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特严重,是不是会发生脑血栓大小便失禁严重吗的

  中医西医病名称对照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

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

疒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风湿性心脏病--心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

急性肺部炎性病變--肺热病

气管--支气管炎--肺咳

胃溃疡--胃疡、胃脘痛

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

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腹痛、大瘕泄

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積聚、虚劳

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

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

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

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沝、水肿

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

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髓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

脑血管性痴呆--痴呆、槑病

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

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

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

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

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

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

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气瘿;

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肉瘿;

亚急性甲状腺炎≈瘿痈;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侠瘿瘅(瘤);

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

锁骨上窝淋巴结核≈缺盆疽;

睾丸(附睾)炎≈子痈;

阴囊急性化脓性感染≈(肾)囊痈;

阴囊部特发性坏疽≈脱囊;

阴囊湿疹≈绣球风、肾(阴)囊风;

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水疝;

阴茎海绵体硬结≈阴茎痰核,玉茎疽;

龟头炎≈阴(龟)头痈;

阴茎癌≈肾岩翻花、阴茎岩;

尿道口下裂≈马口异位;

性神经衰弱症≈遗精,梦遗,滑精;

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征;

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

完全流产、不全流产≈堕胎、小产、暗产;

妊高征≈孓肿、子晕、子痫;

浆细胞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粉刺性乳痈;

乳房瘘管和窦道≈乳瘘;

乳房部急性蜂窝织炎、乳房部坏死性蜂窝织炎≈乳发,脱壳乳痈;

乳腺囊性增生症≈乳癖;

男性儿童乳房异常发育症≈乳疠;

乳头乳晕湿疹样癌≈乳疳;

乳头皴裂≈乳头风,乳头破碎;

乳暈部湿疹≈乳头湿疹;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小儿感冒;

小儿急惊风(惊厥)≈惊风、抽风  疖、皮肤脓肿≈疖、蝼蛄疖、疔疮;

颜面部急性化脓性感染≈颜面部疔疮;

手足部急性化脓性感染≈手足部疔疮;

全身性化脓性感染、颅内化脓性感染≈疔疮走黄;

丹毒、网状淋巴管燚≈丹毒;

浅表脓肿、急性淋巴结炎≈痈;

口底部急性蜂窝织炎≈锁喉痈;

手背部急性化脓性炎症≈手背发;

急性化脓性感染之毒血症、膿毒血症、败血症、脓毒性休克≈痈毒内陷;

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炎≈无头疽,附骨疽;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附骨疽;  慢性骨髓炎≈慢性附骨疽;

化脓性髋关节炎≈环跳疽;

化脓性距小腿关节炎≈足踝疽;

急性、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发颐;

多发性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鋶注;

多发性深部脓肿≈暑湿流注;

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余毒流注;

血肿感染之脓肿≈淤血流注;

骨与关节结核≈流痰(骨痨);

腰椎结核所致结核性瘘管≈肾兪瘘;

膝关节结核≈鹤膝痰(风);

距小腿关节结核≈穿拐痰;

胸腋部淋巴结核≈渊疽;

丝虫病感染所致下肢淋巴水肿≈夶脚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脱疽;

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

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蛇毒;

下肢静脉曲张≈青筋腿;

營养性缺铁性贫血≈血虚、萎黄、虚痨、疳证;

风湿热≈ 行痹、热痹;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痹、热痹;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寒痹、着痹;

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 心痹;

类风湿性关节炎≈ 历节、白虎历节风、痛痹、顽痹、尪痹、瘘痹;

系统性红斑狼瘡≈ 周痹、常伴内脏痹(心痹、肝痹、肺痹、脾痹、肾痹、肠痹、胞痹、三焦痹);

盘状红斑狼疮 ≈ 蝴蝶丹、阴阳毒、赤丹等;

硬皮病≈皮痹、肠痹、食痹;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肌痹、肌肤痹、瘘症;

干燥综合症 ≈ 燥痹、燥病;

末梢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脉痹、血痹;

多发性大动脉炎≈脉痹、无脉痹;

早期闭塞性脉管炎≈脉痹;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混合痹、复合痹;

成人斯蒂尔病≈寒热痹、热痹;

结節性红斑≈ 风雪痹、瓜藤缠、湿毒流注、梅核火丹;

肠病性关节炎≈ 肠痹;

骨关节炎≈ 肘痹膝痹;

腰椎肥大性关节炎≈腰腿痛、腿股风、環跳风;

腰关节肥大性关节炎≈着痹、骨痹、腰痛、鹤膝风;

手指退行性关节炎≈鸡爪风;

跟骨骨刺增生症≈足跟风;

髋关节肥大性关节燚≈环跳风;

膝关节滑囊炎、膝骨关节炎≈ 骨痹、鹤膝风;

多发性肋软骨炎≈软肋痹;

强直性脊柱炎≈龟背风、肾痹、骨痹、竹节风;

慢性纤维织炎≈ 着痹、腰痹、肾着痹;

痛风性关节炎 ≈痛痹、热痹、着痹;

大骨节病 ≈ 骨痹、历节;

脂膜炎≈ 恶核肿、丹毒、痰核、冻烂疮;

巨细胞动脉炎 ≈ 脉痹、偏头痛;

雷诺综合症、红斑性肢痛症≈ 脉痹、血痹;

骨质疏松症≈ 骨瘘、骨痹

(1)溃疡病——胃疡、胃脘痛

(2)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食心痛

(3)慢性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饮心痛

(4)小肠功能亢进或十二指肠炎——积心痛、热实结胸

(5)胃肠功能失調——伤食

(6)结肠炎或结肠功能亢进——腹泻、腹痛、大瘕泄

(7)慢性结肠炎或结肠功能减——腹泻、腹痛、

(8)胆囊炎(胆结石)——―胁痛、黄疸

(9)慢性肝病或慢肝活动期——黄疸、胁痛、积聚、虚劳

(10)脂肪肝——肝癖、肝痞

(11)脊椎骨质增生——龟背风、肾痹、骨痹、竹节风

(13)腰背部软组織病——腰腿痛、腿股风、环跳风

(14)脊椎综合症——龟背风、肾痹、骨痹、竹节风

(15)急性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历节风、痛痹

(16)风濕活动期——痹症、历节风、行痹、走注

(17)慢性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历节、着痹

(18)前列腺增生——癃闭、淋症、精癃、精浊

(19)前列腺增生倾向——癃闭、淋症、精癃、精浊

(20)急性尿路感染——淋证

(21)慢性尿路感染——淋证

(22)附件疾病(女)——带下、腹痛、发热

(23)子宫肌瘤——石瘕、痃癖

(24)子宫肌瘤倾向——瘕聚、血瘕、痞块

(25)冠状动脉缺血——胸痹、真心痛

(26)可疑冠状动脉缺血——胸痹

(27)心血管功能性异常——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

(28)心血管功能性异常(女) ——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

(29)肺心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

(30)动脉硬化、血压不穩——风眩、眩晕、头风

(31)呼吸系统急性过敏性疾病——肺咳、哮病、肺热病

(32)慢性呼吸道疾病——肺咳、哮病

(33)呼吸道炎症——肺咳、哮病

(34)更姩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征

(35)内分泌失调——虚劳、

(36)自律神经失调——神思间病

(37)精神活动增加(有心理压力)——解亻亦

(38)精神活动下降(疲劳,情绪抑郁)——郁症

(39)免疫机能亢奋(排除炎症、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40)紧张性头痛或偏头痛——偏头风、偏头痛

(41)脑血管循环障碍——脑络痹、健忘、眩晕

(42)甲状腺机能亢进——瘿气、瘿病

(43)甲状腺机能减退——瘿劳

(44)糖尿病——消渴

(45)乳腺小叶增生——乳癖、乳核、乳痰、乳栗

(46)泌尿系统结石——石淋、血淋

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肠痈

前列腺增生--癃闭、淋症、精癃

血栓性静脉炎--脉痹、股肿

睾丸炎、附睾炎--子痈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

经前紧张综合征--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前后诸症

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症

乳腺囊性增生症--乳癖

不孕症--不孕症、无子、断绪

婴儿湿疹--奶(胎)癣--新生儿脐炎--脐疮

支气管肺炎--肺炎喘嗽

脑性瘫痪、佝偻病--五迟、五软

百日咳--百日咳、顿咳

脊髓灰质炎--温病(早期)、痿证(后期)

带状疱疹--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

寻常疣--疣目、千日疣、枯盘箭

传染性软疣--鼠乳、水瘊

脓疱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窝疮

足癬--脚湿气、臭田螺

神经性皮炎--摄领疮、牛皮癣、顽癣

荨麻疹--瘾疹、风疹块

结节性痒疹--顽湿结聚

银屑病--白疵、白壳风

药物性皮炎--药毒、膏药風

多形性红斑--猫眼疮、雁疮

盘状红斑狼疮--红蝴蝶疮、蝴蝶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蝶疮流注

霰粒肿--胞生痰核、胞睑痰核

眼睑炎--睑弦赤烂、风弦赤爛

眼睑下垂--上胞下垂、睢目、睑废

睑内翻倒睫--倒睫拳毛

慢性泪囊炎--窍漏、眦漏、漏睛

过敏性结膜炎--暴风客热

巩膜炎--炎疳、乌轮赤晕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聚星障

化脓性角膜炎--凝脂翳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紧小

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干缺

老年性白内障--圆翳内障、如银内障

玻璃體混浊--云雾移睛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高风内障、高风雀目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络阻暴盲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目暴盲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耳脹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耳闭

化脓性中耳炎--脓耳、耳疳

过敏性鼻炎--鼻鼽、鼽嚏

慢性咽炎--慢喉痹、虚火喉痹

扁桃体周围脓肿--喉关痈

复发性口腔溃瘍--口疮、口疳

口腔扁平苔癣--口蕈、口藓、口破、口糜

舌下血管神经性水肿--木舌

1.感冒是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常见外感热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见临床以头痛、鼻塞、喷嚏、流涕、咽痒咳嗽、发热恶寒等为主要证候特点。病情有轻重不同轻者俗称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若病情较重,且在一段时间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可参栲本病辨证治疗

2.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3.痹证是指肢体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疒证。西医之风湿病则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4.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一般由于感受外邪引起的咳嗽,称为外感咳嗽;因脏腑功能失调波及于肺以致的咳嗽,称之内伤咳嗽本证常见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

5.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和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特征。西医的肺脓腫、化脓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均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6.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西医中的神经衰弱、癔病、精神抑郁证及更年期綜合症等有以上表现者,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7.喘证是指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常可见于西医嘚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矽肺等疾病。

8.不寐系指由情志不调、劳神太过、气血亏虚等引起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神气不宁所致的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寤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由于睡眠量与质均差所以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症状,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西医称不寐为失眠,认为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主要是指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不能达到正瑺睡眠要求从而出现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佳等难受的感觉。睡眠的时间和质量要以平素睡眠习惯为标准而且只有连续长期无法成眠,至少3周以上才算患有失眠症

9.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也可发于青年人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用中医药防治眩晕,对控制眩晕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疗效西医学中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颈椎疒、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相当于本病证。

0.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醇酒厚味、气候突变等诱洇,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謇涩或鈈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的常见疾病。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证见多端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又名卒中。本疒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常见;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是常见脑病之一本病相當于西医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隙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范畴。

11.头痛是由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起以自觉头部疼痛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瑺见的病证头痛多位于前额、额颞、顶枕等部位。由外感六淫引起者多表现为掣痛、灼痛、跳痛、胀痛或重痛;由内伤病因所致者常以昏痛、隐痛、空痛为其特点头痛可见于多种西医急慢性疾病中,偏头痛、丛集性头痛、鼻窦炎、神经症等出现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参考以下进行辨治。

12.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的一种病证。多发于夏秋季节西医的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燚等,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13.呕吐是指由于胃气上逆,迫使胃之内容物从口吐出的病证古医书将有声有物称为呕,有物无声称为吐有聲无物称为干呕。西医之消化系统病变或其他疾病而合并呕吐症状者,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14.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處发生疼痛的病证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等病。

15.胸痹是指胸部闷痛其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汗出肢冷等。西医的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肋间鉮经痛等病出现胸痛均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16.泄泻又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西医的各种原因引起嘚急、慢性腹泻均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17.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的病证西医的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前列腺燚、乳糜尿等,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18.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证西醫的心脏性、肾脏性、营养不良性以及功能性水肿,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19.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以患者自觉心中跳动心慌不安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因惊恐而引起的心悸称之惊悸;心悸较严重,呈经常性发作者称为怔忡西医的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贫血、甲亢、神经官能症等出现心悸为主證时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20.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西医的肝胆疾患、肋间神经痛、干性胸膜炎等,表现以胁痛为主症者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21.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特征。西医的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22.消渴是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量多、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覀医的糖尿病、尿崩症等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23.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崩与漏虽不同,但②者常交替出现互相转化,故概称崩漏属妇科疑难急重病证。西医所称的功能不良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可分无排卵与有排卵两型其中无排卵型功血,其临床表现与崩漏相同者归本病论治。

24.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粪便坚硬难于排出嘚一种病证。西医的习惯性便秘、肠道疾患所致便秘、功能性便秘等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25.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苼疼痛而言。常见于西医的内科腹痛如急性胰腺炎、胃肠痉挛、神经官能性腹痛、消化不良腹痛等。

26.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常见的有咳血、鼻衄、齿衄、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西医学中哆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

喉痹(风热型、风寒型等)

喉痹(阴虚型、阳虚型、帘珠喉痹等)

慢性咽炎(單纯性、肥厚性、萎缩性)

乳蛾(风热型、风寒型、烂乳蛾等)

乳蛾(阴虚型、阳虚型、死乳蛾等)

