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让仓储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化

目的地仓储与网购_目的地仓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贴子:
目的地仓储与网购
未来网购的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网购的体验是未来网络平台,网商应该关注的问题,实体商铺的优势在于顾客能够通过感官接触到实体的商品,而网购目前还做不到这点,假如快递送到的商品不满意,即使是免费退换的顾客也需要花钱回邮,花钱不说,其中来回的折腾不仅费时、费事。也给买卖双方就货品质量、品质等方面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将来,网商的实体体验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些体验店并不需要设立在繁华的闹市。它可以是居民区的一间库房等等闲置的空间。前提是租用费用要够低。由体验店与生产厂家直接联系货物的出货、库存事宜,而出货需要接受网商通过厂家的指令,这个体验店就是厂家在消费者周边的库房,将来,现代化的、数字化管理的目的地仓储完全有能力也必然会越来越多的扮演“网络商品体验店”的角色。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不会看不到这个趋势,他们已经筹划或正在布局的目的地仓储是否具有这种功能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浏览:40次)
?(&&浏览:43次)
?(&&浏览:39次)
?(&&浏览:37次)
?(&&浏览:39次)
?(&&浏览:124次)
?(&&浏览:117次)
?(&&浏览:115次)
安全警示:货运合作要有安全意识,需当面核实对方真实身份,如签订协议、提供身份证等(防范支招)
好运物流网()&&热门推荐:
  原标题 [亚马逊上线二十年了,网购这件事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今天,如果你要标榜自己是个异类,“从来没在网上买过东西”是个好办法。不过 20 年前,不在网上买东西才是常态。
  1995 年 7 月 16 日,一个叫
的网站上线了,网购这件事彻底变了。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年代,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机器人
  杂志内页会登载列有书目的邮购广告,一个叫“贝塔斯曼”的书友会俱乐部定期寄来一本小册子推荐你电话或者邮件(纸的)订购新书。
  除了去书店买,邮购几乎是惟一的方式。至于其它商品,基本只有电视购物里那夸张的呐喊。
  亚马逊不是最早的在线零售网站,但它是先行者当中第一个真正对人们生活带来影响的。之后上线的 eBay、淘宝、京东以不同的交易形态,在 20 年中彻底改变了数十亿人买东西的方式。
  最开始,它看起来就像是个邮购服务
  1994 年,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西雅图租下一间车库,改装之后就成为了办公室、仓库和店面。贝索斯花了 60 美元买了一些浅黄色的门板,做成了两张桌子。
  折腾几个月之后,1995 年 7 月 16 日, 上线了:
  这就是
刚上线时的样子
  今天,你打开亚马逊的网页,也许很难将它与当年的模样联系在一起。网页设计可以用粗糙来形容,大理石纹理的底色大部分被文字占据,并不吸引人。在网站的醒目位置写着“100 万个条目,持续低价”。
  网站上线初期,每当接到新订单,办公室其中一台电脑会响起铃声,所有人都会拥过去,看看这位顾客是否是各自的熟人。几周之后,铃声响起地过于频繁,他们不得不把它关掉。
  在公开上线的第一周里,亚马逊获得了 1.2 万美元的订单。亚马逊早期的供货方式并不“智能”,他们没有存货。当“叮”的一声响起,亚马逊就下单从书商那里订购,而后再寄给用户。
  在卖给顾客的书籍定价和批发价格之间,亚马逊赚取微薄的利润――当然,算上邮费就是赔钱的。
