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x1 carbon 4怎么拆硬盘

查看: 38040|回复: 148
【原创】2015 ThinkPad X1 Carbon 3rd 详细拆机图解
[ 2319字 ]
中级会员, 积分 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技术分4.6 分
资产值15532 nb
联谊分0 分
本帖最后由 打盹的兔子 于
17:48 编辑
  前几天给2K屏的X1C 3rd装上了Win 10体验了一下(),除了驱动和相关支持还没有完善,新机器和新系统配合的很好,感觉还是很棒的。
  X1C已经到第三代了,变化还是不小的。一代到二代的结构变化最大,也奠定了现在的结构。比起一代,三代更像二代,除了键盘。当然了,三代比起前两代,有相似之处,但是绝不仅仅是相似,已经完全超越了前两代,X1C系列趋于成熟,有了自己的风格,也不仅仅是MBA的模仿了。
  目前网上好像还没有2015第三代X1C的拆机图解,只有开箱之类的内容。作为拆机党的我表示不满。
& && &昨天刚有了一个完整的下午,可以用来拆机。我决定身先士卒,为大家带来新鲜的拆机体验,并一起探讨下关于第三代X1C的内部做工。
& && &话不多说,下面正式开始。
  我们先从盒盖的几个角度看下X1C 3rd的样子。颜色较上一代深了一些,不过还是略微灰灰的感觉。机身接口方面,和二代保持一直,左侧为:电源接口、one link 、HDMI、mini DP 、USB和3.5耳机口;右侧为USB、miniRJ45网线口和安全锁孔。
1.JPG (1.42 MB, 下载次数: 1)
06:33 上传
3.JPG (992.36 KB, 下载次数: 1)
06:34 上传
2.JPG (1.18 MB, 下载次数: 1)
06:33 上传
4.JPG (1.14 MB, 下载次数: 1)
06:34 上传
机身厚度方面,为了直观感受,用一元硬币做度量,给大家看一下。分别为最薄处和最厚处的厚度。
8.JPG (1 MB, 下载次数: 1)
06:35 上传
9.JPG (1.04 MB, 下载次数: 1)
06:35 上传
展开屏幕后,X1C 3rd露出了庐山真面目。X1C还是比同时代的其他的ThinkPad的屏框要窄很多的,看着很是舒服。
12.JPG (1.21 MB, 下载次数: 1)
06:36 上传
180度的开合角度很是方便
13.JPG (1.52 MB, 下载次数: 1)
06:37 上传
可以完全平躺在桌面上
14.JPG (1.4 MB, 下载次数: 1)
06:38 上传
在经历了第二代的饱受诟病的一体式触摸板和触摸切换的F功能键区过后,联想终于回归为实体三键指点杆系统和实体功能键。
商务本需要的是方便、快捷、稳定的操作,并不需要那些不中看不中用的”创新“。
15.JPG (1.45 MB, 下载次数: 4)
06:38 上传
还是实体三键用着舒服且出错率低
16.JPG (1.43 MB, 下载次数: 1)
06:38 上传
既然是2K IPS屏,怎么能浪费这大好机会不展示展示
19.JPG (1.31 MB, 下载次数: 1)
07:12 上传
20.JPG (1.3 MB, 下载次数: 1)
07:13 上传
22.JPG (1.16 MB, 下载次数: 1)
07:14 上传
23.JPG (1.19 MB, 下载次数: 1)
07:14 上传
下面备好工具,准备正式开工拆解X1C
25.JPG (1.65 MB, 下载次数: 1)
07:15 上传
正面都看过了,我们来看看背面。和二代相似的结构,从D壳开始拆解。
这样有个好处,就是比第一代那样从C壳拆机的要方便多了,但是换某些易损零件就麻烦多了,下文做解释。
7棵螺丝,全都在边上。除了笔记本前方,其余方向都是各三颗螺丝
26.JPG (1.32 MB, 下载次数: 1)
07:18 上传
D壳上的机器信息
27.JPG (1.63 MB, 下载次数: 1)
07:24 上传
卸下D壳后,合个影
29.JPG (1.58 MB, 下载次数: 3)
07:25 上传
D壳的FRU:00HN987
30.JPG (1.4 MB, 下载次数: 1)
07:25 上传
松完螺丝拆D壳的时候要注意,要从机器厚的一端开始分离D壳,因机器薄的一端是先对好卡扣的,必须最后抽离机身。若是顺序反了,硬掰会弄断卡扣的
31.JPG (1.12 MB, 下载次数: 1)
07:26 上传
32.JPG (1.69 MB, 下载次数: 6)
07:26 上传
电池相关信息:50Wh,比之前的容量都大。个人觉得有一部分原因是得益于合理的机身空间设计有更多的空间放置电池
33.JPG (1.6 MB, 下载次数: 1)
08:29 上传
要拆机必须断电才能万无一失。下图为主板的电池电源线接口,先把电断了,把线拔出来。
34.JPG (1.38 MB, 下载次数: 1)
08:30 上传
34-2.JPG (1.42 MB, 下载次数: 1)
08:30 上传
卸下电池除了四角的四个螺丝外,还有中间的一颗固定螺丝,一定不要忘记。
35.JPG (1.64 MB, 下载次数: 1)
08:31 上传
35-2.JPG (1.79 MB, 下载次数: 2)
08:32 上传
拆除电池后的机身内部全貌,内部的结构差不多都可以看清楚了
36.JPG (1.61 MB, 下载次数: 1)
08:32 上传
一些位置标注了下,方便大家查看
36-2.jpg (2.01 MB, 下载次数: 3)
08:33 上传
左下角的扬声器特写:需要卸下三个螺丝
37.JPG (1.63 MB, 下载次数: 1)
08:34 上传
右下角扬声器特写:需要卸下两个螺丝
38.JPG (1.8 MB, 下载次数: 1)
08:34 上传
卸下的扬声器全貌
39.JPG (1.84 MB, 下载次数: 1)
08:35 上传
扬声器信息
40.JPG (1.86 MB, 下载次数: 0)
08:36 上传