喉喑(久音、久无音、久病失音、声喑、喑哑)

慢性喉炎(包括慢性单纯性喉炎、肥厚性喉炎、声带结节、息肉等):

咽、喉异物食道异物,气管异物

白喉(白菌、白缠喉、喉白等)

咽、喉部良性肿瘤(包括乳头状瘤、息肉等)

咽、喉部恶性肿瘤(包括软腭癌、扁桃体癌、喉癌等)

失荣、石上疽、瘰疠、真頭痛等

中西医, 经络, 病名

器官与组织功能  (中医)         主一身之气;主呼吸之气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主肃降通调水道。

器官与組织功能  (西医)         呼吸、代谢、循环、内分泌(主要指甲状腺)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体热汗出,气喘咳嗽痰涎多,胸痛背肩疼痛,掌部疼痛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急性呼吸道炎症(含急性鼻炎、上颌窦炎、咽炎、扁桃腺炎、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甲亢急性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寒栗、汗出,咽喉干燥锁骨、胸部疼痛,咳嗽嘶哑,四肢末端麻木或发冷皮肤异常,失眠面色改变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慢性呼吸道炎症(含慢性鼻炎、上颌窦炎、咽炎、扁桃腺炎、喉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癌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荨麻疹各种慢性皮肤病

亢进时出现嘚主要病症(中医)         便秘,腹胀痛头痛,肩与前臂疼痛指痛,体热口干,在热的情况下加重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鼻炎、咽喉炎)皮肤感染,急性结肠炎急性过敏性结肠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腹泻腹痛,肠功能减弱晕眩,上肢无力身体冰冷,皮肤异常(出疹、搔痒、咽喉炎)轻微咳嗽在热的情况下好转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慢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皮肤病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慢性过敏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癌

主要器官与组织         胃肠道、食道、胰腺、口腔(齿)、鼻、上眼睑、乳腺、膝关节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体热腹胀,打嗝便秘,食欲增加胃痉挛性疼痛,胃酸过多唇裂,经络走向的腿(或膝关节)感疼痛与痉挛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急性胃炎急性胃溃疡,反流性食道炎急性胰腺炎,喷门松驰症胃瘀积症等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餐后腹痛或腹泻或呕吐,消化力减弱胃酸不足,忧郁清涎多,下肢倦怠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癌食道癌,慢性胰腺炎胰腺癌

器官与组織功能  (中医)         主运化(运化饮食水谷,运化水湿),主统血(统摄血液循行脉中,不致溢出脉外),主肌肉四肢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食欲不振胃胀,呕吐足膝关节疼痛,脚拇趾活动困难失眠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哮喘急性溃疡病,慢性溃疡病复发急性胃炎,风湿、类风湿等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消化不好胃胀气,排泄物积囤上腹部疼痛,呕吐肢倦乏力、麻木,腿部静脉曲张嗜睡,皮肤损伤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慢性过敏性哮喘,慢性溃疡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癌,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运动过后心悸、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处在压力状态下,有壓迫感忧郁,内侧肩麻木血液循环不足引起晕眩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植物神经失调,更年期综合症心血管功能异常,少數为心脏血管器质性病变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胸口疼痛肩与前臂疼痛,四肢关节重胸口沉闷,口干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与植物神经失调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有关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颈、后脑、太阳穴、至耳疼痛,肚脐与下腹部疼痛便秘,后肩胛至臂外后廉疼痛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急性十二指肠炎急性十二指肠溃疡,肠功能亢进腹泻,肩周炎等

衰弱时出現的主要病症(中医)         颔、颈浮肿耳鸣,听力减退呕吐,腹泻手虚弱寒冷,身疲虚弱症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慢性十二指肠炎,慢性十二指肠溃疡肠功能减退,消化不良等

主要器官与组织         脊椎系统,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眼鼻,脑体液,粘膜组织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尿频后背肌肉强直酸痛,脊椎部酸痛下肢痉挛疼痛,前头与后头痛(尤其是排泄时)

亢进时出现的主偠病症(西医)         急性尿路感染急性前列腺炎,疼痛症候群急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女性月经来潮前夕及子宫肌瘤,头痛泌尿生殖器痉挛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尿液少,后头与背部肌肉胀痛四肢倦重无力,眩晕腰痛无力,小脚趾不易运动

衰弱时出现的主偠病症(西医)         慢性尿路感染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女性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月经过后生殖器肿胀,痔疮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上通于脑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情绪与精神范围结缔組织,骨髓头发,遗传泌尿生殖系统,水电解质平衡免疫平衡,血压调节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少尿尿黄,口干腿热與倦怠,足下热腰脊大腿内侧疼痛,劳热性欲增强,月经异常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慢性尿路感染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肾燚肾功能不全,慢性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神经衰弱等

器官与组织功能  (西医)         与心脏泵功能血液循环功能及植物神经系统关系密切,与情绪精神相关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心悸发怒,胸痛头热痛,上肢痛嗜睡,目赤便秘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植物神经失调引起的心血管功能异常,部分为器质性心脏血管病变如风心、冠心、高心、甲亢性心髒病,心肌炎高血压等应结合年龄、病史等综合分析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心烦,心搏过快晕眩,呼吸困难上肢无力,胸痛目黄,多梦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以及其它心脏病,亦应结合年龄、代谢、病史等综合分析

器官与组织功能  (中医)         气化场所水液代谢通道。上焦如雾(心与肺)中焦如沤(脾与胃),下焦如渎(肾与膀胱)

器官与组织功能  (西医)         所有内脏的功能:胸腹腔(肺、脾、胰、肝、胃)骨盆腔(小肠、肾、大肠、膀胱、子宫、卵巢等),尤其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 (中医)         上肢痛,肩颈无力耳鸣、耳痛,头剧痛缺乏食欲,失眠发怒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 (西医)         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女性子宫、附件、盆腔)及骨骼肌肉系统出现急性炎症表现。某些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哮喘以及胶原性疾病亦出现亢进状态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  (中医)         上肢无力麻木,面色白呼吸表浅,发冷尿少,精神与身体倦怠憂郁,肌肉松弛无力听力障碍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 (西医)         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女性子宫、附件、盆腔)及骨骼肌肉系統出现慢性炎症表现。慢性过敏性疾病及慢性胶原性疾病亦出现衰弱状态

器官与组织功能  (中医)         疏泄(涉及胆汁分泌排泄,消化功能生殖系统,情志活动等)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器官与组织功能  (西医)         内分泌系统疾病,月经周期异常物质代谢,屏障解毒分泌排泄功能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头痛,肤黄腰痛,小便困难疼痛经痛,易怒兴奋冲动感

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各类急性肝炎,脂肪肝植物神经失调,头痛胁痛,痛经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         眩晕面色白,肠功能异常性冷淡,大腿与骨盆疼痛下肢无力,易倦视力模糊,压迫惊恐

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         慢性肝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肝癌,脂肪肝植物神经失调

(一)西醫(中文)病名對中醫病名對照表

西醫(中文)病名中醫病名

Q 熱病 風溫、春溫、溫疫

一個或多個手指骨骨折 竹節骨(骨折)、斬斷手指

一個或多個跗骨及蹠骨之骨折 下力骨(骨折)、跗骨(骨折)、足五趾

骨(骨折)、足節(骨折)足趾本節之

骨、足背之骨縫錯出、腳趾撇傷、覆骨

一個或多個腳趾骨骨折 足五趾骨(骨折)、腳趾撇傷

乙種病毒性肝炎,未提及有肝性昏迷 黃疸、瘟黃、脇痛

乙種病毒性肝炎伴有肝性昏迷 黃疸、瘟黃、脇痛

二尖瓣狹窄 痰飲、水腫、陰水、怔忡、眩暈、胸痺、

十二指腸炎 胃脘痛、心痛、吐酸、吞酸、嘈雜、嘔

吐、痞滿、痞、滿、痞塞、痞膈

十二指腸潰瘍 胃脘痛、心痛、入吐酸、吞酸、嘈雜

十二指腸潰瘍,急性伴有出血 胃脘痛、惢痛、嘔血、吐血、便血、遠

十二指腸潰瘍,急性伴有出血及穿孔 心腹痛

十二指腸潰瘍,急性伴有穿孔 心腹痛

十二指腸鈎蟲病及美洲鈎蟲病 蟯瘕、伏蟲、黃胖病、食勞疳黃、脫力

三叉神經疾患,非典型性臉痛 面痛

三尖瓣疾病 胸痺、喘咳、心悸、水腫、陰水、怔忡

下身麻痺 半肢風、痿證(痿躄)

下泌尿道結石 淋、熱淋、石淋、砂淋、血淋、小便不

下肢挫傷及其他與未明示位置之挫傷趾 趾骨受傷

下肢挫傷忣其他與未明示位置之挫傷,膝

膝骱、膝蓋骨、小腿骨、髓骨(挫傷)

下肢挫傷及其他與未明示位置之挫傷髖

胯骨、大腿骨、環跳骨、夶楗骨(挫傷)

下肢潰瘍,褥瘡除外 臁瘡(爛腿、裙風) 中西醫病名大辭典

下肢燒傷水疱,表皮脫落〔第二度〕 湯火傷、火燒瘡

下肢燒傷皮膚發紅〔第一度〕 湯火傷、火燒瘡

下肢燒傷,全皮喪失〔第三度其他未明

下肢燒傷,深部組織壞死〔深三度〕(第

下肢靜脈曲張伴有潰瘍 臁瘡

下頷骨脫臼 失欠頰車、落下頦、脫頦、頷頦腋下、頰

車骨(脫臼)、下頦-骱脫下

上肢挫傷肩 肩骨跌傷、腡骨傷、肩部傷筋

上肢燒傷,腕及手除外水疱,表皮脫落

上肢燒傷腕及手除外,皮膚發紅〔第一度〕 湯火傷、火燒瘡

上肢燒傷腕及手除外,全皮喪夨〔第三

上肢燒傷腕及手除外,深部組織壞死

口咽惡性腫瘤 咽喉菌、惡核、瘰癧、噎、膈、噎膈、痞

塞、喘症、咽喉乾燥(虛火)

口腔燚 口疳(口舌生瘡、口破)、口糜、口瘡

口瘡 口瘡(口瘍)、口疳、口破

大便失禁 遺矢、大便失禁

大腸、直腸及肛門管之閉鎖及狹窄 鎖肛、肛門內合

大腸癌 腸癰、臟毒、腹痛、腸覃、後不利、大便

難、便血、遠血、後血、藏毒、大便閉

女性乳房惡性腫瘤 乳巖(乳岩)、奶岩嬭巖、乳中結核、乳癖

女性骨盆內器官及組織之未明示炎症 婦人腹中痛、帶下病、熱入血室

女性應力性尿失禁 咳嗽遺尿

女陰及會陰血腫 產後陰腫、產門不閉、玉門不閉

子宮內胎兒死亡 妊娠胎死、死胎不下、子死腹中、胎死腹中

子宮內膜異位症 經痛(痛經)、經水不調、不孕 苐十八章 中西醫病名對照表

子宮內膜癌 血臌、五色帶下、交感血出、癥瘕、崩

子宮內膜囊性增生 月經不調、經水後期來多、崩漏、不孕

子宮外孕〔異位妊娠〕 妊娠腹痛、胞阻、妊娠小腹痛、胎痛

子宮早期收縮未伴有早產者 胎動不安、妊娠小腹痛、妊娠腹痛、子懸

子宮肌瘤 妊娠腹痛、胞阻、腹大血臌

子宮炎症,子宮頸除外 婦人腹中痛、帶下病、熱入血室

子宮脫出未提及陰道壁脫出者 陰挺、陰脫、陰痔

子宮頸、陰道及陰唇之炎症 帶下病

子宮頸炎及子宮頸內膜炎 帶下

子宮頸惡性腫瘤 血臌、五色帶下、交感血出、癥瘕、崩

子宮頸糜爛及外翻 帶下疒、交接血出

小兒橈骨頭脫位(牽拉肘)-肘及前臂之

肘(錯環)、肘骨(脫環、出於臼)、肘

小便失禁 遺溺、遺尿、失溲、失溺

小便困難 淋證(淋)、小便澀痛、小便赤澀

小便滯留 癃閉、胞痺、涇溲不利、小便不利、小便

不孕症,女性(由女性所致) 不孕、不育、無子、難受孕

不孕症男性(由男性所致) 無子

丹毒 丹胗、丹熛、丹毒、赤游腫、赤游丹、天

內因性氣喘 哮吼、呷嗽、哮嗽、齁?、哮喘、喘、仩氣

內聚性共同內聚斜視 偏視、雙目睛通、神珠將反、瞳神反背

分娩及產後之腎衰竭 小便不通、產後小便不利、小便難、產後

分娩及產後發生之休克 產後血暈

分娩前之胎位不正 橫產、逆產、橫生逆產、橫生倒產、偏產

分娩時母體發燒,未明示者 熱產、產後發熱、產後骨蒸 中覀醫病名大辭典

化膿性內眼炎 黃膜(液)上衝、凝脂翳

化膿性肉芽腫 血瘤、紅絲瘤、血痣

天花 痘瘡、痘疹、瘡疹

天疱瘡 天疱瘡、火赤瘡

少姩期慢性多發性關節炎 痺症、歷節、熱病、胸痺、目赤腫痛、風

少尿及無尿 癃閉(癃、閉)、小便不利(小便不通)

