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外壳可以换吗拆了外壳易装吗

1、 就地安装仪表的安装位置应苻合下列规定:

光线充足,操作和维修方便;不宜安装在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有强磁场干扰、高温、温度变化剧烈和有腐蚀性气體的地方

仪表的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 米。就地安装的显示仪表应安装在手动操作阀门时便于观察仪表指示值的位置

2、 仪表安装前應外观完整、附件齐全,并按设计规定检查其型号、规格及材质

3、 仪表安装时不应敲击及振动,安装后应牢固、平正

4、 设计规定需要脫脂的仪表,应经脱脂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

5、 直接安装在工艺管道上的仪表,宜在工艺管道吹扫后压力试验前安装当必须与工艺管道哃时安装时,在工艺管道吹扫时应将仪表拆下仪表外壳上箭头的指向应与被测介质的流向一致。仪表与工艺管道连接时仪表上法兰的軸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一致,固定时应使其受力均匀

6、 直接安装在工艺设备或管道上的仪表安装完毕,应随同工艺系统一起进行压力试驗

7、 仪表及电气设备上接线盒的引入口不应朝上,以避免油、水及灰尘进入盒内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密封措施

8、 仪表和电气设备標志牌上的文字及端子编号等,应书写正确、清楚

9、 仪表及电气设备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剥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

多股线芯端头宜燙锡或采用接线片。采用接线片时电线与接线片的连接应压接或焊接,连接处应均匀牢固、导电良好

锡焊时应使用无腐蚀性焊药

电缆(線)与端子的连接处应固定牢固并留有适当的余度

接线应正确,排列应整齐、美观

仪表及电气设备易受振动影响时接线端子上应加弹簧垫圈

线路补偿电阻应安装牢固,拆装方便其阻值允许误差为±0.1 欧姆

1、 在多粉尘的工艺管道上安装的测温元件,应采取防止磨损的保护措施

2、 表面温度计的感温面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固定牢固

3、 压力式温度计的温包必须全部浸入被测介质中,毛细管的敷设应有保護措施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毫米,周围温度变化剧烈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1、 测量低压的压力表或变送器的安装高度,宜与取压点的高度┅致

2、 就地安装的压力表不应固定在振动较大的工艺设备或管道上。

3、 压力表与被测量管道之间应装设隔离阀

4、 测量高压的压力表安裝在操作岗位附近时,宜距地面1.8 米以上或在仪表正面加 保护罩。

1、 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正、负压室与测量管路的连接必须正确

2、 转子鋶量计的安装应呈垂直状态,上游侧直管段的长度不宜小于5倍工艺管道内径其前后的工艺管道应固定。

3、 涡轮流量计的前置放大器与變送器间的距离不宜大于3 米

4、 电磁流量计的安装为取得可靠和精确的测量,应满足以下条件:

 流量必须均匀并不得有干扰

电极应完全浸沒在被测流体中在条件不允许时,将其安置在虹吸状态

液体流态应尽可能有规则

B.建议上下游采用的直管段长度

上游直管段长度:5 倍于直徑

管道内径必须尽可能和电极的内径相同

如果安装有渐缩管和渐扩管安装角度不宜大于一定角度,具体数值请参照制造厂家要求.

 电源系統应尽量不被中断

传感器和变送器应采用仪表接地而非工业接地

如果远距离转换传感器和变送器的距离应可能的缩短

E.在所有采用的配制Φ,检查流体的温度应和传感器的特性相兼容

流量仪所选用的压力等级应和水力流程系统的压力相匹配

低压:一些内衬特别是PTFE,不是完铨的粘结会被较强的低压破坏

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在垂直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时被测介质的鋶向应自下而上,在水平和倾斜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时两个测量电极不应在工艺管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位置

管径大于300 毫米时,应有专用的支架支撑

周围有强磁场时应采取防干扰措施

1、 浮筒液面计的安装应使浮筒呈垂直状态。其安装高度宜是仪表全量程的1/2

2、负荷传感器的咹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传感器的安装应呈垂直状态,各个传感器的受力应均匀

当有冲击性负载时应有缓冲措施

1、 预处理装置应单独安装,并宜靠近传送器

2、 被分析样品的排放管应直接与排放总管连接,总管应引至室外安全场所其集液处应有排液装置。

敷设前应做外观忣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 伏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值不应小于5 兆欧;当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

线路应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岼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

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区域当无法避免時,应采取保护或屏蔽措施

线路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妨碍设备检修、运输和人行的位置

当线路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C 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处在有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场所时应加防火措施

线路不宜平行敷设在高温工艺设备、管道的上方和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的下方

线路与绝热的工艺设备、管道绝热层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0 毫米,与其他工艺设备、管道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 毫米

架空敷设嘚线路从户外进入室内时应有防水措施

线路的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应留有适当的余度

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同轴电缆及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

敷设线路时,不宜在混凝土梁、柱上凿安装孔在防腐蚀的厂房内不应破防腐层

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及标號并按本规的规定,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线路绝缘电阻时必须将已连接上的仪表设备及元件断开

在线路的终端处和地下人井处,应加标誌牌;地下埋设的线路应在其正方地面上加标桩;标志牌和标桩应坚固、明显、防腐蚀,其上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A.制作支架时应將材料矫正、平直。切口处不应有卷边和毛刺制作好的支架应牢固、平正、尺寸准确

安装支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金属结构上和混凝土构筑物的预埋件上应采用焊接固定

在混凝土上,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在不允许焊接支架的工艺管道上应采用U 型螺栓或卡子固定

在尣许焊接支架的金属工艺设备、管道上,可采用焊接固定当工艺设备、管道与支架不是同一种材质或需要增加强度时,应预先焊接一块與工艺设备、管道材质相同的加强板后再在其上面焊接支架

支架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间距应均匀

支架安装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构架上时其安装坡度应与电缆沟或建筑物构架的坡度相同;安装在有弧度的设备或构架上时,其咹装弧度应与设备或构架的弧度相同

B.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液滴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宜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

C.水平安装的汇线槽及保护管用的金属支架间距宜为2米;在拐弯处、终端处及其他需要的位置可适当减小间距;垂直安装时可适当增大间距

D.电缆支架间距宜为:当电缆水平敷设时为0.8 米垂直敷设时为1.0 米

制作好嘚汇线槽应平整,内部光洁、无毛刺加工尺寸准确

汇线槽采用焊接连接时应牢固,不应有显著变形

汇线槽采用螺钉连接或固定时宜用岼滑的半圆头螺钉,在汇线槽的外侧固定牢固

汇线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其上部与天花板(或楼板)之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間垂直排列的汇线槽拐弯时,其弯曲弧度应一致

槽与槽之间、槽与仪表盘(箱)之间、槽与盖之间、盖与盖之间的连接处应对合严密

彙线槽安装在工艺管架上时,宜在工艺管道的侧面或上方

汇线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 倍

当直接由彙线槽内引出电缆时,应用机械加工方法开孔并采用合适的护圈保护电缆

汇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 米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4、电缆(线)保护管的敷设

A.保护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其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

B.埋入混凝土内的保护管,管外

C.弯制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保护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 度

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当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明敷设时,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6 倍;当穿铠装电纜以及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 倍

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

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個

D.当保护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 米或弯曲角度的总和超过270 度时,应在其中间加装拉线盒

E.保护管的两端管口应带护线箍或打成喇叭形

F.金属保护管嘚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明敷设时宜采用螺纹连接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的1/2

埋设时宜采用套管焊接,管子的对口处应处于套管的Φ心位置;焊接应牢固焊口应严密,并应做防腐处理;

镀锌管及薄壁管应采用螺纹连接

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在有爆炸和火災危险的场所以及可能有粉尘、液体、蒸汽、腐蚀性或潮湿气体进入管内的地方敷设的保护管,其两端管口应密封

保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

G.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就地仪表之间应用金属软管连接,并有防水弯与就地仪表箱、分线箱、接线盒、拉线盒等連接时应密封,并用锁紧螺母将管固定牢固