左边的USB小板和指纹模块
41.JPG (1.43 MB, 下载次数: 1)
09:09 上传
小板通过排线和主板相连
42.JPG (1.25 MB, 下载次数: 2)
09:09 上传
左侧小板:USB口和网线转换口
43.JPG (1.27 MB, 下载次数: 1)
09:09 上传
取下指纹模块排线
44(2).JPG (1.23 MB, 下载次数: 1)
09:10 上传
44.JPG (1.26 MB, 下载次数: 1)
09:10 上传
把指纹模块的压片取下后露出了指纹模块
45.JPG (1.34 MB, 下载次数: 1)
09:12 上传
指纹模块正面照
46.JPG (1.82 MB, 下载次数: 2)
09:12 上传
46-2.JPG (1.68 MB, 下载次数: 1)
09:12 上传
左侧的是键盘排线,右侧的是USB小板和其排线
47.JPG (1.46 MB, 下载次数: 1)
09:13 上传
沿着排线把排线的胶撕开,然后从卡扣处取下排线
47-2.JPG (923.24 KB, 下载次数: 1)
09:13 上传
拧下上下两个螺丝然后取下右侧的USB小板。
刚才为了方便说的先拆扬声器。左侧是先拆扬声器后拆小板,右侧是先拆小板后拆扬声器。
因为扬声器的连接线在右侧的小板下方,先拆拆小板才能拆扬声器。
48.JPG (1.79 MB, 下载次数: 1)
09:13 上传
右侧USB小板特写:USB口和音频输入输出口
49.JPG (2.07 MB, 下载次数: 2)
09:14 上传
触摸板排线
50.JPG (1.36 MB, 下载次数: 1)
09:14 上传
触摸板排线也是粘在主板上的,小心撕下来,最厚从卡扣处取下来
51.JPG (1.3 MB, 下载次数: 1)
14:59 上传
触摸板排线信息
52.JPG (2.25 MB, 下载次数: 1)
15:00 上传
触摸板一共四颗螺丝固定,拧下来就可以取下触摸板了。
触摸板要是坏了,换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取下电池拧下螺丝就可以了
53.JPG (1.21 MB, 下载次数: 1)
15:00 上传
触摸板正面。三键按起来较为舒服,巨大的触摸板也是很好用
54.JPG (1.3 MB, 下载次数: 1)
15:02 上传
触摸板背面
55.JPG (1.22 MB, 下载次数: 1)
15:02 上传
再接着就该拆主板了,先卸风扇
56.JPG (1.61 MB, 下载次数: 1)
15:03 上传
57.JPG (1.51 MB, 下载次数: 1)
15:03 上传
风扇详细信息,FRU:00HN743
59-2.JPG (1.45 MB, 下载次数: 1)
15:05 上传
59.JPG (1.03 MB, 下载次数: 1)
15:06 上传
接下来看看这个CPU:I5-5300U,2.3GHz,3Mb三级缓存,性能够用,发热量较低
60.JPG (1.37 MB, 下载次数: 1)
15:05 上传
固态硬盘、无线网卡和WWAN卡区域
61.JPG (1.45 MB, 下载次数: 2)
15:27 上传
不是原机带的固态,后配的三星PCI-e SM951 256G,读1300M/s写1000M/s,总分1600。
62.JPG (1.34 MB, 下载次数: 1)
15:27 上传
无线网卡:7265AC,FRU:00JT464
63.JPG (1.62 MB, 下载次数: 1)
15:27 上传
8颗内存颗粒,这面的其中一颗在醋酸胶布下面被挡住了,另外的四个在主板另一面
64.JPG (1.48 MB, 下载次数: 1)
15:27 上传
65.JPG (1.55 MB, 下载次数: 1)
15:27 上传
从左到右:摄像头排线接口和开机按钮排线。左上角的就是开机按钮小板
66.jpg (1.34 MB, 下载次数: 2)
15:28 上传
从左到右:触摸板排线接口、指点杆排线接口、屏线接口
67.jpg (1.46 MB, 下载次数: 1)
15:28 上传
卸主板一定要把SIM卡托和卡槽先卸下来才行,否则主板无法拿下来会卡住的。
正如Iphone一样,卸主板一定要把卡托先卸下来
68.jpg (1.3 MB, 下载次数: 2)
15:28 上传
69.JPG (2.51 MB, 下载次数: 1)
15:28 上传
主板右侧的金属压片,上方的螺丝是一起固定屏轴的,下方无螺丝是被HDMI口压住的
70.JPG (1.39 MB, 下载次数: 1)
15:28 上传
取下来的压片
71.JPG (2.37 MB, 下载次数: 1)
15:28 上传
拧下六个银色的主板固定螺丝后,拿下主板
72.jpg (2.45 MB, 下载次数: 1)
16:17 上传
让大家对X1C 3rd 主板的结构布局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72-2.jpg (2.59 MB, 下载次数: 1)
16:19 上传
拆除了主板后的C壳全貌,只连着屏轴和键盘了
看着这密密麻麻固定键盘的螺丝就头大。。。
73.JPG (1.25 MB, 下载次数: 1)
16:20 上传
键盘中间的指点杆模块上方,有一条透明塑料条,下面有一颗键盘螺丝。
拆键盘就需要把这个塑料条从粘着的键盘上撕下来。
74.JPG (1.22 MB, 下载次数: 1)
16:20 上传
75.JPG (990.22 KB, 下载次数: 1)
16:21 上传
孤岛式键盘的全貌。键程不算太短,手感比其他的笔记本好多了,
比其他超极本、轻薄本更是强了不少(XPS13、Macbook12没有手感可言)
76.JPG (1.62 MB, 下载次数: 1)
16:57 上传
77.JPG (1.06 MB, 下载次数: 1)
16:57 上传
78.JPG (1 MB, 下载次数: 1)
16:58 上传
到这我一定要吐槽。拆键盘不难,就是太费事了。
这种固定键盘用的极小的螺丝,足足用来65个!65个啊!比2代的51个还要多用了14个!
