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有什么用后建立了raid,如何取消恢复?

Intel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安装指南中英对照_图文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Intel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安装指南中英对照
&&华擎官网只有英文版的,我翻译后转成英汉对照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到你们。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0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 &
技术知识库
Intel IRST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安装方法
文章编号:032636&&&&& 5:06:28
&&相关文章
知识点分析:
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简称IRST)又称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早期的版本称Intel Matrix Storage Manager(简称IMSM)。该程序整合了磁盘管理程序控制台及SATA、AHCI、RAID驱动程序,主要用于Intel芯片组的磁盘管理、应用支持、状态查看等应用。&
默认条件下,该软件可无需安装。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或其它需求需要安装时,计算机的磁盘控制器模式必须为AHCI模式,才能正常安装。
1. 下载IRST程序后,使用第三方解压缩软件解压,执行解压后的Install目录下的Setup.exe可执行文件。具体如下图所示:
2.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下一步(N)&按钮。如下图所示:
3. 请仔细阅读警告信息,一旦安装后磁盘控制器的驱动程序将无法卸载。此时可直接点击&下一步(N)&按钮。如下图所示:
4. 接下来,请认真阅读许可协议。如确认无误,请点击&是(Y)&按钮继续。如下图所示:
5. 此时将列出系统要求和一些安装信息,可以直接点击&下一步(N)&按钮。如下图所示:
6. 安装程序将自动进入安装过程。稍等片刻完成后,请点击&下一步(N)&按钮。如下图所示:
7. 当安装完毕后,程序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请保存当前正在运行的工作内容,然后点击&完成(F)&按钮,重新启动计算机。如下图所示:
8. 安装完成后,开机进入系统时将自动启动&英特尔(R)快速存储技术&程序,可在右下角的任务栏托盘区域双击运行。
支持的RAID控制器:
Intel(R) Desktop/Workstation/Server Express Chipset SATA RAID Controller
Intel(R) Mobile Express Chipset SATA RAID Controller
Intel(R) ESB2 SATA RAID Controller
Intel(R) ICH7MDH SATA RAID Controller
Intel(R) ICH7R/DH SATA RAID Controller
支持的AHCI控制器:
Intel(R) Desktop/Workstation/Server Express Chipset SATA AHCI Controller
Intel(R) Mobile Express Chipset SATA AHCI Controller
Intel(R) 5 Series/3400 Series SATA AHCI Controller
Intel(R) 5 Series 4 Port SATA AHCI Controller
Intel(R) 5 Series 6 Port SATA AHCI Controller
Intel(R) ICH10D/DO SATA AHCI Controller
Intel(R) ICH10R SATA AHCI Controller
Intel(R) EP80579 SATA AHCI Controller
Intel(R) ICH9M-E/M SATA AHCI Controller
Intel(R) ICH9R/DO/DH SATA AHCI Controller
Intel(R) ICH8M-E/M SATA AHCI Controller
Intel(R) ICH8R/DH/DO SATA AHCI Controller
Intel(R) ESB2 SATA AHCI Controller
Intel(R) ICH7M/MDH SATA AHCI Controller
Intel(R) ICH7R/DH SATA AHCI Controller
支持的Windows操作系统:
Windows XP 32Bit & 64Bit
Windows 2003 32Bit & 64Bit
Windows Vista 32Bit & 64Bit
Windows 7 32Bit & 64Bit
Windows Server 2008 32Bit & 64Bit
Windows Server Bit
声明:联想网站提供的技术方案或与您产品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您需在完整阅读方案并知晓其提示风险的情况下谨慎操作,避免造成任何损失。
&&&&&&&&&&&&&&&&&&&&&&&&&&&&&&&&&&&&&&&&&&&&&&&&&&&&&&&&&&&&&&&&&&&&&&&&&&&&&&&&&&&&&&&
如果您对本文章有任何疑问或想进一步了解相关问题,请通过进行交流。&&
如果您需要其他帮助请访问 &也可以通过
获得技术支持SSD+RAID0启用英特尔快速存储_百度知道
SSD+RAID0启用英特尔快速存储
60G的SSD划分了2个区,15G的装系统,40G的装点别的,2块500G的西数蓝盘组RAID0,之后均分230+G的4个区。BIOS里面打开RAID模式。一切都很正常,但是进入win7安装好驱动之后打开英特尔快...
60G的SSD划分了2个区,15G的装系统,40G的装点别的,2块500G的西数蓝盘组RAID0,之后均分230+G的4个区。BIOS里面打开RAID模式。一切都很正常,但是进入win7安装好驱动之后打开英特尔快速存取技术里面的启用加速,选择18.6G的SSD作为RAID0盘的缓存的时候马上蓝屏,仔细看解释是如果选择SSD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作为机械硬盘缓存的话就会清除SSD上的所有数据...但是我之前刚装电脑的时候自己糊里糊涂的成功过一次,这次步骤照旧,系统镜像也没换,怎么就会不行了呢?
求答案:SSD+2机械组RAID0怎么才能在SSD上装系统然后还能划分出一块来作为RAID0的缓存,启用增强模式,我看有这样做成功的,就是不知道具体步骤
让我不开启增强模式凑合用或者其他的系统装在RAID盘上直接全部SSD作为缓存的就不要说了...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bigwhale知道合伙人
来自电脑网络类芝麻团
采纳数:472
获赞数:1737
参与团队:
首先要搞明白一点,Intel这个技术是为了照顾老的小容量SLC颗粒固态硬盘,本身就是一种兼顾的措施,作用有限,所以快速存储最小20G,最大60G(小了没作用,大了没必要),Intel官方建议60G以上容量的SSD没必要再用快速存储,直接装系统就好了,省得被机械盘拖累速度。而快速响应必须启用raid,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SSD和机械盘的一种特殊raid,你现在等于是在raid0上再叠加一个特殊raid,请自行斟酌到底有无必要。PS:快速存储有两种加速,只加速读和读写全加速,读写全加速性能最好,但是只要你3块硬盘任意一块出问题,那么后果自负...我怀疑不是设的18.6G太小,就是SSD的分区容量不足。60G还划两个区,15G用来装win7真是天方夜谭了,win7等你补丁打完一两个月用下来,光windows文件夹本身都会突破20G,更不要说还有其它文件夹了。我的建议:60G SSD就设一个分区,要加速的程序统统放进去,不用开启什么快速存储,完了;最简单,风险最小,性能还最好。raid0么,这玩意儿说实在话没什么必要,现在的raid0在持续读写上都不一定胜过SSD(持续写可能小胜,持续读完败),随机性能更是天差地别,魔兽装在SSD上和装在raid0上载入地图速度明显感觉SSD胜出一大截。往事不堪回首,曾经两个500G raid0中有一块盘故障了,然后买了块500G新的,又买了块1TB先把数据导出来,再把数据倒回去,噩梦啊...所以我在入了128G的SSD后果断拆了raid0,一是没那个必要了,二是如果1TB的两块盘组raid0有一块出问题的话,岂不是要买块2TB的盘把数据导出来?想想就头大...
匿名用户知道合伙人
mtg2002知道合伙人
擅长:暂未定制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浪潮存储系统AS500N2-M2用户手册 V1.0
尊敬的浪潮存储系统用户:衷心感谢您选用了浪潮存储系统!本手册介绍了本存储系统的技术特性与系统的安装、 设置和使用, 有助于您更详细地了 解和便捷地使用本款存储系统。 请将我方产品的包装物交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以利于污染预防,造福人类。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拥有本手册的版权。 未经浪潮集团有限公司许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本用户手册。 浪潮集 团有限公司保留随时修改本手册的权利。 本手册中的内容如有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如果您对本手册有疑问或建议,请向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垂询。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2012 年 1 月“浪潮”、“Inspur”是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Windows 是微软公司的注册商标。 Intel、Xeon 是 Intel 公司的注册商标。 其他商标分别属于其相应的注册公司。Page1 声明在您正式使用本存储系统之前, 请您先阅读以下声明。 只有您阅读了以下声明并且同意 以下各条款后,方可正式开始使用本存储系统;如果您对以下条款有任何疑问,请和您的供 货商联系或直接与我们联系。 如您未向我们就以下条款提出疑问并开始使用本系统, 则是默 认您已经同意了以下各条款。 1、我们提醒您特别注意:在任何时候,除了我们提示您可以修改的参数以外,您不要 修改本存储系统主板 BIOS 中的任何其他参数。 2、在您使用的存储系统出现任何硬件故障或您希望对硬件进行任何升级时,请您将机 器的详细硬件配置反映给我们的客户服务中心; 您不要自行拆卸存储系统机箱及机箱内任何 硬件设备。 3、本存储系统的内存、CPU、CPU 散热片、风扇、硬盘托架、硬盘等都是特殊规格的, 请您不要将它们和任何其他型号机器的相应设备混用。 4、您在使用存储系统过程中遇到的任何软件问题,我们希望您首先和相应软件的提供 商联系,由他和我们联系,以方便我们沟通、共同解决您碰到的问题。对于如数据库、网络 管理软件或其他网络产品等的安装、运行问题,我们尤其希望您能够这样处理。 