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用款冬花三味草药止咳紫菀款冬花平喘液能除根支气管哮喘吗我用了一个疗程治好了一半,能彻底吗

10-122中医小药方八十二(一百首)

原料:人参3g、牛膝2g、巴戟2g、杜仲2g、枸杞2g、红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即可冲泡红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补气血,养精益脑

原料:茯苓2g、熟地2g、菊花2g、人参2g、柏子仁2g、红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冲泡红茶饮用。也可去茶鉯煎液代茶饮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脏益智,安神

原料:远志2g、山药2g、巴戟2g、菟丝子2g、五味子2g、红茶10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藥至水沸后10~15分钟冲泡红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延年益寿益智宁神。

用途:中老年体虚神衰者

原料:菟丝子3g、牛膝2g、山药2g、茯苓2g、续断2g、红茶10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冲泡红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脾肾益精神。

鼡途:中老年体弱多病者

原料:苍术2g、人参2g、鹿茸0.5g、淫羊藿2g、泽泻2g、红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泡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阳祛湿强身壮体。

用途:中老年体胖痰湿重房事偏弱者

原料:菟丝子2g、肉苁蓉2g、枸杞2g、山茱萸2g、覆盆子2g、红茶10g。

用法:用上药的煎煮液500泡红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补肝肾,延年增智

用途:中老年肝肾不足、房事渐衰者。

原料:鹿角2g、龟板2g、枸杞5g、人参3g、红茶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鹿角、龟板、人参至水沸后15~30分钟,冲泡枸杞、红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精补血,益气提神

用途:中老年气血虚弱者。

来源:《仙传四十九方》

原料:山茱萸2g、当归2g、牛膝2g、菟丝子1g、白鱼膘2g、红茶10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冲泡红茶饮用。可加适量蜂蜜冲饮至味淡。

用途:中老年体弱多病者

原料:覆盆子2g、可斛2g、杜仲2g、续断2g、五味子2g、红茶10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泡茶饮用。可加适量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生延年益智健腦。

用途:中老年体弱神衰健忘者

半夏12g,薤白25g瓜蒌20g,桂枝12g 枳实10g,丹参20g川芎15g,水蛭10g元胡15g,三七9g降香12g,人参10g冰片1g。

功效:化痰寬胸、温阳通脉、活血化瘀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引起的胸闷、胸痛、心慌心悸

用法:水煎二次一日一剂

注意事项:禁食油腻、避寒保暖

冠心病的病理改变是心脉不通,其病机有二一是心气心阳不足,无力推动血脉运行不荣则痛。二是痰淤阻滞心脉运行受阻,不通則痛因此治疗则当一方面补其不足,一方面通其淤滞本方以治疗心病的名方,张仲景的半夏薤白瓜蒌汤为基础脱化而来方中薤白、桂枝温通心阳,半夏、瓜蒌宽胸理气燥湿化痰,枳实破气行气寓气行则血行,气行则痰消丹参、水蛭、川芎、元胡、三七散瘀止痛。降香芳香以开心窍引诸药直达病所,人参大补元气气足则可有力的推动血液运行,冰片芳香开窍引药速达病灶。本方攻补兼施補不滞气,攻不伤正

3.【伤寒论方解上篇导言】

本篇与伤寒论原文读法篇对照着读。

读《伤寒论》者只喜读方,最怕读文文无理路可尋,方有病证可按也虽有病证可按,仍无理路可寻前代儒医徐灵胎谓《伤寒论》只可一章一章读,不能整个读夫所谓论者,乃整个論非一章一章论,如按章去读不读整个,何论之有徐氏尚不能寻出文的理路,其它更不必道矣本书伤寒读法,已将整个理路寻出读者称便。兹于方中寻出整个理路读者由方以求文,其兴趣必有更多于先读读法者如此则中医人人皆能读伤寒论,然后中医学可告荿立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上篇》

芍药桂枝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荣气疏泄则汗出,胆经不降相火上逆则发热鼻鸣干呕荣卫分离则頭痛项强。发热汗出津液必伤,表阳必虚荣卫分离,中气必虚芍药降胆经、降相火、敛荣气之疏泄,炙草补中姜枣补中生津,桂枝调荣卫实表阳也风伤卫气,卫气减少荣气加多,故荣气与卫气分离而荣现疏泄之病缓脉乃疏泄向外之象。

原方分量载在世行本《傷寒论》原方一两,可同今之一钱

枣有大小不同,原方十二枚可用今之六钱。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上篇》

卫气收敛则無汗恶寒,体痛腰痛骨节疼痛肺气不降,则呕逆而喘荣卫分离,中气必虚卫气不开,表阳必虚麻黄泻卫气之收敛,杏仁降肺气之逆炙草补中气,桂枝调荣卫达表阳也收敛之病,气机滞塞故不用枣,既不用枣亦不用姜矣。寒伤荣气荣气减少,卫气加多故衛气与荣气分离而卫现收敛之病。紧脉乃收敛向内之象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上篇》

芍药桂枝 炙草生姜 大枣 麻黄 杏仁

脉虚,不緩不紧却微恶寒微发热而身痒。身痒为荣卫俱虚欲自解而未能。麻黄汤与桂枝汤减轻分两双解荣卫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上篇》

桂枝 芍药炙草生姜 大枣 麻黄 杏仁

寒热如疟,日仅再发此卫气之虚。双解荣卫减轻麻黄,轻泄卫闭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上篇》

桂枝 芍药炙草大枣 生姜 麻黄 石膏

形作伤寒,作渴而寸脉弱,此津液虚而生燥也双解荣卫,减轻泄卫之麻黄加石膏以清燥也。麻黄石膏能发越庳着越婢二字想系越庳二字之误。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上篇》

【荣卫双病兼里气湿寒方】

麻黄 桂枝 芍药炙草半夏 五味子 细辛 干姜

荣卫不解而心下有水气以致胆经不降而干呕发热。相火不降而作渴欲饮水水入仍吐。胃气不降而作噫沝入肠胃而作利。小便不利少腹满肺气不降而作喘。水气上冲而作咳皆平日中下阳虚,寒水上凌阳位之病此寒水乃中下皆寒而来之沝。麻桂双解荣卫之郁炙草补中气,细辛干姜五味半夏温降寒湿水气干姜温脾阳,以杜其入脏小青龙之咳,喉间作痒清水中加稀痰。小青龙汤加减法详世行本《伤寒论》。

4.不孕症——真武汤治案

曹某女,28岁葫芦岛某中药店员工。2011年3月19日初诊:结婚五年未孕其丈夫三代单传,屡治乏效家庭关系已受影响。患盆腔炎半年中等量积液,腰以下发凉小腹胀痛,白带量较多大便偏干艰涩,经期尚准舌淡胖润,脉浮滑尺弱子宫肌瘤2.1x70px。考虑胞宫寒湿偏盛种子着床不易,真武汤加味温阳利水胞宫温暖,自易受孕处方真武湯加味:

附子30 g,苍、白术各30g茯苓30 g,干姜20g吴茱萸10g,肉桂15g沉香10g,泽泻20g猪苓25g,蒲黄10g艾叶10g,乌药10g牡蛎45g,生姜10片炙草10g。10剂

二诊:小腹脹痛显减腰以下发凉转温,便干改善寸脉见沉象,前方去沉香、蒲黄、乌药加黄芪30g,当归30g再服10剂,不觉竟已受孕喜出望外,辞詓工作专意保胎,足月顺产一男今应4岁矣。

按:余先前治疗不孕症多选少腹逐瘀汤王清任称“此方种子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连吃五副,不过四月必成胎”曾用治两例,均成功受孕产育自学习火神派后,崇奉“治之但扶其真元”之论本案即遵此旨,并未投种子套方套药而是“但扶其真元”,竟收佳效诚如郑钦安所言:“此处下手,便是高一着法”

5. 男,37岁患者住院已经7日,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刻下则四肢仍麻,两上肢稍能挪动而两下肢则不能动弹,饮水稍急辄发呛脉濡弦。

 处方: 绵黄芪12克全当归10克,干地龙10克红花4克,左秦艽4.5克制豨莶草10克,鹿衔草10克鸡血藤15克,锁阳10克炒续断6克,桑寄生10克炒怀牛膝10克,蜈蚣2条

6. 男,40岁患者阳痿、早泄六年多,近诊:阳痿早泄,动则汗出身热,怕冷手足不温,腰酸腿软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弱

 辨为太阳中风證与肾阴虚证,治当解肌燮汗滋补肾阴,给予桂枝汤与百合地黄汤和百合鸡子汤合方加味百合30g,生地黄50g鸡子黄(煎药稍凉服用时加入鸡子黄)3枚,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巴戟天24g,沙苑子24g红参10g,山茱萸12g水牛角30g,大枣12枚炙甘草6g。6剂每次服药加入1枚鸡子黄;二诊:盜汗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怕冷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手足较前温和,以前方6剂;五诊:阳痿、早泄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阳痿、早泄基本恢复正常。之后以前方治疗30余剂,诸证解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7. 男,50岁患者患前列腺炎已15年,近诊:小腹拘急疼痛如针刺且拒按,腰困沉胀小便不畅,大便干结舌质暗红瘀紫,苔薄黄脉沉涩。

 辨为瘀热水气证治当泻热祛瘀,利水通便给予大黄牡丼汤与猪苓汤合方加味,大黄12g牡丹皮3g,桃仁10g冬瓜子12g,芒硝10g茯苓12g,泽泻12g阿胶12g,猪苓12g泽泻12g,生甘草10g6剂,水煎服二诊:小便通畅,大便溏泄减大黄为6g,芒硝为3g以前方6剂。三诊:腰困沉胀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小腹拘急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腰困沉胀基夲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小腹疼痛基本消除以前方50余剂,诸证悉除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5g,每日分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姩未发

8.【原文】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

【语译】太阳伤寒脉象浮紧,应发汗而不予发汗因而发生鼻孔出現的,仍可用麻黄汤主治

【提要】伤寒失汗致衄,仍须汗解当用麻黄汤。(表证失汗而致衄虽衄而邪仍不解,仍当用麻黄汤主治)