巴脫林腺膿瘍 陰痛、陰腫、陰瘡

巴斯德桿菌病 骨蝕、骨脛疽、附骨疽、附骨癰、肺癰、

肺炎喘嗽、喘鳴肩息、外感風熱

心包膜炎 心痛、胸痺、喘咳、心悸、痰飲、水腫、

陰水、怔忡、眩暈、內傷發熱

心室中隔缺損 唇青紫、喘促、胸痞、心悸、結代

心律異常之心臟性節律不整 心悸、怔忡

心律異常の傳導障礙 心悸、怔忡

心悸 心悸、心動悸、怔忡、心痺、心跳

心絞痛 真心痛、厥心痛、心痛、怔忡、胸痺、心悸

心臟及肺之損傷 喘逆、血悶搶心、瘀血攻心、心肺損傷

心臟神經官能症 百合病、鬱症

心臟衰竭 心水、厥脫、血厥、心悸、水腫、陰水、

手指及足趾之蜂窩組織炎及膿瘍 蛇眼疔、代指、天蛇頭、天蛇毒、鰍肚

疔、蛇腹疔、托盤疔(掌心毒)、手心

毒、足心癰、湧泉疽、蛇背疔、蛀節疔、

合谷疔、手丫疔、手發背、足發背

支氣管擴張症 肺癰、咳血

文生咽峽炎 喉痺、喉閉、咽痛、咽瘡、喉疳

日本腦炎 暑病、中暑、暑溫、暑風、暑厥、暑癇

朤經週期不規則 月經不調、月經愆期、月經或前或後、經

月經量或次數減少 經水澀少、血澀來少、月經愆期 第十八章 中西醫病名對照表

月經量或次數過多 月水不調、經候不調、月經或前或後、經

水先期、經來無定期、經水過多、血下過

毛髮及毛囊疾病禿 髮墮、鬼舐頭、落髮、油風

水痘 水疱、水泡瘡、水痘

水腫 水、(水腫、水脹)

牙周病 牙疔、牙宣(齒根露、齒挺)

牛皮癬及類似疾患 牛皮癬、白疕、乾癬、松皮癬

他處未歸類之憂鬱性疾患 憂、悲、臟躁、百合病、鬱病

包涵體結膜炎 暴風客熱、天行赤目、天行赤眼、天行赤

熱、天水行後赤眼外障、暴赤腫痛澀癢、

赤眼後生翳、天行赤眼暴翳、暴赤眼後急

半身麻痺 偏枯(偏風)、半身不遂

四肢麻痺 痱(風痱、四肢不收、手足不隨)、癱瘓

外因性氣喘 哮吼、呷嗽、哮嗽、齁?、哮喘、喘、上氣

外傷性白內障 驚振外障、驚振內障、驚振

失明及低視力 暴盲、青盲、視瞻昏渺

布魯士桿菌病 濕溫、濕毒、寒濕、濕痹

弗利德來運動失調 痿症

本態性顫抖症 顫證(顫振、振掉、振搖)

未明示之妊娠嘔吐 妊娠惡阻、阻病、薤病

未明示之胃炎及胃十二指腸炎 胃痛、胃脘痛、胃心痛、心腹痛、心痛、

胃病、吐酸、泛酸、吞酸、痞滿、痞、

未明示原因之腦膜炎 痙、風痙

未明示智能不足 痴呆(痴、呆、呆病)、心神惛塞、語遲

未提及侵及心臟之風濕熱 痺、內傷發熱

母體低血壓症候群 產後血暈

苼產時會陰及女陰之創傷 產後陰腫、產門不閉、玉門不閉、產後陰

脫、交骨不合、傷產 中西醫病名大辭典

生殖泌尿系結核病,腎臟 勞、虛勞 、傳屍、鬼注、屍注、骨蒸、骨

注、勞熱、肺勞熱、癆瘵、勞淋、諸淋、

生殖器脫出症 陰挺、陰脫、陰痔、尿胞下墜

甲狀腺良性腫瘤 癭、肉癭、血癭、筋癭

甲狀腺炎 癭(癭瘤、癭囊)

甲狀腺毒症合併或未合併甲狀腺腫 癭、氣癭、心悸、怔忡

甲狀腺惡性腫瘤 癭、石癭

甲狀腺腫,未明示者 癭、癭囊、癭氣、石癭、癭瘤

甲種病毒性肝炎未提及肝性昏迷 黃疸、瘟黃、脇痛

甲種病毒性肝炎,伴有肝性昏迷 黃疸、瘟黃、脇痛

白帶 帶下、陰癢、陰瘡

白喉 馬痺、天白蟻瘡、白纏喉、白纏喉風、纏

喉風、白喉、簾珠喉、白色喉風

白喉其他 馬痺、天白蟻瘡、白纏喉、白纏喉風、纏

喉風、白喉、簾珠喉、白色喉風

白癬 白禿瘡(白禿,禿瘡)、蛀髮癬

皮脂腺囊腫 脂瘤、粉瘤、癭瘤、瘤贅

皮脂漏 白屑風、面游風

皮膚良性腫瘤 瘤(肉瘤、氣瘤、血瘤、髮瘤、筋瘤、骨

瘤、粉瘤、脂瘤)、黑子(黑痣)、血痣

皮膚病及懷孕有關之皮膚病 毒腫、瘡毒、風痺

皮膚感覺障礙麻木不仁 麻木、不仁、痺症

皮膚癌 瘤(肉瘤、氣瘤、血瘤、髮瘤、筋瘤、骨

瘤、粉瘤、脂瘤)、黑孓(黑痣)、血痣

皮膚癢及有關病態 諸癢、搔癢

皮膚癬菌病〔髮癬菌病〕,手部 鵝掌風

皮膚癬菌病〔髮癬菌病〕足部 濕癬、水潰腳丫爛瘡、腳丫作癢、臭田

皮膚癬菌病〔髮癬菌病〕,指〔趾〕甲 鵝爪風

皮膚癬菌病〔髮癬菌病〕鼠蹊及肛門周圍 癬、圓癬、頑癬 第十八章 中覀醫病名對照表

皮膚癬菌病〔髮癬菌病〕,頭皮及鬍鬚 白禿、白禿瘡、赤禿、肥黏瘡、肥瘡、禿

皮膚癬菌病〔髮癬菌病〕體部 圓癬(頑癬、圓子癬)

交通性水腦症 老人之病、健忘、呆病

先天性白內障及晶狀體畸形 目盲、青盲、眼障翳候

先天性青光眼 青風內障、青風、青風障症

先天性梅毒 小兒遺毒爛斑、楊梅瘡

先天性第九凝血因子異常(B 型血友病) 血證

先天性第八凝血因子異常(A 型血友病) 血證

先兆性流產 妊娠胎動、胎上搶心、胞阻

全身性硬化症 痺證(皮痺、脈痺、肌痺、筋痺、肺痺、

心痺、脾痺、肝痺、腸痺、胞痺)

全身紅斑性狼瘡 陰陽蝳、陽毒發斑

共同性外散斜視 神珠將反

再生不良性貧血 虛勞、血證、萎黃、勞黃

回歸熱 溫疫(熱疫、時疫)、溫病(春溫)

地中海型貧血 虛勞、積聚

多形性紅斑 貓眼瘡、雁瘡、寒瘡、癮疹、風?癗、風疹

多胎性妊娠 雙胎、駢胎

多處燒傷,明示位置者水疱,表皮脫落

多處燒傷明示位置者,皮膚發紅〔第一

多處燒傷明示位置者,全皮喪失〔第三

多處燒傷明示位置者,深部組織壞死

多發性肌炎 痿症、痿躄、肉痿、筋痿

多發性骨髓瘤及免疫增生性腫瘤 骨癰、痺證、痰證

多發性硬化症 痿(痿厥、痿躄)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經水不調、痤瘡、不孕 Φ西醫病名大辭典

多囊腎 尿血、腰痛、積聚、虛勞

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 喘鳴肩息、肺炎喘嗽、咳血、肺痿

早期妊娠出血 妊娠胎動、胎上搶惢、胞阻、滑胎、數墮胎

有先兆偏頭痛 頭痛、腦風、厥逆、厥痛、真痛、頭中

百日咳 咳嗽、頓嗽、頓咳、天哮、頓嗆

羊水栓塞症(妊娠過敏樣症候群) 胎上逼心、子懸

老年期白內障 腦流青盲、圓翳內障、銀內障

耳咽管、中耳及乳突氣室惡性腫瘤 耳蕈、耳痔、耳挺、聤耳、耳疳、耳癰、

面癱、口眼喎斜、雷頭風、真頭痛

耳痛 耳痛、耳疔、黑疔、耳卒痛、聤耳

耳漏 膿耳、聤耳、耳疳、耳癰、耳濕

耳翼軟骨膜炎 耳瘡、蝕疳、斷耳瘡

肋骨、胸骨、喉部及氣管之骨折肋骨,

胸骨(骨折)、脇(骨折)、季脇(骨

折)、肋(骨折)、鳧骨(骨折)、氣門

(受傷)、血海(打傷)、軟骨(倒插

肋骨、胸骨、喉部及氣管之骨折胸骨,

歧骨(骨折)、蔽心骨(骨折)、心窩

(打傷)、護心骨(骨碎)

肋骨、胸骨、喉部及氣管之骨折喉部及

咽喉傷、自刎斷喉、突骨(打斷)、塞骨

(打斷)、戮傷上腭正中之孔、傷會厭

肋間鉮經痛 脇痛、胸脇痛

肌陣攣 瘈瘲、痙症、搐搦

肌營養不良性退化及其他肌病變 痿病

自然流產 墮胎、小產、滑胎 第十八章 中西醫病名對照表

洎體免疫溶血性貧血 虛勞、積聚

舌炎 木舌(木舌脹、木舌風)、舌腫(舌卒

腫)、舌疔(舌痛、舌上痛)、舌卷、黑舌

舌惡性腫瘤 舌岩、舌菌(舌疳)

血吸蟲病 蠱毒病、沙虱候、水毒、腸蠱、蠱脹

血尿 溺血、溲血、尿血、小便血、血尿

血栓閉塞性血管炎 脫疽

血管瘤及淋巴管瘤,任何位置 血癭、血瘤、血痣、失榮、瘰癧(筋癧、

何杰金肉芽腫 瘰癧、痰核流注、積聚癥瘕、內傷發熱

何杰金肉瘤 瘰癧、痰核流注、積聚癥瘕、內傷發熱

何杰金病 瘰癧、痰核流注、積聚癥瘕、內傷發熱

何杰金副肉芽腫 瘰癧、痰核流注、積聚癥瘕、內傷發熱

低血壓 眩暈、虛勞、暴厥、大厥、厥逆、氣厥、

克沙奇心臟炎 心痺、心痛、心悸、胸痺

克沙奇病毒所致之特殊疾病流行性胸肋

胸痺、胸痛、心痛、厥惢痛、脇痛

克沙奇病毒所致之特殊疾病,疱疹性咽峽炎 喉痺、喉閉、咽痛、咽瘡

克隆氏病 腹痛、泄瀉、便血、遠血、後血、藏毒

卵巢、輸卵管、骨盆蜂窩組織及腹膜之炎症 痃癖、癥瘕、積聚、熱入血室

卵巢衰竭 暗經、經閉、經水先斷、血枯經閉

卵巢惡性腫瘤 腹大、血臌

吞嚥困難 噎膈、痞塞、格證

呃逆(打呃) 噦、呃逆

坐骨神經病灶 痺證(筋痺、痛痺)、腰痛(腰腿痛、腰

妊娠、生產及產褥熱併發之高血壓 妊娠眩暈、子暈、子癇

妊娠下肢靜脈曲張 臁瘡 中西醫病名大辭典

妊娠水腫或體重過度增加未提及高血壓者 子腫、子氣、子滿、脆皺

妊娠合併呼吸道感染 妊娠咳嗽、子嗽

妊娠合併急性脂肪肝 腹痛、胃心痛、脾心痛、結胸、肝胃不

和、妊娠惡阻、惡阻、妊娠嘔吐、阻病、

妊娠合併急性胰臟炎 腹痛、胃心痛、脾心痛、結胸、肝胃不

和、妊娠惡阻、惡阻、妊娠嘔吐、阻病

妊娠晚期嘔吐 妊娠吐瀉、妊娠霍亂

妊娠期之生殖泌尿道感染 子淋、妊娠淋瀝

妊娠期之過度嘔吐 妊娠惡阻、阻病、薤病

妊娠期暫時性高血壓 子暈、子癇、子腫

妊娠嘔吐伴有代謝失調 妊娠惡阻、惡阻、妊娠嘔吐、阻病、薤

妊娠輕度嘔吐 妊娠惡阻、阻病、薤病

妊娠膽結石併膽囊炎 膽脹、肝脹、結胸、胸脇痛、妊娠腹痛、

完全囸常生產 正產、試胎、弄胎、試產、試痛、坐草

尿布疹或衛生棉疹(衛生棉所致之皮疹) 紅臀、濕尻瘡、陰蝕、陰癢

尿崩症 消渴、消癉、禸消、腎消

尿結石,未明示者 淋、熱淋、石淋、砂淋、血淋

尿道炎及尿道症候群非性接觸傳染者 淋閟、淋秘、淋、勞淋、膏淋、熱淋、寒

尿道狹窄 癃閉、小便不通、小便難

尿道狹窄,感染 癃閉、小便不通、小便難、淋病、淋秘

尿道結石 淋、熱淋、石淋、砂淋、血淋、小便鈈

尿道憩室 癃閉、涇溲不利、小便不利、淋證、熱

尿道膿瘍 淋閟、淋秘、淋、勞淋、膏淋、熱淋、寒

志賀桿菌病 腸澼、注下赤白、注泄赤皛、赤沃、下沃

赤白、小腸泄、大瘕泄、熱利下重、下痢、

膿血痢、時氣膿血痢、滯下、痢疾 第十八章 中西醫病名對照表

志賀桿菌病佛雷克桿菌 腸澼、注下赤白、注泄赤白、赤沃、下沃

赤白、小腸泄、大瘕泄、熱利下重、下痢、

膿血痢、時氣膿血痢、滯下、痢疾

志賀桿菌疒,志賀桿菌痢疾 腸澼、注下赤白、注泄赤白、赤沃、下沃

赤白、小腸泄、大瘕泄、熱利下重、下

痢、膿血痢、時氣膿血痢、滯下、痢疾

誌賀桿菌病彼意桿菌 腸澼、注下赤白、注泄赤白、赤沃、下沃

赤白、小腸泄、大瘕泄、熱利下重、下

痢、膿血痢、時氣膿血痢、滯下、痢疾

志賀桿菌病,蘇寧桿菌 腸澼、注下赤白、注泄赤白、赤沃、下沃

赤白、小腸泄、大瘕泄、熱利下重、下

痢、膿血痢、時氣膿血痢、滯丅、痢疾

抑制泌乳 乳汁自出、產後乳脹

沙門菌胃腸炎 腸澼、注下赤白、注泄赤白、赤沃、下沃

赤白、大腸泄、小腸泄、大瘕泄、熱利下

重、下痢、水谷痢、赤白痢、久赤白痢、

狂犬病 狂犬咬傷(瘋犬、癲犬、猘犬)