5、如果上架安装本存储系统,请先仔细阅读本手册中的快速安装指南。浪潮致力于产 品功能和性能的持续提升, 这可能导致部分功能及操作与手册描述有所差异, 但不会影响使 用,如果您有任何使用疑难问题,请与我们的客户服务中心联系。 6、我们特别提醒您: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对您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备份。 7、此为 A 级产品,在生活环境中,该产品可能会造成无线电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可 能需要用户对其干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8、请仔细阅读并遵守本手册的安全细则。 9、本手册中涉及的各软、硬件产品的标识、名称版权归产品的相应公司拥有。 10、以上声明中, “我们”指代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潮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对以上声明的 最终解释权。Page2 安全细则1、本系统中的电源设备可能会产生高电压和危险电能,从而导致人身伤害。请勿自行 卸下主机盖并拆装、更换系统内部的任何组件,除非另外得到浪潮的通知,否则只有经过浪 潮培训的维修技术人员才有权拆开主机盖及拆装、更换内部组件。 2、请将设备连接到适当的电源,仅可使用额定输入标签上指明的外部电源类型为设备 供电, 为保护您的设备免受电压瞬间升高或降低所导致的损坏, 请使用相关的稳压设备或不 间断电源设备。 3、如果必须使用延长电缆,请使用配有正确接地插头的三芯电缆,并查看延长电缆的 额定值, 确保插入延长电缆的所有产品的额定电流总和不超过延长电缆额定电流限制的百分 之八十。 4、请务必使用随机配备的供电组件如电源线、电源插座(如果随机配备)等,为了设 备及使用者的安全,不要随意更换电源电缆或插头。 5、为防止系统漏电造成电击危险,务必将系统和外围设备的电源电缆插入已正确接地 的电源插座。请将 3 芯电源线插头插入接地良好、伸手可及的 3 芯交流电源插座中,务必使 用电源线的接地插脚, 不要使用转接插头或拔下电缆的接地插脚, 在未安装接地导线及不确 定是否已有适当接地保护的情况下,请勿操作使用本设备,可与电工联系咨询。 6、切勿将任何物体塞入系统的开孔处。如果塞入物体,可能会导致内部组件短路而引 起火灾或电击。 7、请将系统置于远离散热片和有热源的地方,切勿堵塞通风孔。 8、切勿让食物或液体散落在系统内部或其它组件上,不要在高潮湿、高灰尘的环境中 使用产品。 9、用错误型号的电池更换会有爆炸危险,需要更换电池时,请先向制造商咨询并使用 制造商推荐型号相同或相近的电池,切勿拆开、挤压、刺戳电池或使其外部接点短路,不要 将其丢入火中或水中,也不要暴露在温度超过 60 摄氏度的环境中,请勿尝试打开或维修电 池, 务必合理处置用完的电池, 不要将用完的电池及可能包含电池的电路板及其它组件与其 它废品放在一起,有关电池回收请与当地废品回收处理机构联系。Page3 关于本手册第一章 快速安装指南 本章帮助您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安全的方式完成本存储系统的安装。 第二章 系统概述 介绍本存储系统的配置规格、 功能及系统特性, 使您对浪潮存储系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三章 配置管理 详细介绍浪潮海量存储系统软件的操作方法, 使您能够迅速熟悉该系统的操作, 充分利 用该系统的强大功能。 第四章 疑难解答 对本存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解答。我们建议您在使用本存储系统之前仔细阅读本手册,以避免您在操作中出现失误。 手册中难免存在细节上的不足,希望您能够包涵,并及时给我们批评指正。技术服务电话: 地 邮 址: 编:86-531- 中国济南市浪潮路 1036 号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250101Page4 目声录明..................................................................... 2?安全细则..................................................................... 3? 关于本手册................................................................... 4? 第一章 快速安装指南 .......................................................... 1? 1.1 机柜准备 ............................................................ 1? 1.2 认识导轨套件 ........................................................ 1? 1.3 导轨调整 ............................................................ 2? 1.4 安装导轨到机柜 ...................................................... 3? 1.5 安装设备到机柜中 .................................................... 4? 1.6 安装硬盘到存储设备中 ................................................ 5? 第二章 系统概述.............................................................. 6? 2.1 系统特点和优势 ...................................................... 6? 2.1.1 特点 .......................................................... 6? 2.1.2 优势 .......................................................... 6? 2.2 系统规格 ............................................................ 7? 2.3 硬件概述 ............................................................ 8? 2.3.1 机箱前后视图 .................................................. 8? 2.3.2 机箱前控制板 ................................................. 10? 第三章 配置管理............................................................. 11? 3.1 新手上路 ........................................................... 11? 3.1.1 登录 ......................................................... 11? 3.1.2 初始化向导 ................................................... 13? 3.2 基本设置 ........................................................... 13? 3.2.1 系统状态 ..................................................... 13? 3.2.2 管理员设置 ................................................... 15? 3.2.3 时间日期 ..................................................... 15? 3.2.4 网络设置 ..................................................... 17? 3.3 磁盘管理 ........................................................... 19? 3.3.1 物理磁盘管理 ................................................. 19? 3.3.2 RAID 管理 .................................................... 20? 3.3.3 逻辑卷管理 ................................................... 26? 3.3.4 文件系统挂接 ................................................. 32?Page1 3.4 NAS 管理 ........................................................... 34? 3.4.1 NAS 用户设置 ................................................. 34? 3.4.2 配额管理 ..................................................... 42? 3.4.3 SMB/CIFS 设置 ................................................ 44? 3.4.4 NFS 设置 ..................................................... 46? 3.4.5 FTP 设置 ..................................................... 46? 3.4.6 数据备份与同步 ............................................... 47? 3.5 共享管理 ........................................................... 51? 3.5.1 文件目录管理 ................................................. 51? 3.5.2 SMB/CIFS 共享 ................................................ 52? 3.5.3 FTP 共享 ..................................................... 53? 3.5.4 NFS 共享 ..................................................... 56? 3.6 IP-SAN 管理 ........................................................ 58? 3.6.1 Target 设置 .................................................. 58? 3.6.2 Initiator 设置 ............................................... 60? 3.7 系统维护 ........................................................... 62? 3.7.1 系统监控 ..................................................... 62? 3.7.2 系统日志 ..................................................... 