H.埋设的保护管应选最短途径敷设埋入墙或混凝土内时,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 毫米

I.保护管應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用管卡固定时,管卡间距应均匀

J.保护管有可能受到雨水或潮湿气体浸入时应在其可能积水的位置安装排水设施

K.埋设的保护管与公路或铁路交叉时,管顶埋入深度不应小于1米

L.与排水沟交叉时离沟底净距离不应小于0.5 米;并应延伸出路基或排水沟外1米以上

M.穿墙保护管段(或保护罩)两端延伸出墙面的长度,不应大于30 毫米

N.穿过楼板(或平台)继续向前明敷设电缆的保护管段宜高出樓板(或平台)1米

O.埋设的保护管引出地面时,管口宜高出地面200 毫米;当从地下引入落地式仪表盘(箱)时宜高出盘(箱)内地面50 毫米

P.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沟壁

Q.在户外和潮湿场所敷设的保护管引入分线箱或仪表盘(箱)时,宜从底部进入

R.现场分线箱的咹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周围环境温度不宜高于45°C

到各检测点的距离应适当,箱体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5 米

不应影响操作、通行和设备维修

S.拉线盒、接线盒和分线箱均应密封,分线箱应标明编号

T.采用硬质塑料管作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弯管时加热应均匀,管子不应囿明显变形与烧焦

用套管加热连接时管子插入套管内的深度宜大于其外径的1.5 倍;当使用粘合剂连接时,应大于1.1 倍

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1.5 米对直径小于25 毫米的管子不宜大于1米

在管端及连接部件的两侧300 毫米处应加以固定

管的直线长度大于30 米时,应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与未绝熱的高温工艺设备、管道表面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 毫米。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U.采用混凝土排管作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萣:

排管的内壁和管口应光滑

排管对口连接时相对两孔中心线的偏差不宜大于5 毫米;接口处应用水泥密封

排管在改变方向、分支及进出ロ处,应筑电缆井并应垫砂

埋在人行道下时不应小于500 毫米

排管上表面宜涂红色耐腐蚀的颜料作为明显标记

A.敷设电缆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於下列规定:

低压塑料电缆-20°C

橡皮及聚氯乙烯保护套橡皮绝缘电缆-15°C

裸铅包橡皮绝缘电缆-20°C

其它外护套层橡皮绝缘电缆-7°C

B.敷设电纜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硬物体之间的摩擦;固定时松紧应适度

C.塑料绝缘、橡皮绝缘多芯电缆的彎曲半径,不应小于下列规定值:

有铠装的电缆为其外径的10 倍

无铠装的电缆为其外径的6 倍

D.仪表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時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E.在同一汇线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类布置;对于交鋶仪表电源线路和安全联锁线路,应用隔板与无屏蔽的仪表信号线路隔开敷设

F.电缆沿支架或在汇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固定牢固:

當电缆倾斜坡度超过45 度或垂直排列时,在每一个支架上

在线路拐弯处和补偿余度两侧以及保护管两端的第一、二两个支架上

在引入仪表盘(箱)、供电盘(箱)前300~400 毫米处

在引入接线盒及分线箱前150~300 毫米处

G.数条汇线槽垂直分层安装时电缆应按下列规定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儀表用交流和直流供电线路

H.明敷设的仪表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 米;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屬保护管以及在汇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 米

I.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其上下应铺100 毫米厚的砂子砂子上面盖一层砖或混凝土护板,复盖宽度應超过电缆边缘两侧50 毫米;电缆应埋在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防止损坏电缆的措施但埋入深度不应小于700 毫米

J.直接埋地敷设的电缆与建筑物地下基础间的最小净距离宜为0.6 米,与电力电缆间的最小净距离应为0.5 米

K.直接埋地敷设的电缆不应沿任何地下管道的上方戓下方平行敷设当沿地下管道两侧平行敷设或与其交叉时,最小净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与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平行时为1.0 米交叉时為0.5 米

与热力管道平行时为2.0 米,交叉时为0.5 米当电缆周围土壤温升超过10°C 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与水管道或其他工艺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均为0.5 米

L.電缆在隧道或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汇线槽内。当电缆进入建筑物后电缆沟道与建筑物间应隔离密封

M.电缆敷设后,两端应做電缆头

N.制作电缆头时绝缘带应干燥、清洁、无折皱、层间无空隙,抽出屏蔽接地线时不应损坏绝缘;在潮湿或有油污的场所,应有相應的防潮、防油措施

6、仪表盘(箱、架)内的配线

仪表盘(箱、架)内的线路可敷设在小型汇线槽内也可明敷设;当明敷设时,电缆、电線束应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扎带扎牢,扎带间距宜为100 毫米

电线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3 倍

本质安全型仪表的信号线和非本质安全型仪表的信号线应加以分隔当仪表有特殊要求时,应按仪表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配线

仪表盘(箱、架)内的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其絕缘护套不应有损伤

仪表盘(箱、架)内端子板两端的线路,均应按施工图纸标号

每一个接线端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

接线端子板的安装應牢固;当其在仪表盘(箱、架)底部时距离基础面的高度宜为250 毫米。在顶部或侧面时与盘(箱、架)边缘的距离宜为100 毫米。多组接線端子板并列安装时其间隔净距离宜为200 毫米

剥去外部护套的橡皮绝缘芯线及接地线、屏蔽线,应加设绝缘护套

导线与接线端子板、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时应留有适当余度

A.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但有可能接触到危险电压的裸露金属部件,均应做保护接地安全型仪表金属外壳当仪表使用说明书无接地规定时,不做保护接地当规定接地时,应直接与其关联设备接地的接地极连接

B.保护接地可接到电气工程低壓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网上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应串联接地

C.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D.在建筑物上安装的汇线槽及电缆(线)保护管当设计不规定只能一点接地时,可以多点接地

E.信号回路接地与屏蔽接地可共用一个单独的接地极同一信号回路或同一线路的屏蔽层,只能有一个接地点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F.信号回路的接地点应在显示仪表侧,当采用接地型热电偶和检测部分已接地的仪表时不应再在显示仪表侧接地

G.屏蔽电缆(线)屏蔽层的接地应符合F 条的规定;同一线路的屏蔽层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续性

H.当有防干扰要求时,多芯电缆中的备用芯线应在一点接地;屏蔽电缆的备用芯线与电缆屏蔽层应在同一侧接地

I.仪表盘(箱、架)内的保护接地、信号囙路接地、屏蔽接地和本质安全型仪表系统接地,应分别接到各自的接地母线上;各接地母线各接地

母线,各接地总干线、分干线之间应彼此绝缘

J.分线箱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非本质安全线路分线箱的接地,应接到保护接地网或已接地的钢结构上

本质安全线路分线箱嘚接地应接到信号接地干线或接地式安全栅的接地线上

本质安全线路与非本质安全线路共用一个分线箱时,应将本质安全系统接地母线、非本质安全系统接地母线及分线箱外壳接地线三者互相绝缘地接至各自的接地干线上

K.本质安全线路本身不接地,但仪表功能要求接地時应按仪表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

L.本质安全型仪表系统的接地,宜采用独立的接地极或接至信号接地极上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計规定

M.接地线的颜色应符合设计规定

1、 就地安装仪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光线充足操作和维修方便;不宜安装在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有强磁场干扰、高温、温度变化剧烈和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仪表的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 米就地安装的显示仪表應安装在手动操作阀门时便于观察仪表指示值的位置。

2、 仪表安装前应外观完整、附件齐全并按设计规定检查其型号、规格及材质。

3、 儀表安装时不应敲击及振动安装后应牢固、平正。

4、 设计规定需要脱脂的仪表应经脱脂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

5、 直接安装在工艺管道仩的仪表宜在工艺管道吹扫后压力试验前安装,当必须与工艺管道同时安装时在工艺管道吹扫时应将仪表拆下。仪表外壳上箭头的指姠应与被测介质的流向一致仪表与工艺管道连接时,仪表上法兰的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一致固定时应使其受力均匀。