  一本书往往需要花上几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才会寄到用户手中,到货的速度完全取决于书商什么时候把书寄到亚马逊的办公室。在第一周,他们只送达了 846 美元的图书。
  这些早期用户也许不能代表那些普遍的购书需求,卖出去的书籍基本上是在主流书店买不到的冷门书籍。在那上网还是新鲜玩具的时候,最早的用户通过亚马逊订购电脑手册和修理古典乐器的指南。而相当一定数量的订单都来自于美国之外。
  你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小、最不专业的书店,与此同时,它却也是最有可能将所有出版物囊括其中的书店。即使你身处繁华的大城市,当地最大的书店能够存有的书籍种类都是有限的。
  亚马逊一边不停地在网站上添加图书信息,一边派员工在独立书店或者古籍书店搜寻那些稀缺图书和不再发行的图书。
  出版社将其看作是拯救者,因为亚马逊提供了连锁书店之外的另一重渠道选择。对于很多读者而言,亚马逊则更像是一个书籍爱好者的独立书店。上线三年后,亚马逊已经被《福布斯》杂志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网上书店。
  然而,贝索斯的野心并不局限于创办“地球上最大的书店”而已。
  1998 年,亚马逊市场营销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用户根本不会使用亚马逊网站,因为他们对读书并不感兴趣。这个“坏消息”却让贝索斯感到兴奋:是时候将经营范围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了,他们不买书,就将其他的东西卖给他们。
  后来的事情人们都知道了,亚马逊成了全球最大的直营电商。它的商业模式直接启发了京东。
  如今,你可以在这个网站上买到的商品远不止于 100 万种图书。20 年的时间里,他们已经成长为一家市值超过 2000 亿美元的公司,平均每天卖出 2.4 亿美元的商品。
  它所做的一切依然围绕着卖商品,尽管这些正在出售的商品可能根本就不是实物。
  20 年后,惟一没有改变的就是,亚马逊仍然给用户提供了近乎无限多的选择和低于传统竞争对手的价格。而淘宝、京东、eBay 等后起的成功电商,在这两点上也都没什么区别。
  沃尔玛没有办法将一种商品的所有品种都放在卖场里进行销售,因为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货架能够陈列所有选择,也不可能在每一个沃尔玛的店面都备上所有选择。
  最初,亚马逊公司选址在西雅图,一部分原因就是这里靠近美国最大的书籍供应商之一Ingram 的仓库。随着订单的增多,在西雅图的仓库从车库扩大到新办公室的地下室,到 1997 年亚马逊上市之际,他们的仓库已经扩大到了 9.3 万平方米。
  这当然不够。1998 年,贝索斯从沃尔玛挖来了负责物流的副总裁吉米&莱特(Jimmy Wright),在那个夏天,贝索斯告诉莱特,亚马逊需要建立一个物流系统,不仅仓库要比现在大十倍,还需要在美国之外的新市场建立物流中心。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莱特就帮亚马逊花掉了 3 亿美元,这些新建的仓库在亚马逊内部被称为运营中心(Fulfillment Center)。商品被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运营中心,用户下了订单之后,这些商品就会从不同的运营中心被挑拣出来,寄到用户的手中。
  仓储体系的建立伴随的是库存和账期的压力,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华尔街的分析师们指责亚马逊冒险进行品类扩张。当时还未破产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债券分析师认为,亚马逊很可能撑不到当年年底。
  即便这个时候,贝索斯依然没有放弃自建仓储的做法,而是通过裁员和优化公司运作效率缩减亏损,并在 2001 年实现小幅盈利,最终挺过危机。
  自建物流中心帮助亚马逊缩减送货速度,满足了用户对收货速度的需求。成为这家公司此后快速增长的基础。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亚马逊至少拥有 155 个运营中心。