64? 3.7.3 系统配置备份与恢复 ........................................... 65? 3.7.4 系统恢复和升级 ............................................... 67? 3.7.5 电源控制 ..................................................... 68? 3.8 超级终端 ........................................................... 68? 3.8.1 登陆系统 ..................................................... 68? 3.8.2 用户接口命令 ................................................. 69? 3.8.3 系统恢复 ..................................................... 70? 第四章 疑难解答............................................................. 71? 附录Ⅰ:系统认证配置 ........................................................ 73? 附录Ⅱ:本地 LDAP 认证配置 ................................................... 75? 附录Ⅲ:Windows 上启动器的安装及使用 ........................................ 76? 附录Ⅳ:目标器命名规范 ................................................. 81?Page2 第一章 快速安装指南本文档基于浪潮 L 型免螺母通用导轨,介绍设备的快速上架。遵循下面的步骤,您可 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安全的方式,完成设备的上架安装。 注意 静电带来的威胁――静电是电子设备的致命威胁, 在接触设备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静 电防护,可能会在在不知不觉中,因为静电而击穿一些电子元器件,造成设备整体失效, 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在对设备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请务必做好静电防护。1.1 机柜准备调平机柜: 机柜必须放置于一个稳固的地方,调节机柜底部的四个调节支脚,使机柜平 稳的安放于地面。同时拆下机柜门和侧面板以方便导轨安装。 机柜接地: 为了避免电击危险,必须在机柜内安装接地装置。如果设备电源线接入作为 机柜一部分的电源插座,则必须为机柜提供适当的接地。如果设备电源线接 入机柜外部电源插座,电源插座的接地装置仅仅为本设备提供了接地,必须 为机柜及其内部的其他设备提供适当的接地保护。我们推荐您使用浪潮专门 为浪潮存储所设计的机柜。如果您使用的是浪潮存储机柜,机柜内部都已经 安全接地。请您尽量不要更改机柜内的各接地连接。 温 度 : 存储设备安装在机柜内,存储设备的操作、工作温度,不能低于 5℃,不能 高于 35℃。 通 风 : 存储设备所用的机柜必须为系统的前后部提供足够的风流来散热,并且必须 保证能够每小时排放 4100Btu 的热量,前后应各留有 1m 以上的空间。1.2 认识导轨套件本导轨套件包含的物品如表 1-1。 表 1-1 导轨套件 图示 说明Page1 L 型导轨(左右各一片) 该导轨采用后挂、灵活探柱、免螺母的设计,极大简化 了安装过程。 该导轨适用于 2U、3U、4U 设备的安装,承重可达 65kg。 前端定位柱(每片 2 颗,共 4 颗) 一般附带于前轨上。 使用时将定位柱固定到前轨后,搭于角轨固定孔中,起 到重力承接作用。 圆头螺钉(M5×6,每片 2 颗,共 4 颗) 一般附带于前后轨,前后各 1 颗。 使用时,将导轨固定到机柜角轨上,起到固定作用和一 定的重力承接作用。 皇冠螺钉(M5×16,每片 1 颗,共 2 颗) 一般附带于前轨。 使用时,将设备固定到机柜角轨上,起到固定作用,防 止设备脱落。1.3 导轨调整1.前后轨的长度可以在拉动时自由伸缩,为保证导轨的承载力,伸缩时需要 有一定的摩擦力,否则,会导致前后两片导轨过于松动;相反,如果过紧,前后轨 的长度将无法伸缩,这时就需要稍微松动图 1-1 所示的四颗松紧螺丝。图 1-1 2.拉伸前后导轨,使其长度与机柜角轨的前后距离大致相当。 3.根据设备前端耳朵的固定孔高度,调整导轨前轨的两个固定柱的固定位置, 并拧紧。 4.熟悉前后导轨的顶端的结构,如图 1-2 中所示,将顶端附带 M5×6 圆头螺 钉和 M5×16 皇冠螺钉拆下,将在后面的步骤中使用。Page2 图 1-21.4 安装导轨到机柜1.确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在机柜的角轨上,一般印有高度的刻度,下面将以 在 32U 位置处安装为例进行介绍。 2.在后导轨上,有两个挂接器,将下面的挂接器对准角轨 32U 刻度起点上面 的第二个孔位,上面的挂接器将对准 33U 刻度起点上面的第二个孔位,将挂接器从 孔位插入,然后向下压动,挂接器挂到角轨固定孔中,这时导轨 L 型部位应与 32U 刻度起点保持水平齐平,后轨固定孔在 32U 起点上方的第三个孔位中心露出,如图 1-3 所示。图 1-3 3.采用导轨标配 M5×6 圆头螺钉,拧入后轨固定孔,将后轨固定牢固。Page3 4.将导轨前端下边缘对准 32U 起点,拉伸导轨将固定柱伸入角轨固定孔,通 过圆头 M5×6 圆头螺钉将其固定(留出设备固定孔,位置根据设备前端耳朵固定孔 高度) ,如图 1-4 所示。图 1-4 5.拧紧前后轨之间的四颗固定螺钉。 6.根据上面步骤,安装机柜另外一侧的导轨,注意两侧导轨务必处于水平位 置,即同一高度。1.5 安装设备到机柜中注意 由于存储设备较重,为保证安全,在将存储设备安装到机柜的过程中,至少需要 4 人同时搬抬存储设备。1、 抬起存储设备,将其接近导轨,将存储设备前端两侧的下角,对准左右 L 型导 轨的拐角。 2、 保持存储设备水平,将设备前端放置在 L 型导轨上(此时前端的人员仍须用力 托住,保证安全) ,平稳地推入机柜,推入大约 1/3 后,可以减少为两人,最后 将机器完全推入机柜中,如图 1-5 所示。Page4 图 1-5 3、 采用 M5×16 皇冠螺钉, 通过机箱前端耳朵上的固定孔, 将存储设备固定到机柜。1.6 安装硬盘到存储设备中注意: 由于容量单元较重,为保证安全,在将扩展柜安装到机柜后,再安装硬盘。 为保护硬盘,防止静电损坏,请在接触硬盘安装前,确保佩带防静电手镯或 手套,包括衣服做好防静电处理。1.将硬盘从硬盘包装中取出,对应硬盘托架前的序号标签从 0―15 安装硬盘,硬 盘槽位图如图 1-6 所示。 2.最后从包装箱的底层,将前面板取出,将前面板安装到机箱的前端,通过卡柱 卡住。图 1-6 硬盘槽位图Page5 第二章 系统概述本存储系统是浪潮新一代存储系统,它融入活性存储技术理念,以其开放的架构,智 能的设计,灵活的配置满足成长型企业的各种需求。它融合了当前最先进的 NAS、IP-SAN 和 NAS-Head 存储标准和技术,扩展了网络存储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数据集中管理、存储 设备管理以及高级的数据保护功能。 本存储系统致力于全面满足中国商业用户的网络存储需求。针对日益增多的 NAS 和 IP-SAN 应用需求, 浪潮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了浪潮海量存储系统软件, 该软件集 NAS, IP-SAN,NAS-Head 功能于一身,可广泛用于政府部门、教育行业、中小企业、大企业的 部门以及 VOD 点播系统的数据网络存储应用中。 本存储系统主要应用于以太网环境,利用网络连接实现存储整合、文件共享,将存储 功能从通用文件服务器中分离出来, 使其功能更加专一, 从而获得更高的数据存取效率和 更经济的数据存储成本。2.1 系统特点和优势2.1.1 特点本系统支持多种文件共享协议,可安装部署于 Microsoft Windows、Linux 等多种操 作系统并存的复杂网络环境中, 无需为各种文件协议单独设置存储, 可轻松实现跨操作系 统的数据存储与共享。 本系统采用 Intel xeon 系列处理器,大容量 DDR3 ECC Registered/Unbuffered 内存 构建硬件平台, 可为用户提供强劲的数据处理能力; 双千兆以太网卡可以提供高带宽的网 络接入能力;支持 RAID0、1、5、6、10、50、60 等多种 RAID 级别,可有效保证数据安全。 本系统定位于中低端的存储市场,采用先进的 SATAII、SAS 硬盘,具备高性能、高可 用性、易用易管理的特点,是一款超高性价比的多功能存储产品,可有效满足用户的网络 存储需求。2.1.2 优势本存储系统综合了 NAS 和 IP-SAN 的多项优势, 和同类产品相比较, 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优势: 支持多种运行模式 IP-SAN、NAS、融合(IP-SAN 和 NAS 同时运行) 支持 NAS-Head RAID 高级特性Page6 阵列跨越(RAID10、50、60) 、磁盘漫游、全局热备盘 逻辑卷管理高级特性 卷扩容、快照 数据备份和同步 支持 Rsync 协议 易用性 基于 Web 的集中管理 基于向导的初始化配置 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访问控制, 支持 LDAP、 (Active Directory Service) ADS 域、NIS 认证 简洁明了的操作注释 安全性 内置安全防火墙 支持网络加密和数字认证的功能:SSL IP-SAN 功能支持 CHAP 校验 可扩展性 系统能够支持 16 硬盘 支持创建 256 个快照 支持大于 2TB 的逻辑卷、逻辑分区 支持卷和快照动态扩容 可维护性 系统监控:资源占用、磁盘掉盘 支持系统恢复:可以恢复到出厂状态 支持备份和还原系统配置 可靠性: 链路聚合,提高系统可靠性2.2 系统规格指标 型号 外型规格 操作系统 支持传输协议 支持网络文件系统 支持的网络客户端 硬盘槽位 硬盘类型 RAID 功能 处理器 ASAS500N2-M2 标准 19&工业机架(3U) 浪潮海量存储系统软件 TCP/IP,IPX,NetBEUI,iSCSI CIFS/SMB、FS、FTP Microsoft Windows、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等 单机 16 个热插拔槽位 支持 SATA,SAS 硬盘 RAID0,1,5,6,10,50,60 1 颗或两颗 Intel Nehalm 5500 系列处理器 参数Page7 DDR3 0MHz 系统内存 ECC Registered/Unbuffered DIMM,系统最大支持 6 条内 存,最大 24GB 网络接口 2 个千兆以太网接口,可扩展 1 PCI-E 2.0 x16 slot PCI 扩展插槽 1 PCI-E 2.0 x4 slot in x16 slot 1 PCI-E x4 (in x8) slots 2 PCI 32Bit/33 MHZ 5V 2 个 RJ45 网络接口 4 个后置 USB 接口; I/O 接口 1 个 VGA 接口 1 个后置串行接口 1 个 PS/2 键盘接口 1 个 PS/2 鼠标接口 供电要求 环境相对湿度 工作温度 物理规格 100-240V ,50-60Hz 8 - 90% 无凝固 10 - 35°C 132mm x 450mm x 647mm (高 x 宽 x 深)2.3 硬件概述本存储系统的外壳高度为3U,有16个硬盘槽位。硬盘驱动器具备热插拔功能。冗余风 扇保证散热强度。1+1冗余电源模块,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本存储系统是机架式存储系统,其机架符合电子行业协会(EIA)规定的19英寸标准。