊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新疆最早与中原中央王朝建立战略联系的重地。立国于伊犁的乌孙以及后来的悦般、西突厥的牙帐、察合台汗国的首都、亦里把里、准噶尔汗国首府,上下两千年,纵横数千里,伊犁一直是名胜之8、地。清代,伊犁曾是新疆的首府。伊犁是多民族的聚居地,素有人种、民族博览地之称。伊犁地区是中国哈萨克族人口最多的地方。伊犁是全国唯一有锡伯自治县的地区。伊犁是全国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最多的地区。伊犁是全国使用民族语言最多、地方民族语别最多的地区。 伊犁昭苏圣佑庙是新疆现存最大的喇嘛庙。11一、概况“伊犁九城”是清代全疆第一的城府建设之区;伊犁惠远古城是新疆唯一现存的清代古城。伊宁市的陕西大寺是新疆最古老的回族清真大寺。伊犁新疆日报1934年创办,是新疆历史上唯一的用汉、维、哈、蒙;四种文字出版,汉维两种文字共出一报的报纸。人民导报是中国新疆史上的地区级唯一的俄文报纸,发行于40年代。伊犁惠远城是俄罗9、斯国第一个在中国地区设外国领事馆的地方。清咸丰年八月(1853)正式开馆,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设外国领事馆的地区。伊犁是中国西部最早实行屯垦的地区。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政府在乌孙中部伊犁河谷屯田。12一、概况伊犁是新疆近代史屯垦最发达的地区,有旗屯、兵屯、回屯、民屯、遣屯。“伊犁四营”(锡伯、索伦、察尔、厄鲁特营)是中国从事戌边屯垦的最老、历史最长的八旗组织,1938年1月14日才被伊犁屯垦使宣布撤消。伊犁屯垦使是中国屯垦史上唯一的地方屯垦机构,1938年栽撤。伊犁惠远城是中国西部第一个对外开放商埠,1853年最早设立俄国贸易圈。伊犁霍尔果斯口岸是中国西部最大最早的口岸。伊犁尼10、勒克古铜矿遗址是新疆已发现的最古矿井,全国罕见。伊犁皇渠(今人民渠)是新疆历史上著名的水利设施,灌区面积全疆第一。13一、概况伊犁乳品产量全疆第一,占自治区总产量60%以上。成立于清乾隆年间的伊犁马厂,时间之早,规模之大,全疆第一。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乌孙种马输送内地,新疆第一。伊犁种马场成立于1942年,是全国最大的种马场之一。伊犁铀矿是中国第一批建成的铀矿基地之一。伊犁是中国最大、最早引进高级香料熏衣草的产地,熏衣草油产量全国第一。伊犁是新疆提供商品粮油最多的地区。伊犁昭苏榨油厂产量新疆第一。伊犁是新疆最大的亚麻产地。伊犁高原蝮蛇,是中国唯一分布的蛇种。14一、概况伊犁野山杏是中国野杏集中11、地区之一。伊犁霍城县四爪龟是欧亚干旱区中唯一现存的稀有物种。伊犁黑蜂是我国优良蜂种之一,其种群规模及产量新疆第一。伊犁霍城县边境地区的新疆北,是中国唯一分布的稀见动物。伊犁中药材十分丰富,贝母、麻黄、鹿角、牛黄、阿魏、雪莲、沙棘、杏仁等20余种产量占新疆首位;伊犁贝母和伊犁马鹿鹿茸全国驰名,行销售国内外。 1516第十三节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二、主要景区简述1、伊犁河风景旅游区伊犁河又称伊水、伊丽水等,位于伊宁市郊16公里处,它是新疆流量最大的内陆河,河面宽阔、风光秀丽,全长1500公里,自东向西在霍尔果斯河口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最终流入巴尔喀什湖。美丽的伊犁河伊犁河古,伊丽水,是关系西北农田的12、著名河流。古时塞人;月氏人、乌孙人、突厥人等生活于此河流域,唐代西征大军和蒙古成吉思汗的铁骑曾凭着木头木伐泅渡滔滔河水。伊犁河发源于新疆天山西段,在我国境内,流域面积约 57 万平方公里,其水量居新疆众河之首,径流量约占全疆河流径流量的确 1/5 ,大约有 3/4 的水量流出国境。171、伊犁河风景旅游区伊犁河上游有三大支流: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特克斯河是主源,发源于汗腾格里峰北侧。伊犁河向西流至伊宁途中有喀什河流入,以下进入宽大的河谷平原,河床开阔,支流众多,渠系纵横。在接纳右岸的霍尔果斯等河后进入哈萨克斯坦,最后注入巴尔喀什湖。在我国境内全长约400多公里。伊犁河的中、下游水流平缓13、,在我国境内雅马渡至国境段可通航汽轮。