光拆装键盘加起来就一个小时,真是头疼眼晕,不想再动这个键盘了。
79.JPG (2.52 MB, 下载次数: 1)
16:58 上传
键盘看起来就和被子弹打过的筛子一样
80.JPG (919.03 KB, 下载次数: 1)
16:58 上传
拆了键盘之后的C壳。固定键盘的小螺丝就是拧到这些框上的。
81.JPG (1.19 MB, 下载次数: 1)
17:08 上传
这时C壳还连接着屏轴。
分别把尚在两个屏轴的四颗大号的白色螺丝拧下来,C壳就完全脱离下来了。
82.JPG (1.3 MB, 下载次数: 1)
17:08 上传
83.JPG (1.15 MB, 下载次数: 1)
17:08 上传
C壳正面。大家对这两代的ThinkPad的C面意见不小。
先不说改进好不好,老用户接受不接受,但就一方面使用感受来说,增大许多的掌托和触摸板确实方面便了不少。
84.JPG (1.53 MB, 下载次数: 1)
17:08 上传
C壳的信息:
85.JPG (1.42 MB, 下载次数: 1)
17:08 上传
屏幕上半身总成。感觉还是很精致、轻薄的
B壳是粘在A壳和屏上的,为了不破坏完整性,上半身就不拆了
86.JPG (1.35 MB, 下载次数: 1)
17:08 上传
87.JPG (1.25 MB, 下载次数: 1)
17:08 上传
88.JPG (1.25 MB, 下载次数: 1)
17:08 上传
最后来一个所有零件的全家福
89.JPG (1.52 MB, 下载次数: 3)
17:09 上传
小零件合影
90.JPG (1.88 MB, 下载次数: 1)
17:09 上传
  终于大功告成,给大家展示了X1C 3rd的内部结构和做工。总体来说,内部还是越做越好的,越来越成熟的。重量和厚度都得到了控制,CPU功耗的下降配上更大容量的电池带来的是更好的续航。整机拿在手里,不会感觉到本子脆弱,相反是很结实的感觉,让我很踏实放心。作为一个商务本,还是能很好的完成各项任务,配得上旗舰的称号。
, , , , , , , , , ,
技术分 +1.5
资产值 +30
高级会员, 积分 1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 积分
技术分0.2 分
资产值104838 nb
联谊分0 分
正面看着还可以 背面就一点兴趣都没有了 做为商务本的thinkpad居然没有扩展坞接口&&真不如去买mba
入门会员, 积分 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0.7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3290 nb
联谊分0 分
我好像看到了一把数码之家的螺丝刀?
入门会员, 积分 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0.1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8369 nb
联谊分0 分
视窗的几张图片看起来不错,等下文
技术分137.1 分
资产值16834 nb
联谊分0 分
===========& &
& &&&太好了!
& &&&我的X1C3评测就不需要在拆解上描述了,可以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
中级会员, 积分 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技术分4.6 分
资产值15532 nb
联谊分0 分
===========& &
& &&&太好了!
& &&&我的X1C3评测就不需要在拆解上描述了,可以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
替您分担下。。。
再说您的新机器拆了肯定怪舍不得的
入门会员, 积分 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0.4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4160 nb
联谊分0 分
前排~喜欢拆机开箱类的帖子
入门会员, 积分 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0.2 积分
技术分0.2 分
资产值5369 nb
联谊分0 分
X1C要是有扩展就好了
入门会员, 积分 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0.9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1225 nb
联谊分0 分
正面看着还可以 背面就一点兴趣都没有了 做为商务本的thinkpad居然没有扩展坞接口&&真不如去买mba
Onelink接口,在电源旁边。不过Onelink也没有底座形式的dock好用,虽然都是一个接口解决问题。但底座接口是将笔记本电脑放在dock上面就可以了,连one link的动作都没有。确实是最方便的。
入门会员, 积分 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0.9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1225 nb
联谊分0 分
楼主干得好,期待更多图片。以及详细评论。
高级会员, 积分 1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技术分3.2 分
资产值99579 nb
联谊分0 分
来自手机版
初级会员, 积分 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0.3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36343 nb
联谊分0 分
外观上三代跟一代相似?不是吧,我怎么看,怎么都是跟二代相似
入门会员, 积分 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0.1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7924 nb
联谊分0 分
感谢分享,支持。
中级会员, 积分 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技术分4.6 分
资产值15532 nb
联谊分0 分
外观上三代跟一代相似?不是吧,我怎么看,怎么都是跟二代相似
主要是键盘部分
入门会员, 积分 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0.4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5755 nb
联谊分0 分
顶起,太详细了。。。
入门会员, 积分 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0.2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7637 nb
联谊分0 分
感谢分享!