2.3.1 机箱前后视图机箱插满硬盘状态,前视图如图2-1所示。Page8 图 2-1 机箱前视图 A、扩展仓 A E、前控板 B、前置 USB 口 F、热拔插硬盘 C、前置串口 G、硬盘故障灯 D、扩展仓 B H、硬盘工作灯机箱后视图如 2-2 图所示。图 2-2 机箱后视图 编号 A B C D、 E F、G、H、I、J、K 电源输入接口 电源状态指示灯 电源模块 系统散热风扇 Slot6、Slot5、Slot4、Slot3、Slot2、Slot1 说明Page9 L M N O PPS/2 鼠标键盘接口 4 个后置 USB 接口 COM1 接口 VGA 接口 主板集成网卡 1 接口(下) 、网卡 2 接口(上)2.3.2 机箱前控制板图 2-3 机箱前控制板 编号 名称 电源指示灯 内部系统硬盘状态指示灯 NIC1 状态指示灯 NIC2 状态指示灯 说明 存储系统运行时常亮 内部系统硬盘处于活动状态 闪烁:网络连接 1 处于活动状态 闪烁:网络连接 2 处于活动状态 机箱预留 机箱预留 RESET 按钮 POWER 按钮 系统重新启动按钮 开、关机按钮Page10 第三章 配置管理本章将为您详细介绍本存储系统的配置管理和使用注意事项。 本存储系统的 Web 使用 界面对相对复杂的操作、 可能存在疑问的参数等都做了必要的说明, 在本手册中就不再赘 述,因此请用户结合 Web 使用界面和用户手册来熟悉和使用本系统。3.1 新手上路3.1.1 登录用户可以通过 Web 浏览器访问浪潮存储系统, 建议使用 IE6.0 + 的方式浏览。 为保护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对管理软件采取了授权与激活的方式,如果您购买的产品 中包含了服务的内容, 服务工程师服务过程中对浪潮海量存储系统软件进行注册激活。 如 果您的产品不包含服务,请按如下步骤完成浪潮海量存储系统软件的注册激活。 1、 如果您已经获得了用于浪潮海量存储系统软件的 License,可直接跳到步骤 2; 如果您还没有获得, 请与您的代理商或浪潮客户服务部联系, 请在联系前准备好您机器的 序列号或机器码。 2、 连接好存储系统与存储管理客户端,在存储管理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 https://192.168.1.1,192.168.1.1 为浪潮存储系统出厂设置的 IP 地址,出现如下图 3-1-1-1 所示界面。图 3-1-1-1 注册界面 3、 在上图界面中, 填入 License 注册码并点击确定, 便可以实现存储系统的注册激 活。Page11 4、完成注册激活后,您下次登录,将不再出现注册界面,可直接登录管理。完成激 活后,可以开始对存储系统进行管理。 在管理员控制台的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 https://192.168.1.1 即可显示登录界面, 系统默认管理员为 admin,密码是 root,如图 3-1-1-2 所示。图 3-1-1-2 登录界面 登录之后系统即显示主页面,主页面包括五大部分:初始化向导、主功能区、辅助功 能区、操作显示区,如图 3-1-1-3 所示。图 3-1-1-3Page12 3.1.2 初始化向导初始化向导为首次使用本系统的用户提供了简便、 直观的设置方法, 用户可以按照向 导中所示的步骤,一步一步地设置系统,如图 3-1-2-1 所示。图 3-1-2-1 初始化向导3.2 基本设置 3.2.1 系统状态系统状态包含有三个页面:系统信息、磁盘信息、系统服务。为用户显示了系统当前 的各项基本信息和所有的服务状态。3.2.1.1 系统信息系统信息显示系统当前的基本信息、内存信息、网络状态信息,图 3-2-1-1 所示。Page13 图 3-2-1-1 基本系统信息 网络状态显示当前系统中的所有网卡设备信息。 图中所示状态为网卡绑定 (即网络聚 合) ,具体请见网络设置界面。 说明: 平均负载:表示在过去的 1、5、15 分钟内运行队列中的平均进程数量。 备份空间利用率:表示备份分区空间利用率。3.2.1.2 磁盘信息磁盘信息如图 3-2-1-2 所示。图 3-2-1-2 系统磁盘信息Page14 说明: 其中绿色灯磁盘表示 RAID 成员盘, 蓝色灯表示游离盘, 黄色灯表示 RAID 的热 备盘,紫色灯表示 RAID 的重建盘,红色灯表示损坏盘,显示位没有磁盘则表示该盘 位没有插硬盘。3.2.1.3 系统服务系统服务界面列出了本系统的所有服务, 并提供了统一的开启和关闭按钮, 如下图所 示,详细介绍请参看各模块说明。图 3-2-1-3 系统服务信息3.2.2 管理员设置管理员设置为用户提供了修改管理员密码的功能,如图 3-2-2-1 所示。图 3-2-2-1 管理员设置3.2.3 时间日期时间日期管理为用户显示系统时间,可以对时间协议、时区等进行设置,在设置时间 等操作中确保和硬件时间同步。Page15 3.2.3.1 时间日期设置修改时间,将用户需要的时间输入并点击【更改】按钮,进行时间设置,点击【刷新】 按钮,获取系统当前的最新时间,图 3-2-3-1 示。图 3-2-3-1 系统时间更改3.2.3.2 时间协议设置选择【启动时间协议】按钮,在列表中选择时间服务器域名,点击【即时同步】按钮, 实现即时连接时间服务器并进行系统时间同步。 如果要想让本存储系统定时与网络时间服 务器始终保持同步,请点击【更改设置】 ,应用当前更改,图 3-2-3-2 示。图 3-2-3-2 统时间即时同步 如果要添加、删除服务器,请在空白处填入时间服务器名称,并点击【添加】按钮, 系统会将输入的服务器名称添加到列表中。点击【删除】按钮,系统会将选中的服务器在 列表中删除。3.2.3.3 时区设置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在列表中选择需要的时区,并选择是否采用 UTC 时间,点击【更 改设置】 ,应用当前所选时区,如图 3-2-3-3 示。Page16 图 3-2-3-3 统时区设置3.2.4 网络设置网络设置用来显示和设置网络信息:主机名、DNS、默认网关、网卡信息等,并提供 链路聚合功能。3.2.4.1 基本信息网络基本信息显示系统的主机名、默认网关、主从 DNS 地址、防火墙设置情况,图 3-2-4-1 所示。图 3-2-4-1 网络基本信息说明: 主机名为字母、数字、下划线、点“.” 、“-”的组合,出厂的默认值为 inspur_storage。 默认网关指系统连接到网络的默认路由地址, 如果设置网卡时选择 自动获取 IP 地址,默认网关和 DNS 无需设置。 防火墙已经根据不同的模式进行了优化,用户只需选择开启和关闭即可。Page17 3.2.4.2 网络信息网络信息包括网络连接和网卡信息两个部分。 网络连接列表列出了系统中所有可用的 连接设备,网卡信息列出了所有的物理网卡设备,如图 3-2-4-2 所示。其中网卡工作方式 分为独立工作、负载均衡两种。图 3-2-4-2 网络信息 点击网络连接列表中的 按钮,可以对网络连接进行编辑,如图 3-2-4-3 所示,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所选择设备进行编辑。 其中 MTU 值最好要小于网关的 MTU 值, 以免造成 数据丢失。MTU 的默认值是 1500,如果用户所用的交换机支持更大的巨型帧设置,那么可 以设置 MTU 值和交换机的帧大小一致为宜。图 3-2-4-3 编辑网络连接 点击网络连接列表中的 按钮,会弹出如图 3-2-4-4 所示的取消聚合对话框,您可以对要取消的设备重新进行设置,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请您耐心等待,请您尽 量保证所填写的信息正确,以免造成网络中断的现象。Page18 图 3-2-4-4 取消聚合 在网卡信息列表中选择两块或两块以上可用的网卡设备,点击【网络聚合】 ,会弹出 如图 3-2-4-5 所示的新建聚合对话框,网卡聚合默认使用负载均衡模式。图 3-2-4-5 新建网卡聚合网卡聚合是指将两块网卡虚拟成一块网卡使用, 负载均衡模式在提高网络连接可靠性 的同时还能增加网络 IO 性能。3.3 磁盘管理3.3.1 物理磁盘管理物理磁盘管理页面主要显示本地磁盘和 IP-SAN/FC-SAN 虚拟磁盘, 如图 3-3-1-1 所示。Page19 图 3-3-1-1 物理磁盘列表 图 3-3-1-1 列出了系统当前所有可用的磁盘。系统物理磁盘状态可分为 online、 hotspare、good 及 bad 四种状态,其中 online 为成员盘,hotspare 为全局热备盘,good 为可使用的游离盘, bad 为不可使用的游离盘; hotspare, good 状态磁盘可相互转换, bad 状态磁盘必须先转换为 good 盘,才可以正常使用。用户可点击【操作】按钮执行磁盘状 态转换及磁盘定位显示操作。 如果用户还连接了 JBOD 到本系统, 在此管理页面还会显示 “阵列 1 的物理磁盘信息” 列表。RAID 管理中的界面显示与此类似。3.3.2 RAID 管理RAID 管理为用户提供了对系统中的 RAID 进行新建、删除、编辑、热备盘管理、适配 器管理、查看 BBU 信息和日志信息查看等功能。 用户进入 RAID 管理界面后,首先看到的是系统中的 RAID 列表信息,初始状态如图 3-3-2-1 所示。图 3-3-2-1 RAID 列表说明: RAID:RAID 简称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 是一种由多块硬盘构成的冗余阵列。成 员盘:磁盘已加入 RAID 阵列,并处于 RAID 中成员状态。Page20 热备盘:磁盘已加入 RAID 阵列,但处于备份状态,当 RAID 中的某块成员盘损坏后, 热备盘即自动顶替并进行数据的恢复。 游离盘:没有加入 RAID 的物理磁盘,在界面列表显示,用户可选择创建 RAID 或转换 为热备盘。用户新加入系统的物理磁盘都处于游离盘状态。 全局热备:即处于备份状态的物理盘。系统中 RAID(除 RAID0)发生成员盘掉盘后, 全局热备盘都可以自动顶替,并自动转化为该 RAID 的成员盘;如果系统中某一个成 员盘驱动器失效了,那么 RAID 控制器也会自动地将备份盘加入并重建这些数据。当 然,对于 JBOD 扩展的 RAID 并不能使用系统自身的热备盘。3.3.2.1 新建 RAID点击【新建 RAID】 ,系统会弹出可用磁盘列表,根据需求选择 RAID 类型、块大小、 磁盘名称、初始化方式、读写策略和 I/O 策略,如图 3-3-2-2 所示。图 3-3-2-2 在列表中显示新建的 RAID块大小: 即条带大小,指写入 raid 中的数据被分割为“条带” ,每个条带以阵列形式写到 组成 raid 的不同成员盘上,系统默认为 64KB 大小。 I/O 策略: Cached 策略:操作过程中,首先从 cache 中读写数据; Direct 策略:操作过程中,直接从硬盘读写数据,如果一个数据单元被反复读 取访问时,数据才会进入缓存,在完全随机读取状态下,是不会有数据进入缓存的。 初始化方式: 无初始化:在创建新 raid 后,不对所创建的 raid 进行初始化操作。Page21 快速初始化:指对 raid 进行部分初始化操作; 全初始化:当用户执行全初始化时,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并在执行过程中不能进 行对 raid 的其他操作,用户可在 raid 列表里的进度条中查看执行进度。 读策略: RA(ReadAhead) :即预读策略,控制器不断的提前读取未被请求的数据,并将数 据存入内存,期望这些数据被使用。可以更快的提供连续数据,但当访问为随机数据 则效果不佳。 ADRA(AdaptiveReadAhead) :即适中策略,当最近两次访问的数据存储在连续扇 区上时,将采取适中策略。 NORA(NoRead Ahead) :即标准策略,不采取预读方式,当读取为大量的随机数 据,此方法最有效果 写策略 : WriteThrough: 所有数据在以命令完成状态返回到计算机之前, 直接写入到硬盘; WriteBack: 暂时将数据写到 cache 中, 待硬盘闲置时将数据写入硬盘。 Write 和 Through 相比,WriteBack 大幅度提高 raid 性能,但数据有一定危险性,在突然断电 情况下,会丢失存于 cache 而尚未写入硬盘的数据。 