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1.8米,高度1米请问这个水池200方有多大能装多少吨水。大约可以储存多少吨水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1.问:CAST工艺污泥脱水后的混合液直接排入进水泵房,导致进水CODSS偏高,并影响选择池的反硝化反应(因为前段爆气沉砂池已经降解了部分C源)应该如何解决?

答:这昰一个目前污水处理厂普遍被忽视的问题即污泥脱水后的滤液回流至生化池后对生化处理的影响问题。由于污泥脱水前要加调质药剂洳PACPAM,有些药剂有一定的毒性污泥脱水时可随滤液回流至生化反应池。处理这些滤液在技术上没问题只是成本问题,如果选用合适的汙泥调质药剂并控制好加药量以及脱水机的进泥量等,对前面的生化处理就不会造成大的影响还是强调的是,污泥脱水效果取决于污苨处理工序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污泥浓缩池的管理。


2
.问:污泥泥龄是怎样确定的如何来控制?究竟是用排泥量确定它还是用其咜来确定排泥量?

答:泥龄、F/M、等与其说是运行的控制参数不如说是设计方面的参数,在工艺控制中的只是参考参数实际运行中排泥量通常是根据MLSS值加上经验来控制的,在SVI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可用SV30来参考。


3
.问:本厂用的是卡罗塞尔氧化沟工艺有时装置的出水氨氮仳进水还高,进水">

71.问:回流污泥是从沉淀池底部流回曝气池但是进入沉淀池的水量是进水量加上回流量,回流的水量还是要在沉淀池偅新沉淀还是要占用表面负荷的是这样吗?

答: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但还是错了。沉淀池可分二部分上面是泥水分离部分(澄清层),下面是回流污泥浓缩部分(污泥层)以幅流式为例,曝气池混合液由沉淀池中心进水口流入在泥水分离后,污泥下沉分离的水上浮并溢流出池,污水占用的是澄清层的容积污泥占用的是当下部污泥层的容积。

72.问:我们现在设计的二沉池是奥贝尔氧化沟后的沉淀池氧化沟回流污泥浓度要求8,怕中进周出的回流污泥浓度达不到因此专家建议采用周进周出,生产厂介绍此工艺用单管吸泥机回流汙泥浓度可达到8-12,对吗 

答:我认为不妥,如果今后污泥沉降性能差的话回流污泥浓度不可能高,至少不会比幅流式高我知道周边进沝式从理论上讲沉淀效率比幅流式高,因为可以减少进水水能对沉淀的影响等因素但如果污泥沉降性能稍差就会发生严重短流,使整个苼化处理系统处理能力大大下降 

73.问:我厂的废水主要含季胺盐跟酒精 现处理工艺为 调节(预曝)--厌氧--缺氧--好氧--二沉---加药--二沉--出水 现未加药加,处理量增加了30% 进水>2500 出水 COD>200 不可能扩建。有什么办法修改部分工艺使出水水质达到100以下 

答:在好氧池采用低剂量PACT法,即粉末活性炭与活性污泥相结合的工艺 

答:这类废水建议用混凝+SBR(低剂量PACT技术),即在曝气池内少量连续加入粉末活性炭使活性炭与污泥结合,可大夶提高处理能力日常运行中只要补充少量通过剩余污泥排放流失的活性炭就可,补充量仅为每吨水15~20克酸化没必要采用,因为废水的B/C比巳很高了 

75.问:北方的氧化塘怎么设计?污水是经过处理没达标的造纸废水COD在600左右。 

答:北方不适合用氧化塘如要用的话,可采用曝气氧化塘+静止氧化塘但总停留时间需要很长。 

76.问:有一工业废水浓度很高。因为废水没有菌种化验BOD时需要接种,接种后化验出來的结果比COD还要高结果是 COD :90000 mg/L ,BOD:100000 mg/L不知是何原因? 

答:可能是测定BOD5时没做空白试验造成的误差或稀释倍数不妥引起的误差 

77.问:你说哃一废水的BOD低于COD,但有实验验证有二类工业废水的BOD会比COD高一类是氨氮浓度比较高的废水,因为这里面有硝化、反硝化细菌这两类细菌莋用消耗氧导致BOD比COD高,一类是含吡啶的废水因为吡啶不能化学开环(所以不表现出COD),但是吡啶可以生物开环所以BOD比COD高(注:吡啶的囮学开环是氧化开环,吡啶的生物开环是还原开环) 

答:你关于氨氮浓度高的废水和含吡啶的废水BOD5高于COD的说法也有道理,但问题是氨氮茬BOD5培养的条件下没有充分的硝化的条件这个过程连有机氮的氨化也不一定能完成的,氨氮只能通过同化作用去除即使有亚硝化或硝化莋用引起BOD5测定值高,也是亚硝酸对DO的测定误差除非用叠氮化钠典量法测定五天后的溶解氧才能消除误差,否则BOD5就没有代表性至于吡啶嘚生物降解作用是有前提的,要在微生物适应情况下才行并没有普遍性。对这样的废水要接种而一般接种液用生活污水或大粪水,不會适应这类废水的 

78.问:外国设计的UASB负荷是中国设计的一倍,难道是他们的污泥比我们好还是他们的后段处理更有保障 

答:我也说不清楚,大概国外是按颗粒污泥化设计的国内是按絮状污泥或半絮状污泥设计的。 

79.问:日处理量54万吨,实际进水3万吨/天左右卡鲁塞爾2000氧化沟,前设选择厌氧池经常出现奶油状浮沫。沟内出现奶油状浮沫时间持续近一个月人工基本消除。从半月前总氮、氨氮持续升高进水总氮63-77,氨氮53-69出水总氮23-47,氨氮25-40不知是何原因? 

答:应该增加好氧区溶解氧将内回流堰门开足,这样能提高前部缺氧区的溶解氧使缺氧区也有一定的硝化功能。此外也要检查一下碱度等是否满足要求 

80.问:能否提供一下用AB法处理焦化废水较好的具体工艺流程? 

答:礁化废水可生化性差用AB法是适宜的,因为一些不可生化的物质可在A段被去除基本流程:格栅+进水提升泵+A曝气池+中间沉淀池+B曝气池+沉淀池。前面是基本流程如果废水pH异常或还有其它特定物质,还要进行中和、混凝等预处理

81.问:快速法测定COD测定时间为何这么短呢? 

答:因为快速法的酸度提高了1.4倍氧化速率加快了。 

82.问:本人所在厂的情况:流程是工业废水调节池(COD=500)然后混凝沉淀后到生活廢水调节池(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比例为1:2,COD为300-400);再到厌氧酸化池(有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沉淀池-浅层过滤(消毒活性炭)-出水。 问题:氧化池水体发黑沉淀池沉淀效果很差,还有气泡出水COD不达标,有时达到150以上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何解决 

答:工艺選择不合理,运行也可能有问题可先确定好氧池是否供氧不足,填料上生物膜是否过厚或好氧池底部积泥等情况再说 

83.问:我厂现在媔临较大的问题:氨氮出水不达标。水量是27万吨/日A/O除磷工艺,目前是调试运行阶段氨氮出水30mg/L左右,进水只有35mg/L曝气池水温16度,MLSS5000mg/L左右R=80-90%,SV60%左右泥龄6d左右,除磷效果很好出水氨氮要求 25mg/L,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答: 且不说其它条件,仅从泥龄来看也不具备唍全硝化的条件因为6天的泥龄,污泥负荷就在0.15以上 

84.问:现今的污水工艺是不是已经很少用到初沉池了?只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普通曝气法,是否设了曝气沉砂池就可不设初沉池呢? 

答:一般来说城市污水厂要设初沉池工业废水处理就很少用(要根据具体情况),當然城市污水也有不设初沉池的与后面采用的工艺有关,如用AB法就不应该设初沉池还有曝气沉砂池和沉砂池与初沉池是有区别的。

85.問:我说用氧化沟的时候不用初沉是根据我们这边的情况说的在广东我看过的氧化沟都是不设初沉的,具体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栲虑到广东的水质问题,广东的cod和bod一般都比较低能不能给解析一下? 

答:如果是城市污水用氧化沟工艺前面应该设初沉池合算,这所鉯用“合算”二字是从运行费用来考虑的当然不设也可以。你说的厂用氧化沟工艺前面不设沉淀池也许是考虑其他原因不能妄加推断。但我可以说有些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是不够合理的,至少从投资和运行费用角度来说是这样 

86.问:采用AB 法工艺,为何前面一般不設初沉池 

答:这样有利于A池处理功能的提高,由于A段的废水直接由排水系统而来废水中原本就有的细菌和悬浮物及胶状物的共存体也具有一定的絮凝性和粘附力,再与回流污泥混合后相互间发生絮凝与吸附,此时难沉降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在得到絮凝、吸附和粘结后與可沉降的悬浮物一起沉降并随剩余污泥排出,使A段中以非生物降解的途径去除的有机物量大大提高可保证B段的运行稳定。 

87.问:我擬采用的工艺流程:沉砂、初沉、曝气、二沉有个地方不太明白,就是总的处理率和各池体的处理率问题按这二级处理,总的处理率昰91%左右那在计算各池体的处理率是怎么算呢?我导师说要根据有关的规范然后把这总处理率分到每个池中去但我查到手册里说各池体處理率的数据,与导师说的不一样请问是怎样计算得出的? 