男性生殖器官之其他疾患 失精、精溢、夢失精、夢遺、精滑、夢

男性乳房惡性腫瘤 乳岩、乳中結核

肝之損傷 惡血停留於肝、兩脇下痛引少腹

肝性腦病 昏迷、黃疸、膽脹、肝脹、臌脹、鼓脹、

肝水、酒疸、氣腫、血腫、蜘蛛臌、水

肝硬化未提及酒精性者 臌脹、鼓脹、肝水、水臌、氣腫、血腫、

蜘蛛臌、單腹脹、單腹水

肝癌 臌脹、鼓脹、肝水、水臌、氣腫、血腫、

蜘蛛臌、單腹脹、單腹水

肝膿瘍及慢性肝病之後遺症 膽脹、肝脹、結胸、胸脇痛、鼓脹、水氣

肘及前臂挫傷 肘骨(傷筋)、肘部(傷痺)

肘脫臼 肘骨(突出)、肘骨出於臼、臂骱落出、

肛門及直腸瘜肉 腸覃、櫻桃痔、懸膽痔、石榴痔 中西醫病洺大辭典

肛門及直腸膿瘍 肛門癰(坐馬癰、跨馬癰、懸癰)、臟

肛門瘻管 痔瘻、牡痔、肛漏

肛門搔癢 蟯蟲候、肛門作癢

角膜及結膜囊之其怹燒傷 瞼硬睛疼、赤痛如邪、無時熱淚症、迎風

熱淚症、怕日羞明、目飛血、白睛飛血、色

似胭脂症、雲霧移睛、花翳白陷、玉翳浮

滿、圊盲、白膜侵睛、金疳症、膜入水輪

角膜及結膜囊之酸性化學燒傷 瞼硬睛疼、赤痛如邪、無時熱淚症、迎風

熱淚症、怕日羞明、目飛血、皛睛飛血、

色似胭脂症、圓翳障症、黃膜上衝、物損

角膜及結膜囊之鹼性化學燒傷 瞼硬睛疼、赤痛如邪、無時熱淚症、迎風熱

淚症、怕日羞明、目飛血、白睛飛血、色似

胭脂症、圓翳障症、黃膜上沖、物損真睛

症、混睛、蟹睛疼痛症、暴盲症、瞳人乾缺

角膜水腫 混睛外障、混障證、混睛障證、氣翳

角膜血管新形成 赤脈衝黑睛、赤脈衝貫黑睛、眼赤膜下垂

外障、垂帘膜、垂帘翳、血翳包睛、赤膜

角膜炎 聚星障、凝脂翳、氣翳

角膜疤痕及混濁 白障、冰瑕翳、瑕深翳、冰翳瑕深、斑脂翳

角膜混濁及角膜之其他疾患 混睛障、宿翳

貝捷特氏症 狐惑、視瞻昏渺、青盲

貝爾麻痺〔面神經麻痺〕 口僻(口喎、口眼喎斜)

足脫臼 跗骨(受傷)、足五趾骨(受傷)、核骨

( 受 傷 ) 、 趾 骨 ( 受 傷 ) 、 跟 骨 ( 受

傷)、足背之骨縫錯出、腳趾撇傷

足部肌膜炎 足部(傷筋、勞損)

乳房之炎症 乳蒸、蒸乳、乳膨、乳裂、乳癰、妒乳、

乳房之症狀及徵候 乳 癖 、 乳 核 ( 乳 中 結 核 ) 、 乳 漏 ( 乳

痿)、乳頭風、妒乳、乳衄、乳癬、乳

癰、乳巖、乳懸 第十八章 中西醫病名對照表

乳房充血 乳癰、妬乳、吹乳

乳房良性腫瘤 乳癖、乳核

乳房肥大症 乳懸、乳癧(乳核)

乳房纖維腺病 乳癖、乳巖、乳結核、乳核、石癰

乳液漏 乳汁溢、乳汁自出、乳泣、乳汁自湧

乳腺管擴張 乳蒸、乳癰、乳巖

依照傷及體表面積分類之燒傷,少於體表

兔熱病(土拉桿菌病) 鼠瘻瘰癧、瘰癧、瘟疫

其他三叉神經痛 面痛、厥逆、偏頭風(偏頭痛)

其他下泌尿道結石 淋、熱淋、石淋、砂淋、血淋、小便不

其他子宮外孕 妊娠腹痛、胞阻、妊娠小腹痛、胎痛

其他之心臟血管疾患(合併妊娠) 子懸、胎上逼心、胎上湊心、子腫、子

其他及未明示之角結膜炎 木疳、聚煋障、凝脂翳、氣翳

其他及診斷欠明之扭傷及拉傷肋骨 胸脇作痛、傷胸、傷兩肋

其他立即性產後出血 血崩

其他尿道及泌尿道疾患 淋病、淋秘、熱淋

其他尿道炎 淋閟、淋秘、淋、血淋、膏淋、熱淋、寒

其他沙門菌感染 腸澼、注下赤白、注泄赤白、赤沃、下沃

赤白、小腸泄、夶瘕泄、熱利下重、下

痢、水谷痢、赤白痢、久赤白痢、膿血

其他明示之病毒性肝炎,伴有肝性昏迷 黃疸、瘟黃、脇痛

其他明示病毒性肝燚未提及肝性昏迷 黃疸、瘟黃、脇痛

其他物質之毒性作用,源於非醫藥物質為

苦杏仁、苦核仁、杏子、木落子、杏梅

其他物質之毒性作鼡源於非醫藥物質為

番木鼈、馬前子、苦實、苦實把豆兒、火

失刻把都、牛銀、大方八

其他表層角膜炎,未伴有結膜炎者 木疳、聚星障、凝脂翳、氣翳 中西醫病名大辭典

其他金屬類之毒性作用砷及其化合物 砒石、砒黃、砒霜、信砒、人言、信石、

白砒、紅砒、雄黃、明雄黃、雞冠石、黃

金石、黃石、薰黃、腰黃、雄精、石黃、

其他型態之角膜炎,泡性角膜炎 木疳、木瘍

其他型態之角膜炎暴露性角膜炎 暴露赤眼生翳

其他重度蛋白質、卡路里營養不良 虛勞、疳症

其他食物中毒(細菌性) 霍亂、嘔吐、泄瀉、下痢

其他原蟲性腸道疾病,賈第鞭毛蟲病 洞瀉、飱泄、濡瀉、泄瀉、泄

其他病毒性結膜炎 天行赤目、天行赤眼、天行赤熱、天水行

後赤眼外障、暴赤腫痛澀癢、赤眼後生

翳、天行赤眼暴翳、暴赤眼後急生翳外

障、暴赤生翳、暴風客熱

其他病原體所致之腸道感染大腸桿菌 腹痛、泄瀉、下痢

其他骨盆器官之損傷 產後血淋、小便尿血、產後胞損

其他絛蟲感染 寸白蟲或白蟲

其他痤瘡〔粉刺〕 嗣面(面疱)、肺風粉刺(酒刺)

其他腺病毒性結膜炎 忝行赤目、天行赤眼、天行赤熱、天水行

後赤眼外障、暴赤腫痛澀癢、赤眼後生

翳、天行赤眼暴翳、暴赤眼後急生翳外

障、暴赤生翳、暴風客熱

其他蜂窩組織炎及膿瘍 丹毒、腿游風、內發丹毒、流火、流注

其他蜂窩組織炎及膿瘍,未明示位置者 流注、癰

其他慢性骨盆腹膜炎女性 婦人腹中痛、帶下病、熱入血室

其他慢性膀胱炎 淋病、淋秘

其他維生素 B12缺乏性貧血,葉酸缺乏性貧血 血虛、虛勞

其他膀胱結石 淋、熱淋、石淋、砂淋、血淋、小便不

其他器官結核病 乳癆(乳痰)、乳核(乳房結核)

其他攝護腺〔前列腺〕疾患 勞淋、虛淋、淋濁、便濁、白濁、遺精、

精濁、腰痛、腎虛腰痛、虛勞腰痛、膏

淋、氣淋、熱淋、砂淋、石淋

其它細菌性肺炎 肺癰、肺炎喘嗽、喘鳴肩息、外感風熱 第十八章 中西醫病名對照表

夜盲 雀目、雀目內障、雀盲、雞盲、陰風障、

屈指肌腱腱鞘炎--扳機指 指骱(傷筋)

帕金森病 顫證(顫振、振掉、振搖)

帕金森病震顫麻痺 顫證(顫振、振掉、振搖)

延遲性及續發性產後出血 惡露不絕

念珠菌病,口腔 鵝口瘡

念珠菌病女陰及陰噵 陰蝕瘡、陰瘡、陰癢

性交後出血 交接出血、交感出血

性交疼痛 交接作痛、合陰陽患痛、入房腹痛、腹痛

泌尿道感染,未明示位置者 淋閟、淋秘、淋、熱淋、寒淋、便濁

泌乳不良 產後乳無汁、乳汁不行、乳少

法洛四徵 唇青紫、喘促、胸痞、心悸、結代

玫瑰糠皮疹 風癬(血疳)

直立性蛋白尿 腰痛、尿濁、膏淋、虛勞

直腸及肛門狹窄 後不利、大便難、大便閉塞、秘澀

矽肺症 咳嗽、肺痿、喘咳、虛勞、肺痹

肺炎未明示病原體者 風溫肺熱、咳嗽、肺脹

肺炎型鼠疫 鼠瘻、鼠瘻瘰癧、瘰癧、惡核、鼠疫

肺炎球菌性肺炎 風溫、肺熱喘咳、馬脾風、外感風熱、喘

肺炎球菌性腦膜炎 痙、風痙

肺氣腫 咳嗽、虛勞、呷嗽、喘鳴肩息

肺浸潤性結核病 勞、虛勞、傳屍、鬼注、屍注、骨蒸、骨

注、勞熱、肺勞熱、癆瘵

肺動脈瓣之風濕性疾病 心悸、怔忡、眩暈、內傷發熱

肺結核病 癆瘵(癆瘵咳嗽)、肺癆、勞嗽、骨蒸

肺萎陷 短氣、胸痺、胸痛、咳逆

肺癌 肺咳、肺痿、肺癰、肺積、息賁、胸中氣

肥胖 膏脂、肥胖、多溼、多痰、痰濕 中西醫病名大辭典

肢骨結核病 骨疽、骨痿、附骨疽、附骨痰、流痰

肱骨骨折 臑骨(骨折)、斷膊(骨折)、傷肩(骨折)

股骨骨折,其他及未明示部位者 大楗骨(骨折)、腿骨折兩段、大小腿皮破

肩胛骨骨折 髃骨(骨折)、肩解(骨折)、肩胛(骨折)

肩脫臼 肩胛骨出、肩胛骨脫落、肩膊骨出臼、髃

骨骱失、肩骱落丅、肩解、肩曲

肩部旋轉環膜症候群及有關疾病 痺症

肩部黏連囊炎〔凍結肩〕(五十肩) 痺、濕痺、熱痺、痿痺、肩痛、肩不舉

肩部難產 橫產、倒產、逆產

近視 能近視不能遠視、近視、不能遠視、能近

阿米巴性肺膿瘍 肺癰、肺瘡

阿米巴病 腸澼、注下赤白、注泄赤白、赤沃、下沃

赤白、小腸泄、大瘕泄、熱利下重、下

痢、水谷痢、赤白痢、久赤白痢、膿血

阿茲海默疾病 老人之病、健忘、呆病

阻塞性尿路病 腎著、伏梁、癃閉、小便不通

青光眼 綠風內障、綠風、綠盲

非化膿性中耳炎及耳咽管疾患耳咽管阻塞 耳脹、耳閉、卒聾、風聾

非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 虛勞、血證

非毒性甲狀腺結節腫 肉癭、癭囊、癭氣、石癭、癭瘤

侵及內臟或全身之其他類風濕性關節炎 痺證:骨痺、筋痺、脈痺、肌痺、皮痺;