当选择 Bad BBU 模式 ,终端设置为 Write Back 属性; 当选择 Write Through 模式 ,终端设置为 Write Through 属性; 当选择 Write Back 模式,程序会自动判断此时系统是否有 BBU。如果有 BBU,则 设置为 Write Back 属性;如果无 BBU,则设置为 Write Through 属性。 点击【创建】 ,完成新建 RAID 操作。系统将把新创建的 RAID 显示在 RAID 列表中。点 击 ,可对 RAID 列表中的 RAID 进行编辑,图 3-3-2-3 所示。图 3-3-2-3 在列表中显示新建的 RAID说明(m:创建 raid 的成员盘个数): 1)RAID10:m 为 4 的倍数 2)RAID50:m&=6 且 m 为偶数 3)RAID60:m&=6 且 m 为偶数Page22 3.3.2.2 编辑 RAID若需编辑某个 RAID,可点击 图标,进入 RAID 编辑页,这里列出 RAID 的详细信息,点击【返回】 ,可以返回到 RAID 管理界面。在编辑界面,可以对 raid 的属性进行修改、 raid 初始化、成员盘定位及删除操作,图 3-3-2-4 所示。图 3-3-2-4 RAID 编辑页一致性检测: 用来管理 RAID 的数据一致性, 是对 raid 中互为镜像的磁盘数据进行一 致性检查和主数据块进行重新校验,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错误数据,保证 raid 阵 列中数据的完整性。 磁盘定位:通过执行操作后的插槽上 LED 灯的闪烁,来确定组成 raid 的物理成员盘 位置。3.3.2.3 热备盘管理点击进入 【热备盘信息】 界面, 弹出热备盘和游离盘列表, 用户可根据需求进行转换。 点击 图标进行游离盘和热备盘的相互转换,图 3-3-2-5 所示。Page23 图 3-3-2-5 热备盘管理3.3.2.4 适配器信息点击进入【适配器信息】界面,可以查看系统中存在 raid 个数和物理磁盘个数,并 可对蜂鸣器的状态进行查看。点击【更改】按钮,对蜂鸣器状态进行修改,图 3-3-2-6 所示。图 3-3-2-6 适配器信息 蜂鸣器状态包含:Enabled,Disabled 及 Silence; Enabled:当遇磁盘故障,如掉盘时,系统将发出蜂鸣告警。 Disabled:任何情况下,蜂鸣器都不发出声音告警。如果设置为 Disabled,下次系 统启动时仍将保持此状态。 Silence:蜂鸣器设置为 Enabled 状态时,遇到故障蜂鸣器会不停的声音告警,此时 用户可以设置为 Silence 状态暂时停止告警。 当下次系统启动时, 蜂鸣器仍为 Enabled 状态。3.3.2.5 BBU 信息点击进入【BBU 信息】界面,可以查看 BBU 的基本信息、容量信息,设计信息及当前 信息。初始状态如图 3-3-2-7 所示。Page24 图 3-3-2-7 BBU 信息3.3.2.6 配置导入点击进入【配置导入】界面,对适配器是否有外来 raid 配置进行扫描。如果有外来 配置,可点击【配置导入】按钮,载入外来配置;或点击【配置删除】按钮,对外来配置 进行删除。点击【配置扫描】按钮,可对外来 raid 配置重复扫描,图 3-3-2-8 所示。图 3-3-2-8 配置导入 ? 当外部有新的 RAID 配置信息载入(即同类型机器上的 RAID 成员盘插入此机器上)时, 用户扫描发现新配置,并点击【配置导入】 ,可对 RAID 信息恢复;如果点击【配置删 除】 ,则原来 raid 信息清除,插入的成员盘转换为 good 状态物理磁盘。3.3.2.7 日志查看点击进入【日志查看】界面,可以对适配器日志和 BBU 日志进行查询、清空和下载。 选择日志获取类型,并点击【获取日志】按钮,如图 3-3-2-9 所示。Page25 图 3-3-2-9 查询后日志信息显示3.3.3 逻辑卷管理用户进入逻辑卷管理界面后,首先看到的是系统中的逻辑磁盘列表,如图 3-3-3-1 所示。图 3-3-3-1 逻辑磁盘列表说明: 逻辑磁盘:由 RAID 或 IP-SAN/FC-SAN 虚拟盘构成,可以在其上划分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 相当于传统磁盘上划分的分区, 根据需要不同可以创建用于 NAS 或 IP-SAN 的逻辑分区,用于 NAS 的分区需要先挂载才能被使用。可以对逻辑分区创建快照。 快照: 是对逻辑分区上某一时刻数据在冻结状态下的精确拷贝, 本系统上快照分为只 读快照和可写快照。若原分区是用于 NAS 的,则快照在挂载后才可以使用。Page26 3.3.3.1 逻辑磁盘管理点击【新建逻辑磁盘】 ,弹出窗口列出当前可用的物理存储设备列表(RAID 或 iSCSI 虚拟盘),用户选择用于构建逻辑磁盘的设备,图 3-3-3-2 所示。图 3-3-3-2 创建逻辑磁盘 点击 除。 点击 转到逻辑磁盘编辑界面,图 3-3-3-3 显示了逻辑磁盘 vda 的基本信息。 可以删除逻辑磁盘。若逻辑磁盘上创建有逻辑分区,则此逻辑磁盘不能被删图 3-3-3-3 逻辑磁盘基本信息 图 3-3-3-4 显示了构成逻辑磁盘的物理存储设备和所划分的逻辑分区。Page27 图 3-3-3-4 物理存储设备信息和逻辑分区信息 在物理存储设备信息中显示了逻辑磁盘 vda 由/dev/sda 单个物理设备构成。 【增 点击 加存储空间】可以将逻辑磁盘扩容。图 3-3-3-5 逻辑磁盘扩容说明: 若构成逻辑磁盘的物理存储设备是 RAID,则不允许选择 iSCSI 虚拟盘为其扩容。若 构成逻辑磁盘的物理存储设备是 iSCSI 虚拟盘,则不允许此逻辑磁盘扩容。 RAID 和 iSCSI 虚拟盘不可以混用,且若选择使用 iSCSI 虚拟盘构建逻辑磁盘,iSCSI 虚拟盘只能选择一块。 点击【新建逻辑分区】按钮可以在逻辑磁盘上创建逻辑分区。Page28 图 3-3-3-6 创建逻辑分区 图 3-3-3-6 显示了创建用于 NAS 应用的逻辑分区的界面,文件系统的类型为 ext3, 也可选择文件系统类型为 xfs,适用于大文件读写的 NAS 应用场合;若选择的文件系统类 型为 iscsi,则创建的逻辑分区将用于 IP-SAN。 创建逻辑分区后,可以看到逻辑磁盘上相关信息的变化,可点击 存储设备和逻辑分区,图 3-3-3-7 所示。 图标,删除物理图 3-3-3-7 逻辑磁盘信息3.3.3.2 逻辑分区管理在逻辑分区管理页面,可以查看某一逻辑磁盘上所有分区的信息,点击 将逻辑分区删除,如图 3-3-3-8 所示。 图标,可图 3-3-3-8 逻辑分区列表 点击 可以对逻辑分区进行编辑,图 3-3-3-9 显示了分区 vda1 的基本信息。Page29 图 3-3-3-9 分区基本信息 点击【分区扩容】按钮,可以对逻辑分区进行扩容,如图 3-3-3-10 所示。图 3-3-3-10 逻辑分区扩容 图 3-3-3-11 显示了逻辑分区 vda1 的快照列表和定时快照计划列表。目前分区 vda1 还没有创建快照和定时快照计划。图 3-3-3-11 快照列表和定时快照计划列表 点击【创建快照】按钮,可以创建快照和添加定时快照计划,如图 3-3-3-12 所示。图 3-3-3-12 创建快照Page30 只读快照在挂载或通过 iscsi-target 对外映射之后均不允许在其上进行写操作,可 写快照可以进行读写操作。快照大小一般为原逻辑分区大小的 30%左右即可。 若用户需要添加定时快照计划,则应在上面的窗口中【定时快照】里选择“是”,则 出现以下界面,如图 3-3-3-13 所示。图 3-3-3-13 添加定时快照计划 在图 3-3-3-13 显示了在每个周一的 9:00、12:00、18:00 三个时间点创建定时快照。 定时快照保存个数为 5 表示若定时快照个数达到 5 个, 则在创建新快照时会将最早创建的 快照删除。 逻辑分区 vda1 创建的快照和添加的定时计划,点击 除,图 3-3-3-14 所示。 图标可以将快照或快照计划删图 3-3-3-14 快照列表和快照计划列表3.3.3.3 快照管理在快照管理界面可以查看某一逻辑磁盘上的所有快照信息,点击【删除】可以将快照 删除,如图 3-3-3-15 所示。Page31 图 3-3-3-15 快照列表 点击【扩容】将弹出快照扩容界面,如图 3-3-3-16 所示.图 3-3-3-16 快照扩容 图 3-3-3-16 将使被扩容的快照在原来大小的基础上扩大 5GB 的空间。逻辑分区和快照自动扩容: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逻辑分区、快照的使用率会不断上升。 浪潮存储系统会自动执行扩容操作, 避免分区和快照失效。 每次扩容都是在原逻辑分 区或快照大小的基础上增加 30%的容量,并按照用户设定的告警策略向用户告警。当逻辑分区或快照所在的逻辑磁盘没有足够的空间时,自动扩容功能失效。请用户 随时跟踪系统空间使用状况,及时添加物理磁盘或 JBOD 扩展。 单个逻辑分区的最大快照数量为 32 个。 系统最大快照数量为 256 个。3.3.4 文件系统挂接创建的用于 NAS 场景的逻辑分区需要被挂载之后才能被使用, 同样, 若快照的原分区 是用于 NAS 的逻辑分区,则此快照也需要被挂载才能被使用。3.3.4.1 逻辑分区挂载在逻辑分区挂载页面可以看到所有用于 NAS 场景的逻辑分区, 包括已挂载的和未挂载 的,如图 3-3-4-1 所示。Page32 图 3-3-4-1 逻辑分区挂载列表 图 3-3-4-1 显示了当前未挂载的逻辑分区 vda1 和 vda2。 要进行挂载需要点击 图标,弹出挂载窗口,点击【确定】后,系统会自动创建挂载点并进行挂载,图 3-3-4-2 所示。图 3-3-4-2 逻辑分区挂载 挂载成功后,会显示此逻辑分区的总空间,可用空间,空间利用率等信息,如图 3-3-4-3 所示。图 3-3-4-3 逻辑分区挂载信息 图 3-3-4-3 显示了逻辑分区 vda1 已经被挂载,点击右端的 载,卸载后系统会自动删除原先创建的挂载点。 图标,可以将此分区卸3.3.4.2 快照挂载管理图 3-3-4-4 显示了系统中原分区是 NAS 的未挂载的快照。点击 操作方式同逻辑分区挂载相同。 图标可以进行挂载,Page33 图 3-3-4-4 快照挂载列表 图 3-3-4-5 显示了快照挂载后的信息,用户可以点击 图标,进行卸载操作。图 3-3-4-5 快照挂载列表快照挂载后显示的空间大小和空间利用率不是快照本身的大小, 而是在创建快照的时 间点原逻辑分区的空间大小和空间利用率。 要浏览所有的挂载点可以在共享管理/文件目录管理中查看,如图 3-3-4-6 所示。图 3-3-4-6 挂载点列表3.4 NAS 管理3.4.1 NAS 用户设置3.4.1.1 简介“NAS 用户”是指 NAS 共享所使用的用户, 是相对系统本地用户和针对 NAS 应用而言, NAS 用户也属于系统用户。 本系统不使用以文本文件方式保存用户数据的传统的“本地用户”作为 NAS 共享用 户,而是使用 LDAP、ADS 域、NIS 服务提供的用户及其认证。 1、使用 LDAP 认证 使用 LDAP 服务器存储用户数据和提供用户账号验证。 LDAP 是 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al(轻型目录访问协议)的简称,它以树型目录结构存储数据,具有高效、Page34 快速的特点,同时采用服务端-客户端访问方式,可以作为多台客户端的统一的用户源和 认证方式。 本系统集成了一个 LDAP 服务器,可用于本机或其它机器的用户认证,当需求的用户 数量较大 (&100) 或要求用户认证速度较快时, 建议采用一台外部的服务器专门提供 LDAP 认证服务,否则使用本机 LDAP 服务将会占用相当一部分 CPU 资源。 2、使用 ADS 域认证 使用 Windows 2000 或 Windows 2003 系统提供的 ADS 服务进行用户认证。 是 Active ADS Directory Service 的简称,使用 ADS 服务建立的域是 Windows 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域类 型,另外一种是较早的 Windows nt 4.0 域。目前常用的是 ADS 域,本系统可使用 ADS 域 认证而不支持 NT4.0 域认证。 3、使用 NIS 认证 使用 NIS 服务提供的用户信息和用户认证。