在伊宁附近河床宽达1公里以上,河滩漫布,水流分叉,多沙洲岛屿,风景秀丽,是人们夏日避暑休息的好去处。1959年,伊宁市城南处河道修建了一座大侨, 1975 年重建,桥型是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沿河开辟了千余亩河滨公园,成为人们旅游度假的佳胜景点。每逢节假日,这里篝火点点,人们煮鲜鱼、烤羊肉,开怀畅饮,然后在草地上歌舞嬉戏,领略塞外野趣。18192、果子沟风光有“伊犁第一景”之称,位于霍城县城东北的40公里处,是312国道乌鲁木齐伊犁公路的必经通道,其北端出沟口便是著名的塞里木湖。果子沟风景秀丽,景观奇异,历来被视为新疆的名胜之地,素有伊犁“第一景”之美称。它14、纵贯北天山,是312国道乌鲁木齐伊犁公路的必经通道,也是伊犁的天然门户。果子沟全长28公里,沿着乌伊公路的大致走向,就是新疆古丝绸之路的北道。松树头,是果子沟的绝顶之处,北下直达赛里木湖畔,南下直入果子沟峡谷。赛里木湖,亦称三台海子,与果子沟唇齿相依,亦为新疆名胜之一。由松树头南下二台林场,山路盘旋崎岖,一落幽谷,是果子沟的险峻之处。落谷傍山,有一高山瀑布凌空奔泻而下,状如白练悬空,壮观异常。此处草原木屋交相辉映,是游客的最佳休息处。从二台南下,山势渐低,谷口渐开,公路两旁只见云杉疏透,奇杨怪柳交错,山杏、野果,满眼新绿。20果子沟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宝库,以野果分布广阔而闻名, 药材资源也很丰15、富,自春至秋香草馥郁,野花烂漫,艳丽多姿。峡谷地势险要,自古就是中国通往中亚、欧洲的重要孔道,现在仍是乌伊公路干线的重要路段。成吉思汗西征时,始凿山通道,曾架桥48座,可见路之险峻。清乾隆时改建为42座。果子沟沟内峰峦耸峙,松桦繁茂,果树丛生,鲜花竞放,涌泉飞瀑,气候凉爽,景色优美,当年全真派真人邱处机应成吉思汗之邀进西域路经此地,曾赋诗:“金山东畔阴山西,千岩万壑横深溪。溪边乱石当道卧,古今不许通轮蹄。前年军兴二太子,修道架桥彻水溪。今年吾道欲西行,车马喧阗复经此。”又“银山铁壁千马重,争头竞角夸清雄。日出下观沧海近,月明上与天河通。”果子沟的险奇和秀美,可见一斑。清代林则徐流放新疆,进人沟16、中,感叹“如入万花谷中”,可见果子沟在夏花绚烂之时的艳丽。21223、火龙洞火龙洞位于伊宁市西北19公里的铁厂沟西山处,是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发现的由地下煤田自燃而形成的地热资源。它从断裂的缝隙中溢出,含有硫磺、白矾、水晶等多种矿物质气体,对治疗多种慢性顽症有一定疗效,能治疗多种疾病,当地群众把这些地方叫做“火龙洞”,以其神奇的地热气体疗养而闻名。火龙洞的确神奇。同一地区的洞,有的温度高达百余摄氏度;有的洞使人感到暖意融融;有的洞烟雾缥渺;有的洞散发出无色气体;有的洞散发出夹杂冰凉水点的蒸汽。这些洞的功能也相差甚远,有的能治关节炎,有的能治高血压,有的能治妇科病,有的能治耳眼病,有的能治17、顽固性头痛更有意思的是,一处向阳的小洞口的温度竟高达百余摄氏度,不仅可以煮鸡蛋、烤馕,还可清炖羊肉。233、火龙洞1972年成立了巴彦岱火龙洞医院,利用地热治疗疾病,现已开发利用的具有不同疗效功能的洞体九处,可治疗关节炎、高血压、顽固性疾病、妇科疾病等顽症。24第十三节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二、主要景区简述4、金顶寺(固勒扎都纲)遗址在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东北3.6公里处,为著名的喇嘛庙。相传建于明末清初,因寺屋顶为黄金所饰,故名金顶寺,维吾尔语称“孔塔巳”。清雍正时为准噶尔部落的阿睦尔撒纳所毁,乾隆二十七年(1762)曾建小堡于此,故又称“固扎尔寺”。今寺内有一方形土台,高3米余,周约718、00余米左右,系清乾隆时所建小堡遗迹。附近残砖、碎瓦颇多,在此曾发现刻有兽面形状的琉璃残砖及藏传佛教风格的佛像等。北面有一“托卜墩”,地面散布有陶片及残砖瓦,为金顶寺初建遗址。255、伊宁市人民公园暨三区革命烈士陵园伊犁三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伊宁市人民公园深处。是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买提江卡斯木、伊斯哈克伯克、莫奴诺夫、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达列里汗苏古尔巴也夫、罗志及其随行人员等7人的纪念陵地。