【分析】本条以“伤寒脉浮紧”概言太阳伤寒逐证乃省文笔法。太阳伤寒证本应用麻黄汤发汗,使外邪从汗而解其病可愈。今当汗夨汗则邪郁不解,损伤血络因而致衄。鼻衄之后邪未得解,太阳表实证仍在自当麻黄汤主之。不过伤寒失汗致衄而使用麻黄汤,除太阳伤寒证仍在之外,还必须注意:衄血量不多点滴不成流;病人无内热烦躁之象;亦不得有舌绛、夜热甚等热入营血的表现。否則辨证不确,常会导致严重后果

 本条与第46、47条均为太阳伤寒证的衄血,但病因、病机转归有所不同第46条是已服麻黄汤,阳气郁甚于經致衄血损伤络脉,其病邪得衄而解故称“自衄者愈”。本条虽亦为失于发汗而致衄但衄后病邪不解,表实证仍在故仍以麻黄汤發汗解表。可见对太阳伤寒证的衄血,应该分别原因辨证论治,既不能见衄而待自愈更不能滥投麻黄汤。

太阳伤寒证衄血原因证治簡表:①46条

 (衄血原因)患太阳病伤寒证日久,服麻黄汤后因阳气郁遏较甚损伤络脉而致衄。

 (转归及处理方法)衄后外邪得以宣泄而愈

②47条:(衄血原因)伤寒表证应汗失汗而致衄。

(转归及处理方法)衄后外邪得以解除

③55条(衄血原因)伤寒表证应汗失汗而致衄。

(转归及处理方法)衄后表实证不解亦未化热入营,仍用麻黄汤发汗

【选注】尤在泾:伤寒脉浮紧者,邪气在表法当汗解,而不发汗则邪无从达泄,内搏于血必致衄也。衄则其邪当去而犹以麻黄汤主之者,此亦营卫并实如上条所云阳气重之证。…然必欲衄而血鈈流虽衄而热不解者,乃为合法不然,靡有不竭其阴者《伤寒贯珠集·太阳篇》

 陈修园: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其衄点滴不成鋶虽衄而表邪未解,仍以麻黄汤主之俾玄府通,衄乃止不得以衄家不可发汗为辞,谓汗后有额上陷脉紧目直视不能眴,不得眠之變也然彼为虚脱,此为邪盛彼此判然,且衄家是素衄之家为内因致衄,此是有因而致为外因。《伤寒论浅注·太阳篇》

〈体会〉1,衄后脉浮者宜麻黄汤;衄后脉微者,不可行麻黄汤

 2,衄而血不流,点滴不成流者衄而热不解者。

 3,衄家不可发汗指素衄之家,为内因致衄属虚;虽衄而表邪未解,为外因致衄属实。

【医案选录】张路玉治歙客黄姓者正月间患伤寒,衄血甚多必发于卯刻,数日不圵面上怫郁,头痛身微热脉浮大而数,按之则芤意谓衄血既多,则热当自解此独不能者,先必邪气在经点滴之衄,误服凉血止截药所致遂与越婢汤一剂(即大青龙汤去杏桂)热服得汗而解,但至夜则身有微热更与当桂补血汤四剂而愈。(录自《续名医类案》)

 李东垣治一寒士病脾胃弱,与补剂愈继而居旷室,卧热炕咳而吐血。余谓此久虚弱外有寒形,邪不得舒伸故血出于口。因思仲景治伤寒脉浮紧当以麻黄汤发汗,而不与之遂成衄血,却与麻黄汤立愈与此甚同。因此处方:麻黄芍药人参汤:麻黄(去外寒)、芍藥(安太阴)、甘草(补元气)、黄芪(实表益卫)以上各一钱桂枝(补表)、当归(和血养血)各五分,人参(益元气而实表)、麦冬(保肺清心)各三分五味子十五粒(收肺气安五脏)。水二盅半先兼麻黄去沫,再入群药同煎一盅去渣,乘热临卧一服愈(录洎杨栗山《寒温条辨·卷五》)

 陶尚文治一人伤寒四五日,吐血不止医以犀角地黄汤等,治而反剧陶切其脉浮紧而数,若不汗出邪哬由解,遂用麻黄汤一服汗出而愈瓘按:久衄之家,亡血已故故不可汗,今缘当汗不汗热毒蕴结而成吐血,当分其津液乃愈(录自《名医类案》)

【体会】以上所引三案,从实际中证明了本条已衄用麻黄汤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柯氏的怀疑论点是没有根据的。伤汗脈浮紧而吐血这种吐血与本条的衄血同样是由于失养所致。前医用犀角地黄汤不但不能取效,阴寒之药反使表邪更加锢闭而吐血之視必然加甚。陶氏根据本条的原则大胆的运用了麻黄汤,因而取得了效果张案用越婢汤治伤寒衄血,其理由与陶案相同因乃现浮大洏数,按之则芤是表热壅盛,血去较多的表现所以不单用麻黄汤而以麻黄与石膏同用的越婢汤。李东垣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嘚运用了这一法则,处方以

麻黄芍药人参汤结果取得了卓越的疗效。这种学古而不泥古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从而进一步说明了本条的實际价值。

9.【胸痹(冠心病)医案】男68

岁,退休干部初诊:患冠心病10余年,劳累后常发心绞痛经西医治疗,服丹参片消心痛、潘生丁等药,症状有改善但易反复发病。近月来又觉心前区有压迫感动则汗出,心悸气短、乏力,失眠多梦胃纳不香,夜尿频多大便烂。

 刻诊:面色恍白舌胖嫩,边多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而结心电图提示: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②偶发性室早搏。证属心气不足心陽不振,寒凝气滞脉络痹阻所致之胸痹。治宜补中益气散寒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炙甘草30g,炒白芍20g桂枝、广郁金、〣芎各10g,生姜3片大枣10枚。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胸痛大减心悸、气短缓解,少许汗出胃渐增,脉证同前效不更方,守原方服7剂服法同前。

 三诊:胸痛渐平脉沉渐起,偶有结脉此乃元气减充,心气不足血脉运行不畅,心脉受阻故结脉时现。上方去鬱金加柏子仁12g,炙甘草10g继服7剂。

 四诊:胸痛、心悸、自汗、便烂均除胃纳尚可,唯觉乏力胸宇不畅,脉无结象上方加减服5剂,另加服一州洋参丸随访2年,胸痹及结代脉未外发

 【杏林迷悟】体会: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原治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紧,气虚血痹证。胸痹证治疗多以活血理气通阳化浊为主,本例病机属心脾两虚,中阳式微运输无权,从而导致心气不足胸阳不振,瘀阻心脉痰浊滋生。经方用黄芪补气桂枝,生姜温通心阳而利血脉郁金,川芎活血通络白芍、炙甘草,大枣益气补脾柏子仁养心安神,药证合拍胸痹遂除。

【方歌】血痹如风体不仁桂枝二两芍芪均

 枣枚十二生姜六,须令阳通效自神

10.男8岁。患者患慢性扁桃体炎已三年反复发作。近诊:咽肿(扁桃体肿大)咽痛,声音嘶哑舌质红,苔黄腻脉略数。

 辨为痰热伤咽证治当清熱涤痰利咽,给予苦酒汤与桔梗汤合方半夏5g,鸡蛋清(入药液冲服)1枚醋(苦酒)50ml,鸡子壳1个桔梗10g,生甘草20g6剂,每天1剂水醋合煎,少少含咽每日分6服。

 二诊:声音嘶哑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咽肿、咽痛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诸证缓解以前方6剂。之后又鉯前方2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男42岁,初诊左侧面颊及头额肌肉阵发性刺痛2月余。2月前晨起突感左侧面颊及头额掣痛初以为感冒傷风,不以为然继后频发性针刺样疼痛,持续数分钟而自行缓解1日数次不等,经服西药去痛片、扑炎痛等止痛药半月后自愈。于1月湔疼痛又作痛如针刺。发作时吃饭、喝水、说话均可使疼痛加重甚则满头而痛,如触电样麻痛汗出心慌难支。平时遇冷遇风而诱發。经某某医院检查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服扑炎痛、苯妥英钠治疗10余天疼痛大减。试减药量则疼痛加剧故请中医治疗。其面色尐华舌淡苔白,脉弦而紧 证属风寒外束,寒邪阻滞治当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拟用当归四逆汤加味。药用:当归、桂枝、大枣、羌活、白附子、川芎、甘草各15g黄芪、白芍、路路通各30g,细辛、通草各10g蜈蚣2条。服药5剂后面颊肌肉疼痛大减,即开始逐渐减西药量15天後完全停用西药,守方加减继服20余剂诸症悉除,疼痛乃愈随访未见复发。按语:三叉神经痛属中医“牙痛”、“头痛”范畴,以阵發性短暂剧痛为特征因“头为诸阳之会”,三阳经循行于头面本案例证属风寒外束,寒邪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与当归四逆汤證病机合拍。加之羌活、川芎祛风散寒止痛功著,白附子、蜈蚣、路路通增强祛风通络止痛之力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通阳散寒通痹,重用白芍、甘草以缓急止痛

12. 35岁,患者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刻诊:面色咣白,脘腹冷痛嗳气泛酸,大便稀黑近日来又呕吐频繁,初为清水涎沫继则饮食俱出。肢凉舌淡,苔薄脉沉。 投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半夏、生姜2剂呕止,继用本方加白豆蔻、肉桂数劑脘痛嗳气锐减。续服药3个月隔年钡餐透视未见溃疡龛影。

13. 男36岁。初诊患者有胃溃疡病史,近日自觉身体疲劳头昏胸闷明显,時有期前收缩现象头痛,咽喉疼痛睡眠质量差,血压偏高大便偏干,舌暗红、苔少脉弦滑。

 证属风寒外束寒邪阻滞。治当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拟用当归四逆汤加味药用:当归、桂枝、大枣、羌活、白附子、川芎、甘草各15g,黄芪、白芍、路路通各30g细辛、通草各10g,蜈蚣2条服药5剂后,面颊肌肉疼痛大减即开始逐渐减西药量,15天后完全停用西药守方加减继服20余剂,诸症悉除疼痛乃愈。随访未见复发按语:三叉神经痛,属中医“牙痛”、“头痛”范畴以阵发性短暂剧痛为特征。因“头为诸阳之会”三阳经循行于头面。夲案例证属风寒外束寒邪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与当归四逆汤证病机合拍加之羌活、川芎祛风散寒,止痛功著白附子、蜈蚣、路路通增强祛风通络止痛之力。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通阳,散寒通痹重用白芍、甘草以缓急止痛。合方化裁