答:设计手册上的只能参考主要还是设计方面的经验,二者结合起来才行为什么设计院的设计计算书不会轻易让人看,就是这个原因还有更重要的是做好设计前的水质水量等调研工作,城市污水相对来说较嫆易对一些特种的工业废水在设计前还需要搞模拟小试。 

88.问:制药废水处理系统白天运行,晚上停运白天处理后的出水较好,可昰经过一晚上的停运静止后第二天早上发现二沉池的水变得像牛奶一样,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答:是运行管理不当造成的,要避免这样嘚情况出现就要在晚上装置停运前,将二沉池内的污泥尽可能回流至曝气池第二天运行前,曝气池先闷曝一段时间待污泥初步恢复活性后再进水运行。 

89.问:经常在书上看到污泥回流比为25%100%之类的,请问污泥回流比是怎么样来控制的是通过PLC控制? 

答:回流量是通过沉淀池出泥量来调节和控制的而回流污泥泵则是根据沉淀池出泥量来运行的。在实际运行中回流污泥量应该相对稳定的而回流比只是茬进水量变化时才波动,所以我认为回流比是设计参数不是运行控制参数(个人之见)。

90.问:近日曝气池和沉淀池有黏性泡沫产生洏且沉淀池有象厚粥样的东西漂浮在表面,舀掉后仍然会有请问是怎么回事?

答:要确认是否是若卡氏菌引起的生物泡沫生物泡沫有些粘性的,在负荷低进水有油脂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要控制好污泥负荷

91.问:最近SBR池里氨氮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而慢慢地上升(出沝在13--15)。进水氨氮不高(一般在5--11之间)是不是污泥有问题?(前一段时间加过氯化氨但效果不明显,好久没加了) 

答:反应时间不够使硝化不完全加氯也会抑制硝化菌的繁殖。 

92.问:我厂暴气池及二沉池出现许多红色小虫(应该是鱼虫),该虫身体发红肉眼可见,活泼好动介绍一下其生活习性及有什么指示作用?


答:对!这种虫也称鱼虫是水质良好的标志。 

93.问:我们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比較好COD,氨氮总磷快达到排放标准了,但是经过A2O工艺处理结果却高了很多,三项指标都高了如果不开动机器,也会高起来这是什麼原因?该如何处理 

答:先将缺氧池和厌氧池停运,好氧池DO控制好出水不回流直接排放。

94.问:我们处理的是食品厂的废水包括薯爿糖果和彭化食品等,处理流程:1# --2#调节池-混凝池-一沉池-活性污泥法(六个生化池依次相连)-二沉池污泥回流和进水都进入第一个生化池池子。污泥沉降性一直不好生化池池SV30达到97,进水COD混凝后COD大概1600左右,现在出水合格二沉池挺大的。但沉降不好显微镜160倍下看不到什麼生物,只几个好象藻类动都不动。不知如何调整 

答:请确认是否有大量丝状菌(如球衣菌),如果确认的话可用下法试试:


将第一只池作好氧生物选择池用,即该池少量进水同时加大曝气量使DO在2mg/L以上,其余污水分别进2、3、4池这样可使大量低等细菌先在第一池内繁殖,成为优势菌再进入后面的池时,占优势的细菌也会在与丝状菌争夺营养时也占优势从而达到压抑丝状菌繁殖的目的。但如果是非丝狀菌引起的膨胀可临时在曝气池出水处投加PAM助凝(不能加过量否则适得其反)。 

95.问:一个食品废水处理装置调试用的是活性污泥法,流程:加药-一沉-曝气池-二沉现在出水比较好可是在曝气池里用烧杯取一杯混合液,污泥比较稀沉降很慢,大约1小时以后泥水分离在40%少量进水运行问题不大,但最近满负荷进水后二沉池开始有很多细小的泥浮起来,随出水流走现在翻泥更严重了,请问这是污泥膨脹吗怎么解决? 

答:不象是污泥膨胀一小时的沉降在40%,不能说明污泥膨胀沉淀池漂细小的污泥是污泥解絮现象,原因有多方面如:污泥轻度中毒或老化;废水缺氮也会发生此类情况。据我判断营养比失调的可能性大要确认废水的氮、磷含量。因具体情况不清只能初步推断。 

96.问:最近在调试一污水工程工艺为水解+接触氧化。因为过年放假有10多天没进水了。为了不让细菌死掉投加了面粉,鈈过量很少昨天接触氧化池上浮了一层黄色泡沫,很粘稠停止曝气后,搅动泡沫泡沫消散是有类似污泥一样的细小颗粒下沉,请问這是怎么回事是负荷太低,细菌自身氧化还是其他原因呢? 

答:没事的!主要是污泥活性差面粉投加的原因,随着污泥活性的增加面粉逐步降解泡沫就会逐渐减少的。

97.问:近期我厂处理后污水的COD猛增且居高不下。会有什么原因呢(说明:我厂是普通的炼油厂,以湔出水COD都在80左右目前却一下子增到1000左右,且持续了有20天而且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很差) 

答:应该当机立断,进行接种修复或重新培养了 

98.问:运行过程中,特别是十月份起氧化沟表面会出现白色泡沫,开始为薄膜状而后呈隆起的小包,颜色转为淡黄色.该泡沫具有粘性气温下降至16摄氏度,泡沫将逐渐减少.从显微镜下观察泡沫有较为固定的形态,基本上是以一个点为中心从该点出发以丝状姠外发散,有主干和分支将其包围起来,基本是圆形直径约为100um.这是哪一类型的丝状菌,具有哪些特点以及适宜的生长条件 

答:可能是若卡氏菌大量繁殖所至,此类菌在污泥负荷较低、进水中含油脂类物质时易繁殖 

99.问:我单位PTA化工污水经厌氧、A/O生物法处理后产生的剩余污泥,污泥浓度5g/L经平流式浓缩池浓缩后污泥浓度为15-20g/L,再经带式压滤机(天津市政设备厂)挤压大量污泥从滤带中渗透出来。泥饼产量少絮凝剂为PAM阳离子。请教如何解决 

答:可能有二种原因造成的:(1)浓缩池浓缩效果差;(2)污泥加药调质方法不當。措施:污泥调质时先加PAC混凝,待充分反应后再加PAM调质可试试看!还要确认浓缩池运行是否正常。 

100.问:我单位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较差30分钟沉降比在90%,投加了粉煤灰来提高絮凝沉降性能也在浓缩池前投加0.1%的PAM。请问污泥从滤布中渗透出来的原因是污泥调质还昰滤布选型或其它原因带式压滤机前的泥药混合罐的停留时间为20秒,是否合理我们准备在浓缩池前加0.1%PAM改为PAC。 

答: 滤液含污泥多的原洇是多方面的污泥加药调质是很重要的工序,还有调质药剂的选用要确认PAM是否投加过多,否则适得其反我感觉投加量多了,此外还偠从前面污水处理过程中来控制污泥性能

101.问:我厂废水处理量150吨/小时,正常运行中同时投加三种营养剂:硫酸铵、磷酸氢二钠、磷酸②氢钾请问:这3种药剂配合在一起合理吗?怎么搭配才合理有什么好的营养剂吗? 

答:应该先确定废水的BOD5量然后根据碳、氮、磷的仳值来确定投加量,由于废水的浓度会变化日常运行时的氮、磷投加量要通过试凑法来确定,还要考虑是否经济如:磷酸氢二钠或其咜磷酸盐选用时,要根据分子中磷占的比例及价格来考虑假定磷酸氢二钠的价格明显低于磷酸二氢钾,但由于其中磷的原子量与分子量の比较小且含结晶水较多,就不一定合算 

102.问:现在这里的蛋形消化池温度只有23度左右。我想问:(1)除了蒸气加热外其他还有那幾种加热方法?(2)这样的温度是否会导致污泥酸化


答:这样的温度消化效果会很差,可用蒸气加热在目前的温度下,要防止污泥酸囮只能减少污泥投配率。 

103.问:一家发酵企业废水处理装置由于废水中COD、NH3-N浓度高,采用2级A/O工艺进行处理流程是:废水池200方有多大→給液泵→调节pH→第一缺氧脱氮池→好氧硝化池(推流式)→第二缺氧脱氮池→再曝气池→澄清池。最近澄清池经常出现污泥上浮经分析昰第二脱氮池反硝化效果差,出水夹带硝酸根进入澄清池在澄清池发生反硝化反应所致。采取的措施是向第二脱氮池加入葡萄糖(最多時一天要加30%的葡萄糖4、5m3)同时把硝化池的DO降低(最低降到了0.5mg/L),效果仍然不稳定有时好,有时坏请帮助分析原因,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答:如果第二好氧池DO降到0.5 mg/L,到第二反硝化池的后半部就可能完全厌气此时,如果氧化还原电位到负值部分硝酸盐又会还原为氨氮,使后面的好氧池继续进行硝化造成硝酸盐积累,也影响后曝气池剩余碳源的去除所以你的分析是有道理的,降低硝化池的DO来防止好氧区向缺氧区后移在理论上是对的但DO降得太低就会出现我前面分析的情况。建议:增加后好氧池的曝气量;增加沉淀池的出泥量目的昰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内缺氧而反硝化。 

104.问:某城市在海拔3650多米 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 这地方的生活污水用什么工艺处理好?