以伊犁、塔城、阿山为中心的新疆三区革命是新疆近代史上一次重要事件,1944年8月爆发,尔后在伊宁城建立了三区革命临时政府。1949年8月,阿合买提江等人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邀请,乘苏联客机前往北京参加中19、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失事遇难。1959年,为纪念三区革命烈士由政府拨出专款,修建了陵园。陵园占地约7公顷。陵墓建筑在台基上,为伊斯兰风格,陵前建有纪念碑,镌刻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和陵志。265、伊宁市人民公园暨三区革命烈士陵园伊犁三区革命烈士陵园分纪念物区和游览休息区两部分。陵园整体布置整齐、大方、庄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强烈的艺术感。在通向陵墓的道路右侧是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左侧是三区革命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烈士遗像以及他们生前革命活动的照片及新疆和平解放后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各级党政军领导、烈士们的遗属等悼念活动的100多幅照片。陵园内还有一座造型庄重的五角形纪念塔碑,碑高13米,碑顶为镀金穹拱20、,碑身正面和两侧分别用汉、维吾尔、哈萨克三种文字镌刻着毛泽东同志的题词。纪念碑后面有一个可容纳上千人的祭奠广场,沿阶而上的平台上葬有伊犁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买提江卡斯木等7位烈士。陵园里面和四周尽是苍松翠柏和许多名贵的果木花卉,使陵园四季常青。2728296、弓月城遗址位于今伊宁县吐鲁番与圩孜乡,当地维吾尔百姓称之为“阿勒吞勒克”,意即金城,曾是古丝稠之路北道上的一个重镇。弓月城遗址初为唐代西突厥的牙帐之一,相当于陪都。经国内外学者多方面考证,弓月城即现在伊宁县的大小金城遗址。古代的弓月城依山傍水,不仅是军事重镇,还是古丝路上繁华热闹的商埠。近代吐鲁番古墓出土的高昌县上安西都护府牒残片上就提到了21、弓月城,说有个叫曹禄山的人,向当时唐朝在西州的长史控告“京师汉”李绍谨向他借取275匹绢去龟兹,至今未还,可见当时,弓月城是一个发达的商业城镇。弓月城何时废弃,不见于史册,据考古发现,这儿有自唐到元的陶器等物,说明弓月城自隋唐历经宋元后才渐趋荒废的,民国时期,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曾为寻找黄金宝物,对弓月城遗址进行过大规模的挖掘、破坏造成了巨大损失。307、速檀歪思汗麻扎在阿布热勒山北坡下的伊宁县麻扎乡,有一处占地百亩的陵寝所在地,风景宜人,白杨参天,一片幼树林簇拥着几棵百年古榆,远远望去,郁郁葱葱,翠绿欲滴。绿树丛中掩映着一座古老的中国亭阁式建筑-速檀歪思汗麻扎。速檀歪思汗,速檀是阿拉伯文S22、ULTAN的间译,即“苏丹”,意为“君主”或“统治者”;“麻扎”即伊斯兰教徒中封建显贵的陵墓。麻扎坐北朝南,巍峨高耸,其1、2、3层为方形,四角垂檐,第4层呈六角形,飞檐饰以鸱吻,散水覆盖琉璃瓦,塔顶的月牙形塔尖指向碧空,陵寝为土砖木结构,历经风雨主侵蚀,显出苍凉气象;两面窗户为圆形雕棂,底层流檐有20根立柱支撑,陵园内南北排列着伊斯兰教徒的陵墓,寝顶为拱形,旁边规模宏大的清真寺更增添了这里的宗教教色彩和气氛。 3132第十三节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二、主要景区简述8、三道河风光是伊犁河的三条小支流,从霍城县塔克尔莫乎尔沙漠缓缓流入新疆水流量最大的河流伊犁河,而伊犁河,也就在这里走完了她在我国境内23、205公里的行程,奔流不息地进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最后汇入巴尔喀什湖。三道河盛产鲤鱼,鲶鱼,白鱼,伊犁鲈等,都以其鲜美而著称。而为鱼中上品者,莫过于“裸腹鲟”,“鲟鳇鱼”,当地称为“青黄鱼”,每条鱼重达四五十公斤,最大的长二米多,重达150公斤,历为伊犁人宴客之珍肴。 