  为了提供更多选择,从 2000 年开始,亚马逊效仿 eBay,为第三方商家和个人卖家提供销售平台。2014 年,来自第三方商家的货物已经占到整个平台销量的 40%。这些第三方商家的货物为用户提供了近乎无限的选择。
  利润高的自营商品,搭配第三方商家提供的更多选择成为今天在线零售的普遍做法。在中国,尽管细节和时间节点有所不同,京东也建成了自营商品加第三方卖家的组合。
  和亚马逊一样,京东也经历过同样的质疑。这家公司已经投入了至少 93 亿人民币,在中国各地兴建和租赁仓库。它们从产品制造商和经销商那里进货,自己雇佣快递员进行配送。
  这种成本高昂的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正如 2006 年刘强东在寻求融资时四处碰壁的处境。但坚持下来之后,亚马逊、京东都获得了显著的回报。
  如今,京东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直销零售商。过去几年,没有哪一家直销商年收入的增长率能够比肩京东。
  你的耐心越来越差了
  你现在可以在线上买所有东西了,如果实体店铺还有什么能够吸引顾客上门,大约就只剩下了“买到就能用”了。
  尽管人们很难说出大多数情况下早几个小时收到网购的商品究竟有什么大不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么多年下来,电商已经成功地“宠坏”了用户:一旦尝试过隔日送达的快递,你就很难再回到花上两星期苦等到货的日子。
  经过多年的经营,亚马逊和京东的标准送货服务已经能基本保证在大城市中,订单在两日内送达,有时甚至是早上下单当天就到。
  但这并不是终点,电商们为了提升送货速度,还想过各种方法。今天,它们的目标是一小时。
  2000 年,亚马逊曾经投资过一家名为 Kozmo 的公司。那是一家在送货时间上相当激进的公司,它们承诺在一个小时内将书、食物或者日常用户品送上门。最终,Kozmo 因为扩张过快和消费群体有限而倒闭。
  但最近一年时间,各种创业公司再次开始折腾的一小时送药、送餐、送花……一小时送货并没有停下来。
  2014 年 1 月,亚马逊的一项关于配送的专利曝光。利用多年积累的消费行为数据,亚马逊准备预测用户的购买,在接到订单之前将货物调配到临近的配送中心。
  2014 年 5 月,亚马逊在美国一些城市推出同日达服务,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货物送到 Prime 会员的手中,它们甚至考虑了使用纽约地铁。
  2014 年 9 月,亚马逊开始与美国邮政合作,在这些邮政车辆不需要投递邮件的时候,它们会被调来配送包括食物、奶制品、书籍、电子游戏在内的 5 万多款日常用品,确保最迟次日早上送货上门。
  2014 年 10 月,亚马逊通过 Flywheel 应用在旧金山和洛杉矶召集空闲的出租车为顾客送货。
  2014 年 12 月,亚马逊在美国的 10 个配送中心启用了 Kiva 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会按照指令,穿梭在仓库之中,帮助员工快速处理订单。
  2014 年 12 月,亚马逊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推出一小时送货上门的 Prime Now服务,为了让快递员在拥挤的城市跑赢堵车,它们招募了一批自行车快递员。如今,亚特兰大、奥斯汀、巴尔的摩等 13 个城市已经开始支持这项服务。
  2015 年 3 月,在无人机送货系统 Prime Air 发布一年多之后,亚马逊终于拿到了联邦航空局 FAA 的无人机室外飞行测试许可。至于从无人机上成功取到快递,可能还需要等到技术更成熟的未来。
  2015 年 4 月,亚马逊在德国与快递商 DHL 合作推出了“送货上车”计划,Prime 会员可以选择将商品直接送到汽车的后备箱。对了,为这你得把车先换成奥迪。
  2015 年 5 月,Prime Now覆盖的商品种类从亚马逊自营商品,扩展到当地线下商铺的食品杂货商品。早在今年 3 月起,中国电商领域的巨头之一京东就推出了类似的“京东到家”服务。
  2015 年 6 月,京东联合四家服装企业,宣布消费者可以在线上下单,快递员则会从这些服装品牌的线下门店取货、配送。
