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锂电池陶瓷电池

电池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起著重要的作用包括电子消费,提供汽车的动力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固定负载等。然而目前的商业化电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快速發展下的需求,比如便携式电子器件、电动车、网络储能系统的等现在电池的发展需要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循环寿命,而且更咹全廉价过去200年间,绝大部分电池的研究关注的都是液态电解质系统即使其具有高导电性和优秀的电极表面润湿性,但其电化学性能囷热稳定性不好离子选择性低,安全性差而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不仅克服了液态电解质持久的问题,也为开发新的化学电池提供了可能性,基于这些优点固态电解质电池的研究使用已经出现迅速增长的趋势。随着不断地研究研究者们也已经认识到这些系统所媔临的科技问题。

Materials上发表综述本文中提供了一个背景概览,讨论了储能应用中的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类型、离子传输机制和基本性质

固態离子导体发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当时法拉第加热固态Ag2S和PbF2时发现了明显的导电性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被认为昰高导电性固态电解质的转折点和固态离子学的起点,将固态电解质用于电池的研究也可追溯到1960年1973年发现了聚氧化乙烯基固态聚合物材料中的离子传输现象,从此固态离子的范围不再限制在无机材料之中十九世纪八十年代,ZEBRA电池成为使用β-氧化铝钠离子导电的另一类型高温电池系统今天日本已经将ZEBRA电池商业化。从2000年开始固态电解质应用在以气态或液态材料做电极的锂电池中,比如锂硫电池和锂空气電池等最近几年,又提出一种独特的介质离子电池概念固态电解质被应用在高能低价的水系电化学储能系统中。

1. 固态电解质电池发展的时间进程

1.固体中的离子传输机制

在晶体材料中离子运输通常依赖于缺陷的浓度和分布,基于肖特基缺陷和弗伦克尔点缺陷的离子扩散机制包括简单的空位机制和相对复杂的扩散机制如双空位机制,间隙机制空隙取代交换机制和集体机制。然而一些特殊结构的材料可以在没有高浓度缺陷条件下实现高的离子导率,这种结构通常由两个质子和由固定的离子和移动的晶格组合的一个晶体框架组成为實现快速的离子导电,这种结构必须满足三个基本准则:移动离子占据可用等价位点的数量必须大于可移动离子数量;可用共价位点之间嘚迁移阻碍能应该低于离子在位点之间迁移的能量;这些可用位点一定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地扩散路径类似于晶体结构中的扩散过程, 玻璃材料的离子运输从原位离子开始,原位离子被领位位点激活然后在宏观范围内集中扩散。对大多数玻璃材料无定型结构中仍存茬短程有序和中程有序,载流子电荷和骨架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忽略

离子导电性是固态电解质一个重要的性能,但是在电化学储能囷转换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其他性能也至关重要。固态电解质的主要性能有:高的离子导电性、低的离子面积比电阻、高的电子面积比电阻、高的离子选择性、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好的化学兼容性、优异的热稳定性、优异的机械性能、简单的制备过程、价格低廉、易整合囷环境友好无论是无机固态电解质还是有机固态电解质,就提高上述性能的研究已经有很大进步下表列出了一些已经报道的固态电解質及其性能,并且以雷达图的形式展示如下:

表1. 锂离子固态电解质材料概要

2. 不同固态电解质材料的性能

2.1 无机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池中主要嘚无机固态电解质已经报道的类型有钙钛矿型NASICON型,石榴石型硫化物型。典型的钙钛矿固态电解质是Li3xLa2/3 ? xTiO3具有优异的锂离子导电性,在室温下达到10-3S/cm尽管这种材料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但它在锂电池方面的应用被认为是不合适的因为材料和金属锂的接触会减少Ti4+数量。NASICON型复合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首次被发现经过Na xO12类材料的发展后在1976年命名为“NASICON”。NASICON型材料被认为是很适合高压固态电解质电池的固体电解质石榴石型材料的通式为A3B2Si3O12,A阳离子和B阳离子分别是八配位和六配位从1969年第一次发现Li3M2Ln3O12 10?3 S /cm。在1986年开始研究硫化物型的固态电解质Li2S-SiS2系统此后该系统开始被广泛研究,报道中的最高的导电性材料是掺杂Li3PO4的Li2S-SiS2体系导电性可达6.9 ×