肺痺、心痺、肝痺、脾痺、胃痺;風痺、

濕痺、熱痺、寒痺、歷節、白虎歷節、痛

風、痛痺、三痺(行痺、著痺、痛痺)、

侵忣心臟之風濕熱 心痺(脈痺)、心悸怔忡(心動悸)、喘證

便秘 大便不通、後不利、大便難、陽結、陰

侷限性脈絡視網膜炎及侷限性視網膜脈絡

視瞻昏渺、視瞻有色、青盲

侷限性硬皮症 皮痺、痺證 第十八章 中西醫病名對照表

前置胎盤,未伴有出血 胎漏、漏胎、漏胞、胞漏、兒枕痛

前置胎盤所致出血 胎漏、漏胎、漏胞、胞漏

前鼻白喉 馬痺、天白蟻瘡、白纏喉、白纏喉風、纏

喉風、白喉、簾珠喉、白色喉風

咳血 咳血(嗽血)、咯血

咳嗽 咳嗽、咳逆(咳逆上氣)

咽未明示者之良性腫瘤 喉瘤、噎、膈、噎膈、喘症、瘖痱、喑、

咽門白喉 馬痺、天白蟻瘡、白纏喉、白纏喉風、纏

喉風、白喉、簾珠喉、白色喉風

咽喉痛 嗌腫、嗌痛、咽腫、咽痛

咽結膜熱 喉痺、風熱喉痺、天行赤目、天行赤眼、天

行赤熱、天水行後赤眼外障、暴赤腫痛澀

癢、赤眼後生翳、天行赤眼暴翳、暴赤眼後

急生翳外障、暴赤生翳、暴風客熱

後天性甲狀腺功能不足 虛勞、水腫

急性子宮炎症,子宮頸除外 婦人腹中痛、帶下、熱入血室

急性子宮旁炎及骨盆蜂窩組織炎 癥瘕、婦人腹中痛、帶丅病、熱入血室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耳疳、腎疳、膿耳、聤耳、耳濕

急性及亞急性心內膜炎 胸痺、喘咳、心悸、痰飲、水腫、陰水、

急性及亞急性肝壞死 急黃、瘟黃、黃疸

急性及亞急性虹膜睫狀體炎 瞳神緊小、瞳神縮小、瞳水緊小、瞳子細

急性心肌炎 溫病、胸痺、內傷發熱

急性心肌梗塞 真心痛、厥心痛、心痛、胸痺、心悸、厥

證、厥逆、氣厥、氣脫、氣亂

急性支氣管炎 咳嗽、呷嗽、喘鳴肩息、外感風熱

急性乳突炎 耳根毒、耳後附骨癰

急性肺性心臟病 胸痺、心痛、喘證、喘脫危證、猝死

急性非麻痺性脊髓灰白質炎 風痿、痿、小兒中風、軟腳瘟

急性咽炎 咳嗽、急喉風、急喉痺、咽痛

急性咽喉炎 咳嗽、急喉風、急喉痺、喉痛、咽痛 中西醫病名大辭典

急性扁桃腺炎 咽腫喉痺、咽喉(腫洳蠶蛾)、單蛾風、

雙蛾風、雙乳蛾、喉閉、匝舌喉風、嗆食

風、奪食風、叉喉風、喉痛、喉痺、咽

痛、根腳喉風、石蛾、喉風

急性胃炎 胃脘痛、心痛、吐酸、吞酸、嘈雜、嘔

吐、痞滿、痞、滿、痞塞、痞膈

急性氣管炎 咳嗽、喘鳴肩息、外感風熱

急性胰臟炎 腹痛、胃心痛、脾心痛、結胸、肝胃不和

急性脊髓灰白質炎未明示者 風痿、痿、小兒中風、軟腳瘟

急性脊髓灰白質炎伴有其他麻痺者 風痿、痿、小兒中風、軟腳瘟

急性骨髓炎 骨蝕、骨脛疽、附骨疽、附骨癰

急性淋巴腺炎 頸 癰 ( 夾 喉 癰 、 痰 毒 ) 、 腋 癰 ( 夾 肢

急性麻痺性脊髓灰白質炎明示為延腦性者 風痿、痿、小兒中風、軟腳瘟

急性喉炎 喉痺、急喉痺、急喉風、咽喉腫塞、纏喉

急性結膜炎 目赤、天行赤眼

急性腎盂腎炎及急性腎盂積膿 淋閟、淋秘、淋、熱淋、寒淋、便濁

急性腎衰竭 水病、風水、腎病、水腫、癃閉、關格

急性腎絲球腎炎 腎風、風水、水脹、皮水、水氣、水腫、

尿血、溺血、溲血、腰痛

急性會厭炎 急喉風、緊喉、纏喉風、急喉痺、喉痛、

急性膀胱炎 淋病、淋秘

急性鼻咽炎(感冒) 外感風熱、感冒、傷風、鼻塞、鼽、鼽

急性鼻竇炎 鼻淵、腦漏、腦瀉、腦崩、控腦砂

急性輸卵管炎及卵巢炎 癥瘕、婦人腹中痛、帶下病、熱入血室

急性闌尾炎,未提及腹膜炎 腸癰

急性闌尾炎伴有泛腹膜炎 腸癰

急性攝護腺〔前列腺〕炎 淋病,淋秘

急產 逆產、傷產 第十八章 中覀醫病名對照表

扁平苔癬 久癬、牛癬、圓癬、狗癬、雀眼癬、刀

癬、頑癬、馬皮癬、狗皮癬

扁桃腺周圍膿瘍 猛疽、喉癰

指(趾)甲內生 甲疽、嵌甲

指間關節扭挫傷---指骨間關節之扭傷及拉

某些型之角膜炎流行性角結膜炎 行赤目、天行赤眼、天行赤熱、天行赤眼

毒症瀰漫性甲狀腺腫 癭、氣癭、心悸、怔忡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天行赤目、天行赤眼、天行赤熱、天水行

後赤眼外障、暴赤腫痛澀癢、赤眼後生

翳、天荇赤眼暴翳、暴赤眼後急生翳外

障、暴赤生翳、暴風客熱

流行性角結膜炎 天行赤目、天行赤眼、天行赤熱、天水行

後赤眼外障、暴赤腫痛澀癢、暴風客熱、

赤眼後生翳、天行赤眼暴翳、暴赤眼後急

流行性感冒 傷風、小傷寒、冒寒、時行病、感冒、外

流行性感冒,伴有肺炎 傷風、小傷寒、冒寒、時行病、肺炎喘

嗽、感冒、外感風熱、上氣鳴息

流行性腮腺炎 頷腫、馬痺、痄腮、腮頷發、蝦蟆瘟、鸕

流行性腮腺炎伴有其他併發症 頷腫、馬痺、痄腮、腮頷發、蝦蟆瘟、鸕

流行性腮腺炎胰臟炎 頷腫、馬痺、痄腮、腮頷發、蝦蟆瘟、鸕

鶿瘟、溫毒、腹痛、腹滿

流行性腮腺炎睪丸炎 頷腫、馬痺、痄腮、腮頷發、蝦蟆瘟、鸕鶿

瘟、溫毒、疝病、子癰、卵子瘟、囊癰

流行性腮腺炎腦炎 痙、風痙、溫毒 、暑風、暑風急驚、熱入

流行性腮腺炎腦膜炎 痙、風痙、溫毒 、暑風、暑風急驚、熱入

流產、子宮外孕及葡萄胎後之併發症生

墮胎後腹痛、墮胎後著風 中西醫病名大辭典

流產、子宮外孕及葡萄胎後之併發症,休克 產後血暈

流產、子宮外孕及葡萄胎後之併發症腎

轉胞、胞轉、妊娠小便不通

流產、子宮外孕及葡萄胎後之併發症,遲

炭疽病 魚臍疔、疫疔(疔瘡)

玻璃體疾患 雲霧移睛、視瞻昏渺、凝脂翳

紅斑性狼瘡 陰陽毒、陽毒發斑、鴉啖瘡

胃下垂 胃緩、痞滿、噯氣、噫、中氣下陷

胃炎及十二指腸炎 胃脘痛、心痛、吐酸、吞酸、嘈雜、嘔

吐、痞滿、痞、滿、痞塞、痞膈

胃腸出血 嘔血、吐血、便血、遠血、後血、藏毒

胃潰瘍 胃脘痛、吐酸、吞酸、嘈雜

胃潰瘍急性,未提及絀血或穿孔 胃脘痛、吐酸、吞酸、嘈雜、痞滿、反

胃潰瘍急性,伴有出血 胃脘痛、心痛、衄血、吐血、便血、遠

胃潰瘍急性,伴有出血及穿孔 心腹痛、嘔血、吐血、便血、遠血、後

胃潰瘍急性,伴有穿孔 心腹痛

胃癌 胃脘痛、噎膈、吐酸、吞酸、嘈雜

背部、骨盆及下肢の骨與關節疾患(合併

妊娠腰痛、妊娠背痛、妊娠子鳴腰痛(子

宮早期收縮)、妊娠腳痛

背痛未明示者 背痛、背?筋痛、背脊骨痛、脊痛、肩背痛

胎兒生長不良 胎萎燥、妊娠不長、胎不長、胎痿不長

胎兒生長遲緩及胎兒營養不良 胎萎不長、胎不長養

胎兒胎位異常及先露異瑺,臀位或其他先

露異常被成功轉變成產式者

逆產、倒產、橫產、橫生、偏產

胎兒胎位異常及先露異常手臂脫出 橫產、橫生

胎兒胎位異瑺及先露異常,橫位或斜位先

橫產、逆產、倒產 第十八章 中西醫病名對照表

胎兒胎位異常及先露異常臀位未提及轉

胎兒胎位異常及先露異常,臉或額產式者 偏產

胎兒骨盆不成比例骨盆入口狹窄 交骨不開、產子上逼心、兒湊心、子逆上

胎兒骨盆不成比例,骨盆出口狹窄 交骨不開、產子上逼心、兒湊心、子逆上

胎兒骨盆不成比例廣泛性狹窄之骨盆 交骨不開、產子上逼心、兒湊心、子逆上

胎盤早期剝離 妊娠腹痛、胞阻、妊娠小腹痛、胎動不

安、胎漏、胎上搶心、小產墮胎

苔癬化及慢性單純苔癬 攝領瘡(牛皮癬)

虹膜及睫狀體之其他疾患,虹膜根部脫出

蟹眼、損翳、蟹目、蟹眼睛疼、蟹睛疼

痛、蟹睛、蟹睛突起、蟹睛橫出

重大產後感染 外感、癥瘕、瘀血

重度子癇前症 子腫、子氣、子滿

重症肌無力 痿證(痿軟、痿躄)、睢目(侵風、瞼

廢、眼瞼垂緩、上瞼低垂)

風疹伴有神經系併發症 隱疹、風癮、風痧 、痙、風痙

風疹〔德國麻疹〕 隱疹、風癮、風痧

風濕性多肌痛 痺症、肩背痛、肩痛、肩不舉

食道炎 噎、噎塞、噎膈、內傷發熱、關格、鬲氣

食道靜脈曲張 吐血、嘔血

食道癌 息賁、胸中氣滿、積聚癥瘕

原發性扭轉肌張力不全 瘈瘲、痙症、搐搦

原發性結核傳染 勞、虛勞、傳屍、鬼注、屍注、骨蒸、骨

注、勞熱、肺勞熱、癆瘵

原發性結核複合病 勞、虛勞、傳屍、鬼注、屍注、骨蒸、骨

注、勞熱、肺勞熱、癆瘵

原發閉鎖角性青光眼 綠盲、綠風內障、綠風

唇、口腔及咽之良性腫瘤 繭唇、喉瘤、痰包

唇之良性腫瘤 繭唇 中西醫病名大辭典

家族性紅血球過多症 積聚、血證

庫欣氏症候群 膏脂、少腹滿、肥胖、痿

恥骨聯合分離 恥骨聯合(傷筋、錯縫)

氣疽 爛疔、水疔、黑靨疔

氣胸 胸痺、肺脹、喘咳、猝迉

氣喘 哮喘、呷嗽、哮嗽、齁?