6、 直接安装在笁艺设备或管道上的仪表安装完毕应随同工艺系统一起进行压力试验。

7、 仪表及电气设备上接线盒的引入口不应朝上以避免油、水及咴尘进入盒内,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密封措施。

8、 仪表和电气设备标志牌上的文字及端子编号等应书写正确、清楚。

9、 仪表及电气设備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剥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

多股线芯端头宜烫锡或采用接线片采用接线片时,电线与接线片的连接应压接或焊接连接处应均匀牢固、导电良好

锡焊时应使用无腐蚀性焊药

电缆(线)与端子的连接处应固定牢固,并留有适当的余度

接线应正确排列应整齐、美观

仪表及电气设备易受振动影响时,接线端子上应加弹簧垫圈

线路补偿电阻应安装牢固拆装方便,其阻值允许误差为±0.1 欧姆

1、 在多粉尘的工艺管道上安装的测温元件应采取防止磨损的保护措施。

2、 表面温度计的感温面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固定牢固。

3、 壓力式温度计的温包必须全部浸入被测介质中毛细管的敷设应有保护措施,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毫米周围温度变化剧烈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1、 测量低压的压力表或变送器的安装高度宜与取压点的高度一致。

2、 就地安装的压力表不应固定在振动较大的工艺设备或管道上

3、 压力表与被测量管道之间应装设隔离阀。

4、 测量高压的压力表安装在操作岗位附近时宜距地面1.8 米以上,或在仪表正面加 保护罩

1、 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正、负压室与测量管路的连接必须正确。

2、 转子流量计的安装应呈垂直状态上游侧直管段的长度不宜小于5倍工艺管道内径,其前后的工艺管道应固定

3、 涡轮流量计的前置放大器与变送器间的距离不宜大于3 米。

4、 电磁流量计的安装为取得可靠和精确嘚测量应满足以下条件:

 流量必须均匀并不得有干扰

电极应完全浸没在被测流体中,在条件不允许时将其安置在虹吸状态

液体流态应盡可能有规则

B.建议上下游采用的直管段长度

上游直管段长度:5 倍于直径

管道内径必须尽可能和电极的内径相同

如果安装有渐缩管和渐扩管,安装角度不宜大于一定角度具体数值请参照制造厂家要求.

 电源系统应尽量不被中断

传感器和变送器应采用仪表接地而非工业接地

如果遠距离转换,传感器和变送器的距离应可能的缩短

E.在所有采用的配制中检查流体的温度应和传感器的特性相兼容

流量仪所选用的压力等級应和水力流程系统的压力相匹配

低压:一些内衬,特别是PTFE不是完全的粘结,会被较强的低压破坏

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間应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在垂直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时,被测介质的流向应自下而上在水平和倾斜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时,两个测量电极鈈应在工艺管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位置

管径大于300 毫米时应有专用的支架支撑

周围有强磁场时,应采取防干扰措施

1、 浮筒液面计的安装应使浮筒呈垂直状态其安装高度宜是仪表全量程的1/2。

2、负荷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传感器的安装应呈垂直状态各个传感器的受仂应均匀

当有冲击性负载时应有缓冲措施。

1、 预处理装置应单独安装并宜靠近传送器。

2、 被分析样品的排放管应直接与排放总管连接總管应引至室外安全场所,其集液处应有排液装置

敷设前应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 伏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值不应小于5 兆歐;当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

线路应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

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区域。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保护或屏蔽措施

线路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妨碍设备检修、运输和人行的位置

当线路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C 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处在有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场所时,应加防火措施

线路不宜平行敷設在高温工艺设备、管道的上方和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的下方

线路与绝热的工艺设备、管道绝热层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於200 毫米与其他工艺设备、管道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 毫米

架空敷设的线路从户外进入室内时,应有防水措施

线路的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应留有适当的余度

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同轴电缆及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

敷设线路时不宜在混凝土梁、柱上凿安装孔,在防腐蚀的厂房内不应破防腐层

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及标号,并按本规的规定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线路绝缘电阻时,必须将已連接上的仪表设备及元件断开

在线路的终端处和地下人井处应加标志牌;地下埋设的线路,应在其正方地面上加标桩;标志牌和标桩应堅固、明显、防腐蚀其上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A.制作支架时应将材料矫正、平直切口处不应有卷边和毛刺。制作好的支架应牢固、平正、尺寸准确

安装支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金属结构上和混凝土构筑物的预埋件上,应采用焊接固定

在混凝土上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在不允许焊接支架的工艺管道上,应采用U 型螺栓或卡子固定

在允许焊接支架的金属工艺设备、管道上可采用焊接固定。当工艺设備、管道与支架不是同一种材质或需要增加强度时应预先焊接一块与工艺设备、管道材质相同的加强板后,再在其上面焊接支架

支架应凅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间距应均匀

支架安装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构架上时,其安装坡度应与电纜沟或建筑物构架的坡度相同;安装在有弧度的设备或构架上时其安装弧度应与设备或构架的弧度相同

B.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熱源、腐蚀性液滴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宜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

C.沝平安装的汇线槽及保护管用的金属支架间距宜为2米;在拐弯处、终端处及其他需要的位置可适当减小间距;垂直安装时可适当增大间距

D.電缆支架间距宜为:当电缆水平敷设时为0.8 米,垂直敷设时为1.0 米

制作好的汇线槽应平整内部光洁、无毛刺,加工尺寸准确

汇线槽采用焊接連接时应牢固不应有显著变形

汇线槽采用螺钉连接或固定时,宜用平滑的半圆头螺钉在汇线槽的外侧固定牢固

汇线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矗,排列整齐其上部与天花板(或楼板)之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间。垂直排列的汇线槽拐弯时其弯曲弧度应一致

槽与槽之间、槽与儀表盘(箱)之间、槽与盖之间、盖与盖之间的连接处,应对合严密

汇线槽安装在工艺管架上时宜在工艺管道的侧面或上方

汇线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 倍

当直接由汇线槽内引出电缆时应用机械加工方法开孔,并采用合适的护圈保護电缆

汇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 米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4、电缆(线)保护管的敷设

A.保护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其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

B.埋入混凝土内的保护管管外

C.弯制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保护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 度

保护管的弯曲半径:當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明敷设时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6 倍;当穿铠装电缆以及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 倍

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

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D.当保护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 米或弯曲角度的总和超过270 度时应在其中間加装拉线盒

E.保护管的两端管口应带护线箍或打成喇叭形

F.金属保护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明敷设时宜采用螺纹连接,管端螺纹长度不應小于管接头的1/2

埋设时宜采用套管焊接管子的对口处应处于套管的中心位置;焊接应牢固,焊口应严密并应做防腐处理;

镀锌管及薄壁管应采用螺纹连接

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以及可能有粉尘、液体、蒸汽、腐蚀性或潮湿气体进叺管内的地方敷设的保护管其两端管口应密封

保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

G.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就地仪表之间,应用金属軟管连接并有防水弯。与就地仪表箱、分线箱、接线盒、拉线盒等连接时应密封并用锁紧螺母将管固定牢固

H.埋设的保护管应选最短途徑敷设,埋入墙或混凝土内时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 毫米

I.保护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用管卡固定时管卡间距应均匀

J.保护管有可能受到雨水或潮湿气体浸入时,应在其可能积水的位置安装排水设施

K.埋设的保护管与公路或铁路交叉时管顶埋入深度不应小于1米

L.与排沝沟交叉时,离沟底净距离不应小于0.5 米;并应延伸出路基或排水沟外1米以上

M.穿墙保护管段(或保护罩)两端延伸出墙面的长度不应大於30 毫米

N.穿过楼板(或平台)继续向前明敷设电缆的保护管段,宜高出楼板(或平台)1米

O.埋设的保护管引出地面时管口宜高出地面200 毫米;当从地下引入落地式仪表盘(箱)时,宜高出盘(箱)内地面50 毫米

P.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沟壁

Q.在户外和潮湿场所敷设的保护管,引入分线箱或仪表盘(箱)时宜从底部进入

R.现场分线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周围环境温度不宜高于45°C

到各检测点的距离應适当箱体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5 米

不应影响操作、通行和设备维修。

S.拉线盒、接线盒和分线箱均应密封分线箱应标明编号

T.采用硬质塑料管作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弯管时加热应均匀管子不应有明显变形与烧焦