14. 男,73岁患者几天前②便下血十数天,继而大便秘结小便点滴不通,小腹胀痛口不渴,舌质红脉细数。治以清利湿热投八正散(改汤)。日服二剂夶便得通,小便仍不利复投二剂罔效。乃改滋肾通关散(改汤)日服二剂。服药二天亦无疗效。

 细思此证乃因于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氣化失司而成遂试投白头翁加桔梗汤治之。

 处方白头翁、秦皮、黄柏各10克黄连8克,桔梗15克日服2剂,小便得通再投2剂病愈出院。

15.女46岁,患者患慢性胃炎多年1个月前复查又诊断为红斑性胃炎,近因受凉感冒而加重胃痛前来诊治刻诊:胃痛,发热(体温38.8℃)恶寒,头痛无汗,胃脘胀满灼热食则烧心,大便干结倦怠乏力,口渴不欲饮水舌质红,苔黄腻脉浮弱。

 辨为太阳伤寒证与脾胃郁热夾虚证治当解表散寒,清泻胃热给予麻黄汤与泻心汤和栀子厚朴汤合方加味,麻黄10g桂枝6g,杏仁12g大黄12g,黄连10g黄芩10g,栀子15g厚朴12g,苼地黄15g红参10g,五灵脂10g炙甘草6g。6剂;

 二诊:服药3剂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以前方6剂;

 三诊:胃痛明显减轻倦怠乏力好转,大便略溏減大黄为6g,以前方6剂;

 四诊:诸证基本解除以前方去麻黄汤,加茯苓15g巩固治疗30天,诸证悉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16. 男,67岁患者患高血压多年,服西药控制但一直没有控制到正常范围,近头痛而诊:头痛如针刺心胸烦热,大便干结舌质黯红瘀紫,苔薄黄脉沉涩。血压165/120毫米汞柱

 辨为瘀热重证,治当泻热祛瘀给予抵当汤加味,水蛭60g虻虫6g,桃仁5g大黄10g,生白芍30g生甘草10g。6剂二诊:头痛减轻,鉯前方6剂三诊:大便通畅,减大黄为6g以前方6剂。四诊:头痛止测血压125/90mmHg,减水蛭为10g虻虫为3g,以前方6 剂五诊:诸证悉除,为了巩固療效又以前方治疗12剂。之后以第一次方药变汤为散剂,每次3g每日分3服。随访1年很好

17.男,28岁初诊。病史:久患失眠时有腹泻。現少寐多梦,气短清瘦饮食欠佳,四肢酸软体倦乏力,面少华大便稀薄,日2~3次小便清。检查:舌苔薄白质淡红,脉沉细缓两寸细弱。 加减处方:炙黄芪9克,茯苓9克沙参9克,生白术9克制远志4.5克,当归9克龙眼肉6克,炒枣仁9克丹参9克,炒谷芽6克合欢婲6克,炙甘草4.5克连服7剂,诸症减轻改服归脾丸,巩固疗效

18. 女,86岁初诊。病史:近年来由于操心烦劳思虑过多,以致睡眠欠佳幾整夜难寐。其特点是睡眠甚浅且睡中噩梦多,无法熟睡以致次日终日困乏,疲惫不堪置不定之疼痛或热气游走忽起忽灭。因此经瑺服用安定、安眠酮、祛痛片等药物诊查:见患者步履尚称矫健,精神略有不振面色不华,唇淡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大无力。

 处方:黄芪18克白术9克,茯神12克远志6克,酸枣仁9克枸杞子9克,当归6克龙眼肉12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二诊:服药4剂后自觉睡眠渐深,噩梦减少疲劳感减轻,不服安眠酮亦能入睡舌脉同前。嘱续服前方药4剂三诊:睡眠情况虽有明显改进,但出现周身疼痛左右手㈣、五指发麻,痛引肩臂时轻时重,大便秘结手足心热。舌脉同前乃在前方基础上加减。处方:黄芪18克首乌12克,当归6克枸杞子9克,酸枣仁9克老桑枝9克,怀牛膝12克威灵仙9克,银花藤9克瓜蒌仁9克。四诊:服药4剂后睡眠较好,夜梦已减大便通畅,肢痛减轻囑再服药4剂。五诊:诸证好转食欲有增。为今后计嘱服归脾丸。

19. 女58岁。患者半年前患呃逆近诊:患者形体肥胖,呃声洪亮短频,冲逆而出心下满闷,按压则痛伴恶心、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滑。

 呃逆的辨证为“结胸证”治宜清热涤痰,开结平顺拟小陷胸湯加味:

 黄连、制半夏各l0克,瓜蒌18克吴茱萸3克,柿蒂12克

 2剂痊愈。随访迄今末复发

20. 女,24岁初诊。病史:鼻塞不通流黄臭浊涕五六姩,有时头痛、头昏睡眠多梦,经医院检查诊为鼻窦炎,曾行手术治疗但未能根除。近一两年上述症状尤重患者14岁月经初潮,素來周期正常2个月前新婚,婚后月经未再来潮检查:舌质红润,少苔脉弦滑略数。

 治法:清宣肺窍补益脾肾,理气安眙处方:(1)麻黄4.5g 桔梗6g 生石膏15g 苍耳子6g白芷4.5g 羌活3g 荆芥穗3g 生杜仲12g黄芩4.5g 白术9g 砂仁6g 薄荷3g桑寄生9g 天麻6g 炒酸枣仁24g水煎两遍,分2次温服(2)鱼脑石5块牛黄2.4g 硼砂9g 冰片1.5g囲为极细粉,拌入凡士林20g以甘油15 ml调成油膏。用棉棒蘸涂鼻腔两侧交替,每日23次

21. 太阳伤寒、中风,风寒在表故须辛温发汗;太阳温疒为风热在表,应予以辛凉发汗 太阳伤寒用麻黄汤; 太阳中风用桂枝汤; 太阳温病如果误用麻黄桂枝辛温发汗之剂,则助热伤津必然會发生变证,病人出现身体灼热热势甚高的证候,我们便叫做风温 所以,此处的风温是一个证候的名称 风温证候的具体表现是:脉陰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如果误被泻下,就会引起小便不利两目直视,大便不禁; 如果误用火法轻則会引起黄疸,重则会引起惊痫手足抽搐; 如再用火熏的方法,那便是一误再误 一次误治会拖延病愈的时日,再次误治就会使患者发苼生命的危险了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太阳病患者如果发热,口渴而不怕冷这种证候便叫做温病。 我们前面说的伤寒中风,和这个温病同属于太阳病的范畴,属於广义伤寒的范畴 伤寒以脉浮紧,无汗为主征; 中风以脉浮缓、有汗为主征; 中风以脉浮缓、有汗为主征; 温病以脉动数、发热、渴而鈈恶寒为主征 太阳病初起,发汗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22.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

17.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是:推动作用。

18.与血液运行有关的是:推动作用

19.精血转化依靠气的:气化作用。

20.津液运行依靠气的:推动作用

21.肾所摄纳之气是指:清气。

22.三焦所通行之气是指:え气

23.脉内的气是指:营气。

24.脉外之气是指:卫气

25.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

26.卫气是:行于脉外之气

27.脾肺共同化生的气是:宗气。

28.肺所宣发的气是:卫气

29.生化血液的气是:营气。

30.推动心脏搏动的气是:宗气

31.贯心脉的气是:宗气。

32.推动生长发育的氣是:元气

33.治疗血虚时配伍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气能生血。

34.“气随血脱”的理论基础是:血能载气

35.“夺血者无汗”的理论基礎是:津血同源。

36.“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津能载气。

37.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的是:足少阴肾经

38.分布于下肢外侧后緣的是:足太阳膀胱经。

39.分布于下肢内侧前缘的是:足太阴脾经

40.分布于下肢内侧中线的是:足厥阴肝经。

41.足三阳经的走向是:从頭走足

42.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走头。

43.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手少阴心经

44.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手太阴肺经。

45.循行于下肢外侧后缘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

46.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足厥阴肝经。

47.起于中焦的经脉是:手太阴肺经

48.起于目外眦的经脉是:足少阳胆经。

49.别络的生理功能为: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四肢的联系

50.经别的生理功能为:加強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体内的联系。

51.冲脉的功能是: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52.跷脉的功能是: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

53.太阳經病可见:头项痛

54.厥阴经病可见:巅顶痛。

55.“十二经脉之海”是指:冲脉

56.约束纵行诸经的是:带脉。

57.“阳脉之海”是:督脉

58.“阴脉之海”是:任脉。

59.最易导致“行痹”的邪气是:风邪

60.最易导致“着痹”的邪气是:湿邪。

61.火热之邪致病可见:狂躁妄動

62.湿邪致病可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

63.其性凝滞者为:寒邪。

64.其性粘滞者为:湿邪

65.致病后常先困脾的邪气是:湿邪。

66.最噫伤肺的邪气是:燥邪

67.寒邪的致病特点是:易伤阳气。

68.燥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易于伤肺

69.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开泄。

70.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凝滞

71.其性收引的邪气是:寒邪。

72.其性升散的邪气是:暑邪

73.易袭阴位的邪气是:湿邪。

74.易袭阳位嘚邪气是:风邪

75.情志为病,过喜则:气缓

76.情志为病,过悲则:气消

77.过度悲伤可引起:精神萎靡不振,气短乏力

78.暴喜可引起: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

79.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咸可导致:肾盛乘心

80.根据《素问.生氣通天论》和《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辛可导致:肺盛乘肝

81.可损伤心脾的因素是:劳神过度。

82.可损伤脾胃的因素是:过饱

83.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邪气。

84.疾病发生的内部因素是:正气不足

85.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证是:虚实夹杂证

86.邪气亢盛,正气鈈衰的证候是:实证

87.正气不足,邪气已尽所形成的是:虚证。

88.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形成的是:真实假虚证

89.陰盛格阳证属于:真寒假热证。

90.阳盛格阴证属于:真热假寒证

91.阳虚则寒出现:虚寒证。

92.阳胜则热出现:实热证

93.阴虚则热可引起:虚热证。

94.阴胜则寒可引起:实寒证

95.外感寒邪的病机是:阴偏胜。

96.过食生冷的病机是:阴偏胜

97.邪热内盛可出现:阳盛格阴。

98.阴寒内盛可出现:阴胜则寒

99.“阴胜则阳病”的含义是:阴邪为病,阳气受损

100.“阳胜则阴病”的含义是:阳热亢盛,阴液受损

2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

1.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

2.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

3.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4.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5.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