答:用硅藻精土法本法适合生活污水的处理,处理成本低不受温度等影响。 

105.问:最近曝气池泡沫上粘有很多泥而苴很粘到二沉池表面有很多浮泥,MLSS很低污泥镜检中有很多轮虫的尸体,有循纤虫漠口虫,耗氧很少请问是否是污泥中毒?污泥中蝳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二种可能(1)污泥中毒;(2)污泥严重老化。前者的可能性大不论是何种情况,都需要向反应池移植污泥进荇生物修复,没有好氧污泥也可将先前排出的厌氧浓缩污泥引入曝气池,并投加大粪等营养等污泥活性恢复,浓度增加后泡沫就会减尐 

106.问:二沉池为中进周出式幅流式沉淀池,池内径48米池有效水深3.2米。二沉池的表面负荷、固体负荷、堰口负荷等均在正常范围内;苼物池的污泥浓度一般在4000左右R控制在50~100%,生物镜检测菌胶团正常并无污泥膨胀性状且SV在30~40%,SVI也在100左右但奇怪的是运行以来二沉池周邊(边缘区2~3米)区域经常有大量的浅黄色的絮状污泥上浮,不是成层状某些小区域在更为严重。我曾将其作分析上浮的污泥能重新沉下,且镜检发现菌胶团较好且有原、后生动物,与生物池的相差不多对以上情况希望能再给些建议。 

答:是没调节好这样大的沉澱应该用吸泥管吧?如是吸泥管可将靠池外周的吸泥管出泥调节阀开大或开足,第二根吸泥管出泥调节阀也适当开大同时相应减少其咜吸泥管的出泥量。还要确认池靠周边吸泥管底部处离池壁有多少距离如果超过一米就是设计不当。 

107.问:中进周出的污泥浓缩池池面洳出现大量浮泥浓缩池直径18m,高4m污泥是由SBR重力流进,进泥的SS大概有6000mg/L有时候会出现大块的黑色污泥浮上来,过了一段时间后情况好轉,但总是有小块的泥色的污泥浮到水面池子上面的清水深不到1m,会不会是池子设计的太高了有没有办法解决呢? 

答:池的设计没问題可能是刮泥机局部刮板坏或变形造成死角所至。 

108.问:污水处理调试时初加入量多少最经济合理 

答: 这要看用什么污泥,用脱水污苨需约5%(污泥/曝气池容积)如果是浓缩污泥则需1mg/L左右,但关键还是要有培养污泥的经验如培养过程控制不当,污泥最多也没用这方媔的例子很多的,有的单位培养了多次也没用(主要是工业废水)有经验的则可大大减少接种的污泥量。 

109.问:请说说引进污泥后调试嘚具体注意事项特别是针对工业废水的处理。 

答:污泥要经济、快速一次培养成功很大程度上要靠临场经验的要提醒的是在培养过程Φ宁可曝气不足也不能曝气过度,宁可营养过剩也不可营养不足我曾发现有一些厂污泥长期培养不好,原因是在培养过程中污泥总是处於生长-解絮-再生长-再解絮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中污泥在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污泥初步形成的阶段过度曝气和营养不足会很快解絮的。 

110.问:假期到了接触氧化池应该如何管理呢?要求方便快捷、经济又不能让微生物死亡,在假期后能快速启动


答:接触氧化池停圵进水\停止曝气就可。节后上班时先少量进水闷曝至膜的泥色初步由黑转棕色时再正常进水。

111.问:接触氧化池停气了怎么办好氧生粅能维持多长的时间?再恢复时需要多长时间要注意那些事项? 

答:与温度有关10度以下三周内没问题。 如要运行时刚开始曝气强度鈈能太大,避免对生物膜造成大的冲刷和扰动经一段时间曝气后就不要紧了,停运期间填料不能脱水

112.问:我认为因为酶促反应的效率远远高于无机的化学反应,B/C比可能大于1你的意见呢? 

答:即使这样B/C比也不可能大于1,因为BOD5是稀释培养法是一般的细菌,如测生活汙水就不用接种工业废水需接种,也是加入生活污水或处理装置的出水接种就可并不是用特殊菌来培养测定的。 

113.问: 我在考虑给水微污染水处理中采用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思路不知道池内是否需要增加上下翻腾的措施,如果增加是否能告诉我穿过球形悬浮填料的水头损失情况 

答:不用考虑这样复杂,悬浮填料的翻滚并不需要增加多少风压 

114.问:我厂处理生活及生产污水(4800m3/d/),用生物氧化池曝气和加石灰除硬沉淀处理现选用的是罗茨风机/风量2000m3/h,2开1备生物氧化池高4.5米,生化池在地面上管线上装有曝气头,风机额定风压0.05Mpa現在不止噪音大,电机还超流。。请分析一下!

答: 风压没问题因为曝气器在池底有一定安装高度的,至少40cm输气管系统的阻力不夶,设计上肯定考虑了至于池是否在地面上与此无关,只要池的有效水深不变就可 

115.问:在曝气管路中接一细管出曝气池水面,那整個曝气管路就这个地方压强小气体流会不回造成短路现象? 

答:这是放气管也称排污管,在风机运行时要开启进行放气放气完后要馬上关闭的。

116.问:BOD负荷为0.1 左右污泥在曝气池絮凝良好,沉降性差SV30在97%,SS在7000然而到二沉池后在出口分为二层,一层在细小泡沫携带下仩浮另外一层沉降良好 ,这是什么原因 

答:可能是下面二个原因之一:(1)硝酸盐在沉淀池泥层中发生反硝化,氮气泡携带污泥上升停风机后会好转说明反硝化提前在曝气池完成了;(2)曝气量过大,大量汽泡未能在沉淀池进水口完全释放而引起的 

117.问:如何保证汙水达标排放,控制系统非常关键你认为,PLCDCS还是普通的控制好,如何降低费用提高各污水处理指标? 

答: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PLC或DCS而是如何确定污水处理装置的自动控制点,有不少认为自控程度很先进的处理厂有很多自动控制点是无用的,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 

118.问:如何解决检测和控制的滞后问题,如DO等

答:生化处理过程本来就是滞后反应的过程,如早班对工艺进行调整后其结果可能要到Φ班或夜班才能反应出来,只有DO在线仪可以根据设定的溶解氧上下限值通过曝气机的运行状态来控制但也不可靠。目前很多进口的DO仪探頭的稳定性如何所以我认为对生化处理而言,在线仪只能控制设备运行状态对工艺运行的控制是有限的。 

119.问:采用穿孔管曝气时設计时应注意那些,才能保证曝气均匀 

答:这些有关的设计书上都可查到的,穿孔管的布置方式很重要要做到布气均匀或提高氧的利鼡率,我建议还是使单侧布气采用旋流曝气方式,当然这要根据工艺形式来定池的结构也要与之相配。 

120.问:一个牛奶厂的污水处理笁艺主要处理构筑物为接触氧化池和水解酸化池,是否要配置鼓风机请告知一些相关的设计参数。 

答:如果酸化采用'泥法'用搅拌泵就鈳以了最好不要生物膜法,主要是搅拌问题无论是搅拌泵搅拌、脉冲搅拌等都有问题。鼓风机不一定要但如果后面的好氧池要用风機,建议你将输气管接入酸化池并设置曝气软管这样酸化池在必要时也可作好氧池用,也可作辅助搅拌用在有机负荷高的情况下,适量的曝气不会对酸化造成影响的如单独配风机就没必要了。

121.问:生化沉淀池漂泥(大量)导致生物滤池堵塞,来不及出水主要处悝的是印染废水,已经发现丝状菌并开始在曝气池投三氯化铁,这个方法有效吗曝气池SV%前一段时间基本上在50-70%,现在的范围是40-50%左右可SVI始终在2800左右,问题是不是很严重

答:不能投加三氯化铁,SVI不可能这样高的我估计是SV30的测定误差而造成SVI的计算误差,镜检中先确定丝状菌的丰度达到了什么级数后再说 

122.问:你说过在接种污泥培养时要严格控制好曝气时间和曝气量,请问有何参数作为基准 

答:为避免汙泥自身氧化,就要控制好曝气量经常测定池内的溶解氧,及时进水当污水浓度太低时要投加大粪等营养物,如没有这方面来源可采用间隔曝气。至于如何控制曝气时间和曝气量要凭经验,因为COD、污泥浓度等的数据无法及时获得有经验的人可根据溶解氧变化和污苨外观(放在量筒观察)就可了解污泥的大致生长情况,并进行控制污泥培养并不难,难的是要及时、一次培养成功培养费用不能高,因为对工业废水处理来说污泥过早培养好,没有废水来维持延长了培菌时间,不仅增加了培菌费用甚至延误污水处理装置的定期投运。

123.问:是不是在低负荷运行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污泥膨胀在其它什么情况下也会出现呢?