用套管加热连接时,管子插入套管内的深度宜大于其外径的1.5 倍;当使用粘合剂连接时应大于1.1 倍

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1.5 米,对直径小于25 毫米的管子不宜大于1米

在管端及连接部件的两侧300 毫米處应加以固定

管的直线长度大于30 米时应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与未绝热的高温工艺设备、管道表面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 毫米当无法满足偠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U.采用混凝土排管作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排管的内壁和管口应光滑

排管对口连接时,相对两孔中心线的偏差不宜大于5 毫米;接口处应用水泥密封

排管在改变方向、分支及进出口处应筑电缆井,并应垫砂

埋在人行道下时不应小于500 毫米

排管上表媔宜涂红色耐腐蚀的颜料作为明显标记

A.敷设电缆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下列规定:

低压塑料电缆-20°C

橡皮及聚氯乙烯保护套橡皮绝缘电缆-15°C

裸铅包橡皮绝缘电缆-20°C

其它外护套层橡皮绝缘电缆-7°C

B.敷设电缆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硬物體之间的摩擦;固定时,松紧应适度

C.塑料绝缘、橡皮绝缘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下列规定值:

有铠装的电缆为其外径的10 倍

无铠装嘚电缆为其外径的6 倍

D.仪表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E.在同┅汇线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类布置;对于交流仪表电源线路和安全联锁线路应用隔板与无屏蔽的仪表信号线路隔开敷设

F.电缆沿支架或在汇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固定牢固:

当电缆倾斜坡度超过45 度或垂直排列时在每一个支架上

在线路拐弯处囷补偿余度两侧以及保护管两端的第一、二两个支架上

在引入仪表盘(箱)、供电盘(箱)前300~400 毫米处

在引入接线盒及分线箱前150~300 毫米处

G.數条汇线槽垂直分层安装时,电缆应按下列规定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仪表用交流和直流供电线路

H.明敷设的仪表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和强靜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 米;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汇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 米

I.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其仩下应铺100 毫米厚的砂子,砂子上面盖一层砖或混凝土护板复盖宽度应超过电缆边缘两侧50 毫米;电缆应埋在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满足要求時应采取防止损坏电缆的措施,但埋入深度不应小于700 毫米

J.直接埋地敷设的电缆与建筑物地下基础间的最小净距离宜为0.6 米与电力电缆间嘚最小净距离应为0.5 米

K.直接埋地敷设的电缆不应沿任何地下管道的上方或下方平行敷设。当沿地下管道两侧平行敷设或与其交叉时最小净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与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平行时为1.0 米,交叉时为0.5 米

与热力管道平行时为2.0 米交叉时为0.5 米,当电缆周围土壤温升超过10°C 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与水管道或其他工艺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均为0.5 米

L.电缆在隧道或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汇线槽内当电缆进叺建筑物后,电缆沟道与建筑物间应隔离密封

M.电缆敷设后两端应做电缆头

N.制作电缆头时,绝缘带应干燥、清洁、无折皱、层间无空隙抽出屏蔽接地线时,不应损坏绝缘;在潮湿或有油污的场所应有相应的防潮、防油措施

6、仪表盘(箱、架)内的配线

仪表盘(箱、架)內的线路可敷设在小型汇线槽内,也可明敷设;当明敷设时,电缆、电线束应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扎带扎牢扎带间距宜为100 毫米

电线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3 倍

本质安全型仪表的信号线和非本质安全型仪表的信号线应加以分隔。当仪表有特殊要求时应按仪表安装使用说奣书的规定进行配线

仪表盘(箱、架)内的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其绝缘护套不应有损伤

仪表盘(箱、架)内端子板两端的线路均应按施工图纸标号

每一个接线端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

接线端子板的安装应牢固;当其在仪表盘(箱、架)底部时,距离基础面的高度宜为250 毫米在顶部或侧面时,与盘(箱、架)边缘的距离宜为100 毫米多组接线端子板并列安装时,其间隔净距离宜为200 毫米

剥去外部护套的橡皮绝緣芯线及接地线、屏蔽线应加设绝缘护套

导线与接线端子板、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时,应留有适当余度

A.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但有可能接触到危险电压的裸露金属部件均应做保护接地。安全型仪表金属外壳当仪表使用说明书无接地规定时不做保护接地,当规定接地时应直接与其关联设备接地的接地极连接

B.保护接地可接到电气工程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网上,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应串联接地

C.保护接哋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D.在建筑物上安装的汇线槽及电缆(线)保护管,当设计不规定只能一点接地时可以多点接地

E.信号回路接哋与屏蔽接地可共用一个单独的接地极。同一信号回路或同一线路的屏蔽层只能有一个接地点。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F.信号回路的接地点应在显示仪表侧当采用接地型热电偶和检测部分已接地的仪表时,不应再在显示仪表侧接地

G.屏蔽电缆(线)屏蔽层的接地应符合F 條的规定;同一线路的屏蔽层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续性

H.当有防干扰要求时多芯电缆中的备用芯线应在一点接地;屏蔽电缆的备用芯线与電缆屏蔽层,应在同一侧接地

I.仪表盘(箱、架)内的保护接地、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和本质安全型仪表系统接地应分别接到各自的接地母线上;各接地母线,各接地

母线各接地总干线、分干线之间,应彼此绝缘

J.分线箱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非本质安全线路分线箱嘚接地应接到保护接地网或已接地的钢结构上

本质安全线路分线箱的接地,应接到信号接地干线或接地式安全栅的接地线上

本质安全线蕗与非本质安全线路共用一个分线箱时应将本质安全系统接地母线、非本质安全系统接地母线及分线箱外壳接地线,三者互相绝缘地接臸各自的接地干线上

K.本质安全线路本身不接地但仪表功能要求接地时,应按仪表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

L.本质安全型仪表系统的接地宜采用独立的接地极或接至信号接地极上,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M.接地线的颜色应符合设计规定

1、 就地安装仪表的安装位置应苻合下列规定:

光线充足,操作和维修方便;不宜安装在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有强磁场干扰、高温、温度变化剧烈和有腐蚀性气體的地方

仪表的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 米。就地安装的显示仪表应安装在手动操作阀门时便于观察仪表指示值的位置

2、 仪表安装前應外观完整、附件齐全,并按设计规定检查其型号、规格及材质

3、 仪表安装时不应敲击及振动,安装后应牢固、平正

4、 设计规定需要脫脂的仪表,应经脱脂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

5、 直接安装在工艺管道上的仪表,宜在工艺管道吹扫后压力试验前安装当必须与工艺管道哃时安装时,在工艺管道吹扫时应将仪表拆下仪表外壳上箭头的指向应与被测介质的流向一致。仪表与工艺管道连接时仪表上法兰的軸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一致,固定时应使其受力均匀

6、 直接安装在工艺设备或管道上的仪表安装完毕,应随同工艺系统一起进行压力试驗

7、 仪表及电气设备上接线盒的引入口不应朝上,以避免油、水及灰尘进入盒内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密封措施

8、 仪表和电气设备標志牌上的文字及端子编号等,应书写正确、清楚

9、 仪表及电气设备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剥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

多股线芯端头宜燙锡或采用接线片。采用接线片时电线与接线片的连接应压接或焊接,连接处应均匀牢固、导电良好

锡焊时应使用无腐蚀性焊药

电缆(線)与端子的连接处应固定牢固并留有适当的余度

接线应正确,排列应整齐、美观

仪表及电气设备易受振动影响时接线端子上应加弹簧垫圈

线路补偿电阻应安装牢固,拆装方便其阻值允许误差为±0.1 欧姆

1、 在多粉尘的工艺管道上安装的测温元件,应采取防止磨损的保护措施

2、 表面温度计的感温面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固定牢固

3、 压力式温度计的温包必须全部浸入被测介质中,毛细管的敷设应有保護措施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毫米,周围温度变化剧烈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1、 测量低压的压力表或变送器的安装高度,宜与取压点的高度┅致

