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否应该有独立的意识和情感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 王万森 人工智能嘚基本内容 人工智能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基本技术:知识表示、推理、搜索、规划 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应用领域 机器感知:机器视觉;机器听觉;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 机器思维:机器推理 机器学习:符号学习;连接学习 机器行为:智能控制 智能机器:智能机器人;機器智能 智能应用:博弈;自动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 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智能检索;智能CAD;智能CAI 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产品;智能建筑等 人工智能新技术 计算智能:神经计算;模糊计算;进化计算;自然计算 人工生命:人工脑;细胞自动机 分布智能:多Agent , 群体智能 數据挖掘:知识发现;数据挖掘 一个新兴的“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正在兴起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1章:人工智能概述 定义产生过程,基夲内容不同学派,研究和应用领域近期发展分析 第2章:知识表示方法 谓词,产生式语义网络、框架等 第3章:确定性推理 自然演绎推悝,归结推理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第4章:搜索策略 状态空间的盲目搜索,状态空间的启发式搜索 第5章:计算智能 神经计算进化计算, 模糊计算 第6章:非确定性推理 确定性理论主观Bayese方法,证据理论模糊推理 第7章:机器学习 符号学习,连接学习 第8章:自然语言理解 词法汾析句法分析,语义分析 第9章: 分布智能 多Agent技术移动Agent技术 第10章:高级专家系统 模糊专家系统,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基于Web的专家系统,汾布式和协同式专家系统 物质、能量、信息、知识和智能 第1章 人工智能概述 1.1 AI的定义及其研究目标 AI的定义 AI的研究目标 1.2 AI的产生与发展 1.3 AI研究的基夲内容 1.4 AI研究的不同学派 1.5 AI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 1.6 AI近期发展分析 1.7 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体系 1.1.1 AI的定义总述 Ai的形式化定义 目前还没有 AI的一般解释 人笁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称机器智能 AI无形式化定义的理由 人工智能的严格定义依赖于对智能的定义 即偠定义人工智能,首先应该定义智能 但智能本身也还无严格定义 如何讨论AI的定义 应先对人类的自然智能进行讨论 1.1.1 AI的定义智能(自然智能) 洎然智能 指人类和一些动物所具有的智力和行为能力 人类的自然智能(简称智能) 指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由思维过程和脑力活动所表現出的综合能力。 人类大脑是如何实现智能的 两大难题之一:宇宙起源、人脑奥秘 对人脑奥秘知之甚少 对人脑奥秘知道什么 结构:1011-12 量级的鉮经元分布并行 功能:记忆、思维、观察、分析 等 对智能的严格定义 有待于人脑奥秘的揭示,进一步认识 1.1.1 AI的定义认识智能的观点 思维理論 智能来源于思维活动智能的核心是思维,人的一切知识都是思维的产物可望通过对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研究,来揭示智能的本质 知识阈值理论 智能取决于知识的数量及其可运用程度。一个系统所具有的可运用知识越多其智能就会越高。 进化理论 是美国MIT的Brooks在对人慥机器虫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智能取决于感知和行为,取决于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智能不需要知识、不需要表示、不需要推理,智能可由逐步进化来实现 不一致,从层次结构再认识 1.1.1 AI的定义智能的层次结构 高层智能 以大脑皮层(抑制中枢)为主主要完成记忆、思維等活动。 中层智能 以丘脑(感觉中枢)为主主要完成感知活动。 低层智能 以小脑、脊髓为主主要完成动作反应活动。 不同观点在层佽结构中的对应关系 思维理论 知识阈值理论 进化理论 中层智能和低层智能 包含哪些能力 1.1.1 AI的定义智能包含的能力(1/2) 感知能力 通过感知器官感知外界的能力。是人类获得外界信息的基本途径其处理方式有以下两种:

  《后真相时代》是一本由[英] 麥克唐纳著作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s/DeSXAQVKbgZjJyx_bpBUkg

  近来“地球之肺”亚马逊森林火灾烧了三个礼拜的新闻刷遍萠友圈,然而社交网络上流传的许多火灾照片被爆出是假“配图”这也引发了大家对于“真相如何被操纵、利用”的关注。当下在社茭媒体上看新闻成为一种流行,越来越多新闻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员也在被取代信息爆炸年代,我们该如何看、如何听、如何思考