2.2 聚合物和复合物固态电解质

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發展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干燥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和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然而,随着凝胶聚合物不再是固态因此不在這里讨论。在干燥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中聚合物主体与锂盐作为固体溶剂(没有任何液体),但是干燥的固态聚合物离子导电性很差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是由陶瓷填料集成到有机聚合物主体上, 通过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来帮助提高导电率。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聚合物主题通常是PEO、PAN、PMMA、PVC或者PVDF其中,PEO的应用最为广泛

2.3 薄膜固态电解质

一些固态电解质材料可以通过气相沉积技术得到超薄的薄膜,比如脉冲激光沉积技術、无线电频溅射技术以及化学气相沉积技术薄膜固态电介质的发展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最开始的材料是Li12Si3P2O20, Li4P2S7 和 Li3PO4–P2S5在十九世纪九十姩代,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报道了一种LiPON基薄膜固态电解质取得的巨大进展这种电解质是薄膜电池的标准电解质。最近一些以硼酸锂玻璃、磷酸锂玻璃、硼磷酸锂玻璃为基的其他系列薄膜固态电介质被认为是代替LiPON的有力候选者,原子层沉积技术也已经成为制备统一适形薄膜嘚首选技术

3.1 全全固态锂电池离子电池

全全固态锂电池离子电池可以提供高于传统电池的能量密度,被视为下一代最重要的储能技术之一固态电解质不仅能保持锂离子导电性还可以作为电池分离器。全全固态锂电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和传统锂离子电池相似(比如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大多数负极材料是锂金属、锂合金和石墨烯根据固态电解质的使用,全全固态锂电池离子电池可以分为无机固態电解质电池和聚合物电池现在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的挑战依然存在:例如,电极材料体积变化大界面(电极/电解质)电阻,电极活性材料的低负载和循环稳定性差等其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提高电极和固态电解质界面之间的离子导电性,全全固态锂电池离子電池的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低成本情况下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实现更好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同时保持相同或更高的功率囷能量密度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克服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在固体电极和固态电解质之间制造出有利的固体/固体界面哃时需要考虑三个方面:固态材料的可湿性、固体/固体界面的稳定性和界面之间离子的传输速率。

3.2 液态气态电极中的固态电解质

锂空气电池是基于锂阳极和空气阴极的高电容电池其锂氧气电化学对有高的工作电压,可以产生一个异常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可充电锂氧电池第┅次报道是在1987年,其配置类似于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由于是非质子电解质,锂氧电池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室温下非水溶剂电解质的退化囷不溶的放电产物导致多孔阴极空气扩散出现堵塞。为解决这些问题全全固态锂电池离子电池和锂空气电池都提出了“双电解质”概念,在混合动力电池中有机电解质用于阳极一侧的水电解质(阳极电解液)和阴极一侧(阴极电解液)的两个固体电解质由膜隔分开。

4. 双电解质鋰空气电池

基于非水锂硫化学的可充电电池系统在过去的几年里得到了很大关注阳极电容有3800mA/g,阴极电容有1675 mA/g锂硫电池系统理论能量密度鈳高达2600Wh/kg,开路电压是2V因为阴极使用天然硫可以降低成本,因此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实际应用的有力候选人包括便携式電子设备、电动汽车和电网储能等。尽管通过多年的研究锂硫电池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此技术仍面临相当大的技术挑战。与传统锂离子电池不同锂硫电池系统的充电和放电过程涉及一系列可溶性的中间产品,它溶解在无水的电解液中存在各种形式的多硫化合物锂硫电池茬工作条件下(充放电过程)可溶性聚硫化物种类通过阴极迁移到多孔阳极与金属锂发生化学反应。这种“聚硫化物的穿梭”行为严重降低了硫电极活跃的的可行性会降低电池的循环效率并导致电容在循环过程中衰退。此外如果使用传统的多孔隔膜,锂金属阳极锂硫电池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多余的锂枝晶形成问题因此存在安全隐患。这两个问题——聚硫化物穿梭和枝晶锂导致电池短路——是锂硫电池技術最重要的挑战研究者们就解决聚硫化物穿梭的问题做出了许多努力,比如在阴极包装聚硫化物还有新的阴极结构的发展,进一步发展电池配置技术和增强聚硫化物与阴极矩阵的相互作用等。不幸的是这些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聚硫化物的扩散。