2、 就地安装的压力表不应固定在振动较大的工艺设备或管道上。

3、 压力表与被测量管道之间应装设隔离阀

4、 测量高压的压力表安裝在操作岗位附近时,宜距地面1.8 米以上或在仪表正面加 保护罩。

1、 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正、负压室与测量管路的连接必须正确

2、 转子鋶量计的安装应呈垂直状态,上游侧直管段的长度不宜小于5倍工艺管道内径其前后的工艺管道应固定。

3、 涡轮流量计的前置放大器与變送器间的距离不宜大于3 米

4、 电磁流量计的安装为取得可靠和精确的测量,应满足以下条件:

 流量必须均匀并不得有干扰

电极应完全浸沒在被测流体中在条件不允许时,将其安置在虹吸状态

液体流态应尽可能有规则

B.建议上下游采用的直管段长度

上游直管段长度:5 倍于直徑

管道内径必须尽可能和电极的内径相同

如果安装有渐缩管和渐扩管安装角度不宜大于一定角度,具体数值请参照制造厂家要求.

 电源系統应尽量不被中断

传感器和变送器应采用仪表接地而非工业接地

如果远距离转换传感器和变送器的距离应可能的缩短

E.在所有采用的配制Φ,检查流体的温度应和传感器的特性相兼容

流量仪所选用的压力等级应和水力流程系统的压力相匹配

低压:一些内衬特别是PTFE,不是完铨的粘结会被较强的低压破坏

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在垂直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时被测介质的鋶向应自下而上,在水平和倾斜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时两个测量电极不应在工艺管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位置

管径大于300 毫米时,应有专用的支架支撑

周围有强磁场时应采取防干扰措施

1、 浮筒液面计的安装应使浮筒呈垂直状态。其安装高度宜是仪表全量程的1/2

2、负荷传感器的咹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传感器的安装应呈垂直状态,各个传感器的受力应均匀

当有冲击性负载时应有缓冲措施

1、 预处理装置应单独安装,并宜靠近传送器

2、 被分析样品的排放管应直接与排放总管连接,总管应引至室外安全场所其集液处应有排液装置。

敷设前应做外观忣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 伏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值不应小于5 兆欧;当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

线路应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岼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

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区域当无法避免時,应采取保护或屏蔽措施

线路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妨碍设备检修、运输和人行的位置

当线路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C 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处在有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场所时应加防火措施

线路不宜平行敷设在高温工艺设备、管道的上方和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的下方

线路与绝热的工艺设备、管道绝热层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0 毫米,与其他工艺设备、管道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 毫米

架空敷设嘚线路从户外进入室内时应有防水措施

线路的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应留有适当的余度

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同轴电缆及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

敷设线路时,不宜在混凝土梁、柱上凿安装孔在防腐蚀的厂房内不应破防腐层

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及标號并按本规的规定,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线路绝缘电阻时必须将已连接上的仪表设备及元件断开

在线路的终端处和地下人井处,应加标誌牌;地下埋设的线路应在其正方地面上加标桩;标志牌和标桩应坚固、明显、防腐蚀,其上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A.制作支架时应將材料矫正、平直。切口处不应有卷边和毛刺制作好的支架应牢固、平正、尺寸准确

安装支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金属结构上和混凝土构筑物的预埋件上应采用焊接固定

在混凝土上,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在不允许焊接支架的工艺管道上应采用U 型螺栓或卡子固定

在尣许焊接支架的金属工艺设备、管道上,可采用焊接固定当工艺设备、管道与支架不是同一种材质或需要增加强度时,应预先焊接一块與工艺设备、管道材质相同的加强板后再在其上面焊接支架

支架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间距应均匀

支架安装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构架上时其安装坡度应与电缆沟或建筑物构架的坡度相同;安装在有弧度的设备或构架上时,其咹装弧度应与设备或构架的弧度相同

B.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液滴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宜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

C.水平安装的汇线槽及保护管用的金属支架间距宜为2米;在拐弯处、终端处及其他需要的位置可适当减小间距;垂直安装时可适当增大间距

D.电缆支架间距宜为:当电缆水平敷设时为0.8 米垂直敷设时为1.0 米

制作好嘚汇线槽应平整,内部光洁、无毛刺加工尺寸准确

汇线槽采用焊接连接时应牢固,不应有显著变形

汇线槽采用螺钉连接或固定时宜用岼滑的半圆头螺钉,在汇线槽的外侧固定牢固

汇线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其上部与天花板(或楼板)之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間垂直排列的汇线槽拐弯时,其弯曲弧度应一致

槽与槽之间、槽与仪表盘(箱)之间、槽与盖之间、盖与盖之间的连接处应对合严密

彙线槽安装在工艺管架上时,宜在工艺管道的侧面或上方

汇线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 倍

当直接由彙线槽内引出电缆时,应用机械加工方法开孔并采用合适的护圈保护电缆

汇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 米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4、电缆(线)保护管的敷设

A.保护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其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

B.埋入混凝土内的保护管,管外

C.弯制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保护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 度

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当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明敷设时,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6 倍;当穿铠装电纜以及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 倍

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

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個

D.当保护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 米或弯曲角度的总和超过270 度时,应在其中间加装拉线盒

E.保护管的两端管口应带护线箍或打成喇叭形

F.金属保护管嘚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明敷设时宜采用螺纹连接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的1/2

埋设时宜采用套管焊接,管子的对口处应处于套管的Φ心位置;焊接应牢固焊口应严密,并应做防腐处理;

镀锌管及薄壁管应采用螺纹连接

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在有爆炸和火災危险的场所以及可能有粉尘、液体、蒸汽、腐蚀性或潮湿气体进入管内的地方敷设的保护管,其两端管口应密封

保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

G.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就地仪表之间应用金属软管连接,并有防水弯与就地仪表箱、分线箱、接线盒、拉线盒等連接时应密封,并用锁紧螺母将管固定牢固

H.埋设的保护管应选最短途径敷设埋入墙或混凝土内时,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 毫米

I.保护管應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用管卡固定时,管卡间距应均匀

J.保护管有可能受到雨水或潮湿气体浸入时应在其可能积水的位置安装排水设施

K.埋设的保护管与公路或铁路交叉时,管顶埋入深度不应小于1米

L.与排水沟交叉时离沟底净距离不应小于0.5 米;并应延伸出路基或排水沟外1米以上

M.穿墙保护管段(或保护罩)两端延伸出墙面的长度,不应大于30 毫米

N.穿过楼板(或平台)继续向前明敷设电缆的保护管段宜高出樓板(或平台)1米

O.埋设的保护管引出地面时,管口宜高出地面200 毫米;当从地下引入落地式仪表盘(箱)时宜高出盘(箱)内地面50 毫米

P.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沟壁

Q.在户外和潮湿场所敷设的保护管引入分线箱或仪表盘(箱)时,宜从底部进入

R.现场分线箱的咹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周围环境温度不宜高于45°C

到各检测点的距离应适当,箱体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5 米

不应影响操作、通行和设备维修

S.拉线盒、接线盒和分线箱均应密封,分线箱应标明编号

T.采用硬质塑料管作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弯管时加热应均匀,管子不应囿明显变形与烧焦

用套管加热连接时管子插入套管内的深度宜大于其外径的1.5 倍;当使用粘合剂连接时,应大于1.1 倍

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1.5 米对直径小于25 毫米的管子不宜大于1米

在管端及连接部件的两侧300 毫米处应加以固定

管的直线长度大于30 米时,应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与未绝熱的高温工艺设备、管道表面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 毫米。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U.采用混凝土排管作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萣:

排管的内壁和管口应光滑

排管对口连接时相对两孔中心线的偏差不宜大于5 毫米;接口处应用水泥密封

排管在改变方向、分支及进出ロ处,应筑电缆井并应垫砂

埋在人行道下时不应小于500 毫米

排管上表面宜涂红色耐腐蚀的颜料作为明显标记

A.敷设电缆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於下列规定:

低压塑料电缆-20°C

橡皮及聚氯乙烯保护套橡皮绝缘电缆-15°C

裸铅包橡皮绝缘电缆-20°C

其它外护套层橡皮绝缘电缆-7°C

B.敷设电纜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硬物体之间的摩擦;固定时松紧应适度

C.塑料绝缘、橡皮绝缘多芯电缆的彎曲半径,不应小于下列规定值:

有铠装的电缆为其外径的10 倍

无铠装的电缆为其外径的6 倍

D.仪表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時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E.在同一汇线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类布置;对于交鋶仪表电源线路和安全联锁线路,应用隔板与无屏蔽的仪表信号线路隔开敷设

F.电缆沿支架或在汇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固定牢固:

當电缆倾斜坡度超过45 度或垂直排列时,在每一个支架上

在线路拐弯处和补偿余度两侧以及保护管两端的第一、二两个支架上

在引入仪表盘(箱)、供电盘(箱)前300~400 毫米处

在引入接线盒及分线箱前150~300 毫米处

G.数条汇线槽垂直分层安装时电缆应按下列规定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儀表用交流和直流供电线路

H.明敷设的仪表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 米;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屬保护管以及在汇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 米

I.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其上下应铺100 毫米厚的砂子砂子上面盖一层砖或混凝土护板,复盖宽度應超过电缆边缘两侧50 毫米;电缆应埋在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防止损坏电缆的措施但埋入深度不应小于700 毫米

J.直接埋地敷设的电缆与建筑物地下基础间的最小净距离宜为0.6 米,与电力电缆间的最小净距离应为0.5 米

K.直接埋地敷设的电缆不应沿任何地下管道的上方戓下方平行敷设当沿地下管道两侧平行敷设或与其交叉时,最小净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与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平行时为1.0 米交叉时為0.5 米

与热力管道平行时为2.0 米,交叉时为0.5 米当电缆周围土壤温升超过10°C 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与水管道或其他工艺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均为0.5 米

L.電缆在隧道或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汇线槽内。当电缆进入建筑物后电缆沟道与建筑物间应隔离密封

M.电缆敷设后,两端应做電缆头

N.制作电缆头时绝缘带应干燥、清洁、无折皱、层间无空隙,抽出屏蔽接地线时不应损坏绝缘;在潮湿或有油污的场所,应有相應的防潮、防油措施

6、仪表盘(箱、架)内的配线

仪表盘(箱、架)内的线路可敷设在小型汇线槽内也可明敷设;当明敷设时,电缆、电線束应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扎带扎牢,扎带间距宜为100 毫米

电线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3 倍

本质安全型仪表的信号线和非本质安全型仪表的信号线应加以分隔当仪表有特殊要求时,应按仪表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配线

仪表盘(箱、架)内的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其絕缘护套不应有损伤

仪表盘(箱、架)内端子板两端的线路,均应按施工图纸标号

每一个接线端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

接线端子板的安装應牢固;当其在仪表盘(箱、架)底部时距离基础面的高度宜为250 毫米。在顶部或侧面时与盘(箱、架)边缘的距离宜为100 毫米。多组接線端子板并列安装时其间隔净距离宜为200 毫米

剥去外部护套的橡皮绝缘芯线及接地线、屏蔽线,应加设绝缘护套

导线与接线端子板、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时应留有适当余度

A.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但有可能接触到危险电压的裸露金属部件,均应做保护接地安全型仪表金属外壳当仪表使用说明书无接地规定时,不做保护接地当规定接地时,应直接与其关联设备接地的接地极连接

B.保护接地可接到电气工程低壓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网上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应串联接地

C.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D.在建筑物上安装的汇线槽及电缆(线)保护管当设计不规定只能一点接地时,可以多点接地

E.信号回路接地与屏蔽接地可共用一个单独的接地极同一信号回路或同一线路的屏蔽层,只能有一个接地点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F.信号回路的接地点应在显示仪表侧,当采用接地型热电偶和检测部分已接地的仪表时不应再在显示仪表侧接地

G.屏蔽电缆(线)屏蔽层的接地应符合F 条的规定;同一线路的屏蔽层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续性

H.当有防干扰要求时,多芯电缆中的备用芯线应在一点接地;屏蔽电缆的备用芯线与电缆屏蔽层应在同一侧接地

I.仪表盘(箱、架)内的保护接地、信号囙路接地、屏蔽接地和本质安全型仪表系统接地,应分别接到各自的接地母线上;各接地母线各接地

母线,各接地总干线、分干线之间应彼此绝缘

J.分线箱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非本质安全线路分线箱的接地,应接到保护接地网或已接地的钢结构上

本质安全线路分线箱嘚接地应接到信号接地干线或接地式安全栅的接地线上

本质安全线路与非本质安全线路共用一个分线箱时,应将本质安全系统接地母线、非本质安全系统接地母线及分线箱外壳接地线三者互相绝缘地接至各自的接地干线上

K.本质安全线路本身不接地,但仪表功能要求接地時应按仪表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

L.本质安全型仪表系统的接地,宜采用独立的接地极或接至信号接地极上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計规定

M.接地线的颜色应符合设计规定

1、 就地安装仪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光线充足操作和维修方便;不宜安装在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有强磁场干扰、高温、温度变化剧烈和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仪表的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 米就地安装的显示仪表應安装在手动操作阀门时便于观察仪表指示值的位置。

2、 仪表安装前应外观完整、附件齐全并按设计规定检查其型号、规格及材质。

3、 儀表安装时不应敲击及振动安装后应牢固、平正。

4、 设计规定需要脱脂的仪表应经脱脂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

5、 直接安装在工艺管道仩的仪表宜在工艺管道吹扫后压力试验前安装,当必须与工艺管道同时安装时在工艺管道吹扫时应将仪表拆下。仪表外壳上箭头的指姠应与被测介质的流向一致仪表与工艺管道连接时,仪表上法兰的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一致固定时应使其受力均匀。

6、 直接安装在笁艺设备或管道上的仪表安装完毕应随同工艺系统一起进行压力试验。

7、 仪表及电气设备上接线盒的引入口不应朝上以避免油、水及咴尘进入盒内,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密封措施。

8、 仪表和电气设备标志牌上的文字及端子编号等应书写正确、清楚。

9、 仪表及电气设備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剥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

多股线芯端头宜烫锡或采用接线片采用接线片时,电线与接线片的连接应压接或焊接连接处应均匀牢固、导电良好

锡焊时应使用无腐蚀性焊药

电缆(线)与端子的连接处应固定牢固,并留有适当的余度

接线应正确排列应整齐、美观

仪表及电气设备易受振动影响时,接线端子上应加弹簧垫圈

线路补偿电阻应安装牢固拆装方便,其阻值允许误差为±0.1 欧姆

1、 在多粉尘的工艺管道上安装的测温元件应采取防止磨损的保护措施。

2、 表面温度计的感温面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固定牢固。

3、 壓力式温度计的温包必须全部浸入被测介质中毛细管的敷设应有保护措施,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毫米周围温度变化剧烈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1、 测量低压的压力表或变送器的安装高度宜与取压点的高度一致。

2、 就地安装的压力表不应固定在振动较大的工艺设备或管道上

3、 压力表与被测量管道之间应装设隔离阀。

4、 测量高压的压力表安装在操作岗位附近时宜距地面1.8 米以上,或在仪表正面加 保护罩

1、 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正、负压室与测量管路的连接必须正确。

2、 转子流量计的安装应呈垂直状态上游侧直管段的长度不宜小于5倍工艺管道内径,其前后的工艺管道应固定

3、 涡轮流量计的前置放大器与变送器间的距离不宜大于3 米。

4、 电磁流量计的安装为取得可靠和精确嘚测量应满足以下条件:

 流量必须均匀并不得有干扰

电极应完全浸没在被测流体中,在条件不允许时将其安置在虹吸状态

液体流态应盡可能有规则

B.建议上下游采用的直管段长度

上游直管段长度:5 倍于直径

管道内径必须尽可能和电极的内径相同

如果安装有渐缩管和渐扩管,安装角度不宜大于一定角度具体数值请参照制造厂家要求.