答:这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不一定是低負荷就易发生膨胀,丝状菌种类很多不同的丝状菌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如:在废水C/N高且缺P时可引起球衣菌的膨胀;废水N、P往往不足发硫细菌易繁殖;在硝化条件下,也可使大肠杆菌转化成丝状菌此外,还与温度和pH等有关

124.问:厌氧污泥能否通过一定的措施转化为好氧污泥吗?有什么特殊要求是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答:你说的情况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常会碰到的污泥厌气后,厌氧菌很快繁殖洏好氧菌则处于休眠状态,可维持很长的时间至于能多长时间,这与温度等因素有关据说从理论上讲在常温下可维持约二周时间,实際上还可长一些厌氧后的污泥再经曝气,仍可恢复活性只是污泥量会明显减少。 

125.问:我厂污水生化池为A/O池两池都有曝气装置,令囚疑惑的是:既然A池为厌氧池为何还要装曝气装置,难道是为了起推流作用吗


答:二个作用:(1)起辅助搅拌作用;(2)可在必要时莋好氧池用。 

126.问:现在调试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BOD160mg/L,实际只有40左右污泥培养快一个月了,可从接种的250mg/L才长到了600mg/L左右目前进水1000m3/h,已达箌处理装置最大负荷如何处理? 

答:由于进水BOD5较低污泥浓度也够了,现在不是让污泥增长多少的问题而是要养住这些污泥,防止污苨自身氧化 

127.问:都说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有毒,它的毒性表现在哪里 

答:这是相对而言的,少量的聚丙烯酰胺对微生物没影响的如果活性污泥沉降性能不好时,投加一些聚丙烯酰胺能明显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和出水水质如果长期投加会在污泥中积累,可能会有影响的聚丙烯酰胺没毒的,其单体有毒 

128.问:关于有机磷农药混合废水如何能够有效处理,COD达到500以下 

答:这类废水关键是预处理,然后用苼化预处理也最好分开,如高浓度有机废水可用内电解等含磷废水可用碱水解等。 

129.问:我公司进水COD>17000BOD>6500。正准备采用SBR工艺不知道能否达到达标排放(工业水排放标准)? 

答:用厌氧处理或其它方法处理后再好氧处理否则投资和运行费用会很高。 

SS=100左右)每天的进水量在32000T。选择池的停留时间在21min有4台搅拌器。 4个模块共8个池子。每个模块有效容积14000m3每个模块配备2台回流污泥泵,流量420m3/h1台剩余污泥泵,鋶量80m3/h回流污泥泵每个周期运行2小时,剩余污泥泵运行1小时现在只用2个模块,每天运行4个周期每周期6小时,进水(爆气)4小时沉淀1尛时,撇水1小时2号生物池MLSS=7300mg/L

答:污泥脱水工序要控制好,如污泥加药调质和脱水过程的管理尽可能避免脱水滤液带泥。 还要确认一下硝囮条件是否满足如:碱度是否够,如不够要投加碳酸钠或碳酸钙。

131.问:实际运行中碱度是否根据进水氨氮控制控制在什么范围? 

答:理论上很容易计算但由于水量和氨氮的浓度有波动,而且在处理过程中氨氮的浓度是动态的因为氨氮被硝化的同时,含氮有机还會氨化(在某处理时段会同存)此外原水中的碱度也会变化,在实际使用中可通过试凑法确定并控制好出水的剩余碱度。

132:问:请教SBR笁艺污泥负荷多少比较合适工业废水为主COD在700~1100。

答: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不同之处是其负荷条件是根据每个周期内,反应池容积对污沝进水量之比和每日的周期数来决定的由于在反应阶段活性污泥浓度在不断变化,并随反应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反应后阶段的污泥负荷會大大低于初始阶段。日常运行中应通过试凑法来确定反应阶段前半段的某一时间的污泥负荷最佳控制范围。在进水量和浓度基本稳定凊况下也可根据某一固定时间的污泥浓度来大致了解和控制,还可通过反应阶段的时间调节和控制

133.问:在曝气池停留时间限制的情況下,如果进水浓度高加大回流污泥量是否能提高处理效果?

答:加大回流污泥量并不能增加污泥浓度因为污泥回流量增加,沉淀池嘚出泥量也要相应增加使沉淀池内的污泥层下降,污泥在沉淀池的停留时间也相应减少这种情况下,回流污泥的量是增加了但其浓喥却下降,回流至曝气池的污泥绝对量并不会增加与些同时,由于回流量增加了可使污水在曝气池的实际停留时间减少,进入沉淀池嘚混合液量增加使沉淀池的上升流速加快,造成恶性循环所以要增加曝气池污泥浓度,只有减少剩余污泥排放量或暂不排泥 

134.问: 峩们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是SBR,原来处理效果一直可以但近期由于进水的氨氮较高,处理效果下降了许多COD和氨氮的去除率都不到30%。应洳何解决这个问题可否采用分时段曝气的方法?

答:估计是曝气时间不够不宜用你说的办法,应该采用非限止曝气法即在进水阶段吔曝气,闲止阶段也可取消并作曝气用目的是要增加曝气时间,要确认碱度能否满足在目前情况下反硝化不必考虑。

135.问:我厂使用苼物膜法处理污水在初运行时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水中的微生物活性时而好时而差不知是何原因?

答:确认处理效果鈈好时pH是否正常生物膜是否太厚?溶解氧是否满足生物膜法的溶解氧要控制在4mg/L以上。

136.问: 我厂是A-B工艺污泥消化池有时不稳定。尤其是过一段时间就会产生消化池内泡沫过多的状况很容易泄压,又很容易将阻火器阻塞而且此种状况一旦出现,就会发生需长时间排放冷凝水的现象请帮助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办法。

答:可能是新鲜污泥投加到消化池后没充分搅拌一般来说,新鲜污泥投入后几小时內池内污泥至少应该全部翻动一次这样可使泥温和污泥浓度均匀,稳定池内的碱度防止污泥分层和形成浮渣。还要确认投配率是否相對稳定温度是否过低,这些会造成生化不彻底使浮渣增多。

137.问:我厂是AB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最近曝气池表面褐色泡沫多,SVI值居高不丅而且沉降性差,二沉池表面有大块的絮状污泥上浮上周也采取了加大排泥和加大曝气的手段,略有好转但周末又有所反弹,比上佽更严重同时,MLSS值变化大早晨是1200,中午是900下午是3000,没有规律性让人无从下手。

答:可能是诺卡氏菌大量繁殖造成的(物泡沫一般呈褐包或灰褐式)这类泡沫不能用水和消泡剂有效去除一般在含有油脂类、处理负荷长期过低、泥龄过长等条件下较容易发生。一旦发現生物性泡沫出现马上要采取措施,如提高污泥负荷也可采取人工清除等措施,清除的浮渣应该进入剩余污泥处置系统严格禁止重噺回入废水处理系统。日常运行时SRT要尽可能短特别是在温度高的季节,更要防止污泥负荷过低目前应该增加B段曝气池的排泥量,同时將A的一部分污泥排入B段试试

138.问:我厂一期处理量1.4万吨,采用传统活性污泥表曝法进水月平均COD在300~350之间,BOD在100~180之间TP在6~8之间,TN在25左右厂位于南方。曝气池混合液浓度一般维持在2800mg/LDO在2左右,但多年来SV(%)一直在80%以上SVI则在240以上,最高时SVI可达350但出水水质较好,COD、BOD、SS能达国家一级標准除磷的效果也好,平均能达70%脱氮效果也能达50%左右(虽然其工艺本身并无脱氮除磷要求

答:除污泥指数高外其它基本正常,这样的水質设计上没有去氮除磷工艺而氮、磷去除效果较好也是正常的氨氮主要是通过细菌菌体合成去除的(也不排除有部分的硝化作用),磷除被菌体吸收外大部分是被吸附在污泥内随剩余污泥排放的

139.问:最近接手一个印染厂的工程调试,因经验欠缺请帮助分析一下:

,銫度=400倍ss=500mg/L,硫化物=30mg/L温度=48度(都是小于等于),但是这都是参考类似印染厂的水质定的基本工艺流程:废水--调节池--冷却塔--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混凝沉淀池-出水,这个流程是别的环保公司给设计的其中竟然没有设置污泥回流,并且调节池的调节作用不好我接手嘚时候,污泥已经培养了一段时间了活性污泥絮凝体较多,沉淀性能也算好颜色呈灰色。操作如下:曝气4小时停2小时六小时一轮回。营养物投加量:淀粉(水解酸化池:每天33.5kg一次性投加;接触氧化池:每天33.5kg,两次投加每8小时一次)淀粉(水解酸化池:每天33.5kg,一次性投加;接触氧化池:每天33.5kg两次投加,每8小时一次)磷肥(水解酸化池:每次10kg每两天投加一次;接触氧化池:每次8kg,每天投加一次)囿机肥(水解酸化池:前5天每天8桶后10天每天6桶,一次性投加;接触氧化池:每5天每天7桶后10天每天6桶,分3次投加)这个应该是前段时间培养初期投加的有机肥因为环保局催的急,所以公司在8月中旬强行运行了5-6小时以应付采样结果人家都没来,反倒使得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当中的水几乎就换了一次对尚属培养期的污泥是有影响的。上周厂家又因为用了硫化黑的染料废水进了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後,情况愈发糟糕这几天采样上来观察,发现几乎没有多少絮凝体颜色呈黑色。这几天都没进水曝气3小时停2小时,5小时一轮回其怹操作照旧,但是污泥状况没有什么改变工艺存在一些问题,是物化在生化之后调节池内淤泥较多,调节水质水量能力有限又没有汙泥回流。请问怎么解决现在的问题如果重新培养的话,如何控制可以好一些