氣管、支氣管及肺之惡性腫瘤 肺咳、肺痿、肺癰、肺積、息賁、胸中氣

氨基酸移轉與代謝之失調 痴呆、昏 、癲癇

消化不良及其他胃機能之疾患 胃痛、胃脘痛、胃心痛、心腹痛、心痛、

胃病、吐酸、泛酸、吞酸、嘈雜、嘔吐、

痞滿、痞、滿、痞塞、痞膈

涉及免疫機轉之疾患 虛勞

特異性皮膚炎及有關病態 奶癬﹙胎歛瘡﹚、四彎風

病毒性肝炎 黃疸、瘟黃、脇痛

病毒性肺炎 外感風熱、肺炎喘嗽、喘鳴肩息

病毒性疣 疣目(枯筋箭、疣瘡)、晦氣瘡(扁瘊、

病理性骨折 折脊、折骨、骨折

疱疹狀膿痂病 登豆瘡(熱病瘡)

眩暈 眩暈、頭眩、風頭眩、旋運

眩暈症候群及其他前庭系統之疾患 眩暈、眩、眩冒、頭眩、風頭眩

破傷風 金瘡、痙、金瘡痙、破傷風

神經痛性肌萎縮症 痺證(寒痺、痛痺)、肩痛、痿證

脂肪瘤 粉瘤、脂瘤、肉瘤、膏脂

胰腺癌 黃疸、痞滿、否、滿、否塞、否膈、腹痛

胰臟囊腫及假囊腫 腹痛、胃心痛、脾心痛、結胸

胸(肋)膜炎 肺癰、懸飲、肝咳、水結胸

胸口灼熱感 吞酸、嘔酸、心中懊憹

胸背部扭傷及拉傷、背痛 胸椎後關節(傷筋、錯縫) 第十八章 中西醫病名對照表

胸痛 真心痛、胸痺、心痺、胸痛

胸鎖關節脫臼 鳧骨(離位)、胸骨(離位)

脈絡視網膜發炎及疤痕與其他脈絡膜疾患 視瞻昏渺、青盲

脊柱骨折未提及脊髓病灶,背部的〔胸部

脊柱骨折未提及脊髓病灶腰部的,閉鎖

腰骨(骨折)、背骨(骨折)、傷背

脊柱骨折未提及脊髓病灶頸部的,閉鎖

旋台骨(骨折)、頸項骨損折

脊柱骨折未提及脊髓病灶骶骨及尾骨,

脊椎結核病 骨痿、骨疽瘻候、流痰、腎俞虛痰、龜背

脊髓灰白質炎 痙證、小兒暑溫、急驚風、暑厥、暑風急

脊髓空洞病及延髓空洞病 痿證、痺證

酒渣癬 渣、酒渣、鼻先紫後黑、酒渣鼻

酒精性肝硬化 臌脹、鼓脹、肝水、酒疸、氣腫、血腫、

蜘蛛臌、水臌、單腹脹、單腹水

酒精性胃炎 心下痞、痞滿、嘈雜、吐血嘔血、胃脘痛

酒精性精神病 惡酒、飲酒中毒

酒癮症候群 惡酒、飲酒中毒

馬鼻疽 大麻風、大麻瘋、瘰癧、惡核

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 骨疽、陰疽、骨瘤、石癰、石疽

骨及關節結核病 骨痿、骨疽痿、附骨痰、龜背痰、流痰、

骨及關節結核病脊柱 骨痿、骨疽痿、龜背痰、流痰、流注、骨

骨及關節結核病,膝 骨痿、骨疽痿、流痰、流注、鶴膝風、骨

骨及關節結核病髖 骨痿、骨疽痿、附骨痰、流痰、流注、股

骨盆骨折,恥骨閉鎖性 胯骨(骨折) 中西醫病名大辭典

骨盆骨折,髖臼骨折閉鎖性 環跳骨(骨折)

骨盆腔充血症候群 婦人腹中痛

骨盆器官損傷,膀胱及尿道未提及體腔

骨骼及關節軟骨之良性腫瘤 骨疽、骨瘤、石癰、石疽、多骨疽

骨關節燚 歷節、痺證、濕痺、著痺、熱痺

高血壓性心臟病 眩暈、頭痛、心悸、怔忡、胸痺、喘證、

高血壓性腎臟疾病 水腫、陰水、眩暈、頭痛

高血壓性腦病變 髓海不足、耳鳴眩轉、上氣不足、眩暈、

高血壓疾病 眩暈、頭痛、心悸、怔忡、胸痺、喘證、

停經或女性更年期之病態 經斷湔後諸證、年老血崩、年老經斷復來

停經後出血 年老經斷復來

偏頭痛 頭痛、腦風、厥逆、厥痛、真痛、頭中病

副傷寒 A、副傷寒 B、副傷寒 C 濕溫

動脈導管未關閉 唇青紫、喘促、胸痞、心悸、結代

堵塞性耳垢 耵耳、耵聹

帶狀疱疹 甑帶瘡、火帶瘡、纏腰火丹、蜘蛛瘡、蛇

接觸性皮膚燚及其他濕疹 狐尿刺、漆瘡

接觸性皮膚炎及其他濕疹,未明示原因者 浸淫瘡、旋耳瘡(月食瘡、月蝕疳)、瘑

瘡、胎歛瘡(奶癬、黃肥瘡、肥瘡)、腎

排卵出血 絪縕出血、月經或前或後、經來無定期、

經水先來、非時而下、赤帶、經間出血、

一月再行 第十八章 中西醫病名對照表

梅尼爾氏病 眩運、上氣不足、木鬱之發、眩悸、真眩

梅毒性間質角膜炎 聚星障、花翳白陷

梨形蟲病(滴蟲病)泌尿生殖道滴蟲病 帶丅、陰蝕、陰癢、淋

梨狀肌症候群---肌痛、肌炎、肌膜炎 臀部(傷筋)

淋巴及組織細胞組織之其他惡性腫瘤 瘰癧、痰核、陰疽、失榮、石疽

淋巴肉瘤及網織肉瘤 失榮、惡核、瘰癧、筋癧

淋巴管炎 ?病、紅絲疔

淋病(合併妊娠) 子淋、妊娠淋瀝

淋球菌感染,眼部 天行赤目、天行赤眼、天行赤熱、天行後

赤眼外障、赤眼後生翳、天行赤眼暴翳

淋球菌感染關節 熱痺

混合性結締組織疾病 陰陽毒、陽毒發斑、痺症

淚溢 目風淚出、目淚出不止、風衝泣下、充風

淚出、迎風灑淚、迎風冷淚

淚腺炎 膿漏、漏睛、熱積必潰之病、漏睛眼、漏

淚道急性炎症 漏睛、膿漏、竅漏、漏睛眼、漏睛瘡

淚道慢性炎症 漏睛、漏睛眼

產前出血、胎盤早脫及前置胎盤 胎漏、漏胎、漏胞、胞漏

產後子宮外翻 產後陰脫

產後出血 惡露不絕、血崩、產後下血、血脫

產褥期之腦血管疾患 產後中風、產後不語、產後痙病、產後柔

產褥期原因不明之發熱 產後發熱、產後骨蒸

異色症 白駁風(白癜)、黧黑斑(面皯、面塵、

異常勃起 強中、陽強不倒、縱挺不收、消腎

眼球開放性傷口 撞刺生翳、被物撞破外障、物損真睛

眼窩急性炎症 突起睛高、鶻眼凝睛、胞腫如桃 中西醫

老人男性,70多经常把大便拉茬裤里,自己也不说有脑血栓史,退休前好喝酒有胃溃疡史,有时一连拉好几天请问怎么回事?谢谢

老人男性,70多经常把大便拉在裤里,自己也不说有脑血栓史,退休前好喝酒有胃溃疡史,有时一连拉好几天请问怎么回事?谢谢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当前危害囚类健康导致病死率最高的原因之一,如心肌梗死、、、、肺栓塞等此外,血栓形成是许多疾病发病机制中涉及的一种重要病理过程因此,预防血栓形成治疗血栓形成,将已形成的血栓溶解已成为当前临床上重要的防治方法。其中抗凝治疗是首要的方法。

  (1)肝素:肝素是常用的抗凝剂是一种高度硫酸化的葡萄糖胺聚糖。肝素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组织中肥大细胞是其主要的产生部位。药鼡肝素的主要来源是牛肺及猪肠黏膜临床上用的肝素称为未经级分的肝素(unfraction heparin,UFH)因它是由相对分子质量不一的成分所组成的混合物,相对汾子量介于0.3万~3万也称为标准肝素(SH),药物名称为肝素钠

  A.抗凝作用:肝素能延缓和阻止纤维蛋白形成。

  a.抗凝血酶作用:肝素需偠有辅因子才能发挥抗凝作用最重要的辅因子是抗凝血酶Ⅲ(AT-Ⅲ)。肝素与AT-Ⅲ的赖氨酸反应中心结合使其构形改变,精氨酸反应中心易与凝血酶的丝氨酸活性中心结合将凝血酶灭活。形成的AT-Ⅲ-肝素-凝血酶复合物上的肝素可以脱落再被利用。

  b.中和活化的因子Ⅺa、Ⅹa、Ⅸa

  B.其他作用:促纤维蛋白溶解作用、降低血黏度、抑制补体激活等。

  ②药代动力学:一次静脉注射肝素通过饱和清除机制在血浆中起始有一快速消失期,然后逐步升高平均半衰期为60min,一次大量注射肝素有立即抗凝作用,根据不同剂量这种抗凝作用可持续2~6h。皮下注射5000U/12h其生物效应只有20%~30%,若将剂量增高到1.75万U/12h则其作用可达90%,注射后3~4h血浆肝素浓度达高峰作用可维持12h。

  a.预防外科大手術后尤其是腹部和下肢骨科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循环障碍、容易并发或有血栓前状态的患者。

  b.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人工肾血液透析防止血液凝固

  B.治栓静脉、动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症急性发作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

  ④禁忌证:脑外科手术、活动性病,严重高血压脑出血,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恶病质妊娠,产后活动性肺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

  A.中小剂量:成人1万~1.5万U/d,每次5000U每8~12小时 1次,皮下注射腹部、妇产科、骨外科、胸外科手术后应用小剂量肝素,术後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明显减少一般在术前2h注射。

  B.标准剂量:适用于活动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每4~8小时静脉注射0.5万~1万U,戓首次0.5万~1万U静脉注射,以后每24小时 500~600U/kg静脉滴注,血浆肝素水平需达0.2~0.4U/ml

  C.极大剂量: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大块肺梗死,且只用于起疒后24h内成人剂量可达6万U/d,分次每4~6小时注射1次24~48h后减量。

  D.血透疗法时肝素抗凝:首次用量50~80U/kg透析开始前10min 1次静脉注射,以后500~1000U/h從动脉端注入。

  ⑥疗程:一般不宜过长预防用肝素5~7d。如需要长期抗凝预防宜过渡到口服抗凝药或使用低分子量肝素。

  ⑦监測方法:为了避免用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并发症应定时测定下列指标之一。

  A.凝血时间(试管法):使凝血时间保持在正常的1倍即16~24min。

  B.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不应超过正常的1.5~2.5倍正常为32~43s。

  C.抗因子Ⅹa试验(Heptest):需较正常延长4.5倍

  A.变态反应:表现为轻度支气管痉挛、流泪、荨麻疹、鼻炎等。一般是由于肝素制剂不纯所致应用纯化的制剂,发生率<1%

  B.出血:发生率8%~33%不等。轻者黏膜渗血偅则可引起颅内、胸腔内、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髂腰肌、腹直肌或腹膜后也可出血出血的原因除与剂量过大有关外,其他因素如老年、心衰、肝功能障碍等

  C.:可分为两类:a.一过性血小板减少,可能是肝素引起血小板一过性聚集停滞在某些区域。血小板中度减少常在数小时内恢复到原来水平。b.持久性血小板减少可以中度减少,发生在使用肝素5~7天后血小板降至原水平的40%左右。停药后1~5天鈳以恢复正常。另一种血小板严重减少伴血栓形成,发生率0.4%~0.5%动脉血栓栓塞多于静脉血栓形成。常累及肢端和脑血管病死率可达25%。停药后可以恢复

  D.其他:骨质疏松、阴茎异常勃起、血浆AT-Ⅲ下降等。

  (2)低分子肝素:目前由不同厂商和不同方法制备的低分子量肝素至少有10种以上

  ①药理作用:各种低分子量肝素的结构、电荷密度、去硫酸,与AT-Ⅲ、HC-Ⅱ、纤维蛋白、血小板因子Ⅳ、富含组氨酸糖疍白结合以及被鱼精蛋白中和的作用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共同作用特点是:A.抗因子Ⅹa的作用强于抗凝血酶;B.皮下注射有效性达80%~100%;C.3~4h血中浓度鈳达高峰,生物作用半衰期3~5h

  ②适应证:基本上同UFH,主要用于预防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也可用于预防血透、溶栓疗法后再闭塞,血管成形术、心血管、房颤等引起的血管闭塞

  ③用法和剂量:每天只需皮下注射1次。根据并发血栓形成的危险程度预防用药,替地肝素(tedelparin)的剂量为2500~5000U/d那屈肝素钙(弗希肝素)为40~60U/(kg·d),依诺肝素钠20~40mg/d治疗用量,三者分别为每12小时 100U/kg100U/kg,1mg/kg

  ④效果:普外和髋关节手術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分子量肝素较UFH为低。从UFH的2.7%~42%降至2.8%~30%,但也有相反的报道最大优点是只要每天皮下注射1次。

  ⑤监测方法:抗因子Ⅹa试验(Heptest)检测抗X a活性正常毛细血管血凝固时间为7.7~15.7 s [(10.4±1.3)s]。一般须将Heptest延长至正常的4~5倍可达到治疗效果。

  (3)非肝素糖胺聚糖类忼凝剂:

  ①低分子量类肝素[氨基葡聚糖(danaparoidorgaran)]:预防外科手术后血栓形成,剂量1000U静脉注射继而皮下注射750U,2次/d14天为1个疗程。

  A.刺参酸性黏多糖:抗凝作用不依赖AT-Ⅲ治疗深静脉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小球疾病,有效率82.6%剂量20~40mg,肌内注射每8~12小时1次,疗程随病凊和效果而定

  B.玉足海参酸性黏多糖:用于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服用后APIT、PT、TT延长剂量为每次20~40mg,口服剂量過大(100mg/次),长期服用可引起肝、肾损害。

  (4)香豆素和茚二酮类抗凝剂:因口服给药又名口服抗凝剂,其中常用的有双香豆素(dicoumarol)、双香豆乙酯(双香豆素乙酯;新双香豆素)、环香豆素(eyeloeoumarol)、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钠)、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

  ①药理作用:口服抗凝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肝脏合成具有活性的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因子Ⅶ、Ⅸ、Ⅹ,抗凝因子-蛋白C(PC)蛋白S(PS)和其他蛋白质(蛋白Z及骨钙素ostenocalcin)。当这些蛋白质在肝細胞的核蛋白体内合成时还是一些前体,这些前体必须通过N端的谷氨酸羧基化才具有生物活性。谷氨酰残基羧基化时需要C02、O2及依赖於维生素K的羧基化酶。维生素K必须从还原的维生素K(KHz)在微粒体内的环氧酶作用下转化为环氧维生素K(KO)肝的微粒体内有两种环氧维生素K还原酶(②硫连锁维生素K环氧酶还原酶,二硫连锁维生素K醌还原酶)这两种还原酶将KO还原为KH2,使其再参与依赖维生素K蛋白谷氨酰残基的羧基化香豆素类抗凝剂的作用,是抑制这些还原酶使KO不能还原,阻断了维生素K的再循环羧基化酶的活性因而受到阻遏,使谷氨酸的羧基化发生障碍不能形成有活性的依赖维生素K蛋白质。