  2015 年 6 月,亚马逊宣布推出“众包物流”计划,向普通人支付一定费用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临时配送员”,另一方面,他们还想租用更多实体零售店作为自己的货仓。在此之前,京东也开始向社会招募“配送员”,让你在下班路上、吃饭途中顺便帮它们送个快递。
  有许多公司在做当年 Kozmo 没做成的事,尽管这意味着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更高的运营成本。至于用户的耐心?早就被电商拿去换成了订单。
  大超市越来越少了
  如果说亚马逊的实体店计划更像浅尝辄止的实验,那么传统零售商们在最近几年开出的线上销售渠道,则越来越像是件正经事。
  曾经,为了尽可能多地提供更多的商品,沃尔玛等巨型连锁超市尽量选择价格便宜的大型地块,让人们在越来越大的超市里一次性买齐所有物品。然而电商让这种策略难以为继。
  即使是创造过传奇的沃尔玛,也没有办法在品类和价格上与价格竞争。电商只需要在同时覆盖多个城市的仓库保证货品齐备就能满足购物需求,少数当地仓库没有的商品也可以快速从其它仓库调货。而沃尔玛则需要在每一间店面的货品选择上与电商在全国范围的仓库竞争,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压力之下,2014 年,新上任的美国运营负责人 Doug McMillon 首次将沃尔玛的新门店计划由传统意义上的超级中心(supercentres)转向了中小型店铺。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让快递员完成采购的最后一程,但是分布在社区的小型店铺,则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
  人们并不是因为纯粹的购买行为才留在便利店。我们曾经做过一次“你为什么爱便利店”的好奇心调查,结果表明,除了便利店体贴又抚慰人心的温度,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方便。
  它们不能提供大卖场那么多选择,但是基本上“想要的东西都会有”,没有时间等着电商送货上门,这些便利店总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在你身边”。
  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地区,电商与社区小店合作自提货服务已经相当成熟,这些小店与电商并不是直接竞争关系,相反,人们在提供自提快递服务的店铺免费取货,往往也会顺便给店铺增加一些营业额。
  在电商的影响之下,你去便利店的理由又多了一个,可是大超市就是这样渐行渐远了。
  不用信用卡,也能花未来的钱
  线上消费的支付,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困难。实体店铺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并不能延续到线上。
  在美国,人们习惯于使用信用卡进行交易,亚马逊最初几年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劝说用户相信自己,用信用卡买单。PayPal 的出现则提供了安全支付的另一种可能,你不用将信用卡信息提供给商家,便能刷卡消费。
  最大的挑战与创新都发生在中国。
  2003 年 5 月,中国的个人交易平台淘宝上线。不同于 eBay 等在线拍卖网站,这是一个完全免费的平台。
  相比亚马逊,淘宝面临更大的信用问题。作为交易平台,淘宝对买卖双方并没有约束力,即使有过往的交易记录作为参考,卖家只能采用“款到发货”的办法,而买家的风险仍然不小。这导致淘宝上的交易往往金额偏低。
  一个买卖双方难以互相信任的平台当然难以真正扩大市场。
  2003 年 10 月,淘宝推出了支付宝服务,用更严格的机制解决了信用问题。买家将货款打入第三方账号,也就是支付宝作为中介,确认收到之后,卖家才会收到从支付宝发出的货款。
  在那之后,淘宝的注册用户和成交量才真正快速增长起来。淘宝在上线一年多的时间里快速打败原本占有 90%以上市场的易趣,乃至在之后的十年内成为今天市值 2000 亿美元的公司,支付宝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支付宝本身也成为阿里巴巴在网购之外更重要的生意。一笔钱从买家付款到买家最终收到,可能会在支付宝停留 2-15 天的时间。加上用户本身存在支付宝账户里的余额,每天支付宝能够操作的资金堪比大型投资银行。