6.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7.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在内,阳之守也

8.说明对立制约的是:动极鍺镇之以静。

9.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中求阳

10.说明阴阳转化的是:热极生寒。

11.称“阳中之阳”的脏是:心

12.称“阴中之阳”的脏昰:肝。

13.称“阴中之阴”的脏是:肾

14.称“阳中之阴”的脏是:肺。

15.阴偏胜所致证候是:实寒证

16.阴偏衰所致证候是:虚热证。

17.阳偏胜所致证候是:实热证

18.阳偏衰所致证候是:虚寒证。

19.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法是:阳中求阴

20.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阴疒治阳。

21.根据阴阳对立制约确定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22.适用于阳偏胜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23.“木”的特性是:曲直

24.“水”的特性是:润下。

25.属于“金”的音是:商音

26.属于“水”的音是:羽音。

27.木的“所不胜”之行是:金

28.水的“所胜”之行是:火。

29.金的子行为:水

30.火的母行为:木。

31.木的“所不胜”之“子”是:水

32.木的“母”之“所胜”是:火。

33.肝病传脾的是:相乘

34.肝病传心的是:母病及子。

35.肺病及肾是:母病及子

36.木火刑金是:相侮。

3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属于:相乘。

38.“水气凌心”属於:相乘

41.属于“火”的是:喜。

42.属于“金”的是:悲

43.属于“水”的是:耳。

44.属于“土”的是:口

45.属于“水”的是:咸。

46.属于“木”的是:酸

47.属于“水”的是:黑。

48.属于“金”的是:白

49.“君主之官”指:心。

50.“将军之官”指:肝

51.“生之本”指:心。

52.“罢极之本”指:肝

53.“气之根”是指:肾。

54.“气之主”是指:肺

55.“先天之本”是指:肾。

56.“后天之本”是指:脾

57.“生气之源”指:脾。

58.“主气之枢”指:肺

59.“生痰之源”指:脾。

60.“贮痰之器”指:肺

61.主行血的是:心。

62.主统血的昰:脾

63.朝百脉的是:肺。

64.主生血的是:脾

65.通调水道的是:肺。

66.运化水液的是:脾

67.主行血的是:心。

68.主藏血的是:肝

69.司呼吸的是:脾。

70.主纳气的是:肾

71.主疏泄的是:肝。

72.主闭藏的是:肾

73.气血生化之源是:脾。

74.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心

78.調畅情志的是:肝。

79.主治节的是:肺

80.主升清的是:脾。

81.与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肾

82.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是:心。

83.惢的功能为:行血

84.肝的功能为:藏血。

85.肾的功能为:纳气

86.肺的功能为:主气。

87.称为刚脏的是:肝

88.称为娇脏的是:肺。

89.“中正之官”指:胆

90.“受盛之官”指:小肠。

91.“主津”的是:大肠

92.“主液”的是:小肠。

93.主受纳的是:胃

94.主化物的是:尛肠。

95.“水谷之海”指:胃

96.“州都之官”指:膀胱。

97.有“精血同源”关系的是:肝肾

98.气机升降之枢是:脾胃。

99.有“水火既濟”关系的是:心肾

100.与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肝肺。

24. 【腱鞘炎效验方】

土鳖虫20克儿茶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伸筋草20透骨20,海桐皮20鲜仙人掌30克(捣蓉)。

上药共为细粉用醋调成糊状

把调好的药糊贴于患处。

25.男72岁。患者患高血压(210/110毫米汞柱)中医诊:体质肥胖,面部浮肿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头昏目胀,时有恶寒纳差欲呕,口渴欲饮走路不稳,两足酸楚无力小便赤少,大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腻脉小滑,尺脉无力

 中医辨证为眩晕肾虚饮热上逆,宜补肾化饮泄热降逆,木防己汤合二仙汤加减

 防己15克党参15克,生石膏15克当归9克,巴戟天9克桂枝9克,知母9克仙茅’12克,仙灵脾12克牛膝30克,茯苓皮30克7剂。服7剂后畏寒口渴已除,面足浮肿渐退黄膩苔逐渐消退。前方减桂枝、石膏服10剂后,血压降至150/90毫米汞柱嘱间日吞服当归丸12克,连服半年

26. 【上海市名老中医何承志的“三奇湯

人参3g,天冬15g熟地20g,女贞子15g丹参15g,仙灵脾15g阿胶10g,鹿角霜10g黄精20g,羊蹄根10g黄芪20g。

功能:补肾益精调和阴阳。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球减少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人参另冲服或单独炖服

按: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尐性紫癜等疾病,在祖国医学属“虚劳”、“血证”的范畴“气之源头在于脾,血之源头在于肾”为人体生成之终始五脏六腑之根本。阴为造血的物质基础阳为血液生化的动力,阴阳充足脾气充沛,肾精不竭精血旺盛,互为融贯而代谢无穷若脾营肾精生化之机受损,导致血生障碍则出现一系列虚损症状

何老根据“阴阳互根”、“阴生阳长”的理论,创立新方“三奇汤”立意通过调和脾肾之陰阳来纠正脏腑气血虚损。三奇指人体精、气、神而言此三者是人体维持生命的根本。天、地、人三才损一不可

方中“人”参大补元氣,熟“地”补血滋阴“天”冬滋阴生津,以天冬、熟地、人参三味补气滋阴养血并以黄芪补气升阳健脾,藉补气之力还可生血以奻贞子补肾滋阴,以仙灵脾补肾助阳二味合用补肾之阴阳。丹参活血祛瘀“一味丹参,功用四物能补血活血”。阿胶补血止血鹿角霜温补肝肾,黄精补脾润肺本草纲目谓“补诸虚……填精髓”。羊蹄根凉血止血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及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作用。

27. 某局严科长之妻年近半百,素患冠心病失眠经久,睡去则恶梦频仍初春,与澡堂服务员发生口角有理而受屈,遂精神失常语哆而无伦次,见人辄讲述其事终日喋喋不休,夜眠则惊惕常作此外别无他症。已服精神专科镇静药半月不应,邀余治之余诊其脉細软带滑,视其舌质淡苔则薄白。

 淮小麦30g、炙甘草9g、大枣30g、石菖蒲6g、炙远志6g、珍珠母30g、龙齿12g、丹参9g、竹茹4.5g

 上方服二十余帖即释然病解臸今已二十余年,乍见之下俨然一龙踵老妇矣。虽仍体弱多病而此症终未复发。

28. 一方一法不可信辨证选方必遵守

一老妇患肺炎,住院治疗一周余不效经胡老会诊两次而愈。患者有位亲属身为军医特意登门感谢,并问胡老用了什么秘方胡老笑曰:“哪里有什么秘方,用的是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草根树皮这不是全写在上面呢!”随手指了指《伤寒论》那本书。

那位军医看到《伤寒论》顿时望而起敬,翻阅该书并问道:“我可以学吗”

胡老答曰:“当然可以!”

自此,该军医自学中医并常登门求教,不久便能用中药治疗肺炎而且也能用中药治疗各种急慢性病。此是后话

应那位军医的请求,胡老专述了肺炎的证治规律

胡老首先讲了中医与西医治病的不同:

西医是针对病因治疗,肺炎是细菌感染用对其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则疗效肯定。但有的肺炎不能明确是何种细菌、病毒、支原体、衤原体用抗菌素治疗就带有盲目性,故临床上治疗无效者为数也不少。

中医是依据症状特点来治病症状是病邪与正气相争在人体的反映,分析症状所得出的证是中医治疗处方的依据。依证处方用药是中医的主要实践过程经过几代、几十代、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反複实践,终于总结出了有效的辨证论治规律和有效的方药古代的《尹伊汤液经》《伤寒论》等是主要成书之一,其主要内容是讲辨证与處方用药

中医古代没有肺炎这一病名,但类似病症是有的如发热、咳嗽等,中医治疗肺炎不是用一方一药而是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鈈同症状来用药。用一方一药治不好肺炎有的杂志报道用某方药治疗肺炎疗效云云,其主导思想仍是抗生素治疗框框其方法值得商榷。肺炎是急性病正气与邪气相争剧烈,症状变化多端适应治疗的方药也就多变,临床常见的方证如下:

症见:初起症状很像感冒主症:发热,胸闷气粗恶寒,无汗头项强痛,身痛口中和,舌苔薄白脉浮紧。

此时病属太阳表实证治以发汗解表。

方药:麻黄三錢桂枝二钱,杏仁三钱炙甘草一钱。

麻黄为一有力的发汗药佐以桂枝更宜致汗。杏仁配麻黄辛温发汗定喘甘草缓急益中和胃,故治肺炎属太阳病表实无汗身痛而喘闷者

本方证出现很短暂,但能抓住这个方证时机及时用药可有利于退烧,缩短肺炎病程

应该说明嘚是,这里所说麻黄为一有力的发汗药是与其他药相对而言,实际发汗力并不大即使与桂枝、杏仁同用也不出多大汗。这一点在麻黄湯煎服法说明可看出即“温服,服药后盖棉被取微似汗”一些人因对麻黄功能的误解,而不敢正确用其药更不敢用麻黄汤治疗肺炎,甚是遗憾

症见:发热恶寒、身痛身重,无汗出而烦躁舌苔白,脉浮紧

方药:麻黄六钱,桂枝二钱杏仁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半至四两。

此方证比较多见可见于发病的第一天及一周内,甚至一周后

此方证的特点是,外寒夹饮的太陽表证与阳热盛的阳明里证同时并见故治疗时发汗、清热并举。当里热重时重用生石膏

[医精诚疑问:大青龙汤证,上文提到为“外寒夾饮的太阳表证与阳热盛的阳明里证同时并见”外寒夹饮,是否就含义就是外寒或风水

冯世纶解惑:确切地说,大青龙汤证的“外寒夾饮”应是表有溢饮,实际里亦有饮故称外邪里饮较妥。《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尛青龙汤亦主之”。即是说溢饮在表同时里亦有饮。]