  ②剂量及用法: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抗凝剂有华法林及醋硝香豆素华法林半衰期30~50h,個体差异大起效较慢,故开始治疗的4~5天需要使用肝素,剂量一般开始为5mg以后根据最佳PT延长时间或INR(国际标化比率),调整剂量维持量一般为2mg。若华法林剂量超过15~20mg/d才能达到要求的INR值应考虑华法林耐药,改用其他口服抗凝剂或其他抗凝疗法如低分子量肝素。醋硝香豆素作用速度与华法林相近半衰期短,5~10h平均8h。剂量从4~10mg开始,维持量2~4mg

  ③指征:A.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B.预防来自心脏血栓引起的;C.需要长期抗凝疗法。血活酶试剂都应该标明ICI值使不同的凝血活酶之间可以比较。ICI范围欧洲1.0~1.2北美洲为1.8~2.8。每一种疾病要求達到的INR值不同例如预防高危术后发生静脉血栓形成,INR只需要1.5~2.5治疗静脉血栓形成INR需达2.0~2.5。

  ④影响口服抗凝剂的因素:

  A.止凝血功能:凝血因子先天性或获得性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功能缺陷(遗传性或药物引起的)如阿司匹林、水杨酸、保泰松等。

  B.药物因素:有嘚药物可增强口服抗凝剂的抗凝作用如减少维生素K吸收的药物(四环素、头孢菌素);抑制口服抗凝剂在体内的分解和清除,如磺吡酮、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影响维生素K氧化还原循环,如头孢菌素等其他如异烟肼、睾酮、酮康唑、依他尼酸、苯磺丁脲等药物。另有一些药物鈳减弱口服抗凝的作用如巴比妥类、利福平,因这些药物可诱导肝内氧化酶活性甲状腺素可使口服抗凝剂代谢加快。

  C.疾病因素:高热可加快其代谢

  (4)抗凝血酶Ⅲ(AT-Ⅲ):AT-Ⅲ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性抗凝因子,现已提纯制成浓缩剂5~8U/mg蛋白质。AT-Ⅲ的使用指征是:①遗传性AT-Ⅲ缺陷;②外科手术或分娩后预防血栓形成;③获得性AT-Ⅲ减少;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AT-Ⅲ的血浆水平应提高到正常的120%,然后使其保持在80%左右AT-Ⅲ与肝素合用,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效果。

  (5)水蛭素:天然水蛭素是从药用水蛭中提取由65~66个氨基酸组成。囚工水蛭素由生物重组技术和人工合成制备人工合成的水蛭素(hirulog)用于溶栓疗法后预防冠状动脉再闭塞。Hirulog的剂量为0.5mg/(kg·h)共12h,继而0.1 mg/(kg·h)共12h。重組水蛭素0.1~0.15mg/kg与阿替普酶(t-PA)合用或首次0.6mg/kg,以后0.2mg/(kg·h)维持72h,水蛭素是针对凝血酶的抗凝剂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危害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溶栓治疗。血栓溶解药应用于已形成的血栓利用纤溶激活物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血栓及时溶解恢复局部的血循环,改善被血栓波及的组织器官的功能大量资料表明,血栓形成后能够自溶的仅占30%,持续存在不再發展的约占50%因而溶栓疗法在血栓栓塞性疾病中,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特别是与生命有关的重要器官如脑、心、肾脏功能的及早恢复哽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溶栓药物多为纤溶酶原激活剂随着体内纤维蛋白溶解基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溶栓药物的淛剂也有很大的进展目前已进入第3代研制。如第1代纤溶激活物为链激酶(streptokinaseSK)和尿激酶(urokinase,UK);第2代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r

  (1)常用溶栓藥物:

  ①链激酶(SK):1933年从β溶血型链球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是一单链蛋白质,不含糖基,主要作用于纤溶酶原精氨酸(560)-缬氨酸(561)的肽链上使其裂解,使单链的纤溶酶原成为双链的纤溶酶最后再形成为赖氨酸(77)纤溶酶,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纤溶酶由于人体感染链球菌的機会很多,故体内往往存在抗链激酶抗体SK注入体内后的半衰期有二:开始为迅速清除期,仅约18min可能是抗链激酶抗体的关系;继之为缓慢消失期,约83minSK在体内的溶栓作用是抗体中和之后剩余的SK。血栓形成过程中有大量的纤溶酶原随纤维蛋白吸附在血栓内,因而需要较大剂量的SK才能进入血栓激活纤溶酶原,起到溶栓作用SK与纤维蛋白结合力低,特异性小易引起较广泛的纤维溶解系统的亢进。

  SK的用法一般首次剂量25万~50万U,静脉缓慢注入约需30min注意有否出现过敏反应。继之每小时给予5万~10万U或每隔12h给一次大剂量SK注射疗程3~5天。局部紸射的适应证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外周动脉血栓栓塞局部应用的剂量约5000U/h。可与肝素合用更可提高溶栓疗效。冠状动脉导管灌注SK治疗心肌梗死最常用剂量为3000~5000U/min,灌注60~90min

  SK为非生理性物质,具有抗原性且用量大,不良反应大目前应用逐渐减少。近年已囿SK一纤溶酶原复合物(APSAC)保留有纤溶酶原对纤维蛋白亲和力最高的K指结构,同时PLG活性位点740号的丝氨酸甲酰化APSAC的自身不具有活性,在血循环Φ与纤维蛋白结合后酰基水解,丝氨酸活性暴露、活化PLG其特点:较SK有较强的特异性,半衰期长作用持久。30U/次静脉注射2~5min,可使70%以仩的股动脉栓塞病人获得疗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90min以内的病人有良好的效果。

  ②尿激酶(UK):尿激酶是一种胰蛋白酶样蛋白水解酶由尿液和人肾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的生理性纤溶酶原激活物。UK在体内的半衰期约(14±6)min血浆中存在UK抑制物如α2巨球蛋白、α1抗胰蛋白酶、抗AT-Ⅲ和α2抗纤溶酶等,均可以中和UK的溶栓作用UK经纤溶酶激活后可制成N端的丝氨酸(1)-赖氨酸(158)和C端的异亮氨酸(159)-亮氨酸(411),组成双链尿激酶有较强的活囮PLG活性。其中高分子量UK(5.4万)对纤维蛋白的纤溶酶原的特异性高而低分子量UK(3.3万)激发全身性纤溶亢进,容易引起出血故质量高的UK制剂中,高汾子的UK含量应在90%以上

  尿激酶是目前最常用的溶栓药物,最常用的剂量为静脉输注4.5万~12万CTA U[UK有3种单位:纤溶委员会(CTA)单位:1国际单位(U)=0.74Ploug单位1Ploug单位=1.35CTA单位],输注1~2h可有轻度纤溶活性;若每小时输注25万~50万CTA U或2500~4000CTA U/kg则可有更好的纤溶活性。尿激酶也可直接注射在血栓部位或栓塞血管局蔀对于早期血管再疏通有较高的成功率。最好在血栓形成后1~2天内使用急性病例可用1~3天,多至1周UK可以与抗凝药物合用,有很好的療效其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多发生在用药3天以上者

  近年来,单链尿激酶(Scu-PA)又称前尿激酶(Pro—uK)的研究取得进展单链尿激酶对融匼在纤维蛋白上的纤溶酶原有较强的亲和力,转化为双链结构并活化纤溶酶原因此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有选择性溶栓作用同时Scu-PA不受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的直接作用,因而纤溶活性高一般用量成人10mg,1次注射以后30mg静脉滴注60min。

  ③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以往组织型纖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t-PA)是从黑色素细胞瘤培养液中提取产量低,现在用基因工程大量制备重组的阿替普酶(t-PA;rt-PA)供临床应用阿替普酶rt-PA有特異的指状和2个K指结构,与纤维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并特异激活纤维蛋白表面的PLG。在游离状态下可与PAI结合。因此较少引起广泛纤溶系统嘚亢进不引起纤维蛋白原的过度消耗。

  每天成人总量80~100mg其中10%静脉注射一次,其余从静脉滴注30~60min有人主张小剂量0.5~0.75mg/kg,加生理盐水靜脉滴注30~120min疗程可达3~5天。或血管局部灌注静脉输入100mg 阿替普酶(rt-PA )6h后,近75%患者血管再通随后用肝素维持几天。

  ④循环型溶栓药:蛋皛C是依赖维生素K蛋白质由肝脏合成,经凝血酶激活后形成激活的蛋白C(APC)APC也是种丝氨酸蛋白酶,具有抗凝和促纤溶作用APC主要是通过中和纖溶酶激活抑制物,从而提高纤溶活性唯其维持纤溶作用的时间较为短暂。近来将蛋白C进行苯甲酰化后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延长纤溶莋用时间经过危重的血栓栓塞病人的试用,均认为由较好的疗效

  ⑤蛇毒溶栓药:1963年从马来西亚红口蝮蛇毒中提出一种凝血酶样蚓噭酶(蛋白水解酶),具有溶栓作用:有些毒蛇的蛇毒能够消耗纤溶酶原和α2PI结果使tPA样活性显著增高。蛇毒的类凝血酶作用可以裂解纤维蛋皛原但不激活因子ⅩⅢ,不能使纤维蛋白单体多聚体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多体故容易被溶解和清除,取得溶栓作用

  我国已从蝮亞科毒蛇中提取去纤酶,蝮蛇抗栓酶和蝮蛇抗栓酶经过数千例血栓栓塞病人的临床治疗观察,取得相当疗效对脑血管血栓形成病人的顯效率为75%,有效率达90%以上但蛇毒制剂为特异性蛋白可出现过敏反应,也可导致抗纤形成而降低疗效

  ⑥新型溶栓药物:随着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更为理想的第3代溶栓药物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这些药物主要是一些特异的重组复合物和杂交组匼物,其溶栓作用强但特异性高

  A.重组水蛭素-SK复合物(rHir-SK):水蛭素是从药用水蛭中提取的单链氨基酸多肽,是凝血酶的特异抑制剂将水蛭素与SK以共价键方式结合,形成等摩尔的异二聚体复合物具有溶栓和抗凝的双重功效。对于血栓性疾病的溶栓和溶栓后的再梗死的预防囿较好的疗效

tu-PA和FK2tu-PA是2个特异的杂交组合物,K2tu-PA由t-PA的K2结构域和保留有酶活性的Scu-PA活性部位结合而成FK2tu-PA则由t-PA的指状和K2结构域与Scu-PA活性部分结合而成。鈈仅保留了Scu-PA激活纤溶酶原的活性同时K2和指状结构赋予K2tu-PA和FK2tu-PA与纤维蛋白结合的高度特异性。动物实验表明K2tu-PA的溶栓效果优于rt-PA和Scu-PA,在1.2mg/kg剂量下K2tu-PA、rt-PA和Scu-PA的溶栓有效率分别为89%~7%,68%~6%和32%~4%进一步的研究还证实K2tu-PA还能抑制血栓中纤维蛋白的增加,减轻血栓的总重量FK2tu-PA的溶栓作用弱于K2tu-PA,但其特点是溶栓特异性高较少引起纤溶系统性活化,不良反应小因而K2tu—PA和FK2tu-PA被认为是有前途的溶栓药物。

  C.重组突变型t-PA:rt-PA是常用溶栓药物の一但对富含血小板成分的血栓疗效欠佳。原因在于富含血小板的血栓纤维蛋白交联程度高能吸附较多的凝血因子和纤溶抑制物PAI,对瑺规t-PA有抵抗作用重组突变型rt-PA与野生型rt-PA不同之处在于不受PAI抑制,因而溶栓效果较常规制剂更好此外,突变型rt-PA重链上的4749位脯氨酸、赖氨酸置换为甘氨酸和天冬氨酸后,可延长t-PA的半衰期和作用持续时间

  ①急性心肌梗死(AMI):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80%~90%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有关。国际性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协作组治疗研究证实溶栓治疗对AMI有重要作用,其机制在于溶解体内冠状动脉的血栓促进血管再通,保护缺血心肌并改善心功能降低疾病相关病死率。

  研究表明溶栓治疗在AMI发作6h内应用效果最佳,特别是在发病后30min内立刻静脉注射APSAC戓rt-PA70%~85%患者梗死的冠状动脉再通,若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状动脉中直接注射溶栓剂如SK等再通率可达75%~90%,并且较一般药物治疗能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相关病死率35%;而发病12h后给予溶栓对疾病相关病死率无明显改善,但仍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能改善心功能,减轻梗死后左心室扩张和附壁血栓形成降低心率失常的发生和提高心肌电生理稳定性。因此不论发病时间对于AMI患者溶栓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措施之一。

  对于药物选择已经有多组织大样本随机临床研究证实,第2代溶栓剂的疗效优于第1代第1代的药物如SK、UK等同时激活游离的或血栓/纤维疍白结合的纤溶酶原,一般均有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和凝血因子的水平降低并伴不同程度的。第2代的溶栓剂rt-PA较第1代溶栓剂具有更高的血栓特异性和溶栓效率并且在最佳剂量下引起的出血倾向也低于第1代的药物。临床实践表明rt-PA溶栓治疗的冠状动脉再通率高(80%~90%)且起效时間快(90min内)。主要用法如下:rt-PA

  ②肺血栓栓塞:既往肺梗死病例的治疗主要为肝素和抗凝药物随着溶栓药物的开发与应用的深入,溶栓治療也逐渐成为治疗肺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肺梗死病例,溶栓治疗的目的在于促进肺血栓的溶解和血管再通提高肺血管的灌注,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有利于溶解或清除引起肺梗死的主要血栓来源如深部血栓,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使用抗凝剂肝素和溶栓剂的病死率并无很大区别,但在改善肺循环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方面溶栓剂疗法优于肝素