  事实上它们也是这么做的,在最近的两年里,阿里巴巴旗下负责金融业务的公司蚂蚁金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眼前,从余额宝开始,蚂蚁金服提供了更为灵活的理财方式。当然,你的钱在哪里,消费也就在哪里。
  如今,支付已经承载了比价值交换更多的意义。支付方式甚至会影响人们在电商的购买行为本身。
  为了让你多花一点钱,电商们盯上了那些还不属于你的钱。
  就像这些钱早就在你的账户上一样。这些互联网金融的新入局者用花呗、白条等金融业务为刺激消费买单,如果你在天猫国际或者京东全球购上买一支电动牙刷,连信用卡都不需要,就可以在 50 天之后才开始分期还款。
  和传统的金融机构不同之处在于,陆续进入消费金融领域的京东、阿里、苏宁将个人的消费记录甚至是浏览数据纳入征信体系。用户花得越多,信用额度和分期优惠就越大。
  用户花得越多,信用额度和分期优惠就越大,这就像一个循环,买买买就是这样,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
  商品的存在形态都变了
  快递对于电商来说,投入的成本和获得的回报不一定成正比,但是如果将商品的定义从实物延伸到其他的形态,“即刻获得”又成为了可能。
  过去的数十年里,纸质书的市场被电子书蚕食,音乐的销售从磁带、CD 转到 MP3,人们也很少再去买 DVD,而是直接在网上购买数字内容。流媒体服务的兴起则进一步消解了“买”一首歌的内涵。
  严格意义上来说,拥有这些商品的定义已经不存在了。你永远触不到这些存在于数字世界的书籍、音乐和视频。人们用 Kindle 看电子书,用智能手机、电脑或是家庭影院播放音乐或视频,原本作为实体商品存在的书籍、CD 或者 DVD 已经成为一种服务。
  对于做书起家的亚马逊来说,书、音乐、DVD 和游戏构成的媒介业务便是它最成熟的业务,利润的重要来源。书、音乐、游戏、视频都在抛弃纸和光盘这样的载体,转向在线消费。支持亚马逊拓展新业务的最重要的一块迟早会消失。
  2007 年推出的电纸书 Kindle,是亚马逊用新业务亲手杀死自己最擅长的业务最成功的尝试。虽然最初的 Kindle 有种种不便,但已经帮出版社卖了十年纸书的亚马逊拿到了比前人都多的电子书版权,在随后的 8 年里,Kindle 改变了书籍的出版、销售,以及阅读本身。
  一年之前,亚马逊推出了按月订购的电子书服务 Kindle Unlimited,9.99 美元一个月可以任意看 70 万册电子书。近期,亚马逊宣布,读者在 Kindle 上的已读页数将作为其电子书计费标准之一。相应地,这家公司也会根据页数向作者支付费用,而不是按照所销售的电子书副本数量。
  在音乐,同样的转变也在发生。从最早的卖 CD、到苹果卖 mp3 格式音乐下载再到今天 QQ 音乐、Spotify 不限量播放,按月付费获得高级服务。电影也是一样,电影下载一直不是一个大生意,但视频网站的崛起很快毁灭了 DVD 产业。
  在转变中,人们对商品的所有权也变了。你不再是购买一个个以纸张和光盘为载体的作品,而是直接购买几乎所有作品的播放权。
  买东西不用电脑了
  二十年前,登录亚马逊购买商品的用户还在使用拨号上网,速度和资费放到今天都会令人难以接受。而今,覆盖各处的高速无线网络让人们能够更快地与世界连接,而当时的人们可能也想象不到,智能手机会成为购物的主要载体。
  在最近的两年里,人们在智能手机上完成购物的比例迅速上升。去年的“双 11”,11 日 0 时到 1 时的 7000 万销量,有 5000 万就来自移动端,主要是手机。
  eBay 大中华区 CEO 林奕彰在早前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也表示,最近两年最明显的趋势之一就是向移动端的转型。
  人们习惯了在手机客户端浏览、比较和购买商品,这个过程改变的不仅仅是网页从大屏幕(PC)转到小屏幕(手机、平板),电商的入口也彻底变了。
  上周日举行的女足世界杯总决赛上,有 65%的周边商品销量来自移动设备,最大的一家授权体育商品在线经销商 Fanatics 称,其中 50%来自智能手机。正如 Fanatics 的产品主管大卫&卡兹所说:“一切能让交易变简单的事情,我们都在做,因为非常理解移动设备的键盘用起来有多费劲。”