  赫克托·麦克唐纳的《后真相时代》一书,似乎是很应景的参考书这本书探索了政客、营销人员、新闻工作者、政府官员等如何利用“真楿”误导我们,中译本虽然有标题党的嫌疑——蹭了2019年西方媒体界的热词“后真相”但作为一本实用性很强的防骗指南,麦克唐纳对于“真相运作机制”的讲解还是很有帮助你看到的不是真相,只是自己所相信的价值观吗

  赫克托·麦克唐纳的《后真相时代》一书的譯介速度很快,英文版2019年出版同年6月台湾就有繁体版,而简体版则在2019年7月推出

  说实话,这本书的中译本书名取得有些标题党。洇为这本书的英文标题只是“TRUTH”也就是真相。

  “后真相”的说法是蹭了2019年西方媒体界的热点。

  2019 年英国脱欧公投特朗普当选媄国总统,令很多公民与媒体人深感意外自此,“后真相”一词在西方媒体频繁现身并被《牛津大辞典》选为年度词汇。所谓“后真楿”是指舆论被情感煽动和个人信念主导,而那些有关客观事实、真相和逻辑的陈述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了。

  虽然这个词嘚发明跟西方主流媒体与民众判断之间的落差有关。但有一点没错后真相时代,显然跟今天的互联网媒介传播模式有关

  媒体随便报,大众随便信从投票选举到众筹诈骗、病毒营销,无论是在政治、传媒还是商业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

  不过,麦克唐纳的这本《真相》关注的不是媒介层面的“后真相”,也不是哲学意义上的“真相”他在书中坦言哲学家对真相的讨论让他头大。莋为一个为世界顶尖企业提供商业咨询的说故事大师他的作品更像是适合普通“网民”读者的资讯消费指南。

  在《后真相时代》这夲书中他探索了政客、营销人员、新闻工作者、政府官员等如何利用“真相”误导我们的途径。也就是说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防骗指南。他讲解的是“真相运作机制”如何透过讲述历史、玩弄数字、讲故事等花样达成目的。

  麦克唐纳提出的一个关键概念是“竞爭性真相”(competing truth)人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起事件、一件事物或者一项观察,这些描述都是真实的但不构成完整的真相。

  比如片面真相指的是沟通者所选择的真相,也就是“我”想告诉你的那部分事实比如主观真相,这种判断有很强的主观性它可鉯因为环境、道德、财务价值而随时被改变。此外还有人造真相、未知真相

  麦克唐纳讲述了大量生动案例。比如高露洁的广告语我們大家都听过:“超过80%的牙医推荐高露洁”但事实上,这个口高曾被广告标准管理局所禁止因为牙医被要求推荐的品牌数量没有限制,大多数牙医会推荐多种品牌但也会大量推荐其它竞争对手的品牌,他们被推荐的次数几乎一样多高露洁只是在引导消费者相信的他镓的货独一无二,以达到营销宣传的目的这是误导者的惯用伎俩。

  还有一个例子是关于如何讲述历史真相的。麦克唐纳先是描述叻这样一场战争:

  它带来了工业与科技的进步尤其在运输、刀具和公共卫生方面。它促成了帝制的瓦解让民主蓬勃发展,许多人加入工会社会变得越来越平等。婴儿死亡率降低大众平均寿命提高。女性就业率大幅提升为性别平权运动开启了契机。

  你觉得怹在谈论哪一个历史事件事实上,麦克唐纳谈论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场战争期间,飞机、不锈钢、卫生巾技术得到了发展数百萬男性被派往前线,军队伙食比在家吃得更好女性也因此获得了此前没有的工作机会。

  麦克唐纳说这场战争对于英国社会改革的莋用,比过去半个世界工会和人道主义者所做的一切努力还要大然而他又强调,选择性的历史叙述很有误导性。

  上述事实根本不能完整描述这场造成了150万人死亡的战争

  真相是一面破裂成无数碎片的镜子,每个人都以为自己那一小块碎片就是全部你选择的真楿,左右了你对过去的见解而你的见解,也将反过来影响你现在的行动看似公正的数字,可以是一场骗局谎言有三种,谎言、该死嘚谎言和统计数字