中级会员, 积分 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技术分4.6 分
资产值15532 nb
联谊分0 分
顶起,太详细了。。。
嘿嘿,谢谢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4654 nb
联谊分0 分
实话,确实做工细致
入门会员, 积分 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0.4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4951 nb
联谊分0 分
入门会员, 积分 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0.6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3409 nb
联谊分0 分
确实太认真、专业,我是不敢拆啊。
中级会员, 积分 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技术分4.6 分
资产值15532 nb
联谊分0 分
中级会员, 积分 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技术分4.6 分
资产值15532 nb
联谊分0 分
确实太认真、专业,我是不敢拆啊。
慢慢来啊,认真细心
技术分35 分
资产值9557 nb
联谊分0 分
支持拆机贴~
给后来拆机者提供了一份很好的教程.
有条有理.赞一个!
初级会员, 积分 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技术分0.5 分
资产值16376 nb
联谊分0 分
  前几天给2K屏的X1C 3rd装上了Win 10体验了一下(双剑合璧---2015 X1 Carbon Win10尝鲜: ...
赞LZ!另外想问一下LZ的X1C打开屏幕大于90度的时候掌托右下角会略微翘起吗?
高级会员, 积分 1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技术分9 分
资产值41863 nb
联谊分0 分
T50-5 X62-1
必须吐槽键盘螺丝!!!
入门会员, 积分 0.2, 距离下一级还需 0.8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1578 nb
联谊分0 分
这个真心好。虽然我的是450s,但是也要顶一顶。
初级会员, 积分 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0.5 积分
技术分0 分
资产值34795 nb
联谊分0 分
来自手机版
我的X1C一代从C面拆额蛋疼
高级会员, 积分 1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 积分
技术分9.1 分
资产值12186 nb
联谊分0 分
  前几天给2K屏的X1C 3rd装上了Win 10体验了一下(双剑合璧---2015 X1 Carbon Win10尝鲜:http://forum.5 ...
不错,很详细的说,但是我总觉得X1C的外形儿好像特意被压扁过的一样,有一点别扭,
中级会员, 积分 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技术分4.6 分
资产值15532 nb
联谊分0 分
支持拆机贴~
给后来拆机者提供了一份很好的教程.
有条有理.赞一个!
谢谢琪哥的肯定!
中级会员, 积分 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技术分4.6 分
资产值15532 nb
联谊分0 分
不错,很详细的说,但是我总觉得X1C的外形儿好像特意被压扁过的一样,有一点别扭,
有点压的过度了,感觉压得变形了,稍微厚点美感更好
月全勤勋章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注册8年以上会员
金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注册10年以上会员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msenz Inc &[ 本主题由
15:15:28 设为精华1,原因:内容丰富 ]
00:09:33 修改
Congratulations!站长对本帖表示强烈关注!已被推荐至,将出现在数以以百万为单位的网友面前!很快就成为大家的膜拜对象!望继续努力!为保护该帖作者的权益和名义不受损,严禁任何网友对发帖用户进行恶意中伤的回复以及不道德的人身攻击。
评论撸主算半个脑残索粉,曾用机包括SONY&SD1S1C&/SONYSVT11&/SONY&PRO13,并一直坚持的认为传统笔记本只有两个品牌值得入手,一个是SONY,另外一个是THINKPAD。如果说THINKPAD是传统的商务范,那么索尼就是风骚的商务范。THINKPAD骨子里坚持的是坚固耐用,工业美学在SONY面前就是个渣。&近日惊闻SONY笔记本事业部被出售,而且撸主近期又有迫切的换机需求,剩下的选择,就只有THINKPAD。&PRO13陪撸主服役了5个月,在入PRO13之前,撸主用的是微软的SURFACE&PRO,这货当平板嫌重,当办公机嫌小,键盘手感渣,USB还只有一个。评论&PRO13当时图便宜买的低配,I5&6G,当时心想只是普通办公用用,这个配置应该足够,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服役,越用越不爽,喷点如下:&<font color="#.