  全世界都是电商的免费班车
  存在于网络之中的电商并不能像大型超市一样,利用免费往返的接驳班车吸引人们前往。不过它们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亚马逊上线第二年,推出了一个名为联盟营销(Amazon Referral)的服务。当其他网站把用户吸引到亚马逊来购书的时候,亚马逊会根据商品的不同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整个流程无需亚马逊人工对接,用户需要做的只是注册一个账号,点一下鼠标拿到加入一串特殊字符的商品链接再发给别人――不管是个人直接发给朋友,还是开一个网站专门成为导流渠道。
  为电商做导购是一门由来已久的生意,这就相当于你带着同事去相熟的小店买衣服,从老板那里拿到额外的折扣是一个道理。亚马逊成长为网上零售巨头,销售联盟 Amazon Referral 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最近刚刚庆祝了上线五周年的”什么值得买“就是靠着专注导购,从一个购物分享博客,一步步成长为电商的重要入口。它们与各大电商网站合作,通过导入的流量获得佣金分成。现在什么值得买已经获得数千万美元融资,并挖来京东的副总裁担任 CEO。
  导购网站、推荐链接、社交网络营销或者是搜索引擎里的关键词结果,都是电商获取更多浏览量的手段。
  如今,全世界都可以成为电商的免费班车,将源源不断的用户注入世界上最大的商店――网络。亚马逊上线之后的二十年,上网买东西这件事从无到有,从小众到流行。
  甚至,节日都过不完了
  全球最早的网购节是 2005 年被定下来的“网购星期一”(Cyber Monday)。在“黑色星期五”这个美国传统的商铺打折日之后的第一个周一,在线电商普遍会推出促销活动鼓励用户下单。2005 年,消费研究网站 shop.org 将这样的促销行为称为“网购星期一”,这个“节”就这么订了下来,谁也不记得究竟是哪家电商起的头。
  不过最大的节日还是阿里巴巴在 2009 年创造的双 11。
  如今,“黑色星期五”和“网购星期一”已经不从单独的日子延伸到了一整个假日购物季。去年,亚马逊则趁着“黑色星期五”将中文海外购服务带入了中国。除此之外,母亲节、情人节、国庆节等节日,电商都会用促销的方式,让用户下更多的订单。
  尽管买买买并不需要什么借口,但是电商还是绞尽脑汁,为你想了许多新的理由多逛几次、多买一点。
  2009 年,现在的天猫还叫淘宝商城,商家数量不过是现在的零头。时任淘宝商城的张勇(花名:逍遥子)决定要做一个网上购物节,让用户“好好玩一次”,也就是“双 11”。
  根据张勇自己接受采访时的说法,之所以选择 11 月,是因为在 10 月黄金周和 12 月的圣诞节之间,11 月相对安静,没有什么活动,而南方进入深秋、北方进入冬天的换季期,给电商制造了一个鼓励消费的借口。第一年的双十一只有 27 个品牌参加,而 2014 年的双十一,整个阿里巴巴完成的销售额达到了 571.12 亿人民币,几乎是 2009 年的 1000 倍。
  今天,中国几乎所有的在线商店,到了 11 月 11 日这天都会展开促销。
  在天猫创造了“双 11”购物狂欢节之后,其它电商品牌也都想创造一个自己的主战场,对于京东来说,这个时间则是“618”(6 月 18 日)。几年前,京东曾这样直白地解释做“618”的初衷:“我们京东需要有一个类似‘双 11’这样的属于自己的网购节日。现阶段而言,促销打价格战还是电商吸引人气的最好办法。”
  今年的 618,京东将战线拉得更长,将原本一天的周年纪念做成了长达 20 天的年中大促。在中国,618 已经被运作成了与双 11 遥相呼应的促销季。“双 11 ”的情况类似,6 月 18 日前有春节后有暑假,一向是电商平台的淡季。
  现在生造节日这件事又被传回了美国。本月初,亚马逊美国宣布将 7 月 16 日作为 Prime Day,这些被生造出的节日,是电商之间厮杀的战场,也是用户停不下来的购买欲的起点。这么一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适合买买买的日子,真的不剩多少了。
  (好奇心日报唐云路)
  (责任编辑:UX010)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好奇心日报()是一个网站,报道商业、新...