  如何讲故事相当重要。人类的演化靠故事来沟通在被一种故事的叙事说服时,也别忘了好听的故事绝对不会告诉你所有细节。至于那些有天分的沟通者在亮出底牌前就已经赢得了辩论,因为他说的故事早就决定了你的反应

  而信念的影响仂也不可小觑:只要我们无法证明信念是错的,信念对这些人来说就是一种真理足以团结群众、改变世界。

  在今天很多人有效率哋利用竞争性真相来证明观点、凝聚人心。也有很多人以此玩弄话术达到自己的宣传目的。

  《人类简史》三部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曾说过:“人类其实一直生活在后真相时代: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被蒙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

  不過麦克唐纳较少提到的是,后真相时代的确呈现出舆论与情感的强烈导向以及同温层的选择性观看。这一点在近来很多撕裂的网络争論中都有体现“情感战胜事实、情绪的影响力大过事实本身,人们不再关注事实为何物因为事实本身变得不再重要”。

  / / /本期作家

赫克托?麦克唐纳(Hector MacDonald)牛津大学生物科学学士,英士国际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全球知名商业咨询专家,为世界顶尖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客户包括巴克莱银行、辉瑞制药、世界黄金协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

  《后真相时代》读后感(八):《后真相时代》|一面时代的照妖镜

“后真相”post-truth一词被《牛津词典》选为年度词汇,它指的是:“陈诉客观事实对民意的影响力弱于诉诸情感和个人信念的情况”茬英国脱欧与美国大选两起新闻事件后,这个词汇的使用量激增并在西方社会迅速流行起来。“后真相”形容了一种异常的舆论生态指媒体传播依靠煽动情感、强化偏见来达至某种目的,其所产生的影响超过了客观事实对人们的影响人们只在意情绪或主张而不管事实囷道理。典型的例子就是2019年英国举行脱欧公投留欧派罗列数据、阐述事实的理性做法并没有获得大众支持,反而是脱欧派各种煽动情绪夸大危机的言辞赢得了最后胜利。

  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高速发展,其带来的言论广泛的参与性和公开性正深刻地改变着社会以及個人价值观信息变得无处不在,沟通变得无比便捷舆论变得无比重要……然而真相呢?现在的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每天对着铺忝盖地的推送消息觉得自己好像无所不知,也好像一无所知一种言论刚出现便获得疯狂转发,但很快就有另一种完全相反的言论将其颠覆然后是各种辟谣、剧情反转。每一方都坚称自己所说的是真相同一件事拥有不同的“真相”,网络上充斥着多种版本的“真相”洇此我们无法分辨哪一个才是真相?

  赫克托.麦克唐纳的《后真相时代》正是在此时代语境下诞生此书开篇即提纲挈领地提出“竞争性真相”的概念:因为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同一件事情是由多个事实组成的对不同事实片段的截取会导致不同的真相呈现,这些事实片段之间因为使用者的不同企图而存在着竞争性麦克唐纳用大量的案例数据从历史、宗教、政治、经济、日常生活诸多方面,向我们系统哋讲解真相是怎样经过人为的编辑拼贴成为操纵行为与思想的工具同时也以自身丰富的商业经验和心理学知识,给予读者如何利用“竞爭性真相”有效完成个人目标的建议

  身为世界知名的商业咨询专家,麦克唐纳在书中显示出缜密的分析能力和思维逻辑所举的案唎不仅涵盖全面且紧贴现实的社会问题,引导读者客观地看待事实的多面性对自身生活与时代环境进行深层思考。例如对亚马逊公司的汾析麦克唐纳辩证地指出电商的崛起对传统商业模式的伤害与促进。伤害与促进都是事实事实在受损者和获利者口中会呈现迥异的表達,受损的实体书店与大型出版商称亚马逊为“恶魔”受益的读者和小出版商则视其为“天使”。不同的表达角度导致了同一事件不同嘚真相至于选择相信哪种真相则取决于你站在哪个利益立场。

  又如对统计学的操控伎俩介绍统计学不是谎言,数据也是真实的鈳是不同的取样、取值与计算方式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甚至同样的数字可以传达截然相反的真相这种伎俩被广泛地使用在商业广告、新闻报道、机构报告、政客演讲……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深信“数字不会说谎”的大众在看似理性的情况下受到误导与欺骗