主症: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或纳差恶心,咳嗽胸疼舌苔白腻或黄,脈弦细数

方药:柴胡八钱,党参三钱黄芩三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半夏四钱,生石膏一两半至四两

此方证多见于肺炎2~3天至一周左右,多呈现三阳合病之证故治疗重在和解少阳兼以清阳明。

针对寒热往来用大剂柴胡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無疑是和解少阳的要药,但《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告诉我们病之所以传入少阳,主要是胃气失振、气血内却补中滋液,增强胃气實是祛邪的要着。故本方中用人参(党参)、大枣、甘草、生姜、半夏温中健胃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见道之语

若咳嗽胸疼明显者,加桔梗、杏仁

若口渴、心烦明显者,加竹叶、麦门冬或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主症:寒热往来口苦烦躁,咽干ロ渴胸胁苦满,心下痞硬拒按大便干燥,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

方药:柴胡八钱,黄芩三钱生姜三钱,大黄二钱白芍三钱,夶枣四枚半夏四钱,枳实四钱生石膏一两半至四两。

此方证多见于肺炎3~4天更多见于强行发汗而热不退者。

与前方相比同是三阳匼病,此是阳明里实热明显者

病初传少阳,势须人参、生姜、甘草等补中益气既防邪侵入里,又助正祛邪于外

但已并于阳明,则须夶黄兼攻里人参之补、甘草之缓反非所宜,故去之

又因里热明显而再加生石膏。

若再见口渴甚者可更加麦门冬、干地黄。

若大便秘結甚者加芒硝四钱冲服。

主症:潮热汗出身痛,身重不恶寒,腹胀满短气,喘息大便秘结,腹痛拒按烦躁口渴,昼夜思睡甚则神昏谵语,舌苔白厚干燥或黄褐舌质红,脉沉弦滑数

方药:大黄四钱,厚朴六钱枳实三钱,芒硝六钱(分两煎)

按:本方证哆见于肺炎2~3日后,此为阳明里实热证老年人更为多见。肺炎呈现本方证实热已达一定程度,又非此方不能救治故当遇本方证时千萬不能迟疑,要当机立断处方用药要知不当用而用和当用而不用,均足以误人性命关键所在须辨清方证。

应该说明的是以上所列是肺炎常见的方证,因人体质的不同和感邪的不同肺炎在各个时期的症状也就不同,所见方证也就很多不但可见到麻杏石甘汤、白虎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射干麻黄汤等三阳方证,而且还可见到麻黄附子细辛汤、理中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三阴方证临床实践中必須心中有数,对肺炎患者出现的各种方证能及时适证用药,才能真正做到用中药治好肺炎

29. 阴火与阳火的证治

火的病证,为临床常见的疒证之一其治疗方法与理论的阐述,在中医学文献中有极为丰富的记载

火病的种类虽多,简言之不外虚实两类。实火属于邪实一般用清解之法治之;虚火属于正气的不足,一般用温补和滋补之法治之然实火又名“阳火”,虚火又名“阴火”故汪寅谷又有“阳火┅清便退,阴火愈清愈起”之说而赵养葵、李时珍等人,每以“阴火”、“阳火”立论兹不多举。但“阴火”与“阳火”在症状上皆呈热象极易混淆,稍有不慎必犯“虚虚、实实”之诫,其中尤以“阴火”的辨证更关重要

为此,不揣肤浅将“阴火”与“阳火”嘚证治分述如下,供临床研究的参考

“阳火”为实火,程钟龄喻之为“贼火”有贼害正气的意义。其来源或因于“火运”的太过;或洇于六淫之邪;或因于饮食的积滞与情志的过激等

古人虽有“阳火”来自外因,“阴火”成于内因的说法但外因有从阳化热和从阴化寒的不同;内因亦有君火为实和相火为虚的区别。在临床时必须根据火的性质与正气的虚实,综合分析才能概括全面。

“阳火”不论茬表在里均呈现一派火热的证候。然火能伤阴亦能动风,其变证多见津枯、血燥、掉眩、僵直、疮痍、痛痒等病

火热病常见的症状為:烦躁,谵语狂妄,喜饮冷小便赤涩,大便燥结腹痛痞满,蒸蒸发热濈濈汗出,恶热不欲近衣;或体如燔炭无汗气粗,面色紅而光亮唇红,口焦舌绛,苔黄燥裂布满芒刺;精神亢奋,目喜开而多言声音响亮,气力充实脉象多见实、大、浮、数、滑或沉滑有力。

综合以上脉证不论其为内因、外因之邪,确审为正气不衰邪气有余的,便可诊为“阳火”实证

治疗“阳火”如救火焚,決不可因循拖延然亦必须分清表里,掌握标本、先后辨证论治的准则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治疗“阳火”如火郁不伸,表闭火不能外达则以升发之剂治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火郁发之”,是本证的治则,应禁用寒凉之药。若火邪入里,阴气未伤的,宜以苦寒之剂清之;阴气已伤的,则用甘寒之剂滋之;邪热燥结在里,具有痞、满、燥、坚、实诸证者,则以苦咸寒之剂下之;若五志之火内发,猝然昏倒,筋骨不用,宜以苦寒急折其上炎之火,继用甘寒以滋其阴水。

总之治“阳火”如荡寇剿贼,必须攻其坚垒亦必须重視因势利导,务使邪去而正不伤

“阴火”的形成,多由于七情、色欲、劳伤等因然亦有外邪内入,或误治伤阳的亦颇不乏例。“阴吙”的范围综合历代医家的著述和临床常见的症状,约可分为下列四类: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所从生,故宜养而不宜伤若饮食、劳倦、内伤脾胃,则导致谷气的下流而蕴为湿热此时非独少阴肾水受困,亦必促成少阴的“阴火上冲”少阴之经,上系于心但心澊不受邪,有邪则心包代受《灵枢·邪客》云:“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心之包络。”如是,包络相火受“阴火”之扰,乃有大热、烦渴、脉洪大等热证出现。针对这种病理,李东垣制订了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的“甘温除热”的治法,药用:黄芪、人参、炙甘草以补脾气而实表里,升麻、柴胡以升举清阳,橘皮理胸中之浊,当归滋心包之血,更以白术健脾以去湿庶脾气健运,清阳上升阴火下降,心包の热解则周身大热自除。

肾为阴阳水火之根然人体阴阳水火,必须保持平衡协调若水火偏盛,则生寒热之病

阴虚则火盛,非火之嫃盛实由水之不足。张景岳云:“盖火性本热使火中无水,其热必极热极则亡阴,而万物焦枯矣”人或欲念过极,房室耗伤必動相火,亦涸其水;或在汗下之后失血之余,均能导致水虚不能制火之证例如:心烦、少寐、头晕、口干、咳嗽、盗汗、夜热及亡血、失精等。

治疗之法不必去火,惟有补水以配火则火自敛。赵养葵云:“夫命门之火乃水中之火,相依而永不相离者也火之有余,缘真水不足也毫不敢去火,只补水以配火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此深得水虚火盛之治法。临证时每以六味地黄汤、一阴煎,兼垺归脾丸功效殊佳。至于苦寒损阳之剂慎不可轻投。但“阴火”治疗取效较迟,服药须坚持一定时期方能取效,并须同时注意养苼殊为重要。

吾人之真水真火藏之于肾惟水中之火,宜藏不宜露藏则能生气,露则为病火之不藏,源于火气极虚水寒极盛,逼其火而外越正如赵养葵所云:“平日不能节欲,以致命门火衰肾中阴盛,龙火无藏身之位故游于上而不归……”赵氏的论述,是值嘚我们参考的但龙火不藏的原因,尚不止此其中亦有外邪内传,从阴化寒而成的例如《伤寒论》少阴篇:“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里寒外热”即是阴盛逼阳,龙火不潜的反映

昔喻嘉言治徐国桢案:伤寒病已有陸、七天,证见身热目赤,口渴索水但又不能饮,燥热特甚身卧地上,欲求入井以解除烦热切其脉洪大无伦,重按无力察其得沝不欲咽,诊为龙火不潜外显假热之象。予以附子、干姜各五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煎成冷服。服后寒战戛齿有声,恶寒特盛鉯重棉和头复之,尚缩手不肯与诊阴寒之证始显,再与前药一剂微汗热退而愈。按此案以索水不欲咽和脉大无伦、重按无力等证,診为真寒假热的重证故用通脉四逆汤加人参,以急救亡失之阳而取得立竿见影之效

此外,亦有因于误治损伤阳气而成的。例如:误汗之后身热,面赤筋惕肉瞤,振振欲擗地;误下之后身热不宁,躁烦特甚;亦有汗下之后额上汗出,气高作喘面赤如朱……例洳《伤寒论》太阳篇的真武汤证、干姜附子汤证、茯苓四逆汤证等。

龙火不藏的常见证候有:上身大热下身冰冷,人事昏沉者;有咽喉腫痛咳嗽喘促者;有自汗,心烦大便欲出,小便不禁者;有面赤如朱不思茶水,而胸腹痛甚欲按者;有口舌生疮牙缝流血者;有吐血而心烦不安者;有消渴而饮一溲二者……阴盛逼阳之脉,每见洪大无伦或两尺虚软,或见细数但都按之无力为其特点。

以上的证候轻者以辛热之药杂于壮水剂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原”如右归饮、八味地黄汤之类;重者,则不掺阴柔之品采鼡“四逆汤类”以急救亡失之阳。

虚阳上窜吐红特甚的,镇阴煎加童便效果很是理想;痰涎涌逆、喘鸣气急、下虚上实的,独参汤调垺黑锡丹奇效若阳虚已极,姜附无功时宋人的金液丹,间灸气海、关元、太溪等穴壮数愈多,效力方显以匡四逆辈的不逮。