NIS 是 Network Information Services (网络信息服务)的简称,它是基于 RPC 的用户信息服务,和 LDAP 服务、Windows 域服 务一样,可用于集中用户源管理和账号密码验证。 在本系统中,LDAP、Windows ADS 域、NIS 三种认证方式可组合使用,其中 LDAP 认证可用 于 NAS 服务的 SMB/CIFS、FTP、NFS 服务的用户认证;ADS 域认证可用于 SMB/CIFS 服务、 FTP 服务;NIS 认证适用于 FTP、NFS 服务,不能用于 SMB/CIFS 服务。各个服务支持的认 证方式如表 3-4-1-1 所示。 NAS 服务认证方式 LDAP ADS NIS SMB/CIFS √ √ × 表 3-4-1-1 NFS √ × √ FTP √ √ √说明: 如果 SMB/CIFS 服务同时选用 LDAP 和 ADS 作为认证方式时, 系统只使用 ADS 作为用 户源。3.4.1.2 系统认证本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三种认证方式, 分别是: “使用 LDAP 认证”、 “使用 ADS 认证”、 “使用 NIS 认证”。 1、使用 LDAP 认证 安装配置好 LDAP 服务器(外部或本系统自带的) ,勾选“使用 LDAP 认证”复选框、Page35 填写该认证的各配置项,如图 3-4-1-1 所示,可设置使用 LDAP 认证。图 3-4-1-1 使用 LDAP 认证 各配置项的说明见附录 I。 2. 使用 ADS 域认证 勾选“使用 ADS 域认证”复选框,填写域认证相关设置,可设置使用 ADS 域认证,前 提是配置好一个可用的 ADS 域服务器。 若设置出错将弹出提示框和出错信息, 如加入域失 败等,设置完成后页面将自动重加载。图 3-4-1-2 使用 ADS 域认证 配置项说明见附录 I。 3. 使用 NIS 认证 勾选“使用 NIS 服务”,填写“NIS 域名”、“NIS 服务器”,可设置使用 NIS 服务 作为用户来源和用户认证方式,如图 3-4-1-3 所示。图 3-4-1-3 使用 NIS 认证 使用 NIS 认证的配置项说明见附录 I。 4. 各认证方式组合使用 通过勾选或撤销对应复选框决定各认证方式的启用,各认证配置项同前述。Page36 3.4.1.3 本地 LDAP使用 LDAP 认证方式需要 LDAP 服务器, 一台 LDAP 服务器可用于多台机器的用户认证, 我们推荐使用一个外部的服务器提供 LDAP 服务,这样不仅允许较大量的用户(&100) ,认 证速度也较快,还可使用 TLS 加密传输。 同时本系统还集成了一个 LDAP 服务器,在用户数量较少、仅供本机用户认证或者供 多机用户认证但不需要 TLS 加密传输时使用。本地 LDAP 服务器的配置操作要在配置系统 认证方式前进行。 通过“NAS 管理/NAS 用户管理/本地 LDAP”页面配置本地 LDAP 服务,如图 3-4-1-4 所示,各配置项的说明见附录 II。图 3-4-1-4 设置本地 LDAP 服务3.4.1.4 用户组管理NAS 用户组管理为用户提供了对用户组的查看、编辑、添加、删除等功能。 说明:所有类型(LDAP、ADS 域、NIS)的用户组都具有查看用户组列表和用户组信 息的功能,仅有 LDAP 用户组具有添加、编辑、删除、添加组成员、删除组成员等功 能。 1.查看用户组信息 (1)查看用户组列表 在用户组管理主页, 当载入页面或刷新页面时, 将会以表格形式显示当前所有用户组 列表的第一页的用户组(每页显示 20 个用户组) ,显示信息包括用户组 ID、用户组名、 用户组类型和编辑、删除等操作链接图标,初始状态如图 3-4-1-5 所示。Page37 图 3-4-1-5 用户组列表 (2)查看/编辑指定用户组信息 在用户组管理主页,点击列表中某个用户组信息行右侧的查看/编辑图标 该用户组的查看/编辑页面,如图 3-4-1-6、图 3-4-1-7、图 3-4-1-8。 ,将进入图 3-4-1-6 用户组信息-LDAP 在此可查看该用户组的基本信息组名、组 ID、组类型和用户组成员列表。图 3-4-1-7 用户组信息-ADS 域Page38 图 3-4-1-8 用户组信息-NIS 对于 LDAP 类型的用户组,还可修改组名、添加、删除组成员,如图 3-4-1-9 和 3-4-1-10。图 3-4-1-9 添加 LDAP 用户组成员图 3-4-1-10 删除 LDAP 用户组成员 2.添加 LDAP 用户组 在使用 LDAP 认证方式下可添加 LDAP 用户组。在用户组管理主页,单击【添加 LDAP 用户组】 ,弹出添加 LDAP 用户组的对话框,如图 3-4-1-11 所示,输入组名、组 ID,点击Page39 【确定】添加 LDAP 用户组。图 3-4-1-11 添加 LDAP 用户组 3.删除 LDAP 用户组 LDAP 用户组可对其进行删除,单击某个用户组信息行右侧的删除图标 框确认是否删除该用户组,如图 3-4-1-12 所示。 将弹出确认图 3-4-1-12 删除 LDAP 用户组3.4.1.5 用户管理NAS 用户管理的界面和操作方式与用户组管理相似,为用户提供了查看用户列表和用 户信息、添加用户、删除用户、加入用户组、退出用户组等功能。 说明:所有类型(LDAP、ADS 域、NIS)的用户都具有查看用户列表和用户信息的功 能,仅有 LDAP 用户具有添加、编辑、删除、加入 LDAP 用户组、退出用户组等功能 1.查看用户信息 (1)查看用户列表 在用户管理主页, 当载入页面或刷新页面时, 将会以表格形式显示当前所有用户列表 的第一页的用户(每页显示 20 个用户) ,显示信息包括用户 ID、用户名、用户类型和编 辑、删除等操作链接图标,如图 3-4-1-13 所示。Page40 图 3-4-1-13 用户列表 (2)查看/编辑用户信息 在用户管理主页,点击列表中某个用户信息行右侧的查看/编辑图标 ,将进入该用户的查看/编辑页面, 如图 3-4-1-14、 3-4-1-15, 图 在此可查看该用户的基本信息用户名、 用户 ID、用户类型和已加入的用户组列表,对于 LDAP 类型的用户,还可修改用户名和密 码、加入和退出 LDAP 用户组。图 3-4-1-14 用户信息 1图 3-4-1-15 用户信息 2 2.添加 LDAP 用户 在使用 LDAP 认证方式下可添加 LDAP 用户。 在用户管理主页, 【添加 LDAP 用户】 单击 , 弹出添加 LDAP 用户的对话框,如图 3-4-1-16 所示,输入用户名、用户 ID、密码和选择 加入的组,点击【确定】添加。Page41 图 3-4-1-16 添加 LDAP 用户 3.删除 LDAP 用户 LDAP 用户可对其进行删除,在用户管理主页,单击某个 LDAP 用户信息行右侧的 以删除 LDAP 用户。 可3.4.2 配额管理在 NAS 服务模式或融合模式下, 可对已挂载的用于 NAS 共享的逻辑分区分配各个用户 组和用户的使用额度, 即限定各个用户组和用户可使用的存储空间, 本系统通过配额管理 页面完成这个功能的管理和操作。 配额管理的前提是系统有适用于配额管理的逻辑分区,这些逻辑分区的条件是: (1) 采用 ext3 文件系统的逻辑分区; (2)已挂载的分区。因此进行配额管理前请先创建和挂 载 NAS 逻辑分区,操作说明请参考本手册相关章节。 3.4.2.1 配额控制 配额控制的作用是启用/禁用各个逻辑卷(分区)的配额功能,在对每个逻辑分区设置 配额前需要先启用配额。如图 3-4-2-1 所示,该列表显示了可进行启用/禁用配额的逻辑 分区列表及其配额启用状态,表格每一行显示一个逻辑分区的标识、配额状态和操作,配 额状态用图标表示, 图标为 表示已启用配额, 表示未启用配额, 通过点击右侧的“启用”或“禁用”标签启用和禁用配额。图 3-4-2-1 配额控制说明: 对某个逻辑分区禁用配额不仅是停止配额监控, 而且会清除用户组和用户的配Page42 额设置信息,再次启用时需重新设置。 对于容量较大或存储文件较多的 NAS 卷,启用配额的过程时间会相对较长。3.4.2.2 用户组配额通过“用户组配额”管理页面可以查看指定逻辑分区的用户组配额情况(已用空间、 限制值)和设置用户组的空间配额。 1、查看用户组配额 操作: 页面右上角下拉框列举了已启用配额的逻辑分区, 选择一个逻辑分区, 【显 单击 示】按钮,页面将会加载和显示在该逻辑分区上的用户组配额信息。 用户组配额信息以表格形式显示,各列分别为用户组名、已用空间、空间限制、设置 按钮。“已用空间”以 GB 为单位显示用户组在该逻辑分区已使用的存储空间大小,若超 过配额(空间限制)以红色字体显示,否则以普通黑色字体显示,如图 3-4-2-2 所示。图 3-4-2-2 查看/设置用户组配额 2、设置用户组配额 用户组配额设置能够对指定逻辑分区设置指定用户组的空间限制,管理页面位于 “NAS 管理/配额管理/用户组配额”。 (1)选择逻辑分区:通过右上角“选择逻辑分区”下拉框选择逻辑分区,单击【显 示】按钮,显示该逻辑分区的用户组配额信息和当前所有 NAS 用户组。 (2) 在表格的“空间限制”列以文本框形式显示当前用户组的配额限制, 单位为 GB, 值为 0 表示无限制,为空表示未设定配额,没有限制,在文本框输入要设定的配额,右侧 相邻的下拉框选择单位,可以是 MB、GB、TB。 (3)单击“操作”列下的图标 ,弹出确认消息框,询问是否设置配额,确定设置则单击【确定】 ,否则单击【取消】或关闭按钮取消设置操作。 对每个用户组在每个逻辑分区上的配额最大可设置 2TB,即 2048GB,超出将报错并 不予设置。Page43 3.4.2.3 用户配额类似于用户组配额, 管理用户配额的操作包括查看用户配额使用情况和限定大小、 设 置用户配额,管理页面位于“NAS 管理/配额管理/用户配额”。 1、查看用户配额 点击页面右上角的下拉框,分别列举了已启用配额的逻辑分区和系统当前的所有 NAS 用户组,选择逻辑分区和用户组,单击【显示】按钮,页面将会加载和显示在该逻辑分区 上的指定用户组的成员的配额信息。 用户配额信息以表格形式显示, 各列分别为用户名、 已用空间、 空间限制、 设置按钮。 “已用空间”以 GB 为单位显示用户在该逻辑分区已使用的存储空间大小, 若超过配额 (空 间限制)以红色字体显示,否则以普通黑色字体显示,如图 3-4-2-3 所示。图 3-4-2-3 查看/设置用户配额 2、设置用户配额 (1) 显示指定逻辑分区和用户组成员的配额信息, 操作方法见本节“查看用户配额” (2) 在用户配额信息表格的“空间限制”列以文本框形式显示当前用户的配额限制, 单位为 GB,值为 0 表示无限制,为空表示未设定配额,没有限制,在文本框输入要设定 的配额,右侧相邻的下拉框选择单位,可以是 MB、GB、TB。 (3)单击“操作”列下的图标 ,弹出确认消息框,询问是否设置配额,确定设置则单击【确定】 ,否则单击【取消】或关闭按钮取消设置操作。对每个用户在每个逻辑分区上的配额最大可设置 2TB,即 2048GB,超出将报错并不 予设置。3.4.3 SMB/CIFS 设置3.4.3.1 SMB 基本设置图 3-4-3-1 显示了 SMB/CIFS 服务的基本设置:Page44 图 3-4-3-1 SMB 基本设置 点击【关闭服务】按钮,可以将 SMB/CIFS 服务关闭。如果 Wins 服务器用户未指定, 则系统本身会做 WINS 服务器。点击【修改】按钮,可以对以上设置进行修改。设置完毕 在 Windows 的网上邻居中可以看到这台文件服务器。 在允许访问共享的主机网络范围,若用户未指定,缺省所有网段的主机都可访问,若 用户要进行限制,可以点击【添加】按钮,添加可以访问共享文件的主机范围,则其他网 段的主机就无权访问。添加界面,如图 3-4-3-2 所示。图 3-4-3-2 添加允许访问共享的网络范围 允许访问共享的主机的网络范围采用网络地址加子网掩码的方式指定。3.4.3.2 SMB 用户设置若系统认证方式选择的是 LDAP 方式, 且使用系统自身的 LDAP 服务器, 则在用户管理 部分添加用户时,会自动将用户同时添加为 smb 用户;若使用系统外部的 LDAP 服务器, 需要将外部 LDAP 服务器上的用户手动添加为 smb 用户才可访问共享文件。 图 3-4-3-3 显示了当前所有的 smb 用户列表:Page45 图 3-4-3-3 SMB 用户列表 点击【添加用户】按钮,可以将 LDAP 用户添加为 smb 用户,如图 3-4-3-4 所示。