339、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概况保护区是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1983 年批文建立的,占的面积35000 公顷,主要保护珍稀动物四爪陆龟及其生境。霍城县北部的塔克浪孜,是四爪陆龟的故乡。“塔克浪孜”,维吾尔语意为“荒坡”、“不长草的地方”,但这里却是四爪陆龟的乐园。地理位置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伊犁河谷地24、的霍城县境内。349、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伊犁河谷地是一个三面环山向西敞开的山间谷地。区内丘陵起伏、沟谷相间、溪水潺潺、蒿草丛生的环境是四爪陆龟偏爱的生境。气候年均温9.1 ;年降水量220 毫米,年蒸发量1405.7 毫米,无霜期168 天。地下水位较高,海拔800 米处仍有泉水露头。初夏的塔克浪孜,干旱燥热。只有连绵起伏沙包上的丛丛杂草,给这片荒芜的土地带来一丝绿意。在上午温和的阳光下,一只只四爪陆龟慢悠悠的,趁着正午高温来临之前的时光,尽情享受在荒漠丘陵中、草丛荫蔽下自由呼吸的快乐。359、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四爪陆龟,当地人称旱龟,是国家一类保护的珍稀动物。这种陆龟,每个肢25、上只有四爪,与普通乌龟相比,少了一爪,且趾间无蹼,不会游泳,只能呆在陆地上营穴居生活。陆龟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让人们想象不到的是,在亚欧大陆腹地干旱区中的新疆,也会有陆龟生存繁衍。这说明,几千万年前的伊犁河谷,也曾有过湿润的亚热带气候。这对于研究我国的动物区系、古地质、古气候以及爬行动物的演化,皆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四爪陆龟身体青黄,头部和四肢覆有层层鳞片。背甲高而圆,灰黄的甲壳上点缀着不规则的黑色云状斑,龟纹煞是美观。35片左右的盾片,组成硕大的背甲。每一片都可以清晰地数出一圈圈的年轮,记录着它历经的岁月。369、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甲壳是四爪陆龟最重要的防御武器。灰黄的底色,是26、荒漠中最好的保护色。性情温顺、爬行缓慢的四爪陆龟,一遇敌害,立即把头和四肢龟缩在甲壳中,让飞禽走兽对它无可奈何。甲壳除具防御功能之外还有防止体液蒸发、调节体温等重要作用 。四爪陆龟属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不同而改变。严寒、酷暑都对其不利。因此,四爪陆龟不仅冬眠,还要夏眠,一年中有56的时间都深藏于洞穴之中。只有春末、夏初、秋初约100天的时间里;才出洞觅食、择偶、产卵、孵化、繁殖。37动物资源夏初,水草方茂,阳光充足,是四爪陆龟交配、繁殖的季节。众雄龟经过一番较量之后,胜者与雌龟交配。雌龟在向阳的草丛沙土里产卵,并用土把卵埋藏起来。一只雌龟一年可产卵24枚。卵呈白色,长椭圆形,平均重18127、9克。卵在阳光照射下自然孵化,一般60100天即可孵出幼龟。但幼龟当年不吃不喝,仍蛰伏土中。直到来年春天才破土而出,自行觅食。四爪陆龟以植物幼苗、嫩芽为食,最爱吃的有白蒿、驼绒蒿、新疆拐枣、茎柳等。但食量不大,每天只觅食23个小时,而且很少喝水。在四爪陆龟中,以成年雌龟体形为大。迄今所见最大者长26厘米,宽约15厘米,重量逾千克;幼龟则只有指甲盖大小。以前由于人们乱加捕杀,已濒临灭绝。如今,四爪陆龟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38保护区现状据统计,1973年以前,四爪陆龟分布面积约500公里,每平方公里最高达4136只,最少2162只。至1981年,其分布面积已缩小为180平方公里。1984年,霍28、城县北部塔克浪孜方圆150平方公里的荒漠草场,被辟为自治区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并严厉打击盗窃、倒卖、滥肆捕杀陆龟的行为。据附近村民说,80年代每逢夏秋季节,在附近山坡上随处可见缓慢爬行的陆龟,而现在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景象了。