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文化性格能标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11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文化符号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17:48:45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2期吴远之+徐学摘要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我们认为中国茶道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它最为真实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民族性格。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漫长历史发展的自然选择。中国茶道的内在元素本身又包含了丰富的、有机联系的符号系统。各种文化符号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茶道在一定意义上成为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化定在。关键词文化符号;茶道;文化基因;茶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17)02-0065-05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世界中,并通过

2、符号及其系统来传承文化。与此同时,人是文化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而文化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符号,符号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文化表达。“人对文化的识别是通过符号来进行的,文化与文明的產生都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人有着使用符号的能力,文化才可能存在,文化是符号的母体,符号是文化各种形式之间的沟通工具”。1一、 从文化符号学看中国传统文化塔尔图学派率先提出文化符号学的概念,并以结构主义理论作为其符号学研究的方法论模型,以控制论和信息论倾向的文化论作为其哲学观和认识论的主要基础。洛特曼认为,文化是一个文本,一种产生意义的复杂和互动的符号活动,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加工和储存的集体符号机制。 而文本是一个有组织的符号

3、系统,这些符号所表现是文化内涵。如果脱离了文化场,符号的象征意义就无法体现。2所以,文化符号学是运用符号学的观点、方法来分析社会文化中各种物质、精神和行为的现象。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地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人物等,经历时间洗涤之后自然沉淀下来的精华,是在长远历史发展过程中铭记下来的一种集体契约。符号包括标志、图象、语符、象征和专指语言符号的符号。文化符号不仅具有形态性和表意性的特征,而且在形态性和表意性之间建立联系的并不是自然物本身,而是由人类文化的各自存在决定的,不是所有的文化对同一文化形态都赋予同一意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赋予不同的意义。文化符号的本质是能够承载、表述、传达、储存某种文化

4、信息和理念的媒介。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强调:“神话、语言、艺术和科学等各种符号形式,是人自身创造的真正的中介,借助于这些中介,人类才能使自身和世界分离开来,而正是由于这种分离,人类才使得自身与世界紧密地联结起来。”3(63)显然,卡西尔已经将符号作为了人的存在本身,人所创造的一切都被视为符号的具体化。不仅如此,他还指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4(35)从符号角度来理解人和人的社会、文化,其实就是要表明人的主体性,符号赋予世界以意义,人所处的世界就是人化的世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符号从来不是单一的,而

5、是富有体系的,比如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就有书法、国画、中医、京剧、茶道、插花、丝绸、陶瓷等等。茶道是一张中国的文化名片,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品茶、鉴茶的历史近五千年,茶与人们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名茶荟萃、茶具斗奇、茶艺精湛、茶宴飘香,茶人茶事、茶礼茶俗、茶诗茶画,无所不容。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淀,也是中国人精神得以承托的媒介。茶,与儒释道都进行了深入融合,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参禅悟道的重要门径。茶不仅是文化,而且是符号性的文化、标识性文化。符号学理论认为,符号的能力并不仅仅在于符号本身,而更在于它的意义。符号的重

6、要性就在于它在文化中所构成的丰富内容。非符号化的文化需要生活体验,符号化的文化易于扩大影响,为人们所理解、认识并接受。孟子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孟子·告子上)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化。这些经过锤炼和沉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华夏各族人民的性格、情感、精神、智慧,是中华民族相互认同的标志和纽带。中国茶道根植于华夏文化,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和艺术等理论,与传统文化中的儒、释、

7、道思想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饮茶品茶,本身就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从某种意义上,选择一种品饮方式,就是选择一种民族文化与生活理念。接受了中国茶道,就等于接受和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饮茶的方式、器具、服饰、礼仪、规范、修养、语言、举止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化表达。茶道已经成为现代人眺望与回溯远古文明的文化焦点,成为东方人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指涉。可见,茶道超越于一般的饮料,而上升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绝非偶然。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艺术品的各部分、元素按照独特的方式组合,形成美感,各部分呈现的姿态和组合方式便具有意味深长的意义。5(4)茶道作为品

8、茗艺术活动的文化自觉,鲜明地体现了这种特点。茶,能将道(形而上)与术(形而下)、物质与精神、生活与信仰、个人与群体、人类与自然等有机结合。在形式上,茶道诉诸各种技艺规范与礼仪,前者涉及精茶、真水、活火、妙器、雅境、技法等多个元素,后者则贯穿整个茶事活动的过程之中,使茶事活动变得温文尔雅且井然有序。在内容上,中国人饮茶,不仅追求美的享受,而且在品茗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思想、信仰等人文内涵,通过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洗礼和人格上的澡雪。佛家的禅机,道家的清寂,儒家的中庸与和谐,都渗透在茶汤之中。所以,茶道是一定民族与社会精神品格、价值观念与艺术形式的结合

9、。解读茶这种文化符号,将更好地认识茶道的文化特性,以及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理念与美学倾向。二、 茶道何以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经过历史积淀形成的、被人们普遍认同的典型表征形象。文化是人们有意识的行为创造的,但一种文化现象上升和抽象化为一种文化特有的表征符号,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变革中,经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不断选择、淘汰最终定型的。荷兰国际文化合作研究所所长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及其同事在对文化因素进行研究时采用了文化维度的概念。6中国文化联结机构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基于东方文化的四个文化维度,即长期导向、合作性、仁爱心和道德纪律。长期导向表示对待长期生活的

10、态度。长期导向高的社会,人们倾向于节俭、积累、容忍和传统,追求长期稳定和高水平的生活。合作性表示人们之间相处和睦、友好、认可的程度。仁爱心表示人们对待他人的礼仪性、耐性和爱心程度。道德纪律表示人们远离不符合道德和规范事務的距离和坚定的态度。茶叶是东方文化的符号,这四个文化维度,自然适合中国茶文化。以渔樵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活生产的实践总结。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中国文化生成于一个既相对关闭又非常宽广的地域空间,文化传统受半封闭的、温带大陆型地域环境、农业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具有

11、典型的中庸性。它无需培养侵略和掠夺的战争技艺,而是需要掌握争取丰收的农艺和园艺;它无需培养尔虞我诈的商战技巧,而是企盼风调雨顺,营造人和的环境。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占分配位置的意识形态,主要是传统儒家思维文化,其特点是“中庸”、“守常”、“平衡”、“对称”。“中国人家居式、安静的生活和习惯要归功于他们持续地饮用这种饮料,因为这种轻啜的淡茶使得他们所有的时间选择待在茶桌旁。”7(105)“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不同,其规律、封闭、内敛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东方人向往安宁、稳定与和睦的心态。而饮茶,契合了农耕社会的心理需要,有意或无意中,成为人们的选择。换言之,茶,而不是咖啡,最早在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前些年,在有关座谈会上,我曾经对这个课题的把握问题谈过一些想法.今天,借家乡《文史天地》一角,提一点思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