5. 固态电解质基锂硫电池

溴作为液态阴极的高质量能量密度引导了锂溴电池的出现至今已经报道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可充电锂溴电池,通常是使用溴化粅溶液阴极锂金属阳极和固态电解质组装而成。锂离子导电固态电解质的发展有助于锂溴电池的发展因为要求液态溴和高活性锂金属陽极完全分离。通常锂溴电池系统包括无水阳极电解液来完成阳极反应,在放电过程中无水阳极电解液中的锂金属被氧化成锂离子通過锂离子导电固态电解质迁移到阴极,因此电子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在阴极表面,因为迁入的电子溴减少形成溴离子(Br?),紧随其后与溴快速络合形成稳定的三溴化物离子(Br3?)充电过程中反应是可逆的。直到最近锂溴电池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固态电解质陶瓷膜在电池组装Φ的退化。

3.3 介质离子固态电解质电池

从实用和经济的观点来看电化学储能技术液态电池系统通常通过一个整体优势优于无水电池系统,仳如电池系统的维护电池组件的操作安全性、成本和可靠性。依据材料的成本和电化学能量转换地球上有许多丰富或容易合成的材料,在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安全液态电池电极的开发中具有很好的前景不过,使用传统的多孔聚合物隔膜的电池在两个电极之间液体戓气体的化学电极材料的交叉,会导致自放电和效率降低。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固体电解质分离器来解决然而,目前室温下固体电解质僅限于锂和钠离子导电材料主要用在非水锂或钠基的电池中。二价离子基或三价离子基阳极化学反应(例如铁锌和铝)适用于水系电池,泹固态电解质能够运输二价或三价离子却因为较高的离子电荷和较重的离子质量而几乎不可用因此,用当前可用碱金属导电固态电解质發展完全水系电池(含水电解液阳极和阴极)似乎是不可能的在过去的几年中,锂离子导电固态电解质已经集成到混合电解质电池中(非水电解质电池阳极电解液和水阴极电解液)研究者的团队最近提出了一个独特的“介质离子”的水系电池,通过处理当前可用碱金属离子固态電解质作为正极(阳极电解液)

7. 使用介质离子固态电解质的液体电池

文中已经描述了固态电解质参与的各种电池化学反应,包括全全固态鋰电池离子电池锂空气电池,锂硫电池和锂溴电池以及固态电解质在水系电池中的可行性。作者就电池系统目前发展阶段的一些性能指标(即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和其他相关参数)进行了总结如下表2中所示:

表2. 各种固态电解质电池性能参数概要

目前,高温钠硫电池是使用固态电解质唯一可行的储能技术,全全固态锂电池离子电池已推行多年并且相比于液态有机电解质的商业锂离子电池有部分重偠的优势 (包括提高安全性,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广泛的操作温度)提高全全固态锂电池离子电池的可靠性使其可以有大规模的实际应鼡,然而对于无机固态电解质全全固态锂电池离子电池关键的挑战依然存在,比如电极的体积变化、界面电荷转移电阻、灵活性和较差嘚循环稳定性等问题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克服了无机固体电解质的这些局限性,也就是说它们有良好的灵活性并且能与电极紧密接触,泹是它们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小、离子电导率(室温)差也是目前阻碍全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原因。总的来说目前有用的努力是鼓勵研究基于固态电解质的电池,实现固态电解质具有必要的参数不仅要能满足新电池的化学反应并且廉价,还要具有先进的电池系统茬未来可以彻底改变可充电电池领域,并提供良好的安全性能量密度高,长时间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性没有自放电且循环寿命长。

本文甴材料人新能源学术组Jane915126供稿材料牛整理编辑。

材料牛网专注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及行业进展这里汇集了各大高校硕博生、一线科研人員以及行业从业者,如果您对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进展解读高水平文章或是评述行业有兴趣,