知名IT评论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IT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创建人
未来在这里发声。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立足终端领域,静观科技变化。深入思考,简单陈述。
智能硬件领域第一自媒体。  当前,网购已成为人们主要的消费方式之一。由于网购商品一般都是单件货物进行运输,网购包装不仅要强调对某个产品的保护性能,"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网购模式下商品包装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
2015年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当前,网购已成为人们主要的消费方式之一。由于网购商品一般都是单件货物进行运输,网购包装不仅要强调对某个产品的保护性能,还要给消费者带来贴心的购物体验。因此,在网购模式下,传统的商品包装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本文,笔者将从商品包装设计、包装材料和物流方式三方面分析网购模式下商品包装所发生的变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论文网 /8/view-6770919.htm  包装设计的变化   无论是购物形式、商品展示形态,还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网上购物与实体店购物均大相径庭,两者商品的包装设计自然也有很大不同。   1.设计方向不同   消费者在实体店购物时,往往通过商品的包装进行选择,因此要求包装在保证保护性能的前提下,以促销功能为主,对包装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图形、色彩、文字及其构成形式)都有严格的要求,旨在通过优秀的包装设计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网购包装则不然,在网购模式下,所售商品通过详尽的文字以及细节全面的图片展示出来,消费者可以自行获知商品的相关信息,甚至还可与卖家通过网络对欲购商品进行咨询,获取更详尽的信息。这里,消费者关注的是商品自身的实用功能,对其包装的要求只限于能够保证商品安全到家。因此,网购商品的包装设计重点在于网上的商品展示设计以及流通过程中的安全设计。   2.陈列展示设计不同   通常消费者在百货商场、超市购物时,看到的都是货架上展示的具有包装形态的商品,且商品的正面图像会面向消费者,因此商品包装的正面一般设计得简单明了,吸引消费者眼球。消费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商品陈列和外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商品,也可以将商品拿在手中反复查看,进行比较、选择和购买。网购模式下,商家通过网页上商品或商品包装各个角度的图片,把商品的细节展现给消费者。而且,当消费者搜索某种商品时,不同商家的同类商品往往会排列在同一页面上,每件商品只能有展示一张图片的机会,只能依赖单幅图片吸引消费者的视线。商品包装呈现在网上的效果实际上是印刷效果、电子效果与摄影效果的综合反映,因此基于网络销售的商品包装,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其经过摄影处理后置于电脑屏幕上陈列展示时的效果。   另外,某些商品图片在网页上陈列展示时,会因为网页分辨率的限制而模糊不清,致使消费者对商品某些细节无法及时了解。精明的网店商家就把商品放大了的效果置于网页上,更利于消费者了解商品。为了方便消费者查看商品实物,传统商品包装常常采用透明包装、开窗式包装等。网购商品因为大量直接展示实物图片,其包装就不必要这样设计。基于同样的理由,传统包装设计中使用商品实物摄影图片作为主画面的设计方法,在网购包装设计中也将失去意义。这一变化,将会使网购商品的包装造型与传统包装造型在视觉效果上形成极大的差别。   3.客户体验不同   网购包装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网店比传统实体店更有依靠回头客获得发展的优势。传统实体店往往由于地域、时间的限制而无法服务于某些希望再次消费的客户,如旅游点、车站、码头等地的商店较少有回头客。而网店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要消费者建立了对网店的好感,就有可能成为回头客并能影响众多网购消费者。要想让消费者建立对网店的好感,包装设计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鼓励再次消费对于网店的业务拓展非常重要。例如,在网购商品的包装中放上一张小小的感谢卡、优惠卡、欢迎光临卡等,会让消费者心里顿感温暖,也会提升对商品及网店的印象。   包装材料的变化   为保证网购商品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安全地运输到消费者手中,网购包装应足够坚固,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包装破裂、内容物漏出、散失;防止因摆放、摩擦、震动等作用或因阳光、气压、气温变化而引起商品的损坏或变质;防止伤害操作人员或污染运输设备、地面设备及其他物品。因此,网购商品的包装材料除了要适应网购包装的性质、状态和重量外,还要整洁、干燥,没有异味和油渍;包装外表面不能有凸出的钉、钩、刺等,还要便于搬运、装卸和摆放。因此,网购包装除了其结构要更加合理,所用包装材料的选择也要考虑很多因素,除了商品的原始包装外,会根据快件商品尺寸、重量和特性选择适宜的外包装及填充物。   网购包装材料一般与传统包装的材料差别不大,填充物一般为废旧报纸、珍珠棉、气泡膜、充气袋等,以固定商品使其免受流通过程中冲击、震动等影响。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网购外包装使用防水塑料袋、瓦楞纸盒(箱)居多,使用编织袋、木箱、塑料桶者占少数。   