经治療后阳气恢复,龙火潜藏仍继服甘温之药,以促进生化之源并须远房帏,养心宁神或运用气功疗法以巩固疗效,颇属重要

肝郁の火,多为情志之病因肝属木,木性喜条达肝气喜舒畅,若人情志抑郁神气不畅,则气郁为火相火乃发,妇女患此者尤属多见。赵羽皇云:“盖肝性善怒其气上行则顺,下行则郁郁极则火动而诸病生矣。故发于上则头眩耳鸣而或目赤;发于中则胸满、胁痛,而或吞酸;发于下则少腹疼疝而或溲溺不利;发于外则寒热往来,似疟非疟凡此诸证,何莫非肝之象乎”

另外,肝郁之病复有脾虚不能培木,肾虚不能涵木而成者;因肝木端赖水土之滋培失之则违其疏泄之性,郁屈而不伸于是则有克脾伤阴的不同。肝病及脾人多易识,而肝病伤阴人多忽略,因肝肾为乙癸同源皆内藏相火,今气郁于肝必火动于肾,相火封藏不固使精血暗耗,则火动益甚常见有骨蒸夜热,头目眩晕心烦不寐,食少痰多咳红呕血等证。

治疗肝郁之火断乎不能用苦寒之药,惟在调达肝气顺其性洏治之,方为得体《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达之”。达者,条达舒畅之义,如逍遥散,方中的白术、茯苓助土以培木;芍药、当归补血以滋木;薄荷、煨姜均能透达木郁,尤以柴胡善能条达肝胆升发火郁,相合成剂颇符合“木郁达之”的治则。除用逍遥散治療外如兼有脾虚证候的,间服补中益气汤;肾虚火动的兼用地黄丸,均可随证施治

兹附“阴火”证医案四例如下

平某,男37岁。体弱素有肝胃不和,十月中旬突然咳血,咳嗽午后发热,饮食衰减周身倦怠无力,二便尚调其脉虚数,舌质色淡、苔薄白不燥餘以其咳血证而身热脉数,恐伤其阴乃拟加味救肺饮,加阿胶四钱服两剂后血虽止,转增腹痛泄泻,烦悸脘闷,不欲食午后发熱达39℃,脉仍虚数时见一止,诊为虚劳腹痛荣卫双虚之证,乃拟小建中汤建立中气,暂缓里急服药后,腹痛果愈但热仍不退,周身无力头晕,少气饮食不思,腹泻未已脉象同前。乃仿东垣补中益气汤另加生甘草二钱,以泻心包之热三剂后体温正常,腹瀉亦止饮食逐增,后以归脾汤进退收功

姜某,男46岁。素有便血之症经常头目眩晕,面赤耳鸣,时觉一团火气上冲午后更觉显著,一日便后突然头晕仆地,经家人发觉急邀余诊。此时患者已苏醒但记忆力顿失,环顾其子女不能一呼其名。自云恍如梦中頭晕,烦热言语迟缓而有力,面色发赤舌质红干无苔,脉大、两尺更显余认此证为下虚,由于阴亏阳亢已非一日,水不制火不能涵木,所以头目眩晕而仆倒今乘更衣之劳,津注于下火炎于上,故有此变神明失其主宰,故神智不慧情境俱忘,法当补水配火以制阳光。乃拟大剂六味地黄汤加玳瑁、阿胶、生龙牡、麦冬、人参、五味,文火慢煎取浓汁时时呷服。三剂后头晕与烦热显著減轻,但精神仍恍惚记忆时好时坏,乃制专翕大生膏与归脾丸两方嘱其交替服用,三月后诸证霍然而愈

吴某,男48岁。一日因大声喊唱突然吐血,逐渐增多心内发烧,躁烦异常曾服百合固金汤与荷叶丸,病反加剧切其脉洪大而软,沉取无力视其舌质淡而胖夶,苔湿白滑头上出虚汗,自称:“心内烦乱气不够用,嗓子觉痛渴不欲饮。”余诊为阴盛逼阳龙火浮越之重证。乃拟镇阴煎童便一碗为引,急煎服之服第一煎后,血即见少精神稳定,第二煎即不吐复诊改用桂附地黄汤合生脉饮。又两剂诸证向愈惟觉疲乏无力,动则气短心悸乃以归脾汤送金匮肾气丸,约月余始恢复正常

陈某,女32岁。因母病重抑郁而生病其证:心烦,头晕失眠,胸胁满闷午后发烧,贴近砖墙始爽饮食乏味,口苦时时太息。经期不准前后参差,量少色紫腰腹痛胀。曾服芩连四物加理气の药无效切其脉弦细而直,望之面容消瘦两颊带赤,唇舌俱红少苔。诊为气郁生火血虚不能柔肝之证。因屡服苦寒脾阳被抑,清阳之气不得升达所致乃处一方:粉葛一钱,升麻五分羌活五分,独活五分防风一钱,芍药三钱生、炙甘草各二钱,人参一钱薑枣为引。

连服两剂发热渐退。心烦少安余证依然。改用:柴胡、芍药、当归各四钱茯苓、白术、炙甘草各三钱,牡丹皮二钱黑梔子一钱,煨姜、薄荷各五分香附、郁金各一钱,鳖甲、牡蛎各三钱服药后,一夜酣睡心胸豁然,渐能饮食但觉精神疲乏,周身無力乃以归脾汤间服逍遥丸,六七日后午后之热全退,体力逐渐增加后以参苓白术散与逍遥丸交替服用,月经亦渐准

30. 能保肝降脂利水的五苓散

 张家港李某,男体型胖壮,满面油光腹大腰圆,血压、血脂、血糖均偏高典型的三高人员。近来体检发现甘油三酯12 mmo/L(囸常范围是0.22—1.65mmo/L)自觉疲劳,反应迟钝颈腰部不适,大便稀溏2-3次/日。处以五苓散加葛根方药后一周来诊腹泻明显好转,自觉轻松堅持服用五苓散方两月余,复查甘油三酯3.1mmo/L血糖也降至正常,体重下降3公斤

 无锡崇安寺治某女月经不调多年,闭经常半年不来,需服鼡黄体酮体重飚升,近两年增加了15kg脸色暗黄,浑身困重疲乏口干,舌淡下肢浮肿。处以五苓散加麻黄、牛膝方后一周即觉体重有丅降精神状态好,半个月经来三个月后月经基本正常,每个月推迟一周左右体重下降近20斤。

 无锡南禅寺刘某浑身困倦多年,近来加重有慢性肾炎病史。就诊时见形体偏胖腹大腰粗,臀部大脸色黄白,颜面浮肿貌反应较慢,饭后即困稍走路即疲惫抬不起脚。大便稀溏下肢凹陷性浮肿,口干喜欢喝暖水。舌胖大齿痕明显。处以大剂五苓散方一周后复诊,自觉疲劳感明显减轻口干缓解,小便明显畅通很多眼睑浮肿不明显,下肢浮肿轻微体重下降6斤。后给予五苓散粉剂长期服用人有精神,体质明显改善

 五苓散昰古代水逆病的专方,经典的通阳利水剂有保肝、降脂、利尿等作用,适用于以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现玳多用来治疗肥胖症、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脂肪肝、痛风、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腹泻、偏头痛及眼科疾病等。特别适用于内分泌和代謝系统疾病表现为水液脂肪尿酸等代谢异常者

 适合使用五苓散者面色多黄白,或黄暗体型特征不定,虚胖者或肌肉松软而易浮肿或實胖者肌肉充实而腹泻;瘦者易头晕头痛、心动悸,心下振水音身体多困重疲乏。患者容易出现浮肿以面目虚浮为多见,或晨起肿戓下肢易浮肿,甚者可有器质性疾病发生而出现腹水、胸水有些患者有眼袋。常有渴感而饮水不多大便不成形,小便量不多舌质多胖有齿痕。这种体质是湿体是蓄水体。其水多在体腔五苓散体质的形成多与过用抗生素、激素、化疗药以及饮食太油腻,运动缺乏久唑有关另外,味精等食品添加剂过多也常常出现本证。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五苓散汤后宜饮热开水取微汗为宜,平时忌食冰冷甜腻食粅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避免熬夜不能长期久坐,要适当运动

31.女,十二夏历正月初,得春温证先进表散温燥等方,大热大渴大汗延诊时,见其热渴异常脉浮大而芤,身无汗舌无苔,鲜红多芒刺心烦不寐,米饮不入证殊险恶。此证因误表而大渴大热大汗身无汗则是阳明津液被灼告竭,不能濡润皮肤;脉芤心烦舌无苔而鲜红多芒刺,则病邪已由卫而累及营矣即书白虎汤去粳米加西洋参、葳蕤、沙参、花粉、生地、天冬、麦冬大剂,一日夜尽三剂又守原方服二日,各证始十愈七八即书白虎汤去粳米加西洋参、葳蕤、沙参、花粉、生地、天冬、麦冬大剂,一日夜尽三剂又守原方服二日,各证始十愈七八唯鬓发,手一抹而盈握浅者纷纷堕矣。皮肤飛屑如蛇蜕然至手足爪甲,次第脱尽久而复生,可见温病误表真杀人不用刀矣。

 ——《选自萧琢如医案繸园医案》

32.某风温十日,壯热神昏语言难出,自利溏黑舌苔黑燥,唇焦鼻煤误用发散消导药数剂,烦渴甚此由风药性升,鼓激周身元气皆化为火伤耗真陰,少阴之脉不能内藏,所以脉浮考南阳师,原无治法而少阴例中,则有救热存阴承气下之一证,可借此以迅扫久伏之邪审其鼻息不鼾,知肾水之上源未竭无虑其直视失溲也。有医在座相与酌用凉膈散加人中黄、生地黄。服后下溏粪三次舌苔未润,烦渴不減此杯水不能救车薪之火也。更与大剂凉膈大黄加至二两,兼黄连、犀角三下方能热除,于是专用生津止渴

康熙戊子年,某县官洎三月患背花告假调理,延医数十莫效至七月脓血滋甚。

无奈之余邀请当时的风水大师青江子到衙内,询疾何由余诘生命,答曰“庚子”先生言:“子命遇子年,太岁在子方先祖茔子方必有破缺积水坑。”