近年来,由于四爪陆龟分布区人畜活动频繁,加上旱田耕作、过度放牧等,严重破坏了陆龟的生存环境,致使陆龟栖息面积缩小,而且种群性别严重失调。目前,在野外生存的四爪陆龟仅约295只(2004年的数据),加上人工饲养点内放养的陆龟约1500余只,其总数已不足2000只,并且还在不断减少。3910、野生核桃自然保护区巩留野核桃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伊犁地区巩留县,介于29、北43度09分43度23分03秒,东经82度15分25秒82度17分之间。保护区面积为1180公顷。生长着大小野核桃树7000余株,树龄大都在百年以上。野核桃是第三纪末孑遗的珍贵古老树种,目前国内仅存于伊犁河谷。野核桃林保护区有独特的生态景观,沟内林密草丰、空气湿润清新,奇花异果、名贵药材满沟皆是,堪称天然百草园,每年都要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考察。1983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是第三纪孓遗植物野核桃及其生境。该保护区动物种类:马鹿、石貂、金雕、草原雕、长耳枭、雀鹰等。该保护区植物种类:野核桃纯林和与野核桃混生的野苹果、野杏混交林;野核桃与欧洲山杨、天山桦为主的阔叶30、混交;欧洲山杨纯林等。404111、西天山云杉自然保护区雪岭云杉是天山林海中特有的一个树种。在巍巍天山深处,苍劲挺拔、四季青翠,犹如一道沿山而筑的绿色长城。雪岭云杉,常绿乔木,叶呈针形,略弯曲;果球为长椭圆形,褐色。天山的雪岭云杉,据说是在4000多万年前,由青藏高原迁徙而来,演变成大西北独有而又最为壮观的林木。天山林区中90以上的林地,都有雪岭云杉生长。在海拔14002700米的中山带阴坡,雪岭云杉连峰续岭,蜿蜒东西。其下缘常与高大的阔叶林混交,郁郁葱葱,五彩纷呈。伊犁河畔的那拉提山是雪岭云杉最为繁茂的地区。温暖湿润的独特气候,促使云杉生长快、密度大、成材率高。这里的雪岭云杉,树高达506031、米,年轮都在300400年以上。树冠狭长,主干粗壮笔直,犹如收拢的巨伞拔地而起,层层叠叠。每公顷可产木材1000立方米以上。如此高大广阔的原始森林,就是在全世界也很罕见,堪称天山森林的精华。42一株雪岭云杉就是一座微型水库。云杉的根系极为发达,只需雨水,不择土壤,不管是岩石还是山脊,都是沿细小的缝隙挺进。天长日久,强壮的根系穿岩裂石,裸露的根系,有的形如狮子,有的状如墨鱼。凭着这庞大的根系,每株成材的云杉都像一台抽水机,可贮水25吨。雪岭云杉蒸发的水分与同纬度、同面积的海洋相比,要多50。水汽升腾,化云成雨。因而,广阔的雪岭云杉生长区是十分宝贵的水源涵养区。雪岭云杉是上好的木材,木质轻、纹理通32、直,是新疆用于建筑、家具、造纸等方面的主要原料。以恰特布拉克山峡谷为核心的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堪称雪岭云杉的王国。这里高山冰雪覆盖,山坡林木参天,博大的山岭,蕴藏着连绵浩瀚的云杉,海拔15002000米左右,面积达280平方公里。保护区内的云杉涵养着水源,独特的逆温带气候,也带来山区完整的原始森林植被类型,使这里成为整个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4311、西天山云杉自然保护区在这座山中园林里,白桦、山杨、野苹果、野山杏等阔叶林簇拥密立;山柳、柽柳、野蔷薇、树莓等灌木处处丛生;百种药草形态各异;峻岭密林深处,棕熊、雪豹、狍鹿等300多种野生动物和昆虫生息繁衍,堪称是亚欧大陆腹地野生生物物种33、的“天然基因库”。这里草原与森林交织,深峡与旷谷错落;清秀妩媚处若江南水乡,巍峨险峻处尽显大西北的粗犷。迷人的景致,任何地方皆不可比拟。西天山雪岭云衫动物种类:雪豹、北山羊、马鹿、猞猁、金雕、棕熊、兔狲、草原雕、苍鹰、高山雪鸡、猎隼、红隼等。西天山雪岭云衫植物种类:苔草、嵩草、珠芽蓼、高山早熟禾、天山花楸、天山桦、忍冬、蔷薇、角百灵、红尾伯劳等。4445二、主要景区简述12、小叶白蜡自然保护区小叶白腊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伊犁地区伊宁市东南部50千米,喀什河汇入伊犁河河口地带,面积为400公顷。1983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批准建立。保护对象为第三纪孓遗植物小叶白蜡林及其生境。