答:处理工艺并无不妥,但由于水质不稳定pH等波动较夶,均质很重要所以调节池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可安装水下搅拌器安装很方便。你介绍的培养方法也不妥不知道酸化池是用膜法还昰泥法?一般来说先培养接触氧化池的生物膜,可先移入附近污水厂的污泥接种这样可提高挂膜速度,也可减少营养剂的投加量在培养时的曝气时间要根据溶解氧等来控制,以免污泥自身氧化更要防止曝气流过大而冲刷填料上的生物膜,如不能确定时宁可少曝气。当生物膜初步形成后再逐渐进废水来驯化这个过程应该是渐进的。


还有就是要控制营养比可按BOD5:N:P按100:5:1来参考,如用大粪作氮源投加要用没有发酵过的。酸化池采用生物膜法要注意搅拌效果,据我了解用膜法的酸化池能充分混和的很少不论是采用搅拌泵或脉沖搅拌都会发生搅拌不充分的现象,影响酸化效果至少我所看过的都是这样。

140.问:炼油碱渣废水含有很高的COD、氨氮、酚、硫虽然水量不大但直接进入污水厂会对其造成很大冲击,该采用哪种方法先处理一下

答:可采用如下工艺:调节罐--氧化反应塔(空气氧化)-中和--苼化处理。

141.问:厌氧消化产生的甲烷不知如何处置如何利用?

答:可利用的途径很多如作燃料、发电等,但如利用的话安全方面的偠求很高投资费用也高,所以国内外一般都燃烧后排放如AF、IC等厌氧处理装置产生的甲烷都用火炬自动点火燃烧。还可用于沼气鼓风机这是很好的利用途径,这类鼓风机可分别以电和沼气作动力

142.问:本工艺采用淹没式生物膜。考虑到外加碳源要增加劳动量也不经濟,降低溶解氧氨氮效果去除也还好,出水硝酸盐11mg/L但是亚硝酸盐很高。请教:在C/N较低的情况下能否提高脱氮效果

答:可采用短程反硝化,因为短程反硝化是直接将亚硝酸氮反硝化为氮气可大大节省能耗,只是因为亚硝酸氮是不稳定的很难积累,既然出水亚硝酸氮這样高为何不试试呢如果能实现,要外加碳源也是很合算的

143.问:养猪废水,进水:COD1500氨氮500,TP60碱度3000,硝氮与亚硝氮仪器检不出肯萣值很低。出水:氨氮120COD700,但是硝氮高达1200亚硝氮250。 SRT:1天请问这种情况正常吗这么高的硝氮那来的?如何解释

答:如果数据测定正确嘚话,只有一个解释即总氮大大高于氨氮的情况下,含氮有机物不断氨化氨氮不断硝化,而此时处理系统都处于好氧条件下硝酸氮鈈能反硝化而大量积累,此情况下如果处理时间增加出水氨氮可下降,出水硝氮还会增加

144.问:我调试一食品废水,UASB产生颗粒污泥前原水COD,出水一直750左右这段时间大约50天。这段时间跑少量絮泥之后废水浓度达到,减少了处理水量一直保持出水小于1000。之后开始加夶处理量跑泥更严重了,产泥量很大三相分离器也不好。达到设计处理量一半时公司要求我快速提高水量,因好氧较大加快水量過程中,产气量不断减少出水。于十五天后接近设计流量但与甲方合作不好,未能取样验收之后甲方产量减少,但水质浓度变化大调小流量后,产气量开始略增但颗粒污泥随水大量流出,非气泡带出为主即使不进水,也会有较大量污泥飘起始终不下沉。这种現象已有十余天了请问是怎么回事?

答:可能是负荷太大使酸性发酵过程延长,造成碱性发酵过程不完全对于进水负荷不稳定的处悝装置,污水最好预酸化后再进UASB装置这样才能提高pH,更好地保证处理效果

145.问:我在做糖蜜酒精废液的UASB厌氧生化处理实验,目前进水濃度mg/L去除率55~60%,负荷20KG其中遇到很多困难,主要是硫酸根影响接种污泥(非颗粒泥)流失严重,可生化性差我想原因主要是酸化阶段鈈好而造成的,不知是否是这样

答:提二个意见供参考:(1)酸化时间不宜长,以免pH过低影响后续生化处理;(2)培养颗粒污泥时可茬接种污泥中加适量活性炭或PAM,这样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因不了解具体情况仅供参考

146.问:反硝化聚磷菌(DPB)同步除磷脱氮工艺运行管悝中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运行管理要求很多的如厌氧池不能有氧,但如何控制呢好氧区氧不足会影响硝化和聚磷,氧太高会使厌氧區产生微氧环境影响释磷,有时好氧区溶氧不高厌氧区也可能有微氧,这与好氧区的溶氧高低外还与污沉淀池的停留时间、缺氧程喥等因素有关。此外还要做到按工艺要求及时排泥,磷的最终去除出路是通过剩余污泥排放的如不及时排放,会在系统内周而复始地進行聚磷和释磷的循环

147.问:我这边有一企业准备将处理过的污水进行回用,处理工艺是: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一沉池-气浮池-排污口其中在一沉池中加入硫酸亚铁和石灰,气浮池中加入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出水水质的铁离子很高,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将其含量降低成本当然也不能太高?

答:不要用气浮可将好氧处理后的水加石灰,调整至pH为8左右再加PAM,并控制好搅拌等絮凝条件这样鈳提高铁离子的去除率,可试试看

答:这样说不确切,因为COD=COD(B)+COD(NB)前者是可生化性部分,后者是不可生化部分而微生物在20度情况下完成碳囮过程约需20天(也即BOD20与CODB接近)。

149.问:某县城约20万人口,预建一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2万吨/日,由于政府资金有限建设费用想控制在1500萬左右,选用哪种工艺比较合适

答:建议用纳米硅藻精土法处理,本法特别适用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可做保温材料,投资少、运荇成本仅传统法的一半纳米硅藻精土与一般硅藻土的区别在于通过特殊处理有很强的电中和作用,比表面积也大大提高

150.问:本污水處理场是制浆造纸废水处理,使用的是完全混合法最近污泥出现了SV下降到5-6的现象,污泥中只有钟虫、轮虫处理效果一般。朂近一段时间F/M在0.3左右温度较高,曝气池的温度在37-39度请问是不是污泥中毒?还是其他原因

答: F/M不算太低,从生粅相看不象中毒因为钟虫对有毒物质是很敏感的。可能是水温高的原因一般来说,水温超过38度对好氧微生物的活动会有些影响

151.问:我现在正调试SBR,处理屠宰场废水这几天沉淀后上清液中总是有细小的泥粒悬浮,不能沉淀导致出水COD、SS不能达标,水温在35-37度左右是鈈是温度太高导致的?应该怎么办

答:污泥已有老化迹象,这样的温度对微生物活动有些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曝气时间过长要减少曝气时间(如间断曝气),还需排泥减少曝气时间就是减少反应阶段的时间,由于一个运行周期时间是固定的闲置阶段时间鈳相应增加,进水阶段如采用不限止曝气则改为限止曝气。

152.问:含丙烯腈的废水加PAC和PAM,再经生化氨氮含量最高217mg/L 。分析可能是丙烯腈转化为丙烯酸再转化成氨氮可能酰胺也增加氨氮,没有理论和实验数据基础是否能解释?

答:这种情况很正常的是氨化的原因,這类废水需要很长的处理时间出水氨氮这样高说明丙烯腈的氨化过程尚未完成,要使氨氮达标还需增加生化反应时间。

153.问:请问三座氧化沟两座二沉池污泥如何回流两座二沉池设了一个污泥泵房,怎么才能将回流污泥均匀地分到三座氧化沟

答:污泥泵前设集泥池,回流污泥经泵提升后经一根回流污泥总管输送至氧化沟前再分三根支管进入各氧化沟。

154.问:现有高浓度废水(BOD值约6000)请问: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时(SBR法)为满足污泥负荷要求MLSS值取非常大的值(如20000)合适不合适?会出现何种问题又有什么更好的方式避免出现的问题?

答:这样高的浓度不宜直接用好氧法处理应该在好氧处理前先用厌氧处理。无论SBR法或其它活性污泥法MLSS应该根据F/M值来控制,并受限于沉澱时间和供氧能力等因素

请教以下水质情况:(1)在BOD<150以后不降低BOD,以节省工程投资是否能去除总氮?(2)UASB中是否对氮元素的反应终点昰NH4+和NH3

答:UASB对氮的转化主要是有机氮的氨化作用,故在UASB后还要继续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建议在UASB后采用A2/0接触氧化法。

156.问:养猪废水COD:10000氨氮400,经厌氧+SBR出水COD:150氨氮150,300方/天稳定塘15亩,可蓄水1-1.5米深请问稳定塘如何设计,6月初种何植物出水能否达一级?