&&&&&屏幕的最大开启角度是固定的,无法放平,这样一来触摸屏就变成了鸡肋,因为你每次点击都会造成屏幕的晃动。<font color="#.&&&&&风扇实在太吵了,稍微有点强度的应用风扇呼呼地转个不停,虽然用了官方的方法优化,但是深夜的时候绝对可以听见这烦人的噪声(撸主基本夜间工作)。<font color="#.&&&&&键盘手感一般般,而且打字的噪声也非常大,各种噼里啪啦。<font color="#.&&&&&官方自带系统,官方推荐升级,驱动也是自带的软件升级,但是几个月下来,越用越慢,IE经常性卡死,在卡死的页面新建一个页面又可以打开。打开不超过100K的OFFICE文件要等几分钟,重启又正常,不要喷撸主这些都是软件问题,但是说实话撸主实在不愿意研究怎么去改系统怎么重装,而且基本对软件问题撸主一般是百度,百度没答案自己慢慢适应。&换机的念头一旦产生基本上无法逆转,首先正视自己的需求,I7+8G+大硬盘为基本,触摸屏可不要,超过13寸的不要,厚重的不要,丑的不要,拿出去不好装逼的不要。这样一圈下来,符合撸主预期的只有THINKPAD&S1&YOGA/SONY&FIT&13/THINKPAD&NEW&X1&CARBON。&THINK&S1&YOGA,装逼无敌,顶配有I7&6G,而且硬盘是2.5寸,可以自行更换512G,但买回来除了当个普通笔记本用之外,平板模式用来干嘛?就撸主那点卖茶叶蛋的生意还想学人家高大上给客户演示PPT?&SONY&FIT&13,顶配I7&2G,貌似就是PRO&13的可折叠版,毛病跟FIT13基本一致。&THINKPAD&NEW&X1&CARBON,顶配有I7&2G,如果嫌弃I7&4600的内置4400显卡可以换成I7&4550内置5000显卡。不要触摸可选雾面屏幕,而且还内置了一个NGFF插槽可以自行添加硬盘。&经过一轮思想斗争,还是定下了THINKPADNEW&X1&CARBON,还原工作笔记本的最初形态。&配置如下:I7&6G+非触摸高分屏(),为啥又选个小硬盘?因为这货有NGFF可自行添加SSD。为啥不选512G再加硬盘,因为512G的配置NGFF插槽已经被3G网卡占了。&评论&为啥不要3G模块?撸主抽屉还有两张USB的无线网卡,里面还有两张绝版的电信5分卡(无最低消费,无包月,5分钱一分钟不限流量)就这等牛货现在还是长期闲置。因为现在撸主随身有两个手机,一个电信一个移动,还有个MINI2内置了联通,等于出门3网通杀,随身热点一开我再用USB网卡不是抽风?&为啥不要触摸屏?触摸屏有啥用?办公笔记本就是传统形态,触摸屏还是交给平板去吧。&入手感言,喷赞乱入:&<font color="#.&&&&&风扇基本听不见,键盘手感非常好,而且声音很小。赞<font color="#.&&&&&雾面屏幕,角度最大可到180度,赞<font color="#.&&&&&虽说是14寸的屏幕,但是机身只有13寸,很小巧。赞<font color="#.&&&&&第一排键盘为自适应键盘,有4种模式可切换,装逼无敌,但是非常不好用,因为是触摸的,而且是指纹收集器。喷评论评论评论<font color="#.&&&&&电池使用时间坑爹,宣传有9个小时,实际不到5个小时(正常办公最大亮度),PRO13最大亮度可以撑到7小时。喷<font color="#.&&&&&键盘位置有更改,极端不适应,特别是双语种工作者,撸主已经崩溃了。喷<font color="#.&&&&&无读卡器。喷&PK图乱入:评论评论评论评论评论评论评论缅怀下我1年半前装的游戏机,G+256G+GTX660TI+创新SB460+6.1喇叭+蓝光刻录机,曾经的梦幻电脑,现在已经沦为儿子看动画片的了。&&评论评论继续缅怀耳机+MIC,现在是长期闲置,基本都是半年没动过了。评论评论&生活变得越来越无趣,虽爱数码,也幻想过很多买回来以后使用的情景,但是真正入手以后,却发现根本没有把玩的心境,更多只是为了圆年少时的梦想而已。却又舍不得卖掉,至少可以让自己有个睹物思情的空间。物质变得越来越容易拥有,却再也无法找寻10年前155块入手森海塞尔MX500的感动。遥想当年赛扬667,铜矿,P4&1.6超频搞机乐趣无穷,现在却连装个系统都是给人30块代劳。&无处不在的工作压力,子女父母的絮絮叨叨,暮然回首,才发现挂着耳机挤地铁,光着膀子打游戏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祭奠——那逝去的青春。&P.S.&越写越乱,文风越来越像怨妇。~~~~~~~~~~~~~~~~~~~~~~~~~~~~~~~~~~~~~~~~~~~~~~~~~~~~~~~~~~~~~~~~~~~~~~~~~~~~~~~~~~~~~~~~~~~~~~~~~~~~~~~~~~~~~~~~~~~~~~~~~~~~感谢朋友们的顶贴,统一回复下一些问题:关于价格:由于追求现货且在魔都,所以价格非常不漂亮,大概11.5K。硬盘还是买小了,所谓的NGFF接口根本无法添加任何硬盘,尝试买了金胜和百维,都无法识别。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加了张GOBI5000的3G模块。烂卖家装了个烂系统,现在蓝牙无法识别(更新驱动提示拒绝访问),3G模块无法识别电信卡,只能用联通3G,3D手势无法使用。蛋疼的键盘用了几天觉得非常疲惫。想低价放掉,有心的带刀来吧。最低价位估计不低于9.8K,实在没精力去研究如何让电脑用的更顺手。只是工作的工具,不想让工具来折腾自己。企鹅,最好上海面交。
富贾&可为吾友乎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cn/images/bbs4/logo/.jpg
楼主,我也有同感啊。。。。。。
双屏的电脑!谁够我牛!原来是东の屏啊!中大奖啦!