小叶白蜡是地球上冰后期34、幸存的少数阔叶树古老树种之一,故有“阔叶树化石”之称。叶面如同涂了一层蜡质,光泽闪亮,树形高大,树冠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该保护区植物种类有:禾草铃铛刺小叶白蜡林,镰叶鸢尾小叶白蜡林,草甸草类灌木密叶杨小叶白蜡林,禾草柳小叶白蜡林等。4647第十三节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二、主要景区简述13、那孜确鹿特草甸类草地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在新源县那拉提山深处,面积16400公顷。这里是闻名于世的伊犁草原的精华,囊括了高寒草甸、山地草甸、草甸草原、低湿地草甸等多种类型的草场,是极少有的草原宝库,分布有世界著名的优良牧草的野生种或近缘种。这里还是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伊犁野生动物有四爪陆龟、天山马鹿35、、新疆北鲵、伊犁鼠兔、天鹅、雪豹、旱獭、高鼻羚羊、棕熊、盘羊、雪兔、金雕、草原蝰蛇等不计其数,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在伊犁有60多种,其中一类保护9种,二类保护36种,三类保护19种。4814、阿力麻里故城遗址阿力麻里故城,又名“苹果城”。位于今霍城县境内克干山南麓,东距伊宁市约70公里。阿力麻里故城是伊犁著名的故城之一,历史悠久,在中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吉思汗统一中亚后,二太子察合台的封地就在以阿力麻里为中心的中亚地区。由此,阿力麻里迅速发展,成为历史上最繁华的城市,被誉为“中亚乐园”,欧洲人称阿力麻里为“中央帝国之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阿力麻里一直是蒙兀儿斯坦的政治军事中心。36、大约到16世纪中叶以后,阿力麻里便逐渐荒废。现在的阿力麻里城遣址,除尚存秃黑鲁帖木儿汗麻扎外,大部分已被辟为农田。故城东达吐虎鲁克玛扎尔,南到克干色依,西近卡纳威,北依克干山,周围25公里长。 经考古挖掘,阿力麻里故城出土了大量陶器、镶嵌银碗、青花瓷碗,元代龙泉、景德镇窑瓷盘、金银币(银币上铸有阿拉伯文,1327年铸造)。还出土了刻有十字 架及叙利亚文的石碑,据考证,这些石碑 是基督教传教士的墓石。4950第十三节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二、主要景区简述15、秃黑鲁帖木尔汗麻扎亦称“吐虎鲁克铁木儿汗麻扎”,当地人称“大麻扎”。“麻扎”即阿拉伯语“陵墓”之意。麻扎位于霍城县境内,距伊宁市70余公里,依37、傍阿力麻里故城遣址,占地22亩,是一座具有浓郁的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古代建筑,系砖木结构,穹庐顶,无木柱横梁,室内有暗梯可登临其顶。此陵墓建于14世纪,距今已600余年,是新疆现存惟一的元代建筑。秃黑鲁帖木儿(约13301360年),是察合台后王,蒙兀儿斯坦(别失八里)的第一任汗,也是新疆境内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察合台蒙古汗王。5116、惠远城历史上伊犁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清代乾隆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此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现保存较好的是被称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惠远古城,一座新疆的历史名城,它曾是新疆38、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历经岁月变迁,风雨飘摇,如今走进惠远古城,走进将军府,依然被那份庄重、素雅的历史氛围而倾倒。将军府门口两尊石狮俯卧雄视,南方石狮细腻的形态与新疆雕刻粗犷的技巧融汇其中,它们不同于一般北方石狮的凶猛威严,显得淳朴、憨拙。将军府的主要建筑为四合院式,土木结构的飞檐式“人”字梁平房,房檐朴素淡雅,无画梁雕刻。