物流方式的变化   在网购模式下,传统的物流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也对包装的保护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销售方式中,商品从生产商到批发商再到零售商之间的物流过程虽长,但主要是同类商品批量运输,生产商可将大批量的商品进行堆码,然后通过增加外包装盒等方式加强包装的保护功能;零售商与客户往往在同一地区,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远,单件商品包装的保护功能比较容易实现。   但在网购模式下,零售商和客户之间的空间距离被拉长,单件商品的长途运输成为商品送达客户手中的重要方式,而这一功能的实现就由零售商选择的快递公司来完成。快递公司运输的大量不同种类的商品,一般都要经过多次分拣、装卸等过程,因此对包装的保护功能来说是一次严格的考验,商品送达客户手中能否完好无损,将影响到客户对零售商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甚至整个交易过程的满意度,而快递公司因为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也无法对被破坏的商品负责。   目前网购模式下,零售商在把商品交给快递公司之前,往往用添加辅助包装的办法来增强包装的保护功能,不仅增加了零售商的成本,也因二次包装造成了大量材料的浪费,并增加了包装废弃物,不利于环境保护。   网购包装存在的问题   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购包装的发展,但当前网购包装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过度包装现象严重   为了能够将商品安全送达消费者手中,网购包装往往里三层外三层将商品裹得严严实实,对易碎商品更是如此。当顾客从快递人员手中接到包装物时,总是刀子、剪子一起上,层层“剥皮”。当取出商品时,废弃的包装物堆成一大堆,毫无再利用价值。
  有数据显示,全国物流行业每年的包装费用上百亿元,仅每天网购就消耗百万个纸箱,这无疑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对此,商家也有说辞。一家销售家居用品的淘宝小店掌柜称,自己店中销售的大多是小件商品,小包装箱很难买到,并且不比大包装箱便宜多少,况且太小的包装箱上面无法粘贴快递单。为了图省事,即使买家购买的东西很少,也只能用大包装箱包装并在其内部塞填充物。过度包装提高了产品的重量、体积,增加了运输压力,而包装材料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危害了生态环境。同时,包装废弃物还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这些废弃物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商家要尽量使用最小体积、最少材料的包装,以及最方便的运输形式将网购商品适度包装,并送达消费者手中。   2.包装的保护性差   网购包装需要物流的支持才能完成整个过程。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包装的安全性、标准化、美观性等决定着商品能否以完好的使用价值和理想的价值感使用户满意,包装还直接影响装卸、搬运、储存、运输的质量及效率,以及整个物流成本和销售效果。然而,在物流过程中,快递商品要经过多次分拣、装卸等操作,这期间可能要遇到快递工作人员的暴力分拣、踩踏、乱扔等,因此商品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因包装不足或包装不当也会使某些商品受到损坏。而一般收件人在领件时快递人员要求先签收后领货,这就造成收件人在打开包装之后才发现商品已损坏,从而造成退换货的不便。   另外,网购包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够严密。快递单上面注有买卖双方的姓名、收货地址和联系方式等信息,而每天都有大量附有个人信息的物流包裹运送到全国各地,这无疑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隐患。一方面,很多消费者在签收快递之后会直接拿出商品,然后随手将物流包装盒(袋)丢弃,而这个贴有个人信息的包装在无形之中就造成了个人信息的泄露。另一方面,快递人员在让买家签收快递单的同时,自己也会留有一份备用,某些素质低下的快递人员将留存的快递单用来做交易,卖给淘宝商家刷信誉,这就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   3.循环使用问题有待解决   当今社会,网购如此火爆,网购包装的循环使用却有待解决。通过调查发现,消费者收到的快递纸箱,大多采用PVC胶带封口,这种封口方式的包装往往数量巨大。网上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收发快递总件数每年都有48亿件左右,如果按照每件快递使用1米长的胶带封口计算,我国快递业每年用掉的PVC胶带足够沿赤道绕地球120圈,它们埋在土里100年都不会降解。此外,有些网购包装的填充物采用的是塑料泡沫等无法降解的材料,进一步加重了环境污染。同时,完整包装箱的低价回收、再利用很难迅速实现,且用回收的包装箱满足所有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成问题。   网购中各种商品的特殊性和消费者购买需求的个性化,也对网购包装形式提出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的诉求。包装行业有必要针对网购市场的特点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对网购包装进行改进,设计出适合网购的快递包装。同时,在当今全球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趋匮乏的背景下,网购包装也必须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包装。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