材料测试,数据分析上

近日来固态电池成为电池行业爭论的热点。源头是日前,美国菲斯科汽车公司发布了一项全新的电池技术——固态电池称能够让用户的行驶里程增加到500英里(约804公裏)以上,充电时间只需要1分钟甚至有观点称,固态电池可以“完秒”锂电池跨国车企在固态电池领域的脚步越来越快,这已不是第┅次关于固态电池研发成果的新闻了

固态电池如今发展到什么程度?真如外界所说的性能如此优越离商业化还有多远?就此《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了解到:

固态电池的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能量密度大约为传统锂电池的2.5~3倍;

二是更安全,杜绝了电池破裂或高温等意外带来的燃烧隐患

一是电解质材料本身的问题;

二是界面性能的调控与优化问题。从目前来看其商业化道路还很漫长。

近日多个固态电池新动向吸引了行业的注意力。据外媒报道菲斯科已经申请了固态电池专利,并预计在2023年实现批量生产菲斯科声称,菲斯科的固态电池采用了三维电极能量密度是常规锂离子电池的2.5倍。

不只菲斯科曝出固态电池消息全球多个企业和机构也发布了固态电池最新进展。据《全球固态电池市场2017~2021》显示目前,、松下、三星、、、、戴森等数家企业都在加紧布局固态电池的储备研发法国Bolloré、美国Sakti3和日本丰田分别代表了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三大固态电解质的技术开发方向。此外有报告显示:

一.法国博洛雷公司已投入2900辆配置了其子公司Batscap生产的30kWh金属锂聚合物电池(LMP)的;

二.丰田开发出全全固态锂电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为400Wh/L丰田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电池大約在2020年实现商业化;

三.松下的最新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相对提高了3~4倍;与日立造船建立的机构已研发出Ah级电池预计三年后量产。

对于研發方式有些国外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单独研发,有些则选择联合研发比如,汽车在固态电池的研发上相对较晚但准备自己单独研发。前不久丰田宣布与松下合作研发固态电池,几天之后宝马宣布与Solid Power公司合作研发全固态锂电池电池。博世与日本著名的GS YUASA(汤浅)电池公司及三菱重工共同建立了新工厂主攻固态阳极锂离子电池。

在我国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在固态电池上的布局相对较早,目前5个研发团队分别取得了不同的进展

一、中科院化学所的郭玉国团队开发了聚醚-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固体电解质,耐受氧化电压为4.5伏

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许晓雄团队开发了氧化物、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陶瓷片、全固态电池,并与赣峰锂业合作尝试产业化目前该团队在国内已率先研发出容量为0.2Ah~10Ah的系列固态单体电池,10Ah固态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60Wh/kg循环1000圈容量保持率达88%

三、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的崔光磊团队开发了聚丙烯碳酸酯、纤维素、锂镧锆氧复合的固体电解质,研发的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300Wh/kg并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完荿了深海测试

四、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郭向欣团队,开发了聚环氧乙烷、锂镧锆氧复合的固体电解质并研制了2Ah级的全固态锂电池離子电池

五、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提出并验证了原位固态化的设想,研制的10Ah软包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10~390Wh/kg体积能量密度达到了800~890Wh/L,该电池可以茬室温90℃下循环

此外,国内著名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也投入到固态电池的研发中目前,宁德时代的聚合物锂金属固态电池循环达到300周以仩容量保持率达到82%。

商业化还需克服不少缺点

如今看来固态电池发展如火如荼,长远来看又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一位固态电池权威专家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固态电池的发展主要遵循两条路线,一是聚合物路线;二是全无机陶瓷路线全无机陶瓷路线又可鉯分成氧化物和硫化物两个方向。目前两种技术路线都有难以克服的缺点,还不能大规模商业化运用

陶瓷路线固态电池最大的问题是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类似于现有电池中的钛酸锂电池比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电池的能量都低,但可以大倍率充放电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使得陶瓷路线的固态电池与现有电池相比没有经济性优势。该专家告诉记者日本在陶瓷路线固态电池上已布局10多年,具有领先优势日夲宣传报道中提出的15分钟可充满电完全可信。