图 3-4-3-4 添加 SMB 用户 添加完用户后, SMB 用户信息页面, 在 点击 图标,可以将此 SMB 用户删除。 图标可以为 SMB 用户修改密码, 点击3.4.4 NFS 设置NFS 服务的设置比较简单,只有 NFS 服务的启动和停止,如图 3-4-4-1 所示。图 3-4-4-1 NFS 服务设置3.4.5 FTP 设置FTP 设置页面可以显示和设置 FTP 服务的各项配置信息,显示 FTP 的服务状态,并提 供启动或停止 FTP 服务。 进入 FTP 设置页后,用户可以看到如下界面,如图 3-4-5-1 所示。Page46 图 3-4-5-1 FTP 基本设置 根据页面提示填入数据后,点击【更改】可以设定 FTP 服务器的配置文件,并立即生 效。 右上角的服务状态表示当前 FTP 的服务状态。 运行时点击 【关闭服务】 【启动服务】 或 , 可以改变 FTP 的服务状态。3.4.6 数据备份与同步本系统采用 rsync 协议来实现数据备份和同步功能。Rsync 设置分为主服务端和备份 服务端两部分。3.4.6.1 主服务端主服务端:即:rsync server,指提供备份数据源的服务端。 主服务端服务状态,如图 3-4-6-1 所示。图 3-4-6-1 主服务端服务状态 设置最大连接数,当设置为 0 时,表示不限制,系统默认设置为 4,用户可根据自身 需求设置,如图 3-4-6-2 所示。图 3-4-6-2 最大连接数设置 设置允许连接的备份服务端 IP,如果备份服务端为双网卡,请将两个 IP 都输入,当Page47 然用户也可以对设置的 IP 进行删除操作。图 3-4-6-3 表示允许 IP 地址为 10.8.11.100 的备份服务端对此主服务端连接。图 3-4-6-3 添加允许 IP 操作 设置备份用户, 包括账号和密码两部分设置, 在备份服务端添加计划任务设置中的账 号和密码需和此处设置相对应,图 3-4-6-4 所示。图 3-4-6-4 添加用户操作 添加成功后,用户也可对设置的账号和密码进行修改、删除,图 3-4-6-5 所示。图 3-4-6-5 添加用户操作 设置备份标识,包含备份标识、备份源路径和备份账号设置,在备份服务端添加计划 任务设置中的备份标识、账号需和此处设置相对应,如图 3-4-6-6 所示。图 3-4-6-6 新建备份标识操作 创建完毕后的成功显示,用户可以点击 或编辑操作,图 3-4-6-7 所示。Page48图标或点击图标,对备份标识进行删除 如图 3-4-6-7 新建备份标识3.4.6.2 备份服务端备份服务端:即:rsync client,指将数据备份到本机上的服务端。进入 备份服务端界面,如图 3-4-6-8 所示。图 3-4-6-8 备份服务端 点击【添加任务】 ,可以为系统添加备份任务。其中基本参数设置,包含主服务端 IP, 账号,密码,备份标识及本地目录设置,图 3-4-6-9 所示。图 3-6-4-9 基本参数设置说明: 主服务端 IP:备份的源目录所在的机器 IP,即主服务端的机器 IP。 填写的备份标识在主服务端已设置,并确保填写的账号在对应的备份标识下。 2、备份计划设置,包含一次性计划,按周计划及按月和日计划设置,图 3-4-6-10, 图 3-4-6-11,图 3-4-6-12 所示。Page49 图 3-6-4-10 一次性备份图 3-4-6-11 周计划备份图 3-4-6-12 按月和日计划备份 备份方式设置, 选择 【删除】 表示: 当主服务端的备份源目录下被更换为新的内容后, 备份端的本地目录下也相应把旧的内容删除,和主服务端保持一致,更换为新的内容;选 择【保留】表示:备份端的本地目录会对旧的内容保留,图 3-4-6-13 所示。图 3-4-6-13 备份方式设置Page50 计划任务设置成功,系统将会显示任务列表。点击 内容,用户和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修改并提交,点击 除,图 3-4-6-14 所示。按钮,系统会弹出用户设置的按钮,将对设置的备份计划进行删图 3-4-6-14 备份计划设置成功3.5 共享管理3.5.1 文件目录管理文件目录管理可以列出系统中允许用户访问的目录及其所有子目录,并允许用户新 建、删除目录和编辑目录属性,图 3-5-1-1 所示。图 3-5-1-1 目录管理主页面 主页面可以列出用户可见的所有目录及其子目录。“ ”号代表该目录含有子目录。 如果该目录没有子目录,则不显示。3.5.1.1 新建文件夹首先选中一个目录,点击【新建文件夹】可以在该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目录。在弹出窗 口中填写新目录名,选择新目录所属组和所属用户,选择必要的权限。点击【确定】按钮 可以创建目录,否则请点击【取消】 ,图 3-5-1-2 所示。Page51 图 3-5-1-2 新建文件夹3.5.1.2 删除文件夹用户选中一个目录后,点击【删除文件夹】可以删除该目录。在删除之前,弹出一个 警告框确认是否真要删除该目录,图 3-5-1-3 所示。图 3-5-1-3 删除文件夹3.5.1.3 编辑文件夹用户选中一个目录后,点击【编辑文件夹】可以修改该目录的属性。在弹出的对话框 中,用户可以修改目录的名字,目录所属的用户组和用户,还可以通过点击权限前面的复 选框来修改目录的权限。点击【确定】可以修改目录的属性,点击【取消】可以放弃修改, 图 3-5-1-4 所示。图 3-5-1-4 编辑文件夹3.5.2 SMB/CIFS 共享图 3-5-2-1 显示了当前的 smb 共享项:Page52 图 3-5-2-1 SMB 共享列表 点击【新建共享】按钮,可以添加新的共享,如图 3-5-2-2 所示。图 3-5-2-2 新建 SMB 共享 添加后,可以在共享列表中看到,用户点击 图标,可以将此共享项删除。点击 图标,可以对此共享项进行编辑,如图 3-5-2-3 所示。图 3-5-2-3 SMB 共享列表3.5.3 FTP 共享FTP 共享页可以增加和删除共享目录,控制访问共享目录的用户和用户组 的权限,始界面如图 3-5-3-1 所示。Page53 图 3-5-3-1 FTP 共享初始页面3.5.3.1 增加共享目录点击 【浏览】 可以在弹出的目录管理对话框中通过点击 【选择】 来选中要共享的目录, 如果允许匿名访问,则选中该复选框,然后点击【增加目录】可以共享选中的目录,图 3-5-3-2 所示。图 3-5-3-2 增加共享目录 增加共享目录后,界面如图 3-5-3-3 所示。点击共享目录右面的【增加用户组】【增 、 加用户】可以增加访问该目录的用户组、用户及其权限,还可以点击【删除共享目录】来 取消该目录的共享。图 3-5-3-3 列出共享目录3.5.3.2 增加用户点击 右面的【增加用户】可以增加访问该目录的用户及其权限。如图Page54 3-5-3-4 所示。 从选择用户右面的下拉菜单选择允许访问的用户。 在权限行中在允许用户具有的权限 前面选中复选框。然后点击【确定】增加该用户,返回共享目录界面。 如果允许匿名用户访问,则默认已经加入了一个 ftp 用户,只有浏览的权限,可以通 过后面要介绍的“修改权限”来修改匿名用户的权限。图 3-5-3-4 增加用户3.5.3.3 增加用户组同增加用户的步骤相似,点击共享目录右面的【增加用户组】可以增加访问该目录的 用户组及其权限,图 3-5-3-5 所示。 从选择用户组右面的下拉菜单选择允许访问的用户组。 在权限行中在允许用户组具有 的权限前面选中复选框。然后点击【确定】增加该用户组,返回共享目录界面。图 3-5-3-5 增加用户组3.5.3.4 删除共享目录如果一个目录希望取消共享,则可以点击共享目录名右面的【删除共享目录】 。图 3-5-3-6 删除共享目录Page55 3.5.3.5 修改权限点击共享目录左侧的“ ”可以显示该共享目录允许访问的用户和组以及它们各自 的权限。每行右面有两个按钮, 代表修改用户或组的权限, 代表删除该行,也删除了该用户或组访问当前共享目录的权限。 当前选中的权限代表用户或组具有的权限。 如果要修改用户或组的权限, 可以通过是 否选中该行的权限左侧的复选框来设置权限。在修改后,点击 可以修改权限。例如, ldapusr1 用户原来只有“列表”和“下载”权限, 我们修改为“列表”、 “上 传”、“删除”、“重命名”和“新建”,图 3-5-3-7 所示。 点击【确定】修改权限,点击【取消】取消修改。图 3-5-3-7 修改权限3.5.3.6 删除权限当停止一个用户或者用户组访问共享目录时, 可以点击该目录下用户或组所在行右面 的 来删除该用户或用户组。3.5.4 NFS 共享图 3-5-4-1 显示了系统中的 NFS 共享列表。图 3-5-4-1 NFS 共享 点击【新建共享】按钮,可以添加新的 NFS 共享,如图 3-5-4-2 所示。Page56 图 3-5-4-2 新建 NFS 共享 用户点击 图标,可以对共享项进行编辑。点击 图标,可以删除共享项。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用于设定允许访问此共享目录的主机范围。 用户映射: 把远程 root 用户当作 NFS 匿名用户:客户端的 root 用户,在服务端视为 NFS 匿名用户。 把所有远程用户当作 NFS 匿名用户: 客户端任何用户, 在服务端都视为 NFS 匿名 用户。 为 NFS 匿名用户指定本地 UID 和 GID:NFS 匿名用户默认的 UID 和 GID 是 65534,用 户也可自行设定。 使用 1024 以下端口连接:要求客户端发起连接使用的端口小于 1024。 启用子树检查:如果用户在添加共享时,只是将某个目录共享,而不是将整个文件系 统共享,则客户端在请求某一文件时,如果用户设定了子树检查,服务端不仅要检查 此文件是否在适当的文件系统里 (操作较简单) 还要检查是否在共享的目录树里 , (操 作较复杂) 。 立即强制同步写操作: 将当前的写请求立即写入磁盘, 不等待用户后续的请求和操作。 若禁用此选项,则服务端会等待后续写的请求,将相关的写请求进行合并然后写入。Page57 3.6 IP-SAN 管理本系统将提供存储资源的目标端和使用存储资源的启动器端结合在一起, 其中启动器 端主要是将远程的存储资源映射到本地供 NAS 文件共享使用, 即所谓的 NAS 机头。 下面分 别介绍这两部分的设置方法。3.6.1 Target 设置Target 设置主要功能是添加目标器供启动器使用,为了增加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提 供设置 initiator 连接 target 的各种校验方式,如:CHAP 认证、CRC 校验。3.6.1.1 目标器管理下图 3-6-1-1 为目标器管理界面。 下面目标器列表中列出了当前系统中的所有目标器 信息以及可以对目标器进行的操作,用户可以点击 目标器。 图标或 图标,删除目标器或编辑图 3-6-1-1 目标器管理 点击新增目标器按钮会弹出如图 3-6-1-2 所示的窗口,用户可以为系统新增目标器。 目标器的命名规范见附录Ⅳ。图 3-6-1-2 新建目标器Page58 连接限制: 无限制:新建的 iSCSI Target 允许任何 Initiator 连接并使用。 IP 过滤: 新建 iSCSI Target 时填写允许授权连接的启动器 IP 地址,则此 Target 将只允许授权范围内的 IP 地址连接。 口令验证:新建的 iSCSI Target 如果指定 Initiator 名称、目标器口令、启动器口 令, 则此 Target 只允许唯一对应各项参数设置的 Initiator 使用。 “启动器 IP” 此时 参数为可选项。点击按钮,您可以对您创建的目标器进行编辑,如图 3-6-1-3 所示。同时在此页面的下方列出了此目标器中的所有磁盘信息, 如图 3-6-1-4 所示, 这里由于是新建的目标 器还没有磁盘信息。图 3-6-1-3 编辑目标器图 3-6-1-4 虚拟磁盘信息 点击【增加虚拟磁盘】按钮会弹出增加虚拟磁盘对话框,如图 3-6-1-5 所示,这里会 列出系统中所有可以映射给启动器使用的虚拟磁盘。 磁盘映射出去的读写方式分为: 可写 与只读两种。图 3-6-1-5 增加虚拟磁盘Page59 读写方式: 可写:启动器端对映射过来的此类磁盘可以进行读写操作。 只读:启动器端对映射过来的此类磁盘只能进行读操作。 只读快照和其源逻辑分区的使用: 不能将用于 IP-SAN 的只读快照和其源逻辑分区或同一源逻辑分区的其他只读快 照添加给同一 iSCSI Target。 