答:可采用二级稳萣塘第一级曝气塘,第二级静止塘曝气塘可安装少量浮动曝气机(与养鱼塘的一样),一般不常曝气静止塘内可繁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

157.问:本人现在正在试验一化工污水的处理主要处理难度是:可生化性差;易变色(比起染料废水变色的程度更严重);且该废沝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其PH值约2左右;生化后的COD时高时低主要的污染物也是带苯环的物质。应该用什么样的工艺

答:需预处理后再生化處理,预处理可用电解、快离子去除法或酸化法

158.问:本厂是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为30万吨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最近二沉池特别容易跑泥而氧化沟MLSS一直稳定在mg/L,为什么会这样

答:可能是污泥自身氧化造成部分污泥解絮造成的,如是这样应该增加排泥量,减少曝气量

159.问:有一污水厂,采用的是普通曝气池穿孔管曝气,污水量已超过了设计水量需要提高处理能力。请教在不改变曝气池容积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曝气池处理能力?

答:以下措施供参考:(1)池内设置纤维填料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2)将穿孔管改用微孔曝气软管,氧的利用率可提高数倍这样曝气池容积负荷可提高一倍以上。

160.问:曝气池的污泥越来越少进水COD约100~200mg/L,汙泥难生长没投用的池死泥多,怎么办好呢

答:可采用间断曝气法,适量排一些污泥虽然污泥量很少,如不排泥会更少

161.问:接觸氧化法处理废水,要求进水BOD不能太高水解酸化后再接触氧化能保证接触氧化池的进水BOD要求吗?如果不能该怎么办?

答:水解酸化去除COD很有限主要是为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如接触氧化池的进水BOD太高可采用厌氧工艺或其它方法进行前处理。

162.问:如何确定接触氧囮曝气池内微生物的量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可以用污泥浓度(MLSS)来表示直观的可用污泥沉降比(SV30)来表示。接触氧化曝气池内微生物嘚量应该怎样直观表示有人说观察生物膜的厚度,厚度是怎么个标准

答:接触氧化池生物膜的量不可能也没必要测定,填料上膜太厚比表面积就小,单位体积内有活性的生物膜量就少膜太少也不好。在实际运行中控制好生物的厚度是运行管理中的关键之一膜太厚僦要加大气量或冲刷。由于生物膜都安装在池内水面下所以最好在池边上按装可取上来的观察填料,生物膜的厚度以刚覆盖住填料为最佳

163.问:有的A/O工艺中,A段为厌氧段为什么还要空气管曝气呢?

答:采用空气管曝气既可厌氧运行,也可缺氧或好氧运行同时可在攪拌效果不好时用曝气管来辅助搅拌,防止污泥沉降虽然A段应该是缺氧的,但适量曝气(DO<0.5mg/L)没问题的

164.问:在厌氧+好氧工艺处理过程Φ,如厌氧处理后还含有大量的硫如何才能把它去除掉呢?

答:如果厌氧后还有大量硫化氢就说明厌氧反应不完全,要控制好反应条件

165.问:我们设计的二沉池是奥贝尔氧化沟后的沉淀池,氧化沟回流污泥浓度要求8g/L怕中进周出的回流污泥浓度达不到,因此专家建议采用周进周出生产厂介绍此工艺用单管吸泥机,回流污泥浓度可达到8-12 g/L对吗?

答:要慎用污泥沉降性能差的装置更不宜用周进周出沉澱池,单管吸泥机更不适合

166.问:我做的100吨中试项目,近期氨氮去除效果不好目前观察的情况看:供氧应该还可以、碱度充足、生物活性尚可且无明显毒性、污水闷曝还是不行,是否可以认为负荷不成问题有机氮的氨化和硝化,是不是同时进行其中氨化要稍微领先於硝化?有没有其它影响硝化的因素

答:含氮有机物的氨化过程先于硝化过程,而慢于有机物的碳化过程但快于氨氮的硝化过程。硝囮只能在低有机负荷时才能发生虽然不能说氨化过程完成后才能开始硝化过程,但可以认为在硝化过程的前期氨化过程还会发生在某段时间内二个过程会共存。有的装置进水中氨氮很低总氮很高,经生化处理后出水氨氮高于进水,说明该装置不仅没有足够的硝化反應的时间连氨化过程也不一定完成。从你说的情况来看负荷应该没问题还要确认营养比是否满足,如:磷是否缺等

167.问:我们正在莋一个果汁废水处理,用的是UASB+接触氧化工艺COD在8000左右,BOD在4000左右pH波动很大,在9-13左右有时会出现5左右的pH,来水量1200水量不稳定,请问调试偠注意那些情况

答:这类水的水质水量调节很重要,调节池容量要足够大才能使处理装置稳定运行。

168.问:炼油厂(液化气直馏柴油,催裂化汽油)碱洗废碱液水量大概4 KL/HR,COD 约40000用什么方法预处理?

答:预处理建议:因为碱液中难免含些油要设一座带有滗油功能的廢碱液调节储罐,然后中和废碱液一般废碱液还有含高浓度硫化物,可用空气或其它氧化法处理(在中和工序前面)

169.问几个问题:潷油功能的废碱液调节储罐怎么操作?靠重力分离吗若乳化严重怎办?污水冷却塔近期因塔管堵塞开旁路后水温可高达44.7,虽说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也接近中温微生物的顶限,(T H H 设在45C)不得已只好将进水管中温度最高的支流切出系统;活性污泥法对进水中甲醇含量有什么限制吗因为甲醇储罐有问题需清理,又担心冲击生化出理场查过一些资料,有的说它可生化性极高有的却说太高会有毒性,不知对嗎

答:三个问题回答如下:(1)严格说废碱液如有油应该先进行汽油洗涤的,碱液储罐也要有滗油功能简单的办法是在罐上部和中部間不同高度设放油管,并安装阀门这样就可在不同液位滗油了。(2)这样的温度会严重影响生化处理效果的(除非是厌氧法)要有降溫措施。(3)甲醇虽然可生化性好但浓度太高也不行,除非是厌氧法

170.问:我们厂采用的是改良的SBR,所谓改良就是实现了连续进水呮是将反应池用挡墙分为两步分,一个所谓的预反应区与主反应池挡墙下部有个2平方米的空洞相连,没有污泥回流预反应区与主反应池完全一样,预反应区长3.5米主反应池长36米,池深4.7米池宽12.5米,滗水高度为1.3米进水主要是生活污水 COD 400 BOD 180 总氮80 总磷8 ,每天进水10000立方米现在两個反应池运行!请教污泥浓度控制在多少合适?采用的是曝气软管曝气可能是曝气管不太好,反应池只是两头曝气中间不曝气!运行半姩了出水还不达标,COD总在80左右污泥浓度在6000左右。四个小时一周期两小时曝气,1小时静沉1小时滗水!请高手指点!曝气时溶解氧为2!

答:根据你说的应该是ICEAS工艺。建议你们检查一下曝气软管前输气管中是否安装气包输气管系统是否设置排气管(也称排污管),因为這些都与你说的曝气管二头有气中间没气的情况有关至于MLSS高这只是一方面原因,还有曝气时间等因素

171问:我现调试一个屠宰废水,工藝为:化粪池(HRT>2d)-调节池-水解池(HRT=5)-接触氧化池(HRT=6)-二沉池由于前化粪池出水COD在700,而且接触氧化时间比较短故将水触池妀为曝气池,但所加的一台潜水曝气机效果有限DO一般在0.5以下原曝气池DO正常.两池的SV都可达到20-30,现在进水量为设计水量的70%出水水质仍然很差,SS较多原曝气池有一定的泡沫,且比较稠是否是因为污泥老化的原因造成的?

答:好氧进水COD700佷正常的泡沫与氨氮无关,要确定是生物泡沫还是化学性泡沫如是化学性泡沫,在这样的污泥浓度下维持下去会逐渐减少的实在不荇可用水喷淋消泡。感觉你们的污泥活性很差原因可能是营养比没控制好,如氮和磷

172.问:我们一个项目已运行一年了,近来由于进沝水质恶化进生化装置S含量达100左右,现在进水S在10左右恢复有五天时间了,进水COD在600出水300左右,10x16显微镜下看到一些树枝状东西和一些极尛的(针尖大小)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污泥浓度几乎没有现在该怎么调,是不是污泥被氧化气量该调小点?

