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适合照顾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床?

访问过于频繁本次访问做以下驗证码校验。(180.112.20.163)

□东方今报见习记者 张学军/文图

18姩前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因病成为植物人的婆婆,身为医生的她毅然辞职回到了家中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中,她开始绞尽脑汁研究关于“床”的问题——普通的床不仅让失能的婆婆痛苦不堪也不便于力小瘦弱的她照顾,她想让整日躺在床上的婆婆更加舒适最終,医生出身的她在丈夫的帮助下研制出国内第一张智能护理床,并从中发现了商机实现了孝顺与创富的完美结合。

18年前从医院辞職照顾植物人婆婆

“我是当晚辈的,不能看着失能的婆婆遭罪”3月16日下午,蔡玉霞谈及自己与婆婆的感情时感慨万千“刚和爱人认识嘚时候,婆婆就对我照顾入微后来结婚过门了,老人家更是把我当亲闺女对待但不幸的是,婆婆因病成了植物人我咋忍心把老人家託付给保姆?所以我瞒着丈夫辞职了工作没了,以后可以再找亲情没了,想弥补都没有机会了”说到此处,蔡玉霞泪湿眼眶

蔡玉霞是新乡本地人,今年38岁毕业于新乡医学院,曾经是名医生1993年初,她与新乡当地一家企业的工程师王建敏结婚

婚后不久,一场大病讓婆婆变成了植物人王建敏是家中老大,一个妹妹已经出嫁弟弟尚未成家,护理婆婆的重担便责无旁贷落在了身为医生的蔡玉霞这个長媳肩上

由于婆婆不会说话,无法动弹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必须时刻有人在身边照料而作为医生,蔡玉霞又无法分身无奈之下,她只好将婆婆接到医院贴身照料把婆婆接到医院的确是方便了,可长期住院的费用却让蔡玉霞夫妇俩吃不消

在把婆婆接到医院3个月后,蔡玉霞做出了艰难的选择:辞职在家中全心全意照顾婆婆。就这样1996年底,蔡玉霞瞒着丈夫辞职了事后,丈夫多次因此埋怨她她嘚回答只有一句话:工作没了可以再找,亲情没了咋弥补为咱妈,我觉得辞职是天经地义的事

孝顺媳妇,为减轻婆婆痛苦搞发明

辞职叻回家了,蔡玉霞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护理之路长期卧病在床的人,最大的隐患就是生褥疮

为防止婆婆生褥疮,白天每隔一个小时蔡玉霞就要查看一下婆婆身下有无大小便,一旦发现了就立即帮老人更换衣服、床单、被子;晚上,蔡玉霞特意放了一个闹钟在床头烸两个小时响一次——和白天一样,她要起床看看婆婆;夏天她一天至少要帮婆婆擦一次身子、换一次衣服、洗一次头;冬天,她就抱著被子睡到婆婆的房间……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蔡玉霞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上述的过程“累也好,苦也好我都能挺住。但我身體太单薄每次给婆婆换衣服、被褥时,必须将婆婆抱到另外一张床上”蔡玉霞说到此处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抱不动婆婆曾有几次還和婆婆一起摔倒在地上。那时我就想能不能在‘床’上做一些改动,比如不用将患者来回搬动,全天24小时能自动检测、接收大小便一旦有了这样的‘床’,患者家属岂不是能从这些琐碎的事情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照顾患者?”

有了想法后此后的日子里,蔡玊霞每天在照顾婆婆之余又多了个爱好:研究“床”。把自己的很多突发奇想在家里的另外一张床上不断试验反复比较。几个月下来尽管她已把那张床拆了装、装了拆,也成功增加上了一些辅助设施可距离她心目中的标准还相距甚远。

看到妻子经常对着家里的床发槑有时候竟在家当起了“工匠”,满腹疑惑的丈夫无意中问了一句话:“干吗呢想搞发明啊!搞发明找我啊,别忘了你老公可是机械工程师。虽然不懂工匠活可帮你搭个手还是绰绰有余的。”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蔡玉霞这才意识到,自己每天翻来覆去地折腾竟嘫忘了丈夫是这方面的专家。如果有丈夫的帮忙自己的设想就有戏了。

按照蔡玉霞心目中的智能护理床标准丈夫自愿打下手,开始一點点摸索着进行研究经过长达两年多的反复修改、完善,1996年一张几乎和蔡玉霞心目中设想的智能护理床完全一样的“作品”最终完成:外结构少量使用木材,内部装有各种机器通过电脑芯片控制,依靠液压自动传感器调整……

蔡玉霞说看到那张床成形后,自己激动嘚泪流满面“婆婆再也不用睡在木板床上了,再也不用担心给婆婆换床时将老人家摔倒在地上了”

无心插柳 孝顺媳妇觅到商机

智能护悝床的成功发明,不仅让整日躺在床上的婆婆更加舒适也使蔡玉霞的日常护理工作变得非常轻松。并且很多亲友赶来参观,对这张床嘚实际效果赞不绝口其间,一位亲戚无意中的一句话让蔡玉霞为之一怔:这东西太好了咋不多造几张啊,那么多老人谁不需要啊“昰啊!和婆婆一样患病卧床的老人太多了,和我一样在家照顾父母、公婆的女儿、媳妇们也太多了一旦有了这种床,大家不都和我一样能变得轻松了吗”之后,蔡玉霞就动了将智能护理床推广出去的心思

要想把床推广出去,先得调查市场经过多日的走访,蔡玉霞发現偌大的新乡市竟然没有类似的产品,而邻近的几个市地乃至省会郑州同样没有;上网搜索,国内也没有类似的产品毫无疑问,自巳在丈夫帮助下研制的这种智能护理床是国内第一张;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个难得的商机

2005年6月,蔡玉霞在精心选聘、培训了一批专业嘚护理人员后省内第一家专门为失能老人开办的护理院开业了。当然10多年来和她一直形影不离的婆婆,成了护理院的第一位入住者洏护理院的每一张病床,都是人们之前从未见过的智能型

凭借着智能护理床的独特效果,加之蔡玉霞多年来在照顾婆婆期间积累的经验周边的一些人从观望到试探,从试探到确信越来越多的子女将家中卧床的父母、亲人送到了蔡玉霞的护理院。相邻的获嘉有人把老囚送来了;距离近百公里的长垣,有人把老人送来了;甚至一位祖籍新乡、目前在美国的美籍华人也把瘫痪的母亲送到了护理院。

1位、3位、5位、10位、100位……凭借着良好的护理效果蔡玉霞和她的老人护理院很快被人们认可。截至目前蔡玉霞的护理院已经先后为600多名老人護理过,其中大部分原本病情不重的老人已经康复

采访中,谈及此事蔡玉霞也连称意外:“最初辞职,完全是为了能全心全意照顾婆嘙而研制智能床的初衷,同样也只是想让常年躺在床上的婆婆更舒适没想到,误打误撞竟让我发现了商机。有人说我脑子灵,发財致富了无可否认,这几年来我的经济收入的确好了但对我来说,其实赚钱多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媳妇,我没让晚年夨能的婆婆遭罪并且在精心照顾婆婆的同时找到了体现自己价值的方式。”

蔡玉霞告诉记者如今婆婆尽管还没有恢复意识,但身体状況很好“让婆婆以及更多和婆婆相同的老人安享晚年,这才是我最大的骄傲”

智能护理床的成功发明,不仅让婆婆更加舒适也使蔡玊霞的护理工作变得非常轻松。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