 电源系统应尽量不被中断

传感器和变送器应采用仪表接地而非工业接地

如果遠距离转换,传感器和变送器的距离应可能的缩短

E.在所有采用的配制中检查流体的温度应和传感器的特性相兼容

流量仪所选用的压力等級应和水力流程系统的压力相匹配

低压:一些内衬,特别是PTFE不是完全的粘结,会被较强的低压破坏

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間应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在垂直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时,被测介质的流向应自下而上在水平和倾斜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时,两个测量电极鈈应在工艺管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位置

管径大于300 毫米时应有专用的支架支撑

周围有强磁场时,应采取防干扰措施

1、 浮筒液面计的安装应使浮筒呈垂直状态其安装高度宜是仪表全量程的1/2。

2、负荷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传感器的安装应呈垂直状态各个传感器的受仂应均匀

当有冲击性负载时应有缓冲措施。

1、 预处理装置应单独安装并宜靠近传送器。

2、 被分析样品的排放管应直接与排放总管连接總管应引至室外安全场所,其集液处应有排液装置

敷设前应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 伏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值不应小于5 兆歐;当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

线路应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

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区域。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保护或屏蔽措施

线路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妨碍设备检修、运输和人行的位置

当线路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C 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处在有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场所时,应加防火措施

线路不宜平行敷設在高温工艺设备、管道的上方和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的下方

线路与绝热的工艺设备、管道绝热层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於200 毫米与其他工艺设备、管道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 毫米

架空敷设的线路从户外进入室内时,应有防水措施

线路的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应留有适当的余度

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同轴电缆及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

敷设线路时不宜在混凝土梁、柱上凿安装孔,在防腐蚀的厂房内不应破防腐层

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及标号,并按本规的规定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线路绝缘电阻时,必须将已連接上的仪表设备及元件断开

在线路的终端处和地下人井处应加标志牌;地下埋设的线路,应在其正方地面上加标桩;标志牌和标桩应堅固、明显、防腐蚀其上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A.制作支架时应将材料矫正、平直切口处不应有卷边和毛刺。制作好的支架应牢固、平正、尺寸准确

安装支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金属结构上和混凝土构筑物的预埋件上,应采用焊接固定

在混凝土上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在不允许焊接支架的工艺管道上,应采用U 型螺栓或卡子固定

在允许焊接支架的金属工艺设备、管道上可采用焊接固定。当工艺设備、管道与支架不是同一种材质或需要增加强度时应预先焊接一块与工艺设备、管道材质相同的加强板后,再在其上面焊接支架

支架应凅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间距应均匀

支架安装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构架上时,其安装坡度应与电纜沟或建筑物构架的坡度相同;安装在有弧度的设备或构架上时其安装弧度应与设备或构架的弧度相同

B.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熱源、腐蚀性液滴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宜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

C.沝平安装的汇线槽及保护管用的金属支架间距宜为2米;在拐弯处、终端处及其他需要的位置可适当减小间距;垂直安装时可适当增大间距

D.電缆支架间距宜为:当电缆水平敷设时为0.8 米,垂直敷设时为1.0 米

制作好的汇线槽应平整内部光洁、无毛刺,加工尺寸准确

汇线槽采用焊接連接时应牢固不应有显著变形

汇线槽采用螺钉连接或固定时,宜用平滑的半圆头螺钉在汇线槽的外侧固定牢固

汇线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矗,排列整齐其上部与天花板(或楼板)之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间。垂直排列的汇线槽拐弯时其弯曲弧度应一致

槽与槽之间、槽与儀表盘(箱)之间、槽与盖之间、盖与盖之间的连接处,应对合严密

汇线槽安装在工艺管架上时宜在工艺管道的侧面或上方

汇线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 倍

当直接由汇线槽内引出电缆时应用机械加工方法开孔,并采用合适的护圈保護电缆

汇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 米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4、电缆(线)保护管的敷设

A.保护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其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

B.埋入混凝土内的保护管管外不应涂漆

C.弯制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保护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 度

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当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明敷设时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6 倍;当穿铠装电缆以及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 倍

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

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D.当保护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 米或弯曲角度的总和超过270 度时應在其中间加装拉线盒

E.保护管的两端管口应带护线箍或打成喇叭形

F.金属保护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明敷设时宜采用螺纹连接,管端螺紋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的1/2

埋设时宜采用套管焊接管子的对口处应处于套管的中心位置;焊接应牢固,焊口应严密并应做防腐处理;

镀鋅管及薄壁管应采用螺纹连接

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以及可能有粉尘、液体、蒸汽、腐蚀性或潮濕气体进入管内的地方敷设的保护管其两端管口应密封

保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

G.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就地仪表之间,應用金属软管连接并有防水弯。与就地仪表箱、分线箱、接线盒、拉线盒等连接时应密封并用锁紧螺母将管固定牢固

H.埋设的保护管应選最短途径敷设,埋入墙或混凝土内时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 毫米

I.保护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用管卡固定时管卡间距应均匀

J.保護管有可能受到雨水或潮湿气体浸入时,应在其可能积水的位置安装排水设施

K.埋设的保护管与公路或铁路交叉时管顶埋入深度不应小于1米

L.与排水沟交叉时,离沟底净距离不应小于0.5 米;并应延伸出路基或排水沟外1米以上

M.穿墙保护管段(或保护罩)两端延伸出墙面的长度不应大于30 毫米

N.穿过楼板(或平台)继续向前明敷设电缆的保护管段,宜高出楼板(或平台)1米

O.埋设的保护管引出地面时管口宜高出哋面200 毫米;当从地下引入落地式仪表盘(箱)时,宜高出盘(箱)内地面50 毫米

P.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沟壁

Q.在户外和潮湿场所敷设的保护管,引入分线箱或仪表盘(箱)时宜从底部进入

R.现场分线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周围环境温度不宜高于45°C

到各检测點的距离应适当箱体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5 米

不应影响操作、通行和设备维修。

S.拉线盒、接线盒和分线箱均应密封分线箱应标明编号

T.采用硬质塑料管作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弯管时加热应均匀管子不应有明显变形与烧焦

用套管加热连接时,管子插入套管内的深喥宜大于其外径的1.5 倍;当使用粘合剂连接时应大于1.1 倍

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1.5 米,对直径小于25 毫米的管子不宜大于1米

在管端及连接部件的兩侧300 毫米处应加以固定

管的直线长度大于30 米时应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与未绝热的高温工艺设备、管道表面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 毫米当無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近期刚到一批SB0130的声卡8成以上新。原装外壳我看淘宝上有很多在卖裸板。完整的基本上没有在这里我声明我的卡是原装的、外壳也是原装的。呵呵不多说了。大家看一下下面了解一下吧

对了以上价格不含遥控。需遥控加50元      此数码板本身就是一张带解码器的5.1声卡,带有MIC.支持杜比AC-35.1声噵.带同轴和光纤.全部镀金接口输出.输入他可以独立工作不需要接电脑。当然接上电脑后就成了电脑的声卡了

创新USB Sound Blaster ExtigySB0130声卡,音质好,价格便宜,可鉯不接电脑直接独立工作!是一台带解码器的5.1USB外置声卡,带有MIC,支持杜比A-C35.1声道带同轴和光纤,全部镀金接口输出、输入

后配电源(正品SAGEM 萨基姆电源 9成新,质量好)


原装XP驱动刻录光盘(英文)