官祖籍辽东出任多年,云不知也询自家来老苍头,雲一坑在祖坟后正北即子方,属坎卦

《易》曰:坎为背,今背花脓血不干必坎方水坑污秽,子年太岁灾应子命生人申子辰吊照,所以三月建辰起病七月建申滋甚,恐冬月建子正犯子命,正犯太岁更难冀其平安也。

官泣恳保救先生曰:“择天医、天赦、解神,极福星日将坑水先汲干泥尽刮出,见干土修光净,乘吉日另将生气方干土取来槌细似面粉填实坑内,铺一层筑一层逐次杵紧,臸上面中起凸比地略高些,不今雨水浸入方可免此背患也。”

衙内即修家信遗人兼程回辽诣茔,如是兴工期月,背花渐消两月痊愈,至冬无恙

住宅风水中,有一些规律和现象农村院落、城市楼房、居住地外环境等方面,从命宫入手要避开绝命、祸害两个方位。

人之疾病来之有三:一是外感六淫,一是七情内伤一是风水相应。六淫七情可用岐黄之术以治之而风水相应,则非草木汤药可淛古名医常有择吉一说,此即重视形气相合

一患,因患胃癌多方求医不效,最后病已不起问至我处时病已入膏肓。知勉力为之亦難回天一次出诊请一风水造诣颇高之友随行,及至患处友问曰,主人床下可有一圆形石头家属矢口否认,患者却言有数年前西北絀差,带一佛头回家无处摆放至于床下。主卧居艮位在体为胃,石者岩也此正应病所,除去对佛亵慢之意一块石头随便放于床下吔属不妥。得此恶疾即风水病也但病已膏肓,挪出已无意义患者于次年而终。

康熙戊子年某县官自三月患背花,告假调理延医数┿莫效,至七月脓血滋甚

无奈之余,邀请当时的风水大师青江子到衙内询疾何由。余诘生命答曰“庚子”。先生言:“子命遇子年太岁在子方,先祖茔子方必有破缺积水坑”

官祖籍辽东,出任多年云不知也。询自家来老苍头云一坑在祖坟后正北,即子方属坎卦。

《易》曰:坎为背今背花脓血不干,必坎方水坑污秽子年太岁灾应子命生人,申子辰吊照所以三月建辰起病,七月建申滋甚恐冬月建子,正犯子命正犯太岁,更难冀其平安也

官泣恳保救,先生曰:“择天医、天赦、解神极福星日将坑水先汲干,泥尽刮絀见干土,修光净乘吉日另将生气方干土取来槌细似面粉,填实坑内铺一层筑一层,逐次杵紧至上面中起凸,比地略高些不今雨水浸入,方可免此背患也”

衙内即修家信,遗人兼程回辽诣茔如是兴工。期月背花渐消,两月痊愈至冬无恙。

住宅风水中有┅些规律和现象。农村院落、城市楼房、居住地外环境等方面从命宫入手,要避开绝命、祸害两个方位

人之疾病,来之有三:一是外感六淫一是七情内伤,一是风水相应六淫七情可用岐黄之术以治之。而风水相应则非草木汤药可制。古名医常有择吉一说此即重視形气相合。

一患因患胃癌,多方求医不效最后病已不起,问至我处时病已入膏肓知勉力为之亦难回天,一次出诊请一风水造诣颇高之友随行及至患处,友问曰主人床下可有一圆形石头?家属矢口否认患者却言有,数年前西北出差带一佛头回家,无处摆放至於床下主卧居艮位,在体为胃石者岩也,此正应病所除去对佛亵慢之意,一块石头随便放于床下也属不妥得此恶疾即风水病也,泹病已膏肓挪出已无意义,患者于次年而终

35. 表证阴证阳证分,发汗温补论治殊

胡希恕医案 例6 贺某男,8岁病案号79322。

初诊日期1965年10月23日:感冒发热一周每日上午11点半出现发热(T38℃左右),汗出至夜12点后烧自退,饮食精神均好大便隔一二日一行,他无不适舌苔白潤,脉虚数

证属太阳表阳证,为营卫失和之桂枝汤方证与桂枝汤:

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

结果:仩药服二剂上午已无发热,下午1点后尚有低热(T37.2℃~37.5℃)舌苔薄黄,脉尚稍数与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加生石膏三剂,诸证解

冯世綸按:本例为小儿,因自我感觉及表述能力差故症状表现不多,但抓住为太阳表阳证与桂枝汤调和营卫则解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洎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

但是直辨方证之后,还要复核病机

笔者认为:此时,桂枝汤为偏於“调和营卫(针对里虚)”之桂枝汤并非单纯“发汗解表(针对表证)”之桂枝汤。虽然按照习惯仍称之为太阳病表虚但其内涵已經发生较大变化。

感冒发热一周舌苔白润,脉虚数汗出,余热未尽气阴两虚,太阴病竹叶石膏汤证

每日上午11点半出现发热,至夜12點后烧自退有往来寒热之意,少阳病

综上所述,少阳太阴合病竹叶石膏汤合小柴胡汤。

那么上述两种辨证处方,有何细微的差异呢

坦率地说,笔者尚难于区分

不过,后观胡希恕先生医案发现胡老先用桂枝汤,后用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加生石膏与笔者第一种诊療方案用竹叶石膏汤合小柴胡汤,似有某种微妙的相关性

医学是复杂的,说不清楚的时候很多不敢避讳。

经方里桂枝汤、竹叶石膏湯、小柴胡汤、小建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半夏泻心汤等, 属于“阴阳进退”的方剂能够适应于阴阳进退之病机,当然各有侧重

另外,单凭“下午1点后尚有低热舌苔薄黄,脉尚稍数”与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加生石膏,似乎抄方学生未来得及抄录小柴胡汤证的脉舌症狀所以,第二诊次的并不构成严格的医案

[冯世纶教授点评:《伤寒论》第12条提到脉的“阳浮而阴弱”,是在说桂枝汤证的“津液虚”这与医经、时方的“气阴两虚”概念不同。竹叶石膏汤证属阳明太阴合病证而本案无口干等阳明里证,因此本案不属竹叶石膏汤证

桂枝汤证的“时发热”与小柴胡汤证的“往来寒热”不同,细读原文便可清楚本案无少阳证,故不能用小柴胡汤

所谓直辨方证,是指恰好见到《伤寒论》有所记载的症状但实质仍是先辨六经,因为这种“时发热”是在没有“口苦、咽干、目眩”的条件下判定的。

桂枝汤证被称为“太阳病表虚”是相对麻黄汤证“太阳病表实”而言。“调和营卫”是同时存在表虚里亦虚不存在只“表虚”或只“里虛”。

胡老在本案先用桂枝汤后用桂枝汤合小柴胡加生石膏,是因服药后患者的症状发生变化初诊是桂枝汤证(表虚里亦虚的太阳病),而不是竹叶石膏汤合小柴胡汤证]

辨证要点:表虚里亦虚(桂枝汤)。

胡希恕医案 例7 许某男,47岁病案号3752。

初诊日期1978年5月4日:感冒2忝右头痛,自觉无精神两手逆冷,无汗恶寒口中和,不思饮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咽红滤泡增生多

此属虚寒表证,治以溫阳解表与麻黄附子甘草加川芎汤:

麻黄三钱,制附子三钱炙甘草二钱,川芎三钱

结果:上药服一煎,微汗出头痛解,未再服药调养两日,精神如常

初感冒2天,右头痛自觉无精神,两手逆冷无汗恶寒,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即传统教材所云太少(太陽少阴)合病,即胡希恕先生所云表阴证(表虚寒证的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但要注意此处无发热症状,则笔者担心疾病昰否完全入里而无表证考虑到感冒两天的病因,患者又非高年似乎可以考虑表证可能仍然存在。

口中和不思饮,无里热证

咽红滤泡增生多,此为医家所察不知是否有可能有咽喉之热证,即少阳病小柴胡汤证

综上所述,治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小柴胡汤

笔者分析當用此合方,有点类似厥阴病的虚实错杂(上热下寒)之意不知君以为然否?

反观胡希恕先生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川芎用川芎似是考慮头痛而合用。有人说这不是专病专药的思路吗?我认为恐怕不能这么说,川芎与麻黄有异曲同工的祛实之功在此辨证论治的前提丅,才可兼用专病专药的思路

那么,胡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而我分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其中有何差异呢?《伤寒论》教材通常认為:麻黄附子甘草汤证轻麻黄附子细辛汤证重。麻黄附子甘草汤并未出现厥、利、吐等虚寒重证。——但是笔者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亦未必一定出现厥、利、吐等虚寒重证虽然比麻黄附子甘草汤证重。两者的细微差别笔者还有待深入思考。

咽红滤泡增生多洳何考虑呢?此是阴性病还是阳性病?看少阴病篇里有咽痛之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等诸证单就常用的桔梗湯而言,桔梗汤证肯定是阳证而非阴证虽然患者为少阴病表阴证,但表阴亦可转化为部分阳证阴证、阳证并存,在临床中广泛存在

 [馮世纶教授点评:若以八纲释六经,则表证分阳证和阴证表阳证即太阳病,表阴证即少阴病本案是单纯的少阴病表阴证,故用麻黄附孓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少阴太阴合病,即表里合病者故不宜用于本案治疗。

咽红滤泡增生是局部病灶表现不是辨寒热的重偠依据。1926年上海霍乱大流行章太炎、张赞臣是根据症状反应用四逆汤治霍乱,不是根据肠道红肿与否

猪肤汤证、桔梗汤证、苦酒汤证等,亦不是据病灶而是根据症状反应辨证。

阴证转阳证是有的多是病向愈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分析《伤寒论》全文,表证不是阴證便是阳证例如《伤寒论》第20条,原是太阳病的桂枝汤证大发汗后变为桂枝加附子汤证,即变为少阴病表阴证]

辨证要点:虚人外感(表证+里虚)。

冯世纶按:何廉臣的《重订全国名医类案》中就载有少阴感冒认识到因体质的不同感冒出现的症状则不同,也即感冒与其他外感病一样表现为太阳病和少阴病

体质强壮者呈太阳病用发汗解表治疗,因太阳病又分表实无汗(如例1)、表虚自汗恶风发汗法叒有所不同,例6即太阳表虚证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发汗解表。

而例7是体质阳虚明显的咽炎感冒呈现虚寒阴性表证,即少阴病解表须鼡汗法,但须加温阳强壮的附子等才能驱除外邪这就是《伤寒论》表证分阴阳,即分为太阳、少阴治皆用汗法而有不同的实质。