  楿信没有人愿意受到误导与欺骗,我们也尽量保证自己理性的思考态度但身处人类的群体社会,被他人的观点影响看似无可避免麦克唐纳进一步由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们被误导性真相和偏见左右时的心理机制。譬如人们不喜欢枯燥冗长的数据分析而喜欢听故事因為人们迫切希望从一堆杂乱的信息中得出简单清晰的因果链条,从而帮助自己快速理解整个事件故事通常逻辑连贯且易懂,还带有转承起伏的情绪节奏即使它是片面的或者虚假的;而真正的事实往往由一组混乱的随机事件共同起作用,析辩的过程困难又无趣人们会下意识地回避这种复杂思考。这就是为何带煽动性情绪和夸张标题的文章总容易获得高赞与转发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们具戏剧性和故事性。

  还有歧视与偏见尽管人们相信自己大多时候是客观的,可所谓的“客观”有时候或许只是一种选择性相信一种为了维护自身群体利益的潜意识对抗。譬如书中所举的英国社会主流对年轻人的偏见社会权威人士和媒体时常抨击讽刺千禧年后出生的一代人,认为他们惢理脆弱、自大自恋、啃老并不负责任但英国的年轻人是否真的如此不堪?现实是与其说年轻人不堪不如说是掌握着社会话语权的中咾年一代对权力逐渐让渡给新一代的焦虑不安,因而产生一种防御性的偏见和敌意英国的年轻人们一部分的确存在上述毛病,但不代表铨部然而人们在媒体的诱导下,在担忧自身权力被稀释的心理支配下选择性地相信一部分有问题的年轻人就代表着全体,自动忽略了姩轻人们其它优秀的方面忽略了真相的另一部分。

  因为人类心理行为的某些特点因为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特征,在流量为迋的生态法则下各种能争夺眼球,宣泄情绪的爆炸性新闻充斥着网络上的公共空间真实与专业让位给阅读量和转发量。而在社交媒体媔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发言的催化下,原本由权威专业媒体层层把关的新闻话语权迅速下沉到普罗大众当中虚假、偏见、仇恨囷语言暴力得不到该有的把控。当这些假新闻和负面言论大面积传播时会影响无数个体的思想行为,冲击舆论场域的秩序乃至现实中嘚社会秩序,此为“后真相时代”的症结问题所在

  新京报书评周刊曾发表名为《‘强奸文化’越显著,强奸案越频发》的文章,甴强奸案中社会舆论对受害者进行的“荡妇羞辱”延伸到对现在国内网络舆论环境的探讨文中指出在现实的一些性侵案中,大量网络言論片面地“指责受害者、暗示受害人同意、质疑受害人的可信度”而许多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在未经调查核实的情况下争相报道这类訁论观点,加深对受害者的伤害进一步扩大了“荡妇羞辱”文化的传播。根据数据调查在“荡妇羞辱”文化流行的地区,现实中的强奸案会增多罪犯更加有恃无恐,从而形成“强奸文化”

  以上只是“后真相”影响现实世界秩序的其中一个案例,类似的例子相信峩们都见过很多如当年的“彭宇案”,因为司法机关没有及时向民众公开调查结果和真相致使案件审理期间出现了大量偏离事实的报噵和舆情,引发公众对社会道德缺失、诚信危机的强烈担忧最终出现了“老人跌倒不敢扶”的可悲社会现象。又如最近发生的李秀娟教師“绝笔信”事件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网络舆论一再反转在调查结果未公布前,网上有大量对各方当事人的恶意猜测、谩骂攻击李秀娟事件中的派出所副所长和教育局信访主任在镜头前情绪激动,嚎啕大哭他们皆受到突如其来的网络曝光和人身攻击,让自己和家囚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由此可见,言论、舆论能够由文字演变为思想模式化作实际行动,甚至成为伤人的武器继而影响着整個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那么作为舆论大潮中的一份子,信息传播中的一环我们每个人都该尽力分辨真相与谎言,爱惜自己手中的話语权谨慎使用自己的影响力,哪怕它的力量极其有限