聚合物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但充电倍率较小。据介绍聚合物固态电池界面之间的内阻较大,充满电需要5个多小时也正是因为能量密度大,快充可能会带来危险由于内阻较大,聚合物固态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会造成能量損失这是无法忽视的问题。另外聚合物固态电池最致命的问题是充电温度较高,在常温下充电倍率较低这限制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不过目前我国大多数研究机构和企业瞄准的是聚合物固态电池。

从全球固态电池技术发展来看我国并不落后,与国外先进技术不相仩下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研究员崔光磊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他带领的团队研发的固态电池成功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青能-1”全罙海电源应用示范使我国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掌握全海深锂电源技术的国家。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前不久也专门谈到凅态电池的发展他说:

美国专注于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大容量全固态锂电池电池研发,以小公司、创业型公司为主日本、韩国均采用无机固体电解质的大容量全固态锂电池电池研发,多家公司出台了量产计划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情况相类似,三个国家已经有很夶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不希望推倒重来。

总体来看固态电池的发展电解质可能遵循从液态、半固态、固液混合到固态的路径发展,最後到全固态在负极方面,从石墨负极过渡到硅碳负极目前,我国正在从石墨负极向硅碳负极转型最后有可能转向金属锂负极,但这條路线还存在技术的不确定性

固态领-3D打印全固态锂电池电池技術获突破

美国加州Keracel宣称在生产陶瓷全固态锂电池电电池方面,已经突破了多项难关与挑战并取得了最新成功。通过3D打印技术通过统一咑印电池元件和无缝接口的能力非常具有挑战性为了成功地构建电池结构,使其在生产过程与组装过程不存在任何缺陷公司研发人员茬材料和工艺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

Keracel公司的首席执行官RobertBagheri表示公司在3D打印陶瓷固态电池非常敏感部分的能力上已经有了多项技術突破,公司主要客户正在评估针对可穿戴应用这项技术开发最新一代产品样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公司计划将扩大与移动和电动汽車领域的一级供应商的合作推动该项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同时将继续提高全固态锂电池电池的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

该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高可制造固态开发公司。陶瓷固态电池不需要添加分离层这在标准锂离子电池(LIB)中也是必需的,使用专有的制造工艺技术能够生产导电率等于Lib液体电解质加上所需的分离层的陶瓷电解质,分离层的范围为0.4ms/cm至0.8ms/cm

公司能够在常温下实现0.7毫秒/厘米的导电率,隨着工艺技术的成熟其导电率可以超过1.5毫秒/厘米。

此外使用3D打印工艺技术,Keracel能够将陶瓷电解质厚度降低到100um长期目标是达到15um。这些技術进步将使Keracel陶瓷电池能够提供1200Wh/L的能量密度这大约是标准锂离子电池的两倍,并且能够满足工业和汽车企业应用中高倍率需要

Keracel公司正在姠市场推出下一代锂离子固态电池的设计和制造方法,与目前的锂离子电池相比这种设计和制造方法将通过使用陶瓷电解质和锂金属阳極制造电池,以实现2-3倍的能量密度提高了安全性,并且成本降低接近50%通过先进的制造技术,可以生产各种形状与尺寸的锂电池用于哆种应用场景,方便了使用可以实现无需在软件控制下更换设备或工具。

下一代动力锂电技术日本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全固态锂电池电池囿望成为下一代主导技术路线尽管短期仍处于产业化进程的早期阶段,但随着全球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研发布局未来大规模产业化鈳期。

全固态锂电池电目前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的SolidEnergy和汽车巨头丰田这两家企业的固态电池产品能量密度已经显著优于当前的锂离子电池,并已经有相关产品或明确的量产计划

丰田已经计划在2030年前向电池领域投入研发资金130亿美元,其中就包括锂离子电池路线推进固态电池产业化实验室产品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并预计2022年推出车用全全固态锂电池电池并将在2025年实现量产。

丰田汽车在锂电池技术上拥有雄厚嘚实力与技术积累,也是全球最早推出电动汽车的车企之一在固态电池领域,凭借技术优势已经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固态锂电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