.cn/images/bbs4/logo/.jpg
我感觉pro&13看起来牛逼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thinkpad x1 carbon 拆卸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X1 Carbon主板电源 - 高清拆解:ThinkPad X1 Carbon精工细作的设计
ThinkPad X1 Carbon主板电源
  ThinkPad X1 Carbon拆解完成
除非注明,本站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文字来自
分享给朋友:
请勿进行人身攻击,谩骂以及任何违法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言论。梁山夫妻大办离婚庆典,两人亲自把喜字剪开。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还有产妇和6个月孕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一、序
  无敌是寂寞的,但高手从来不会止步于现有的成绩。正如ThinkPad多年来在商务笔记本领域的深耕,虽然早就坐稳了老大的位置,却不断的挑战着设计方案、制造工艺的极限。而走到第四代的ThinkPad X1 Carbon,无疑是一款精雕细琢的集大成之作。
  大家好!我是Neo,其实作为周围朋友一直乐于咨询的数码爱好者和Geek,我始终把ThinkPad作为一款非常百搭的产品作为推荐。并在多个场合和平台表达过,ThinkPad为很多工作人士的首选,因为“放心”!而结合了久负盛名的X系列的轻便和T系列的顶级高清屏的ThinkPad X1 Carbon一出世,就几乎是站在顶峰。然而即便如此,每一代的进化,都可以说是更上一层楼,考虑到本就很高的起点,能做到这些,着实不易。
  二、ThinkPad之道:外观
  下面我们就结合这款定价14999元的ThinkPad X1 Carbon (20FBA009CD),来看看这一代的表现如何。
  ▲ ThinkPad X1 Carbon乍下看中规中矩的外观,其实隐藏者不少设计者的心思。首先整机非常的轻,作为一款14寸的笔记本,重量不到1.2 kg,并且不像MacBook等用力过猛的产品,还考虑到了非常完备的扩展性能。
  ▲ 同时厚度也控制的很好。
  ▲ 左侧接口包括电源,用于连接扩展坞的OneLink+接口,Mini DisplayPort接口和一个USB 3.0接口。
  ▲ 右侧接口则有耳麦,两个USB3.0接口,HDMI接口,以及一个Kensington锁孔。可以看到这里两个USB接口特意留了比较大的空间,以应对一些异形U盘。而锁孔作为商务场合其实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是在大型展会做展示,还是在高端会议演讲时,拥有标准锁孔的笔记本会让人放心很多。
  ▲ 前部没有设计任何接口,保证了整体性,并且底座做了收拢设计,无论是观感还是手感都非常不错。
  ▲ 背部除了两个非常粗壮扎实的铰链,还有同样设计有趣的散热出风口和一个隐藏卡槽。
  ▲ 这个出风口在电脑关闭时可以直接出风。
  ▲ 而屏幕打开时,同样可以由屏幕的夹缝中出风,要用一个出风口设计如此完美的覆盖ThinkPad标志性的180&开合的区间,风道设计实力可见一斑。
  ▲ microSD卡和SIM卡由于一般不需频繁插拔,所以特别设计在带盖的卡槽中。
  ▲ 对于扩展接口不满意的用户,自然随时可以选购对应的ThinkPad配件,特别是Onelink+扩展坞,带有3个显示器接口和6个USB接口,加上本机的3个USB接口,基本可以满足所有应用场合了。
  ▲ 正面顶盖的设计非常简洁,甚至“Lenovo”的logo都若影若现,很难发现。
  ▲ 而“ThinkPad”中i上的小红点,还是保留了开机点亮的效果。即保证了提示功能,又不失低调内敛。
  ▲ 不仔细看非常难察觉的品牌标志,低调也是一种自信吧。
  ▲ 底面采用了工程师风味十足的一体底盖+分区设计。偌大确并非标准区块的散热进气风口,想必是精心规划内部散热组件和风道后的产物。四角的4个防滑胶垫,顶部的两个显然考量了铰链打开后的下沉角度和曲度,而底部的圆形胶垫就比较中规中矩,无需多言了。
  ▲ 铰链下的胶垫位置和做工令人满意。
  ▲ 左右立体式的双扬声器,被巧妙的设计在了底壳斜面的开始处,及保证了无论屏幕处于何种状态都完整的出音效果,也不容易产生共振等物理问题。我就不提多少所谓的娱乐本一关屏幕就没声音了。。
  ▲ 而遍布整个底盖的都是标准螺丝,对ThinkPad来说,易维护性始终是比营销噱头更为重要的。
  ▲ 打开屏幕,扎实的铰链边上,还不忘设计橡胶触点,小地方也不会疏忽和糊弄。
  ▲ 升级后的指纹识别对比以往的一线式版本,更加好用。
  ▲ 拉丝设计的开关键,应该是金属键帽,做工和手感一流,小心的位置选择也保证了不会误触。
  三、ThinkPad之道:键盘
  ▲ 而由打字机公司起家的IBM,一直以来对键盘手感的严苛要求也一直延续到了这代ThinkPad X1 Carbon身上,加上标志性的小红点和对应的实体按键;顶部一排实体媒体键。几代产品的积淀后,设计师终于对这款可能是最好用的笔记本键盘,给出了足够成熟的答卷。
  对了,左下角的Fn键和Ctrl键是可以配置互换位置的,兼顾了两派用户的需求。
  ▲ 而随着LED背光的成熟,ThinkPad X1 Carbon自然也是兼容并包的收入囊中,配备了两级亮度。
  ▲ 黑暗中淡淡的白光不会显得过于刺眼,也没有杂色影响思路。
  可以说ThinkPad X1 Carbon的键盘,仍然是目前所有笔记本键盘中最好的,并且没有之一。
  1、本身ThinkPad标志性的出色回馈感,就是MacBook为代表的众多绵软无力的笔记本无法比肩的。