请不要把 IP-SAN 格式的只读快照和其源逻辑分区映射给同一 Initiator 使用。3.6.1.2 iSNS 管理点击目标器管理旁边的 iSNS 管理, 进入 iSNS 设置界面, 如图 3-6-1-5 所示。 【下 选择 次启动时连接到 iSNS 服务器】 即可设置连接到 iSNS 服务器的 IP 地址; , 如果您已经启动 了 target 服务,为了能够连接到 iSNS 服务器您必须重启 target 服务,所以您最好在启 动 target 服务之前先设置好 iSNS 服务。图 3-6-1-6 iSNS 管理说明: iSNS 服务器:Internet 存储名称服务器,它主要有下面四种功能: (1)名称服务提供存储资源发现; (2)发现域(DD:Discovery Domain)和登录控制服务 ; (3)状态变化通知服务; (4)光纤通道和 iSCSI 设备的开放映射。 至此 Target 就已经设置完毕,您现在可以通过 Windows 或 Linux 所提供的免费启动 器连接该目标器了。Windows 上的启动器 Microsoft iSCSI Initiator 的安装及使用,请 参见附录 III。3.6.2 Initiator 设置通过 Initiator 设置可以为本机提供 NAS-HEAD 功能,从而为用户提供可以连接的 IP-SAN 存储设备。 图 3-6-2-1 是启动器界面。启动器名在服务启动后是不可编辑的,如果想修改启动Page60 器名称,请先关闭此服务。修改完毕后再次启动此服务。图 3-6-2-1 启动器界面 服务启动后会在下面列表中列出当前系统所连接过的目标器信息,如图 3-6-2-2 所 示,如果您在登录目标器时选择了自动登录,那么启动器会自动登录到该目标器。图 3-6-2-2 启动器服务启动状态 点击【查找】按钮会弹出查找目标器对话框如图 3-6-2-3 所示:图 3-6-2-3 查找目标器 在上图中输入目标器 IP,然后点击【查找】按钮即可连查找到可用目标器。可用目 标器列表中会自动列出该地址的所有可用目标器,此时目标器状态是断开的,点击 钮进入登录对话框,如图 3-6-2-4 所示。 按图 3-6-2-4 登录目标器Page61 这里输入目标器端所设置的 CHAP 认证信息和 CRC 验证信息,如果选择了自动登录, 会在下次重启 initiator 服务时自动登录该目标器。点击【确定】按钮,如果目标器状态 由断开变为连接说明登录不成功,如果登录不成功,请检查 CHAP 及 CRC 信息的设置是否 正确,网络是否畅通等。 如登录成功, 会在磁盘信息中看到由目标器映射过来的所有磁盘, 点击磁盘信息链接 会弹出磁盘信息对话框, 如图 3-6-2-5 所示。 虚拟磁盘名称为此虚拟磁盘在系统中的盘符。图 3-6-2-5 initiator 虚拟磁盘信息重置启动器名:点击重置按钮,重置启动器名称为出厂状态,使启动器名称唯一,避 免冲突。3.7 系统维护3.7.1 系统监控系统监控可以检测 CPU、 内存和磁盘的利用率, 在超过临界值时可以采取发送 email、 记录日志、 发送 SNMP trap 消息等三种方式告警。 还可以报告磁盘的掉盘事件和监控 RAID 状态。3.7.1.1 告警设置告警设置页面主要设置发送邮件和 SNMP 消息。默认设置如图 3-7-1-1 所示。图 3-7-1-1 告警设置Page62 页面上的默认值需要用户填充。设置好正确的值后,点击【测试】可以发送电子邮件 来测试是否成功,点击【更改】可以保存当前配置,点击【刷新】则显示系统原有的配置。 说明: “邮件发送自”:系统发送告警邮件所使用的默认的邮件地址。 “接受邮件地址”:填写要发送邮件的目的邮箱地址。 “邮件主题”:填写告警邮件的标题。 “测试邮件内容”:填写测试邮件的内容。 “SNMP 消息目的 IP 地址”:填写 SNMP 消息的目的 IP 地址。 3.7.1.2 监控设置 监控设置页面可以设置系统状态的监控选项,如图 3-7-1-2 所示。 用户可以设置在一段时间内当 CPU、内存或磁盘的利用率超过一定值时采用何种方式 告警。 告警方式有三种, 可以通过是否选中选项前面的复选框来确定是否采用某种告警方 式。 硬件状态部分可以监控掉盘事件和 RAID 状态。 监控掉盘事件可以在磁盘掉盘时发出警告信息。 监控 RAID 状态可以在 RAID 状态由于磁盘的坏掉或者拔出而需要发生改变时发出警告 信息。 这两种事件如果发生错误,同时采用“发送邮件”、“记录日志”和“发送 SNMP trap”三种方式告警。Page63 图 3-7-1-2 监控设置3.7.2 系统日志系统运行和管理过程的重要操作记录在日志文件中, 通过“系统日志”管理页面可以 查看和删除各个类型的日志。日志类型分为两种:系统日志和管理日志。系统日志是指系 统各应用服务运行过程中记录的日志;管理日志是指通过本系统的 Web 管理界面执行查 看、设置等管理操作所记录的日志,例如建立 RAID、添加用户等。 通过单击页面右下角的标签“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可查看相 应页的日志,单击左下角的【清空日志】按钮,可以对日志进行删除操作,图 3-7-2-1 所示。Page64 图 3-7-2-1 查看日志3.7.3 系统配置备份与恢复提供了备份系统配置以及恢复系统配置到出厂设置、自定义配置的功能,图 3-7-3-1 所示。图 3-7-3-1 系统配置备份与恢复 如果要备份系统配置, 点击 【下载配置备份文件】 按钮, 可以下载配置包到本地目录, 图 3-7-3-2 所示。Page65 图 3-7-3-2 下载配置包说明:在下载配置备份文件时,会用当前的配置更新自定义设置。此配置保存了系统 的当前配置状态,在还原配置的时候会用到。系统提供三种配置还原方式: 1. 还原到出厂设置:选择还原方式为【出厂设置】 ,点击【开始还原】 。 2. 还原到最近的自定义配置: 此种方式使用的配置为保存在系统中的 “自定义 配置” ,不需要用户上传配置文件。选择【自定义设置】 ,点击【开始还原】即可。 3. 还原到特定时间的自定义配置: 浏览并上传某个特定日期下载的配置文件到 浪潮存储系统。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选择【自定义设置】 ,点击【浏览】按钮,选择要上传的配置包后,点击【上传】按 钮,可以上传配置包,如图 3-7-3-3 所示。图 3-7-3-3 上传配置包 在点击 【上传】 按钮后, 需要身份验证, 在身份验证中填入系统管理员用户名及密码, 图 3-7-3-4 所示。Page66 图 3-7-3-4 身份验证 点击【开始还原】完成系统还原,如图 3-7-3-5 所示。图 3-7-3-5 自定义恢复1、下载的配置文件包不能进行任何解包或修改等操作,否则上传会失败。 2、确保下载时和上传时的系统运行模式一致,否则上传失败。 3、建议用户在初始配置完毕、重大操作完毕后,都进行一次配置备份操作。3.7.4 系统恢复和升级系统恢复是指将系统恢复到出厂状态, 将初始化系统的所有配置; 系统升级是指将系 统的部分或全部模块更新到另一个版本,需要上传升级包到系统中。3.7.4.1 恢复系统进入恢复系统界面,输入管理员账号和密码后,点击【确定】 ,用户可以根据提示, 对系统进行恢复,如图 3-7-4-1 所示。图 3-7-4-1 恢复系统Page67 3.7.4.2 升级系统单击标签“升级系统”进入升级系统操作界面,在这里,可以通过升级包,对系统进 行升级,如图 3-7-4-2 所示。图 3-7-4-2 升级系统3.7.5 电源控制在电源控制页面,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系统进行关闭、定时关闭或重启操作,如图 3-7-5-1 所示。图 3-7-5-1 电源控制3.8 超级终端当网络出现问题, 无法登陆 web 界面时, 可通过超级终端对系统进行简单的配置或恢 复。3.8.1 登陆系统将主机与另一台 PC 机用串口线相连,打开 PC 机的超级终端程序。设置如下图参数:Page68 图 3-8-1-1 超级终端设置 设置完毕后,打开超级终端,按回车键即可显示登陆窗口。输入用户名(dks01)和 密码(langchao2007) ,便可登陆系统,进行简单的命令操作。相关命令参看下节。3.8.2 用户接口命令为使用户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最基本的调试,完成网络的配置,系统为 用户提供以下命令。注意,在系统启动后,第一次执行命令时,会提示再次输入密码,再 次输入 dks01 用户的密码即可。 hostname 显示主机名 ifconfig 显示系统网络信息,并可通过该命令配置启动网络 ping 测试 ipv4 的主机能否 ping 通 ping6 测试 ipv6 的主机能否 ping 通 recovernetwork org 系统网络恢复到出厂设置 recovernetwork new 系统网络恢复到最近一次的正确配置 restartnetwork 重新启动网络 poweroff 关机命令 reboot 系统重启命令Page69 3.8.3 系统恢复在 web 界面上执行系统初始化恢复,也可以通过超级终端的命令行完成。 链接好超级终端, 启动系统。 当屏幕显示如图 3-8-3-1 时, 按下 【Esc】 键, 进入 Grub 启动界面,如图 3-8-3-1、3-8-3-2。图 3-8-3-1 系统启动图 3-8-3-2 Grub 启动界面 在 Grub 启动界面中,通过上下键选择“Systerm recover or debug (2.6.19)”, 按回车进入系统。系统启动后,提示输入 Key,如图 3-8-3-3。图 3-8-3-3 合法登陆验证输入正确的 Key,系统提示三个选项,分别是“1 恢复至当前系统状态”,“2 恢复 至出厂状态”, “3 系统调试”, 如图 3-8-3-4 用户只需输入 1 或 2 进行相应的系统恢复, 等待系统重新启动即可。 选项 3 是提供给客服维护人员调试用的接口, 需要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请勿擅自登陆。3-8-3-4 系统恢复选项Page70 第四章 疑难解答1.为什么 RAID 创建的过程中无法创建逻辑卷? 因为逻辑卷的操作需要等到 RAID 创建完毕,即达到 100%同步的时候才可以进行卷 操作,这样可以保证卷操作的稳定性,避免在创建过程中掉盘带来的数据信息丢失。2.为何在浏览器上无法登陆本存储系统的 Web 管理界面? 请确保: 1)使用 HTTPS 方式访问,例如 https://本存储系统的 IP 地址。 2)没有 VLAN 或防火墙等的限制。 3)推荐使用 IE6.0 浏览器。3. 为何本存储系统开机时间较长,似乎无法成功开机? 若本存储系统不正常关机,则下次开机后,系统会自动检测数据一致性,可能会费时 几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往往让用户误以为无法成功开机。所以在使用浪潮存储系统时,请 务必正常关机,最好配备 UPS 电源使用。4. 本存储系统为什么要采用集中式用户管理? 本存储系统采用了多种用户管理认证方式,集中管理 NAS 用户。 系统本身集成 LDAP 服务器,如果用户较多(如超过 100)的情况下,采用 LDAP 服务 器认证,可以大大提高用户认证的速度。另外还支持 ADS 域用户和 NIS 服务的用户管理。 注意,浪潮存储系统不能充当 Windows 域控制器和 NIS 服务器。5. 为什么创建的用户和组都变成了 SMB 用户呢? 这是因为系统默认将 LDAP 用户设置为 SMB 的用户,如果要将创建的用户变成其他的 用户,如仅限 FTP,那么可以在 SMB 用户设置里将其删除即可。6. 本存储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系统中内置了精简优化的防火墙, 在网络配置项里可以进行打开和关闭。 该防火墙只 开放系统服务端口,不响应 ping(所以在防火墙开启的情况下是 ping 不通的) ,可以抵 御 DOS,SYS-FLOOD 等常见网络攻击。Page71 7. 系统提供的数据备份采用哪种备份方式,如何恢复备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和rai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