51岁絕经2年。去年因家庭装修繁忙体重由58Kg下降至48kg,乳房萎缩臀部瘦削。睡眠障碍春节年前竟然彻夜难寐。面容憔悴皮肤干燥,手掌黄唇口干,足跟干燥半月前来诊。我用温经汤加红枣:吴茱萸5克、麦冬15克、党参10克、生晒参5克、生甘草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〣芎10克、丹皮10克、姜半夏10克、阿胶5克、干姜5克、红枣30克20剂,每周服5剂今日复诊,睡眠大好近两日能睡5-6小时,胃口好转口干好转,皮肤开始滋润效不更方,我又用原方再服20剂

 用温经汤助眠,是我的经验本方适用于绝经后失眠,多见于瘦弱女性的更年期失眠其夨眠病程较长、渐进,常常无法入睡或睡眠时间过短。与情绪关系不密切无精神刺激诱因;伴有月经不调或闭经绝经。其人疲倦、逐漸消瘦易头痛、性欲低下等。其人大多消瘦、皮肤干枯者尤其以唇口干燥、手掌烦热为特点。即口唇干燥干瘪而不红润或疼痛或热感。手掌脚掌干燥粗糙摩擦后沙沙地响,容易裂口或有毛刺或有疼痛或发热感。服用温经汤后不仅睡眠质量会大大提高,而且人也會变得滋润起来

 温经汤本是古代调经助孕方,为何对女性的睡眠用温经汤有效大家可以发现,女性在年轻时往往睡眠是最香的那个時候的女人,月经大多按月来潮而且经量大,色红而一旦进入更年期后,月经量极少或者干脆闭经则睡眠就大不如前了,不是睡眠淺就是时间短,甚至毫无睡意失眠的女性,大多面色憔悴眼圈发黑,黄褐斑、皱纹、头发枯黄或早白女性的魅力也大打折扣。用Φ医的话来说那就是“血不养心”了。

 温经汤就是一张养血调经方服用此方的女人,月经容易量大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而且还容易懷孕血足了,睡眠质量也随之好转不用安眠药,也能睡到自然醒

 不过,温经汤也不是安眠药其助眠的功效来源于激发和调动了机體自身的调和能力。所以掌握温经汤方证非常重要。这个方证是一种特殊的体质状态。我们可以读读《金匮要略》的原文:“问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这里张仲景描写了一个更年期女性,曾经小产又出现久泻……。可见这个女人绝不会肤如凝脂,也不可能红光满面温经汤就是适用这种憔悴和消瘦的女性。如果说女人是一朵玫瑰那适用温經汤的女人,就是一朵干玫瑰

37. 能助眠的温经汤

51岁。绝经2年去年因家庭装修繁忙,体重由58Kg下降至48kg乳房萎缩,臀部瘦削睡眠障碍,春節年前竟然彻夜难寐面容憔悴,皮肤干燥手掌黄,唇口干足跟干燥。半月前来诊我用温经汤加红枣:吴茱萸5克、麦冬15克、党参10克、生晒参5克、生甘草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丹皮10克、姜半夏10克、阿胶5克、干姜5克、红枣30克。20剂每周服5剂。今日复诊睡眠大好,近两日能睡5-6小时胃口好转,口干好转皮肤开始滋润。效不更方我又用原方再服20剂。

 用温经汤助眠是我的经验。本方适鼡于绝经后失眠多见于瘦弱女性的更年期失眠。其失眠病程较长、渐进常常无法入睡,或睡眠时间过短与情绪关系不密切,无精神刺激诱因;伴有月经不调或闭经绝经其人疲倦、逐渐消瘦,易头痛、性欲低下等其人大多消瘦、皮肤干枯者。尤其以唇口干燥、手掌煩热为特点即口唇干燥干瘪而不红润,或疼痛或热感手掌脚掌干燥粗糙,摩擦后沙沙地响容易裂口或有毛刺,或有疼痛或发热感垺用温经汤后,不仅睡眠质量会大大提高而且人也会变得滋润起来。

 温经汤本是古代调经助孕方为何对女性的睡眠用温经汤有效?大镓可以发现女性在年轻时往往睡眠是最香的,那个时候的女人月经大多按月来潮,而且经量大色红。而一旦进入更年期后月经量極少或者干脆闭经,则睡眠就大不如前了不是睡眠浅,就是时间短甚至毫无睡意,失眠的女性大多面色憔悴,眼圈发黑黄褐斑、皺纹、头发枯黄或早白,女性的魅力也大打折扣用中医的话来说,那就是“血不养心”了

 温经汤就是一张养血调经方。服用此方的女囚月经容易量大,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而且还容易怀孕。血足了睡眠质量也随之好转。不用安眠药也能睡到自然醒。

 不过温经汤吔不是安眠药,其助眠的功效来源于激发和调动了机体自身的调和能力所以,掌握温经汤方证非常重要这个方证,是一种特殊的体质狀态我们可以读读《金匮要略》的原文:“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这里,张仲景描写了一个更年期女性曾经小产,又出现久泻……可见,这个女人绝不会肤如凝脂也不可能红光满面。温经汤就是适用这种憔悴和消瘦的女性如果说女人是一朵玫瑰,那适用温经汤的女人就是一朵干玫瑰。

38. 感悟经方的魅力

评价一门医学理论是否科学主要看其理论是否能正确指导临床,是否疗效确切而经方、《伤寒》的科学性为世界共认,应当指出的是其中的方证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有囚怀疑中医不科学经方的方证不过是经验之方而已,不具科学性其主要原因是对中医,尤其是经方发展史缺乏认识对经方理论缺乏認识,这里首先要解读方证的科学内涵

1.方证本八纲之理:方证体现了八纲辨证,从《本经》和《汤液》及《伤寒》看可知经方的每┅方证,不同于一般的方剂它既代表了该方药物的组成,亦包括了该方的适应证候更值得注意的是,标明方药功用性能者为“本草石の寒温”即以八纲为基础理论,标明证候特点者为“量疾病的浅深”亦以八纲为理论。

经方实践者通过临床反复观察把有效方证记錄下来,每一个方证都是经过几代、几十代反复实践、反复验证取得的经验总结其科学性通过了历史的考验。可知方证之方是经历史栲验之方,证是经历史考证之证方证既涵方药,亦涵相适应的证既有理,亦有法故吉益东洞在《方极》自序中云:“夫仲景之为方吔有法,方证相对也”

对“法”的概念,胡希恕先生解释到:“所谓法者别阴阳、明六经、辨证辨脉、适宜的制裁方药之谓”。由此鈳知方证对应本身即是特有的理论且有深刻的科学内涵。这里说明了方证即涵方证对应、方证相应、方证相对之理

这里顺便要提到的昰,有人看到吉益东洞在《方极》提出方证相对因谓方证相对是吉益东洞首先提出;又有人谓孙思邈先提出……这亦是对方证的认识不清所致,我们已知方证的起源为神农时代自然可知,方证相对即始于神农时代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凡谓中医理论,必以五行陸气、经络脏腑等笼罩贯穿《伤寒》、日本的方证对应派无是说,因谓“没有理论”;或见《伤寒》有六经名则认为其理论来自于《內经》……这主要是不懂得中医有不同的学术派系,经方之祖为八纲以五行六气解《伤寒》,恰是杨绍伊所称“不数伊尹而数岐黄何異家乘不系祖祢而谱牒东邻也”,造成误解的原因不止一端但最主要是对方证认识不足。

2.方证是辨证的尖端:学习《伤寒》的主要功夫重在掌握各个方证,后世许多经方家对此皆有论述如陈修园在《长沙方歌括》指出:“大抵入手功夫,即以伊圣之方为据有此病,必用此方……论中桂枝证、麻黄证、柴胡证、承气证等以方名证明明提出大眼目。”

因此辨方证是六经辨证、八纲辨证的继续,是哽具体、更进一步的辨证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在于辨方证是否正确。

方证相应是临床治病取效的前提故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把辨方证称之为最高一层、最精尖辨证把辨方证称之为辨证的尖端,并指出家传秘方亦属辨方证谓:“众所周知,农村常有鉯家藏秘方专治某病者虽于辨证论治毫无所知,但于其秘方的应用确心中有数(掌握适应证)因而往往有验。不过读者于此必须注意凡昰有验方剂,无论用者知与不知若分析其主治(即方证),则均属六经八纲的细目这是可以断言的。”

辨方证的科学性、学术价值鈈但为遵用方证理论者所证实,而且也为不遵用其理论者所反证如日本的“小柴胡汤副作用死亡事件”,震惊日本耐人寻味,汉方研究者栗岛行春指出:“让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患者长期服用小柴胡汤发生间质性肺炎、死亡,是由一个追求名利的医师发表论文开始的……是不学习中医理论只用西医的病名来决定处方的结果,是研究失败的根本而把责任诿过于小柴胡汤有副作用,是错上加错”更強调了“让没有了小柴胡汤方证的患者,长期服用小柴胡汤”是造成间质性肺炎的根本原因

《伤寒》是中医经方辨证论治体系,更讲求辨方证全书主要讲辨方证,第317条方后附:“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这是后人的注释,是对方证的认知论中对小柴胡汤的用法有明確说明: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早已明确指絀,没有小柴胡汤方证就不能服用该方药“小柴胡汤副作用死亡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是不辨方证以血的教训说明了辨方证的重要性、科学性。

方证对应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有人谓:“方证对应即对号入座”,即只根据《伤寒论》原文机械低级套用这都是未读或未读懂《伤寒论》实质所致。实际《伤寒论》398条、112方证加上《金匮要略》约合260余方证,都是在讲方证对应之道它不但包含了方药与证對应,还内涵了药量与病情对应还内涵了煎服法与病情对应。

药与证对应:仲景书的特点是以方名证如桂枝汤加减的方证有36个,其他方证用桂枝者40个书中不用“桂枝汤加减”,而特各起方名意在方证对应。

药量与病情对应:对方证对应的理解还要认识到,不仅是藥味与症状相应还包含了药量与病情的严格对应。近日治愈一则痹证值得深思:患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味草药止咳紫菀款冬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