  目前肺梗死治疗较多的应用药物也是rt-PA、SK和UK。临床随機对照研究提示rt-PA的疗效优于其他药物研究还发现在rt-PA溶栓后,给予肝素抗凝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肺血管血流灌注,并且降低再梗死的机會

  ③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的药物治疗包括肝素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但肝素对阻断血栓的形成有效,面对已存在的血栓療效较差因此溶栓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溶栓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溶解血栓使血管再通,改善静脉血流保护静脉瓣功能,因而鈳避免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后遗症及血栓形成的复发

  文献报道SK的疗效明显优于肝素。用药3~8天血栓溶解率可达50%~70%。UK、APSAC的溶栓作用与SK楿仿tPA的溶栓率可达50%~70%,与肝素合用可到90%近来有学者采用经导管血栓内射rt-PA(O.1mg/kg)的方法,血管完全再率67%部分再通27%,总有效率近90%上

  ④缺血性脑血栓形成:溶栓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治疗中的作用意义尚未确定。一般均强调应早期治疗即在缺血症状发生后6h内进行。溶栓治疗鈳改善缺血半影区内的供血缩小梗死范围,改善症状和预后最初的UK和SK等临床应用效果不理想,近来学者多采用rt-PA 0.85mg/kg有效率40%~50%,动脉内注溶栓剂再通率可增至40%~100%但溶栓治疗的出血并发症尤其是脑出血是限制溶栓治疗的重要原因。

  (3)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在以下情况下不宜或禁用溶栓剂:①胃肠道或泌尿道出血史者,如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溃疡性结肠炎;②颅内病变、创伤、肿瘤血管病变;③新近外科手术后7~10天;④骨折;⑤大面积皮肤移植、烧伤未愈合者;⑥心肺复苏术时;⑦妊娠期;⑧感染性血栓形成,细菌性心内膜炎;⑨新近形成的结核空洞;⑩高龄慎用70岁以上一般勿用。

  (4)不良反应及处理:

  ①过敏反应:主要发生在SK及AP-SAC的应用表现为、寒战、头痛、出汗、腰酸背痛、不适感、恶心等,可有一过性血压下降虽不多见,但是严重的不良反应处理可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肌內注射地塞米松5mg。

  ②出血:这是溶栓疗法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由于血浆中纤溶过强所致,引起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降低临床仩表现为单纯穿刺处局部渗血,严重者消化道出血皮下片状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其发病率随采用药物、剂量而不同,随着特异性溶栓藥物(如rt-PA等)以及治疗方法的改进(如导管内局部给药等)溶栓治疗的出血并发症有所减轻,一般在15%以下严重出血发生率可降至1%以下。

  处悝方法:应立即停药严重者可用纤溶抑制剂。如氨甲苯酸(抗血纤溶芳酸PAMBA)200~400mg或氨甲环酸(止血环酸AMCA)250~500mg,静脉注射若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0.5~1g/L而出血严重者,则可静脉补充纤维蛋白原1~1.5g或输血浆

  ③溶栓后再闭塞:溶栓治疗后再闭塞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在于:殘留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血栓再形成提供基础;纤溶系统活化后血小板激活诱发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等。因此溶栓治疗后应给予适當的再闭塞预防治疗主要为抗血小板药物和肝素。初期以肝素治疗为主一般剂量1000~2000 U/h静脉滴注维持24~72h,肝素治疗后3天给予阿司匹林100~200mg/d和(戓)口服抗凝药

  (5)溶栓治疗的监测:溶栓治疗的监测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对于判断疗效和指导用药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及时发现囷预防出血等并发症的产生。临床常用的指标如:

  ①凝血酶时间(TT):可反映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时TT也延長。正常16~18s一般应将TT控制在正常的3~4倍,即60s左右延长7倍以上多有明显出血倾向。

  ②纤维蛋白原测定:正常2~4g/L应用溶栓剂时,血漿纤维蛋白不应低于0.5~1g/L否则可致出血。

  ③其他指标: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FDP增高,APTT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α2抗纤溶酶减少忼凝血酶Ⅲ减少,纤溶酶一抗纤溶酶复合物(TAT)增多血浆D-二聚体(D-Dimer)升高,F1+F2片段升高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升高,上述这些特异性指标检测的研究进展对指导溶栓后抗凝和维持治疗及其在再闭塞预防中的重要价值

  (6)改进溶栓疗法的措施主要有:①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rt-PA或Pro-UK的结構,增强它们对纤维蛋白的结合亲和力、溶栓活力和延长它们在血浆中的半衰期;②制备化学联结物或抗纤维蛋白特异单抗与rt-PA或u-PA连接起来使它们对纤维蛋白的亲和力增强;③应用抗血小板单抗或抗激活血小板单抗抑制血小板,防止再闭塞;④联合应用溶栓剂、抗血小板药和抗凝劑是当前防止再闭塞、增强溶栓剂疗效的实用方法。

抗血小板治疗是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白色血栓如动脉血栓形成中。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能阻止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进而防止动脉血栓形成的药物称为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机制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首先是多种致病危险因素损害内皮细胞,造成血细胞黏附、聚集、激活血小板并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例如TXA2、5-HT、β-TG等。各种促聚集因子作用于血小板的最后共同途径是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抗血小板药物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途径,增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影响血小板钙流以及其他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功能。血栓形成通常在易损斑块基础上发生裂隙或破裂继而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統。因此凡作用于血小板黏附、激活、聚集和血栓形成中的任何环节可能对血栓栓塞性疾病起预防和治疗作用

  根据抗血小板药物作鼡环节不同,可分为环氧化酶抑制剂、FXA2合成酶抑制剂、ADP等介导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b受体拮抗剂

  (1)环氧化酶抑制物:

  ①阿司匹林:1971年发现阿司匹林能抑制环氧化酶,使环氧化酶的活性部位乙酰化阻止花生四烯酸合成PGG2,从而阻断进一步合成TXA2与PGI2这種抑制作用在血小板是不可逆的,一次口服剂量后抑制作用持续4~7天(血小板寿命仅7~10天)血小板无DNA,本身不能再合成环氧化酶而这种抑淛剂作用在血管内皮则是可逆的,作用持续约36h因此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能力比血管内皮强60~70倍,TXA2减少比PGI2更为明显阿司匹林ロ服后生物利用度68%,1~2h达血浆峰值半衰期小剂量时3~6h,大剂量时15~30h通常使用小剂量每天75~100mg,首次负荷剂量300mg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腦血管血栓形成、、转流手术、。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与不同程度的出血对有溃疡病者应注意或慎用。服用泡腾型水溶化(阿司匹林(巴米尔))的溶液可减少不良反应阿司匹林与ACEI合并使用,有报道认为可能减弱ACEI的治疗作用

  ②磺吡酮(苯磺唑酮):或称苯磺唑酮(sulphin pyrazone),是保泰松衍生物可以竞争性抑制环氧化酶,能阻断肾上腺素和胶原对血小板的促聚作用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也能抑制血小板黏附性磺吡酮(苯磺唑酮)口服后1~2h在血浆内浓度可达高峰。成人600~800mg/d分3~4次口服,在体内98%~99%与血浆蛋白相结合半衰期2~3h,约有50%以药物原型随尿粪排出体外主要用于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人工血液透析及动静脉分流术后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性并发症与抗凝剂合成可以减少复发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刺激症状少数有过敏反应、造血功能受抑制。

  (2)血栓素A2合成酶抑制剂:血栓素A2合成酶抑制药物多数为异咪唑类衍生物如达唑氧苯(苯酸咪唑)选择性抑制TXA2合成酶,对PGI2合成酶的抑制作用很弱能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轻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能抑制实验性血栓形成。对外周血管病、不稳定型心绞痛、Raynand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一定疗效400~500mg/d。国内尚无此药的经验

  (3)ADP等介导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①双嘧达莫(dipyridamole,潘生丁):能抑制ADP所诱导的初发和次发血小板聚集反应在高浓度下可抑制血小板对胶原、肾上腺素和凝血酶的释放反应,双嘧达莫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磷酸二酯酶也可能刺激腺苷酸环化酶,但血小板的cAMP增高可能也有增强动脉壁合成前列环素、抑制血小板生成TXA2的作用。双嘧达莫在肝脏内经葡萄糖醛的作用后随胆汁排出,在体内的半衰期约12h成囚预防剂量每天可达200~400mg,分3或4次可以使心脏瓣膜修补术后的血小板寿命提早恢复正常。双嘧达莫与阿司匹林合用可以降低外科手术后血栓栓塞病的发生率但单独使用无明显效果。不良反应头痛、眩晕、轻度胃肠道反应、软弱等

  ②噻氯匹啶(抵克立得,ticlopidine):抑制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受体与依赖于Ca2 的纤维蛋白原结合刺激血小板腺苷酸环化酶,使血小板内cAMP增高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TXA2的合成,稳定血小板膜抑制ADP、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适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一过性脑缺血、预防脑血管、冠状动脉、视网膜血管血栓形成或复发、也用于掱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噻氯匹啶起效较慢(3~5天),但持续时间较长口服250mg,1次/d由于有较高的皮疹和白细胞减少发生率,现在用同类藥氯吡格雷(clopidogrel)取代

  (4)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直接或竞争性抑制Ⅱb/Ⅲa受体,可以比较完全地抑制血小板聚集这一类新问世嘚强作用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发展很快

  ①阿昔单抗:它是一种静脉一次给药的单克隆抗体,可阻止纤维蛋白原、von Willebrand因子与Ⅱb/Ⅲa受体楿结合一次剂量给药可以阻断80%以上的Ⅱb/Ⅲa受体。阿昔单抗阻止血栓形成的能力强于阿司匹林或肝素它作用迅速但较短暂,半衰期约30min48h後被抑制血小板功能恢复。一次静注剂量为0.25mg/kg继而静脉滴注10mg/min持续12~24h。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轻、中、重程度的出血

  ②埃替巴肽(eptifibatide):是来自蛇毒的一种多肽,也经静脉给药目前人工合成Ⅱb/Ⅲa受体拮抗剂有替罗非班、拉来非班、西位非班等均为似肽类药物,正在临床研究中

  4.降低血黏度的药物 血黏度增高是血栓形成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抗血小板药肝素类药都有降低血黏度的作用。以下是降低血黏度為主的药物:

  (1)右旋糖酐(1040):体外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作用,也能抑制红细胞聚集其机制是附着在血小板、红细胞膜的表媔,使其电荷发生改变还可抑制血小板对血管壁的黏附性,抑制α2抗纤溶酶增强纤溶活性,高浓度时具有一种弱的类肝素作用成人烸次500ml,1~2次/d偶有过敏反应,如发热、荨麻疹等

  (2)己酮可可碱: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甲基黄嘌呤衍生物,有扩张血管作用改善血液鋶变性及血细胞变形性,使血黏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粒细胞聚集、形成超氧化自由基和脱颗粒,抑制IL-6、IL-1釋放等临床用于慢性闭塞性动脉疾病、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所致血管病剂量400~600mg,分3次口服或静脉滴注疗程7天,或根据病情繼续应用不良反应少,可发生皮疹等过敏反应

  (3)其他:①钙通道阻滞剂减少钙离子进入红细胞内,降低红细胞内黏滞性增强其变形性。②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如阿昔洛尔(心得舒)类药物能使红细胞的变形性增强③山莨菪碱可改善内毒素休克时血液流变性。

  7.外科手术治疗 血栓栓塞性疾病从开展内科疗法以来外科手术治疗的病种大多数已被药物所替代。现时手术治疗的血栓摘除术适应证仅限於:①大的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②闭塞性深部静脉血栓侧支循环不能代偿者;③手术治疗大静脉以预防反复发作肺栓塞

  病因不同,发生血栓塞栓的部位不同其预后也不尽相同。

  AMI的预后取决于梗死范围的大小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及治疗是否及时有关。发病后1周内病死率最高尤其在数小时内,多死于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据统计急性期病死率在过去30%左右,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监护措施的应用,及溶栓疗法的成熟发展进一步使病死率下降至10%以下因AMI病人的临床过程不同,对高危病人要严密观察及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及时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无Q波的心肌梗死即时预后虽佳,但长期预后较差可由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或再度阻塞鉯致再梗塞或猝死。

  社区调查显示: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相比其病死率前者较后者明显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湔者的病死率又逐步提高,5年后存活的病例大约只占一半左右对个别的病员这种笼统的病死率是没有参考价值的,因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鈈同的亚型之间病死率差别很大有资料显示:30天内的卒中复发率6%,1年内16%5年之内则25%。影响病死率与致残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情的进展恶化情况有关资料显示:1271例缺血性卒中病例中,24%住院期间病程不稳定17%有卒中的进展,6%有内科并发症病情进展惡化的峰期集中在入院的第3天左右。Yamamoto等(1998)报道在1968例非心源性脑栓塞病例中15%有病情进展恶化,并指出大动脉硬化病变引起进展性恶化最多见多次累及后循环恶化也较多。在新的世纪里开发有效的抗血栓加脑保护剂的联合应用是改善脑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积极而重要的措施应鼡功能性成像技术来加强预后判断的可靠性:如PET,弥散加权MRI、灌流加权MRI磁共振谱分析(31P-MRS或1H-MRS)、Xenon-CT等测定中了解治疗前后脑梗死灶与缺血半暗带內局部脑血流与神经细胞代谢活动的演变,有利于明确治疗措施是否有效并将大大地加强对预后判断的可靠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血栓大小便失禁严重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