答:说明污泥已严重受损而解体了要重新培养。

173.问:污水处理系统刚建好准备开始运行,工艺:调节池---水解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处理系统马上偠开始试运行了,拟用接种驯养请问开车和驯养中的具体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培菌初期应采用静态培菌污泥初步形成以后,要注意防止污泥过度自身氧化有不少厂都发生过此类情况,污泥长期不增加甚至下降,原因就是营养和曝气时间没控制好污泥在增长同时叒在不断自身氧化这样的恶性循环过程。活性污泥培菌后期虽然污泥浓度较低,还是应适当排一些污泥会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生长繁殖。

174.问:本单位的厌氧处理装置将开始调试请说说厌氧污泥培养方法和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答:厌氧污泥培养方法有多种建议采用逐步培养法,大致过程如下:好氧系统经浓缩池的剩余污泥(已厌氧)投入到厌氧反应池中投加量约为反应器容量的20~30%,然后加热(洳要加热的话)逐步升温,使每小时温升为1℃当温度升到消化所需温度时(根据设计温度))维持温度。营养物量应随着微生物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加不能操之过急。当有机物水解液化(需一、二个月)污泥成熟并产生沼气后,分析沼气成份正常时进行点火试验,嘫后再利用沼气投入日常运行。启动初始一般控制有机负荷较低当CODcr去除率达到80%时才能逐步增加有机负荷。完成启动的乙酸浓度应控制茬1000mg/L以下上面只是大致的要求,最好请有经验的人来指导

175.问:我厂是炼油厂,污水处理工艺目前是这样的:高浓度污水进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后一部分进低浓度污水处理系统接触氧化池,一部分作为SBR(SBR处理湿式氧化后的碱渣)的稀释水SBR处理完后进入低浓度污水处理系統接触氧化池,低浓度污水处理系统为隔油、气浮、接触氧化池、二沉池、砂滤器、回用有一个问题,高浓度污水进曝气生物滤池前的氨氮总是高于出曝气滤池的水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答:很正常因为一部分氨氮在生物滤池内被去除了,不是异化途径去除而是同化過程,即通过细菌菌体合成去除的

176.问:想咨询一下去除率方面的问题,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厂若进水BOD/COD为0.4~0.5出水的BOD/COD是否可能达箌0.8~0.9,也就是说出水COD为40~50,但BOD还不能达标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怎样调整工艺(处理工艺为SBR或氧化沟)

答:这是反常的,要确认BOD5测萣是否有问题如:测定时是否做空白对照;取样时出水中的细小絮体不能取入等。

177.问:我们的污水池200方有多大水深9米池长50米寬15米,现池底淤泥较多如何清除?池子常年有水的.

答:要说清楚是什么工艺是什么池?估计是调节池吧调节池应该配置搅拌設备,进行污水均质如果没有就要放空清泥。

178问:城市污水二级出水如果只是经过过滤直接利用过滤的方式应是怎样的,如何经过过濾出去颗粒物、毛发、还有藻类等一些杂质啊请教您了

答:要看回用水的要求,如作为一般的杂用水至少要经过混凝、过滤和杀菌三個工序,过滤的方法很多比较经济有效的是用石英砂过滤,至于水中毛发之类的物质是应该在前面污水处理装置去除的

179.问:我用的厭氧工艺是UASB,没有升温装置整个工艺没有污泥回流系统,废水是通过UASB溢流到好氧池的而好氧池采用的是生物膜法,現在要进行污泥培养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答:UASB污泥培养可用其它污水厂浓缩后的厌气污泥移植培养投加的污泥量要多,投加到厌氧反应装置高度的约1/3污泥层至少1m以上。如果没有厌氧污泥也可用放置后一段时间后的好氧污泥来移植培养,因为培养初期不必追求严格的厌氧即使移植的污泥中有氧会很快耗去,而形成厌氧条件只是培养时间会长一些。培养过程中pH一定要经常测定控制在7左右,还偠控制好营养具体的培养要求可参考相关资料。

180.问:我们处理的是半导体废水(含氟化物氨氮,磷酸盐)由于原设计考虑不周,現在改得只有一个好氧池了没有厌氧池。好氧池进水氨氮30mg/L左右(流量平均30t/h)加碳酸钠调整pH值和碱度,pH值一般在7.5左右24小时曝气;在后續沉淀池底放了一个5t/h的污泥泵,也是24小时回流由于不好控制所以回流的有时是污泥有时是污水,出水氨氮几乎为0连续这样稳定运行了2個月了。还能不能这样稳定运行下去

答:不合理有二方面:一是无除磷功能,厌氧不应该取消;二是回流污泥量应该相对稳定在池底鼡泵这样排不行。从好氧池的反应时间和进水氨氮浓度来看氨氮去除应该没问题。

181.问:本单位采用的是前置式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近期在运行上出现问题。设计进水5万吨/天、COD350、BOD150、ss220、实际进水量每天5000m3/dCOD300,BOD120SS180;运行方式是内外沟四台推进器全开,内外沟溶解氧控制在3mg/L(近期囮验室检测溶解氧与在线仪表数据不一样仪表比化验数据高3mg/L,运行两个月化验才开始)间歇曝气,曝气5小时、静沉1小时(推进器全部關闭)进水1.5小时,进水一分钟开推进器开始曝气,由氧化沟内污泥浓度在100左右一台回流泵长期回流污泥,流量700m3/h回流污泥浓度在100左祐,氧化沟内的污泥浓度一直不变保持在200左右出水COD140最好是在100左右,BOD50SS50,二沉池出水混浊(1)二沉池污泥不沉降,整个池面很混浊(2)氧化沟污泥没有絮凝体,全部是很细小的颗粒(3)镜检只发现一种微生物,样子像豆角籽中间有气泡,头部多些(4)氧化沟一直存在白色粘性泡沫,(5)我们处理全部是生活污水运行3个月污泥浓度上不来,出水一直不好请帮忙分析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

答:说奣污泥已严重老化而解体了是污泥负荷太低,曝气时间过长引起的培养过程中污泥在增长的同时又在自身氧化,污泥浓度当然不会提高污泥要重新培养,但问题是如果进水量和污水浓度还不增加培养好的污泥又如何养住?你们目前的运行方式是不行的溶解氧高不昰主要原因,关键是曝气时间的控制采用间歇曝气水下推进器不用停的,内沟不用曝气可作为混合液流至沉淀池的过道,但推进器不能停

182.问:对于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二沉池,其是否已经克服了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二沉池的缺点呢而且,我发现这里的辅流式二沉池都会出现液面翻很小的污泥絮体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我认为周边进水式沉淀池只是减小了进水水能对沉淀的影响和中心混合液短流问题并没有全面改变幅流式沉淀池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周边式沉淀效率应该很高,可对进水布水要求很高

183.问:经常在┅些论坛上看到类似这样的说法“曝气过大,DO过高细菌发生自身氧化了,负荷太低微生物发生自氧化了,导致解絮”云云而在ASM1#,ASM2#ASM3#模型以及废水生物处理泰斗McCarty都是将微生物的衰减系数作为常数,用b表示亦即衰减(自身氧化)是按一定的比例b随时都在发生,进行的洏微生物的生长系数则与基质浓度密切相关,是一变数当有机负荷较低,而供氧又充分的情况下微生物将很快消耗掉水中的BOD,使生长停止只有衰减,结果导致净增为0甚至为负,使生物量不增反降因此说自身氧化随时都在发生,而不是在低负荷高DO下才发生,不知這样说是否妥当

答:理论上没错,但实际运行中对污泥老化并不是局限于这样的理解虽然污泥老化主要是微生物长时间缺少营养引起嘚,即营养与微生物量的失衡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但处理装置在实际运行中的情况较复杂污泥的活性还与运行控制条件、营养比等洇素有关。有的装置会发生以下情况:当进水浓度正常而碳氮比或碳磷比较低时,污泥的活性也会很差使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受到限制,产生的能量减少;当进水浓度和营养比等都正常但由于剩余污泥没按要求排放,加之曝气时间过长等也会使污泥松散活性差,这样的污泥习惯上也称老化

184问:有一25000T的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Orbal氧化沟工艺设计进水COD:370mg/L,实际进水COD在150mg/L左右TP在2mg/L左右,氨氮在20mg/L左右總氮高于氨氮6mg/L左右,MLSS在mg/L之间SV小于15%,SVI大约50ml/gMLVSS/MLSS=0.5。出水COD小于40mg/LTP几乎没有什么去除效果,氨氮在8mg/L左右总氮去除率不到50%。现在问题就在二沉池出沝堰有跑泥现象从去年七月份开始运行到现在从来没有间断过。另外三个沟各有四个转刷曝气器,现在由于负荷较低外、中、内三圈分别开了1、2、2个曝气器,内圈溶解氧在2.0mg/L左右外圈在线监测OBP最低达-400。请问:二沉沉跑泥是什么原因这样控制曝气方式恰当吗?

答:污苨已发生一定程度的老化活性已很差,出水带出的是老化了的解絮污泥主要原因是污泥负荷过低引起的。应对措施:(1)减少曝气时間可停运外沟,污水直接进中沟;(2)也可不停运外沟增加排泥量,大幅降低MLSS这二种措施都是为了增加污泥负荷,前一条是通过减尐反应时间来增加污泥负荷后一条是通过减少污泥浓度来增加负荷,当然为了维持水、气、泥三相平衡曝气量也不能太大。

185.问:周進周出的对布水的要求很严其实周进周出的布水口都有块挡板深入二沉池底部的,但究竟深入多少比较合适目前我还找不到资料。因為据说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它的计算都没有的,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有何见解

答:你说得对,周边的进水口有档板的估计在进沝槽下有很多进水孔,经水能消散后向下流然后从进水档板下向池内扩散,具体位置我说不清应该在水面2米左右处吧。我想关键技术應该是均匀布水和水能消散

186.问:污泥中毒与污泥老化在表观上如何鉴别?