  2、两级亮度的LED背光和独有的小红点指点杆,又为这款键盘增加了不少实用性和设计感。
  3、顶部快捷操作区的设计,经过几次迭代后最终定型的实体功能按键,方便高效也不容易误触。
  4、最后Fn和Ctrl可配置对换,也让不适应传统ThinkPad键位布局的朋友无需担心。
  四、ThinkPad之道:屏幕
  在开始做任何实质性的性能测试之前,ThinkPad X1 Carbon的这款分辨率高达的超高清IPS屏幕出色的显示效果,就首先打动了我。
   先放一组屏射的样片
  这块2K超高清显示屏除了分辨率足够大以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一流的色彩表现,可以说和顶级的MacBook Retina屏幕,以及iMac 5K屏幕处于同一水准,完爆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显示屏不成问题。
  ▲ 果然根据AIDA的检测信息,屏幕来自顶级面板供应商LG。
  当然,在实际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原生的分辨率还是有字太小的问题,好在ThinkPad X1 Carbon自带的Windows 10对高分屏的支持已经相当成熟了,只要按需选择放大倍数,就可以解决字太小的问题,并且又不影响观看高清视频、图片。
  ▲ 原生分辨率网页浏览,确实有点字太小。
  ▲ 放大到150%,显示效果已经好多了。
  ▲ 我最终选择了放大到200%,浏览网页就非常轻松了。
  通过这款IPS的高色准2K屏幕,ThinkPad X1 Carbon补足了以往ThinkPad系列一项流传已久的短板:糟糕的TN屏幕。使得整机一下子提气不少,也可以轻松作为主力电脑甚至唯一的电脑,完成精细修图和视频编辑、剪辑的工作。总体而言,屏幕这部分本身出色的硬件素质,辅以Windows 10大大提升的高清屏幕支持,可以打一个很高的分数。
  五、ThinkPad之道:性能
  可能有的朋友会奇怪,作为一篇笔记本的评测文章,为何把性能评测部分放到这么靠后的位置?其实在Neo看来,这正是ThinkPad一直以来坚持的产品哲学:首先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易用性,而性能方面则是选择最适中的高性能配件。
  相信不同于目前市场上竞争尤其激烈的元价位的主流笔记本,ThinkPad X1 Carbon系列由于本身就是不太顾虑成本问题,所以对于性能配件(CPU、显卡、内存、硬盘等)的选择,更多的是侧重用户日常的需求。而归根结底无非一个字:“快”。
  ▲ 可以看到核心配件选择了i7-6500U这款顶级的低压CPU,加上自带的HD 520核显,板载8G双通道DDR3低压内存。光看这些配置就知道可以保证日常使用的性能,不会有什么问题。而重度游戏用户?那本就不是ThinkPad X1 Carbon的定位。对于高发热、高功耗的设备,作为商务向超极本的ThinkPad X1 Carbon一直都是敬而远之的。
  ▲ 硬盘选择的是来自三星的OEM SSD:PM871,容量512 GB,也可满足大部分用户的存储空间需求了。毕竟现在网盘和移动硬盘都非常方便。
  ▲ 速度实测,都属于SATA3接口的SSD中比较中上游的水平,综合得分1011分也非常不错。速度更快的SSD当然也有,但是发热和售价也就水涨船高了,而在日常使用中,如果不是经常拷贝大文件,又未必能明显感受到跑分上的提升,所以对于SSD的选择也是比较严谨的。当然,用户也可以联系联想客服或者自行更换标准M.2接口的任何其他型号的SSD。
  ▲ 这款CPU集成的HD 520核显,通过GPU-Z检测的参数如上。可以说应对商务办公和轻量级的游戏是绰绰有余了。下面我们也来做一些典型测试。
  ▲ 本地4K视频播放,轻松流程无压力,CPU占用率也不高。
  ▲ 在线高清视频,同样妥妥的。
  ▲ 游戏测试方面,Neo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NBA 2K16,作为一款大型3D游戏,HD 520显然无法轻松应对了,刚好也借机测试一下ThinkPad X1 Carbon的散热性能。
  ▲ 设置为720P,中低特效。
  ▲ 画面质量自然是和顶级显卡无法同日而语,不过流畅度还是不错,可以保持30~40帧浮动,属于可玩。作为一款核显商务笔记本,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属于很不错了。
  温度测试使用了&Fluke 568红外线测温仪&,红光对准的就是测温点。
  ▲ 左上角温度:36℃
  ▲ 中间上方温度:41.3℃
  ▲ 上方偏右出风口位置:39.2℃
  ▲ 中间偏左:32.3℃
  ▲ 中心位置:36.4℃
  ▲ 中间偏右:31.4℃
  ▲ 左侧掌托:29.4℃
  ▲ 触摸板位置:28.8℃
  ▲ 右侧掌托:28.5℃
  可见上面平均选取的9个测温点显示,设计师把主要的发热点都放在了整机底座的上方,也就是远离用户操作区的范围。而用户皮肤最容易接触的掌托和触摸板部分则贴心的作为了温度最低的区域,以保证使用感。而整个游戏测试过程中,风扇的确发出了明显的声音,但远远没有达到一些设计不佳的游戏本那种摩托车发动机般的轰鸣声。
  ▲ 鉴于有不少朋友可能会参考鲁大师的跑分,所以不能免俗的过一遍。
  克制的性能配件选择和认真到位的散热设计,保证了上述这个不错的使用体验。而足够的办公性能和多媒体观影性能,加上过得去的轻量游戏性能,也让ThinkPad X1 Carbon可以胜任作为唯一的一台兼顾工作和娱乐的电脑。
  六、ThinkPad之道:盲点