院内古树参天,4棵古树是历史活的见证。站在前庭朝前望去似有差使策马驰来,飞报战讯。5216、惠远城“惠远”之名乃乾隆帝亲赐之名,是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方之意。惠远老城繁华一时,当时城内建筑整齐,纵横四条大街直通四个城门:东门景仁、西门说泽、南门宣闿、北门来安。城中心39、建有高大巍峨的钟鼓楼,以镇四方。城内城外有不少军事设施,有官兵操练武艺校场。城内外寺庙林立,清真寺、喇嘛庙是少数民族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内大街小巷商铺林立,百货云屯,市肆极为繁华,有“小北京”之称。惠远城南的望江楼,位于伊犁河畔,红栏碧瓦,常有官府贵人或名人墨客登楼品茶赋诗,饱览伊犁河景色。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曾在这里居住了两年零一个月,留下了令人追忆的种种事迹。他因领导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而闻名于世界,也因此遭到投降派的诬蔑和陷害,被革官流放至此。5316、惠远城由于战乱、沙俄侵略,城内建筑物亦遭战乱毁坏,许多建筑被拆除。此后惠远城垣逐年被伊犁河水侵蚀,地下遗存的文物多被伊犁河水淹没,城内40、建筑物已荡然无存。今尚存北、东面部分城墙和老东门土墙墩,即惠远老城。如今的惠远城是光绪八年(1882)清政府在惠远旧城北15里处仿照旧城所建。与惠远新城、伊犁将军府同时期建筑的还有惠远钟鼓楼,钟鼓楼位于古城中心,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正对四个城门,钟鼓楼为四层三檐歇山顶的木制结构建筑,总高23.76米。基座层外面用青砖仓砌,台上边缘有青砖花墙,基座顶棚为方木拼铺,绘有八卦图,内壁也用方木、青砖镶砌而成。南拱门右壁上开一小门,入内拾阶而上,可登至基座平台。5416、惠远城平台上建有木制结构彩楼三层飞檐斗拱,画栋雕梁;楼顶正脊四端各有大呁,中有宝瓶和铁戟,戗脊顶端均有仙人走兽装饰,瓦垄出檐装有勾头41、滴水。各层檐面及楼顶全用绿色琉璃瓦覆盖,屋檐下梁柱额枋均绘彩画。旧时,各层檐角悬挂铜铃,风吹“叮当”作响,清脆悦耳。二楼置有大钟大鼓各一,为敲击报时之用,城门的昼开夜闭以此为信号。整个建筑巍峨挺拔,雄浑壮丽,熠熠生辉。钟鼓楼曾于1927年、1964年、1981年三次进行维修,现保存完好,是全疆仅存的一座有较远历史的传统高层木制结构建筑。2004年,国家批准立项的伊犁惠远古城林则徐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开始实施,项目极力恢复古城原貌,还将修复完成伊犁将军府、东城门(景仁)、北城门(来安)及古城干墙等现有古建筑。5556二、主要景区简述17、霍城县草原石人一般以一块近似人体的扁长形材,雕刻成人体的全身形42、象或仅仅刻出五官或头像,其形象生动,风格粗犷而古朴。草原石人一般立于墓葬地表建筑物前,面向东方,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或独身傲立,或成群列布,气势宏伟。考古调查中发现,在这些石雕人像的附近都有墓葬或遗址并存,表明它们与当时的葬俗和人类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这些石雕人像是57世纪活动于天山北麓的突厥民族 的文化遗存。故人们习惯称草原石人为“突厥墓前石人”。这些石雕人像的表现风格各异,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只用简单的随刻线,在石人面部仅仅刻出人物面部眼、鼻、口形象;二是按照人体形状进行整雕和局部刻划的半圆雕。575818、昭苏圣佑庙位于昭苏县城西北,亦称喇嘛庙,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庙宇43、建筑群,系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圣佑庙建于1898年,是全疆规模最大的喇嘛教建筑之一,全庙占地面积约1.19万平方米。庙内古木参天,松杉蔽日。进入庙堂,给人超凡脱俗之感。庙内中轴线上殿堂相接,8座建筑错落有致,布局对称。大殿的尾部是后殿,与前殿、配殿相倾,面阔三间。圣佑庙的各个殿堂均用木柱架对称排列,保持了我国佛教寺院的传统建筑法。