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是第几集?

杨振宁郑州宣传个人文集 称和翁帆是天作之合

试读结束,下载后可查阅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开通VIP可收藏更多资料哦

未注册手机验证后自动登录

登录即代表您已阅读并同意 和

未注册用户验证后自动登录,登录即代表已阅读并同意与

迎接晨曦 杨振宁、翁帆新书《晨曦集》发布会在清华举行

清华新闻网5月11日电(学生记者 李延欣 张北辰)5月10日上午,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和妻子翁帆的新书《晨曦集》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杨振宁、翁帆伉俪,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原校长王大中院士,原校长、高等研究院院长顾秉林院士,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总裁谭跃,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杨振宁的学生代表、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物理学家余理华,以及南开大学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葛墨林等出席发布会。 

杨振宁先生讲话 石加东

杨振宁先生在讲话中称自己是非常幸运的人。他想起小时候中国的积贫积弱,想起后来很多年中国发展的艰辛历程,而今天中国终于走上了富起来、强起来的康庄大道,让他尤感振奋。11年前,杨先生感到中国出现曙光,于是出版了《曙光集》。近年来,他更觉中国各方面发展迅速,曙光已转为晨曦。发布会上,杨振宁笑着说出自己的希冀:“我希望我到一百岁的时候,再出一本《天大亮集》。”  

邱勇代表学校向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收获。邱勇说,《晨曦集》反映了杨振宁先生近年的思想,有对当今社会的思考,也包括对未来展望的思考。邱勇表示,不同的人读《晨曦集》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杨先生一直关心清华的发展,也一直关心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邱勇强调,未来的清华一定会变得更创新,更创新体现在学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体现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的提升;清华一定会变得更国际,让同学具有更加宽阔的国际视野,清华在培养中国需要的高水平人才的同时,还要为世界、为全人类培养人才;清华一定会变得更人文,人文的清华不只是基础人文学科要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同学的人文素养。邱勇表达了对杨先生的两点祝愿:一是期待杨振宁先生早日出版第三本著作;二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祝愿先生健康幸福。 

王大中致辞 石加东

王大中对《晨曦集》中体现出的战略性眼光印象深刻。他认为,杨先生在书中对当下物理学发展提出的观点都是非常有深度的思考。王大中引用杨先生的话说:“我自己最重大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他希望大家都记住杨先生这句话,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顾秉林致辞 石加东

顾秉林在致辞中表示,在杨振宁先生的领导下,清华高等研究院选择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建立起了优秀的学术文化,始终把追求学术、追求真理作为最高的目标,并在年轻人中把这种价值取向发扬光大。顾秉林希望本次《晨曦集》的出版将更加激励高等研究院的全体师生,更加激励清华大学的全体师生,更加激励所有致力于科学、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人不断前进。

余理华回顾了自己在杨振宁先生指导下求学的经历。 

余理华说,杨振宁先生待人真诚,关心学生。杨振宁教导他不应执着于一个无解的课题,却也一直将他那个无解课题放在心上。当学术界有相关的新发现时,杨先生总会及时与他分享。

王涛、于殿利介绍杨振宁先生的新书《晨曦集》 石加东

王涛认为,《晨曦集》表达了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念,这是本书吸引读者最重要的原因。杨先生的科学贡献和文化精神都是宝藏,我们需要不断从中吸取迎着晨曦、走向复兴的力量。

于殿利介绍了《晨曦集》的价值。他表示,《晨曦集》反映了一代科学巨擘的治学心迹与家国情怀,也是一部了解杨振宁先生近期思想和心路历程的重要著作,很好地体现了当今世界最前沿、最高端、最鲜活的科学和教育思想,值得今天的读者好好研读。 

葛墨林院士回顾杨振宁先生的成就 石加东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曙光集》一书中,精选了杨先生及其友人所写的五十多篇文章,包括论文、演讲、书信、访谈、散文等,其中约一半文章未曾结集出版,很多篇目也从未发表过。全书涉及杨先生深刻的科学观点、独特的社会见解和丰富的个人情感,既展现了二十世纪一个人的历史和一个学科的历史,也反映了二十世纪一个民族的浴血重生的历史。(《读书》 杨振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振宇第一任妻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