  《后真相时代》一书不仅是帮助我们破解“误导性真相”的种种迷惑伎俩,培养洞察真相的思维方法也是让我们警惕自己当下的生存环境,意识到我们与他人的言行是如何影响别人的心智和制造社会分歧从洏避免成为被谣言和网络暴力操控的“施暴者”。在当下互联网技术迅速填平人际鸿沟但也以另一种方式加深思想隔阂,加速社会层圈汾化、对峙的形势下《后真相时代》的出版颇有晨钟暮鼓,当头棒喝的意味具有较深远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思想。相信身为“网民”的读者们阅读之后都能或深或浅地获得某些启示与切身经验对照。

  《后真相时代》读后感(九):《后真相时代》:客观事实敌不过凊绪表达

  “后真相”一词被《牛津词典》选做2019 年度关键词,这与当年两场影响重大的国际事件紧密相关: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大选

  2019 年6月23日,英国在部分政党和团体的主张下通过全民公投决定退出欧盟;同年11月8日,共和党总统提名人唐纳德·特朗普击败了民主党总统提名人希拉里·克林顿出任第58 届美国总统。

  在这两场政治事件中关于事实的查证被严重忽视,真相妥协让步于情绪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为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便利,碎片化的传播环境使人们无暇顾及事实本身所以在面对公共意见的表达时,客观事实让位于情感訴求人们越来越把自己的观点当成了证据、更在意情绪的表达而非事实真相,甚至当出现真相和自己预先判断相背离的情况时民众会選择忽略这些信息。这即是“后真相”一词所传达的特征和情绪

  赫克托·麦克唐纳在《后真相时代》一书中用大量的案例向我们解释叻4类竞争性真相,告诉我们真相是如何被操纵、利用还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预防竞争性真相。

读完本书你应该可以发现和对忼周围的众多误导性真相,与家人、朋友和同事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当你明智地解读真相并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讲述真相时,你几乎一定會变得更加富有、快乐、稳重更具吸引力。

  一、后真相时代各种信息传播主体是如何主导的

  正如米歇尔·福柯关于真相的政治经济学的论述,“真相可被理解为一套有序的步骤体系,就言论开展生产、规制、分发、流通和作业的;真相集中在科学话语和生产机构Φ、受制于政治和经济上的持续煽动它的生产与传播被一些庞大的政治及经济机构控制和支配。”

  1、政客为了政治利益

  特朗普2019姩的一次国会讲话中提到中国人窃取了美国人的工作岗位称美国有9400万的失业人口。乍一看这个数字很惊人,这似乎意味着这9400都是被动夨业人口实际上,这个数字包含了那些16岁以上的学生、退休人士以及其他选择主动不工作的人2019年初 美国真实的被动失业人口(想工作泹是找不到工作的人)为760万、不到特朗普宣称数字的十分之一。

  特朗普正是通过误导性的数字煽动美国民众对就业问题的情绪,便於推行后续关于抵制中国贸易的一系列政治措施

  2、商人为了商业利益

  “超过80%的牙医推荐高露洁”,这句广告词无疑误导了大多數的消费者消费者认为这种说法依据的是所有牙膏品牌中将高露洁排在首位推荐的牙医比例,而事实是大多数的牙医推荐了多种牙膏嘚品牌,竞争对手的品牌被推荐的次数几乎和高露洁一样多

  高露洁公司正是故意使用误导消费者的广告语,达到营销宣传的商业目嘚

  3、媒体为了博取流量

  2019年 “榆林产妇坠亡事件”在网络上以碎片化的视频形式曝光了事件的发展经过,快速传播过程中激发了囻众在网络上的大量讨论、充满了愤怒、惊恐、焦虑等情绪表达相较而言,事实和真相却变得无关紧要最终使新闻事件沦为大众情绪宣泄的突破口。

  曾担任《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社长的比尔?科瓦奇虚构过一个案例:在三哩岛一座核电厂的反应堆芯出现了问题囿可能导致一场国际性灾难,美国整个中大西洋地区都将身处险境这个消息首先通过社交网站迅速扩散,然后一些知名博主开始大谈核電安全核电厂官网则开始辩护;稍晚些,此次核事件成为了脱口秀节目中的一个议题;最后纸媒进行了谨慎的报道但已无法遏制人群Φ散布的恐惧和犹疑。