5919、格登山碑位于昭苏县城西南中哈边界的格登山上。“格登”为蒙古语“凸起的后脑骨”之意。格登山之役是清政府平定准噶尔之乱的最后决胜地。为纪念这次战功,乾隆皇帝亲撰碑文“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并勒 石格登山。该石碑高2.95米,宽0.83米,厚0.27米,碑44、额镌刻盘龙,正面刻“皇清”二字,背面镌刻“万古”二字,碑座是大海日出的浮雕图案,碑身正南镌刻满、汉文,背面刻蒙、藏文。碑文记述了清军平定准噶尔部首领达瓦奇叛乱的战绩。格登碑建于1760年春,迄今已200余年。6020、唐布拉草原风景区唐布拉草原,意即“印章”,位于尼勒克县境内东部,自尼勒克县城沿喀河溯源而上,喀什河两岸丰茂的山地草原和河谷草原即是人们通常所指的唐 布拉草原。唐布拉草原得名于阿吾拉勒山北坡唐布拉沟东侧有几处突兀的岩石,因岩石酷似玉玺、印章而得名。唐布拉风景秀美,有森林、草原、飞流、山石等,据说电影天山红花曾在此地取外景,唐布拉从此驰名。通常,人们将喀什河上游的广阔山地草场称为唐布45、拉草原,是伊犁颇负盛名的五大草原之一。唐布拉草原景点众多,据说113条沟,每条沟都有各自的特色。流泉、瀑、溪水淙淙,不少沟谷有天然温泉;奇特的阿尔斯郎石林,壮观的草原落日;冰峰雪岭倒映在静寂幽深 的高山湖泊之中。温热清爽的温泉,蓝蓝的天,绿茵茵的草坂,每时每刻给人以美的享受。616221、尼勒克奴拉赛古代铜矿遗址位于尼勒克县城南约3公里的喀什河南岸阿吾提勒山的奴拉赛沟中。奴拉赛沟东西走向,矿脉顺沟谷展布。据考古调查和碳14同位素测定,表明这一遗址距今已达2500年左右,相当于春秋时代。这样古老的采矿遗址,不仅在新疆属首次发现,在全国和中亚地区也是罕见的。从一些油质多孔的炉渣孔中残留的木炭可知,46、当年冶炼是用木炭作燃料的。奴拉赛古铜矿遗址的发现,为伊犁丰富的青铜文物找到了答案,同时也为研究当时活动于此地的塞人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6322、那拉提草原风光那拉提草原地处南北疆交通要道上,西接新源县城乃至伊宁市后直通312国道,东面沿着古通道接巴伦台的公路。另外,横贯天山的独山子库车公路也是经由那拉提草原连接的。 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具有平展的河谷、高峻的山峰,深峡纵横、森林繁茂、草原舒展交相辉映,并同当地哈萨克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成为集观光、游览、科学考察、休闲娱乐、避暑度假、购置纪念品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度假区。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47、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想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时云开日出,人们不由的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留下了这个地名。6422、那拉提草原风光那拉提草原系亚高山草甸植物,由茂盛而绚丽的中生杂草与禾草构成植株高达50-60厘米,覆盖度可达75-90%。仲春时节,草高花旺,碧茵似锦,极为美丽。那拉提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载畜量很高,历史上的那拉提草原有“鹿苑”之称。每年6月以后,大群的牧畜转入,进入草原的黄金季节,草原人的各种集会也多在此举行,所以有人说那拉提是草原集会的胜地。那拉提哈木斯特滑雪场离新源县城12公里,距那拉提机场只有两公里。到了冬季,那一望无际的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与天空紧相连,山与天之间镶嵌着排排墨绿色的松树,俨然一幅天然水墨画。滑雪场上人们或滑雪,或乘雪地摩托观光,还有成群的孩子坐上雪轮,尽情嬉戏。656623、巩乃斯草原风光巩乃斯草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犁自驾游最佳线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