  真正好的产品,是在用户看不到的地方,同样追求卓越。而ThinkPad X1 Carbon显然是秉承着这种对自己有些苛刻的理念,选取航天级别的碳纤维材质来满足-20~60℃的工作范围,防泼溅键盘,十项军规要求,等等看不见的,无法跑分测试的地方,却是ThinkPad X1 Carbon设计师认真打磨之处。区区几个字,背后是无数次的盐雾、高低温、跌落测试的反复设计修改和迭代,而这些设计投入,最终换回了真正令人放心的产品。
  也难怪ThinkPad的工作人员在一次访谈中笑称:我们曾以为,客户会因为笔记本电脑很贵而细心使用,但看到各种破损的返修机后,我们才明白,正因为价格高,我们更应该提供让客户省心的产品。客户只需专注通过ThinkPad生产力工具产生价值,而不应该花费心思在如何保护电脑上。
  最终,设计团队做到了,并且做得非常出色。所以真的无法说市场上不少价格更低的笔记本,真的就是“性价比”更高。只不过可能不少用户对数据可靠性的需求,还没有达到ThinkPad X1 Carbon这样的高度。但我们很庆幸,市场上还有如此压榨自己,追求极限的产品团队;还有如此愿意投资到研发跑分看不见的安全配置上的公司。
  其实评测到这里,已经把ThinkPad X1 Carbon作为产品使用的角度所涵盖的主要内容都涉及了。但是为了更好的为极果的网友们呈现ThinkPad X1 Carbon背后的设计故事,Neo准备做一个目前全网还没有的,比较完整的拆解说明,请感兴趣的朋友们往下看。
  ▲ ThinkPad X1 Carbon的拆解相对简单,只要一把标准的十字螺丝刀把底部的螺丝转松,小心取下底盖即可。注意由于防丢设计,螺丝是无法轻易取下的哦,这也着实为笔记本的维修和保养提供了方便。
  ▲ 拆开后内部的布局非常规整,底部大面积的电池模组,侧面精巧的接口电路,而主要的性能配件都集中在了顶部,这也和之前我们做的压力温度测试显示的数据相符。
  ▲ 再来看看底盖,高发热区域的铜皮,遍布整个底盖的蜂巢式加固纹路,满满的ThinkPad味道。
  ▲ 前文提到的防丢螺丝,每一颗都有垫片设计。生产和装配的麻烦,换回了客户维修、保养和升级时不用担心螺丝遗失。
  ▲ 52Wh的内置电池,一轮高强度测试,文档编辑,网页浏览和看少量在线视频,可以维持6小时左右,纯文字办公应该可以使用一天。充电也很快,不到2小时可以充满。
  ▲ 各种精巧的细节,内部走线的卡口,底部加固的防滚骨架。不拆不知道,ThinkPad X1 Carbon的各种可能看似“无用”的设计,都是让用户更为放心的底气。
  ▲ 非常非常扎实的转轴设计和用料,也保证了如此轻薄的14寸笔记本,在快速打字时,屏幕不会如一些低价产品那样经常恼人的震动。
  ▲ 可自行更换的网卡。
  ▲ 同样标准可轻松更换的M.2 2280接口SSD。
  ▲ 要做到薄而性能强劲,这种焊接在主板上,再通过大热管和风扇快速散热的方案,几乎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而设计师也没有让人失望,做工严谨,用料扎实。
  ▲ 通过风扇,从底部进风,笔记本后部出风。并且前文已经分析了,无论屏幕开合到那个角度,都不会挡住风道。
  ▲ 这个角度看出风口更加一目了然了。
  七、总结
  以上我们试着通过ThinkPad X1 Carbon最终的产品形态,解读了设计师的各种精妙设计。ThinkPad X1 Carbon从使用感受,到细节设计都无愧于经典的ThinkPad系列中站在顶峰的一款产品。而键盘、屏幕、性能都属于目前商务笔记和超极本中的顶级。后面的拆解环节,Neo试着用最深入的方式,为朋友们呈现ThinkPad X1 Carbon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仍然一丝不苟。
  甚至,Neo认为,前面提到的屏幕、CPU、SSD这些配件,别的厂商想买也可以买到,但正是ThinkPad多年积累的各项专利,加上在这些非跑分环节上仍然坚持扎实的用料,精细的做工,才是真正让ThinkPad X1 Carbon与其他笔记本电脑拉开差距的地方。当然了,万事无完美,ThinkPad X1 Carbon出色的设计、做工和用料,也自然导致成本的提升和售价的提高。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预算充足,或者电脑本身承载的数据价值连城,自不必说;而如果只是简单的日常使用,是否要为那份安心和高端产品使用的畅快感,从而更加专注的把电脑作为生产力工具创造更多的价值,多付出一部分钱?就见仁见智了。
  不过目前入门款ThinkPad X1 Carbon的定价已经到了7999元的价位,属于主流超极本的价格区间,又保留了设计和做工上的所有优点,不失为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每次关上笔记本,起身拿起的那一瞬间,Neo都不由的再次感叹笔记本居然可以做得如此轻薄兼顾。所以无论如何,还是非常开心在有点沉闷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上还有一款ThinkPad X1 Carbon这样不断追求极致的精品。而他背后承载的ThinkPad精神就和那颗微微发光的小红点一样,将会继续在笔记本行业发扬光大。
  我是Neo,谢谢观赏!
  -------------END--------------
  还有这几样桌上物让你爱上你的办公桌~
  打开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极果网
  公众号回复:办公
  感觉身体被掏空&&&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全球酷玩试用导购平台,第一时间发现、试用、选购全球极致好物...
2659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hinkpadnewx1carbon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