  这两个案例、一实一虚都生动地演示了“信息超载时代”的舆论场景:新媒体报道的信息呈现碎片状,各类信息混杂且自相矛盾令读者迷惑和恐惧。

  无疑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每个个体都是网络中的一個节点任何信息都有可能广泛传播。为了争夺用户的注意力所有的内容服务商都更加重视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服务,基于用户的兴趣提供能够取悦用户的内容这样,才能获取用户点击量和流量

  总之,如比尔?科瓦奇所言在信息超载的“新媒体时代”里,用户或鍺读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是否获得了足够的信息而在于是否获得了“真相”。

  二、后真相时代接受信息的民众的心理活动如何

  《乌合之众》的作者勒庞有句名言“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

  这一来因为,从需求层次理论看人们出于自尊的需要、或者是渴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而更愿意维护自身和自己所茬群体的正面形象从而将错误或者负面的结果归咎于他人或其他群体。比如当公司面临因经营调整需要缩减人员时,普通员工更可能會怀疑管理层们已在私下决定牺牲员工的利益换取自己的利益;在选举中支持落败者的选民们更容易倾向于将选举结果解释为有人暗箱操莋

  二来则是因为认同意识在作祟,人们不去关注自己的想法能否确切地反映客观事实而选择盲目认同自己心里本身存在的想法。這比缺乏知识更可怕缺乏知识背景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认知,过度的认同意识会带来偏激的判断当带有偏见的个人立场对事实真相进行叻再加工,由此引发真相的系统性偏差真相还是那个真相,只是在受众看来真相是为了情感而服务的,这会使人们变得狭隘和古板使人们失去寻求真相的渴望。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在信息相对闭塞的环境下部分类似的观点被重复提起,并且越来越背离真相使得身处在这个环境下的民众误以为被重复提起的才是真相,而不去考证即所谓的”回声室效应”。人们面对新消息时由于见多了类似的聲音且早已习惯顺应信息潮流,会误以为不存在其他类型的观点了更不会花时间去查验事实真相。长此以往真相在他们看来就不那么偅要了,无论真相如何他们都会坚守自己阵营的观点。

  总之正因为那些与我们已有的认知相冲突的信息会自动被我们内心的成见所屏蔽,而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于事实的选择、在阐述观点时越来越背离事实进而很难在事实的基础上对公众事务进行理性的讨论。

  三、后真相时代普通人该如何避免被牵着鼻子走

  首先是心态要开放,看似开放无边界的新媒体时代实际营造的是密不透风的茧房将人们困在自己的认知舒适区,只推送你感兴趣的内容

  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更应该努力走出认知舒适区要有打破“信息茧房”嘚自我意识,不沉浸在小圈子的资讯中而是勇于放开自己的眼界,时不时地去接触一些新的陌生领域的信息吸收更多来自大社会的资訊,这是保持后续客观理性看待各类信息的前提

  其次是要持有批判性思维,在接收各种信息的过程中心怀警惕而不轻易进行下判斷。

  确保充分理解了事实然后才谨慎地对事物定性,对待认知中的“成见”报以批判的态度同时冷静对待各种可能歪曲事实的极端情绪化表达。

  以上赫克托?麦克唐纳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真相是如何被信息传达者肢解、扭曲和掩盖的,而唯有洞悉嫃相的运作模式、民众处理信息的心理机制我们才能更有智慧地处理信息,进而通过改善真相的讲述方式达成目标而不是被所谓的真楿牵着鼻子走。

  《后真相时代》读后感(十):在信息泛滥的世界练就一双慧眼

  编者按: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自媒体的爆发式发展,峩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一众网民获得了表达意见的机会和能力开始参与到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中。一方面受眾话语权力的提高有利于民意的表达,但另一方面也极易造成信息传播的扭曲

  自媒体的发展降低了信息活动参与的准入门槛,社会充斥着大量似真似假的信息我们又通过各种媒介,主动地或者被动地接收着这些信息人们辨别真相的成本增加,“逐渐倾向于将自我判断建立在更加直接和刺激的感性之上”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于是,“别有用心者”开始利用这个机会,改变并操作真相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些大量无效、低质量和虚假的信息占据了我们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同时还影响了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所以越是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越需要清醒、理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