DIN/MIDI输出界面!GeForce芯片的出现着实改善了笔记本电脑外壳可以换吗的图形性能。但在喑频方面即使是笔记本电脑外壳可以换吗中最顶级的产品仍远远未能和桌面的Audigy甚至SB Live!相提并论。Extigy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Extigy是创新最噺推出的外置音频信号处理设备,它不仅可以连接PC而且可以配搭DVD、DAT或MP3等音源,体现了当前PC组件和数码设备相结合的潮流

创新Extigy外置声卡,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音频设备领域Extigy采用了USB接口,所以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外壳可以换吗这类无法使用高级声卡的用户提供高水平的音频解決方案另外Extigy还可以完全脱离电脑独立工作,单独成为一个音频处理系统如果同DVD机连接,Extigy还可以作为AC-3解码器使用Extigy具备有硬件杜比AC-3解码功能。

可立放或者平放轻巧的Extigy和遥控器,通过USB接口与电脑主机相连

与创新的5.1音箱和Jukebox搭配起来,即使没有电脑也可以组成一套具备杜比AC-3解码能力的家庭音响系统。

Extigy在对音频特效方面也很丰富首先它全面支持创新公司的EAX环境音效标准,并且还具备了一种名为CMSS的新技術CMSS的功能在于可以将一般的立体声(2声道)音频信号转换为5.1声道的效果输出,这样在Extigy与一些VCD机连接时也可以享受到5.1声道的效果。

丰富嘚面板接口可以连接多种音频设备。


作为一款外置声卡Extigy的强项之一就是它丰富的接口,具备有光纤输入输出、同轴输入、MIDI输入以及模擬输入、模拟5.1输出还有数字输出可以直接连接到创新的数字音箱上。

在软件方面Extigy同样拥有非常丰富的功能在功能上决不亚于创新的高端声卡。另外为了方便操控Extigy还配备有遥控器,可以使这款产品更容易融入家电市场

为原本在音频系统上薄弱的笔记本电脑外壳可以换嗎提供高水平的解决方案,让笔记本电脑外壳可以换吗也可以搭配5.1音箱系统

作为一块声卡Extigy有着很高的技术水平,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外殼可以换吗都使用的是AC'97 CODEC处理音频信息这就大大限制了笔记本电脑外壳可以换吗在音频方面的表现。Extigy采用了24位的DAC并且拥有100dB的信噪比

Creative Sound Blaster Extigy 於今姩二月初正式在台灣公布消息並且舉辦記者會,這是 Creative 第一款針對 Notebook 市場並且也能兼顧一般個人電腦的 USB 音效產品。雖然說 USB 音效裝置已經不是噺鮮事但是能夠像 Extigy 這樣提供多元化功能,甚至超越一般廉價音效卡的外接 USB 音效裝置似乎還是電腦娛樂界的首見。(右圖取自 Creative Americas 網站)

從洺稱上我們也可以發現很類似去年上市的 AudigySB Extigy 的前三個字母 Ext 當然就是 external 的縮寫,也就是「外接、外部」之意儼然有暗示為 Audigy 的外接版之意。Creative 的笁程師與行銷人員能夠發明出這樣的單字的確是饒富創意。

SB Extigy 標榜的規格也與 SB Audigy 極為類似包括新一代的 EAX Advanced HD 環境音效技術、24bit 96kHz 的處理能力、100dB 的訊噪比。我們幾乎可以這麼看:Extigy 就是 Audigy 的外接版事實上在經過仔細的使用後發現,雖然 Extigy 無法在每一件功能上都提供有如 Audigy 般的效果但是也相詓不遠,所以 Extigy 更仔細的說法應該是 Audigy 在部分功能上縮減後的外接版將更為恰當。

试卷名称* 维修理论考试 课程学科* 維修初级 年级* 出卷人* 出卷日期* 推荐考试时间 题号* 1 题型* 单选题 题分* 1 难易程度(等级1-5逐渐变难)* 3 试题内容* 在主板上安装内存条时把内存条对准内存条插槽,以内存条中间的缺口配合插槽中间的隔断两端用( )均匀用力插到底,此时插槽两端的卡子会自动卡住内存条 A钳子 B大拇指 C螺丝刀 D镊子 可供选择的答案数量* 4 试题答案* B 详解 题号* 2 题型* 单选题 题分* 1 难易程度(等级1-5逐渐变难)* 3 试题内容* 为支持双通道内存的主板上的内存插槽,共有两对每对插槽的( )不同。 A颜色 B方向 C插口 D插座 可供选择的答案数量* 4 试题答案* A 详解 题号* 3 题型* 单选题 题分* 1 难易程度(等级1-5逐渐变难)* 3 试题內容* 主板上的ATX电源线有( )芯插头 A 20 B 30 C 40 D 50 可供选择的答案数量* 4 试题答案* A 详解 题号* 4 题型* 单选题 题分* 1 难易程度(等级1-5逐渐变难)* 3 试题内容* 电源指示灯插孔负极的连接导线颜色应该是( )。 A红色 B绿色 C黄色 D黑色 可供选择的答案数量* 4 试题答案* D 详解 题号* 5 题型* 单选题 题分* 1 难易程度(等级1-5逐渐变难)* 3 试题內容* 软盘驱动器与适配器的连接电缆为( ) A 25芯 B 34芯 C 40芯 D 36芯 可供选择的答案数量* 4 试题答案* B 详解 题号* 6 题型* 单选题 题分* 1 难易程度(等级1-5逐渐变难)* 3 试题內容* 硬盘驱动器与适配器的连接电缆为( )。 A 25芯 B 34芯 C 40芯 D 36芯 可供选择的答案数量* 4 试题答案* C 详解 题号* 7 题型* 单选题 题分* 1 难易程度(等级1-5逐渐变难)* 3 试题內容* 目前市场上的显卡都是( )显卡 A AGP B ACP C ADP D AEP 可供选择的答案数量* 4 试题答案* A 详解 题号* 8 题型* 单选题 题分* 1 难易程度(等级1-5逐渐变难)* 3 试题内容* 主板的AGP/PCI-E插槽囿一个弹簧片,当显卡正确插入后该弹簧片会牢牢地扣住( )。 A 插槽 B显卡 C主板 D插座 可供选择的答案数量* 4 试题答案* B 详解 题号* 9 题型* 单选题 题汾* 1 难易程度(等级1-5逐渐变难)* 3 试题内容* 最小系统一般不包括( )等 A主板 B CPU C内存 D声卡 可供选择的答案数量* 4 试题答案* D 详解 题号* 10 题型* 单选题 题分* 1 难易程度(等级1-5逐渐变难)* 3 试题内容* 开机后显示器无显示,自检的范围不包括( ) A主机电源是否供电 B内存安装是否正确 C显卡安装是否正确 D硬件缺陷 可供选择的答案数量* 4 试题答案* D 详解 题号* 11 题型* 单选题 题分* 1 难易程度(等级1-5逐渐变难)* 3 试题内容* 计算机键盘的心脏部分是( )。 A连接线 B外壳 C电路板 D按键 可供选择的答案数量* 4 试题答案* C 详解 题号* 12 题型* 单选题 题分* 1 难易程度(等级1-5逐渐变难)* 3 试题内容* 背板接口中键盘接口为( ) A紫色 B绿色 C黑色 D淡绿色 可供选择的答案数量* 4 试题答案* A 详解 题号* 13 题型* 单选题 题分* 1 难易程度(等级1-5逐渐变难)* 3 试题内容* 目前( )接口的鼠标已经被淘汰。 A COM B PS/2 C USB D串行口 可供选择的答案数量* 4 试题答案* A 详解 题号* 14 题型* 单选题 题分* 1 难易程度(等级1-5逐渐变难)* 3 试题内容* 背板接口中鼠标接口为( ) A紫色 B绿色 C黑色 D淡绿色 可供选择的答案数量* 4 试题答案* B 详解 题号* 15 题型* 单选题 题分* 1 难易程度(等级1-5逐渐变难)* 3 试题内容* ( )接口易于安装,支持热插拔而且不用区分鼠标囷键盘接口。 A 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记本电脑外壳可以换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