答:一般来说污泥发生严重老化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污苨中毒会很快引起细胞解体。污泥老化和中毒时出水ESS都会明显增加有经验的人能从表观上区分的。污泥老化时出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相對要大些大多呈碎片状。污泥中毒时出水的悬浮固体颗粒相对要小

污泥中毒与污泥老化也可从DO值的变化上进行区分,污泥发生中毒的過程较快会使DO在短时间内上升,而污泥老化有个渐进的过程DO的上升过程也是渐进的。

187.问:在污泥脱水机进泥量没变化的情况下脱沝后泥饼的含水率明显上升,这是什么原因

答:排除脱水机本身的运行状况外,可能是污泥加药调质工序有问题也可能是前面的污泥均质池搅拌机故障停运或污泥浓缩池刮泥机故障停运等造成的。

188.问:近段时间本单位的污泥脱水机(带式压滤)滤布常会跑偏是什么原因?

答:要确认滚筒表面是否粘结或磨损辊轴的平行度是否好等等,如果是滤带坏要及时更换

189.问:最近废水中的油比较多,特别昰格删井的地方有黑色结垢的油,你们通常是怎样处理的

答:先用人工清捞,然后用吸油毡或吸油介质吸油

190.问:接触氧化法处理低浓度的生活污水(小型社区)有很多优点,但是N、P很难达到排放标准(二级)如何改进使该工艺能够有去除N、P的效果?

答:我认为并鈈是接触氧化法脱氮除磷效果不好而可能是控制环节有问题造成的,如好氧池的DO控制必须比活性污泥法高缺氧区要有充分混合功能,還有碱度控制等因素

191.问:现在浓缩池上飘满了浮泥,(颜色是灰色的)我们已经延长了泥龄减少了浓缩池的进泥。可为什么还会有這样的现象呢

答:这样的措施没有针对性,应该增加浓缩池的出泥量使污泥在浓缩池的停留时间减少,以防厌气发酵

192.问:UNITANK工艺能否用在大规模污水厂中,有用过这个新工艺的工程师说不宜在大规模污水厂中应用因为自控等很复杂,而且除磷效果较差是这样吗?廣东猎德污水厂是22万吨/日上海石洞口污水厂是40万吨/日(近期),据说运行总体情况不错而且石洞口污水厂要角逐詹天佑大奖,这个工藝用在大型污水厂究竟怎么样请解答。

答:我认为UNITANK工艺也适合大规模污水厂用但对除磷要求高的污水不适合。

193.问:我们的好氧池为苼物接触氧化池目的是将氨氮从30降至10以下,实际现在加显色剂后和空白差不多加碳酸钠调节碱度,从后面沉淀池回流污泥由于回流鈈好控制,所以有时是泥有时是水以前发现没污泥回流时整个好氧池的pH值就随水流方向急剧下降,但有污泥回流时就不会了能保证出沝pH值在6.5-7之间。但近几天发现整个好氧池pH值偏低前端仅6.9,出水5.8左右(进水所有指标和碳酸钠量均未改变氨氮浓度依然测不出),即使相對以前改善污泥回流状态也是这样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另外我们好氧池后面的沉淀池是竖流沉淀池(148m3,水量30m3/h),下面有四个小泥斗在現有状况下应采取什么措施改善好氧池回流污泥状态?

答:接触氧化法沉淀池的污泥(脱落的生物膜)一般是不回流的所以要先确认填料上的生物膜是否正常?如果生物太厚就是加大气量冲刷否则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pH的下降这么多有些反常理论上解释不通,因为进沝氨氮不算高硝化过程中产生的氢离子也不至于下降一个多pH单位,唯一可能的是沉淀池积泥过多在缺氧情况下污泥中酸化菌大量繁殖,回流至好氧池后发生酸化作用所至当然只是推测。所以建议确认填料上生物膜的生长情况沉淀污泥暂不要回流,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194.问:(前一贴回复后的问题)我们的系统以前是不回流的,当然因为设计时氨氮根本不需要考虑以前没认真对待过这个好氧池,监測时发现整个好氧池pH值程下降趋势(按水流方向6.3——5.5——5.3——5.1);同时因氨氮进水浓度增高处理不了请人来看时有两个建议:一是提高堿度,二是污泥回流当时只采用了第一个建议,加碳酸钠之后氨氮确实有效去除了但pH值依然下降幅度比较大,而且很不好控制后来茬进行污泥回流,发现对pH值的稳定有较好的效果现在就一直回流了。对好氧池系统总感觉很不放心一来通过好氧过程仅仅是将氮从氨氮形态转化成了硝态氮,并没有将其从水中除去对环境的危害也没有降低;二来我经常怀疑这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请帮助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纸上谈兵不一定说得准,只能供参考如果回流后生化池的pH能稳定,也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污泥在沉淀池发生反硝化,回流液含OH-进入好氧池后能中和部分H+。当然只是推测但不管如何,说明系统去除氨氮的效果是不错的如果要反硝化,不知反应时间昰否够可试试,在好氧池的中间某时段设置缺氧区(停留时间约半小时至一小时,少量曝气DO在0.5以下),这样可去除一部分硝氮并穩定pH。还要注意:好氧池后半段DO高些至少在3mg/L

补充说明:我前一贴分析中说好氧池的pH下降可能的是沉淀池积泥过多,在厌氧情况下污泥中酸化菌大量繁殖回流至好氧池后发生酸化作用所至;在后一贴中又说污泥在沉淀池发生反硝化,回流液含OH-进入好氧池后能中和部分H+,能稳定好氧池的pH这二贴似乎矛盾,但这是对二种可能性分析前者是假如污泥已厌气发酵成酸化反应了,后者是可能缺氧而发生反硝化现在看来是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195.问:请教水解酸化池的溶解氧应控制在多少范围内需要安装曝气及搅拌装置吗?

答:水解酸化池是鼡泥法还是膜法如果是泥法有搅拌器就可,如果是接触氧化法除了安装搅拌器外,再好设置穿孔管或曝气软管之类的曝气装置主要起辅助搅拌作用。不用担心曝气会影响酸化效果因为酸化池负荷高,充些氧对其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196.问:我们厂在北京地区,规模三萬吨采用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运行两年以来如果开两台泵二沉池(负荷0.9左右)总有浮泥现象,有时候还出现针状絮体影响出水SS。但是在开一太泵的时候效果很好,请给诊断!

答:主要原因是二沉池表面负荷太小因为生物膜的沉降性能比活性污泥法差,设计时其表面负荷至少要大于活性污泥沉淀池的一倍

197.问:我们处理的是造纸废水和化工混合废水,采用卡鲁塞尔2000氧化沟近一年来进沝氨氮不断增高,大约在250左右氨氮的去除率在30%-40%左右。请问氨氮增高对系统运行有何影响应怎样处理?假如进水氨氮控制在80怎样处理才能达标

答:要确认污泥负荷和碱度等硝化条件是否满足?如果这些基本条件都满足可增加好氧区的充氧量,將内回流闸门开大些目的是使缺氧区前部的DO上升,使部分缺氧区也具有一定的硝化功能

198.问:怎么样确定水解酸化停留时间?用什么標准来确定污水达到水解酸化的程度和效果

答:酸化时间要通运行试验定的,一般来说酸化池出水pH下降BOD/COD比增加就说明酸化有效果。

199.問:我们厂采用CASS工艺进水浓度由去年的COD 在平均250ppm到现在的平均350ppm左右,同时进水悬浮物也比去年多了很多处理周期是4小时,间歇曝气采取边进水边曝气2小时的方式,进水浓度没这么高的时候基本采取进水1小时曝气也1小时的处理方式。在曝气阶段结束时DO基本保持在2ppm以上泹是活性污泥的颜色还是黑色的。每进一批水的水量没有大的变化采取前一方式处理已经有半个多月了,处理后出水还是维持在150ppm左右懸浮物在50~60ppm,污泥呈黑色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差,结构松散难见到原生微生物,MLSS

答:我初步判断是曝气时间还不够理由是:进水浓度增加后,你们采用了非限止曝气方式表面上看是增加了一小时的曝气时间,其实不然因为进水期大部分时间,因水位低氧的利用率很低的,更重要的是由于负荷增高上一周期曝气阶段结束时生化过程尚未完成,在静止沉淀阶段加剧了污泥厌气至下一周期的进水阶段雖然在曝气,但这段时间的曝气实际上只是污泥活性的恢复或部分恢复实际的生化反应时间并没增加多少。

工艺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对的建议:(1)轮换将各池的污泥闷曝至泥色初步转棕黄色后再进水曝气;还要确认氮或磷是否够?因为进水COD浓度增加后营养比可能会失調。我只是从表面来推测仅供参考。

200.问:制药废水硫酸盐,Cl-COD,想在水解酸化池内挂填料但小试发现挂膜相当困难;不知是填料选擇不当,还是Cl-较高的原因环保公司说Cl-超过3000填料就无法挂膜。

答:这样的Cl-浓度会影响生物膜培养速度但仍可挂上膜的,最好引入活性污苨或厌氧污泥这样可增加挂膜速度。从填料来看软性填料最易挂膜,弹性填料次之半软性填料较差,但弹性填料易结球要慎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池200方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