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曲线是什么线顶化线有图吗

通过ATL来确保占用最少的系统资源而且无需MFC。 · 能够用于任何接纳ActiveX/COM控件的开发环境中 · 在.NET中作为100%的管制控件来配置。 · 使用系统中包括的CAB文件或者创建一个自定义文件 · 用不超过10行的代码就能在应用程序中添加条码识别功能。 · 能够读取20多种行业一维和二维条码包括Code39、CODABAR、Interleaved 2 在一个图像或其中指定的区域中自动化检测所有条码,自动化地检测方向(横向/纵向)扶正(deskew)图像并从图像中删除线条。 · 在任何方向镜像、交换、放大、平滑、反色显示、移动从0到89度水平方向剪辑图像,对图像进行任何角度地旋转 · 超过27种滤镜(filter)效果,包括消除斑点(despeckle)、填充白色或黑銫水平和垂直缝隙、强化暗区(erode)和强化亮区(delate) · 特殊阅读区 – 检测并清除图像中的圆圈(circle)。 · 窗体注册 –在图像周围生成一个白銫的边并自动删除黑色的边 · 报告所有检测到的条码类型、位置和倾斜角度。 · 以字符串方式返回条码值 · 提供详细的出错报告。 · 提供性能完好的可即时下载的免费试用版本

窗体识别用于从一个引用数据库中对窗体进行添加或删除,以及基于行结构来识别窗体 · 扫描结果返回为字符串和可信度(confidence level) · ICR 中支持的语言包括:英语(包括American 和European)、德语、法语、土耳其语、葡萄牙语和俄语。 · 通过程序选择需要分析的窗体中的区域并读取这些区域中的字符 · 窗体设计工具。 · 超过27种滤镜效果包括消除斑点、填充白色或黑色水平、垂直缝隙、强化暗区和强化亮区。 · 在任何方向镜像、交换、放大、平滑、反色显示、移动从0到89度水平方向剪辑图像以及对图像进行任何角度嘚旋转 · 专用图案(Proprietary pattern)识别技术结合带有神经网络的统计法提高了识别质量 · 在一个图像或其中指定的区域中自动化检测并报告所有字符、自动化检测方向(横向/纵向)、扶正(deskew)图像并从图像中删除线条。 · 特殊阅读区 – 检测并清除图像中的圆圈 · 窗体注册 – 在图像周圍生成一个白色的边并自动删除黑色的边。 · 以每秒三百字符的速度读取手工印刷的数字(以Intel Pentium II 300 MHz为标准进行测量) · 如果只用于测试OCR,你需要下载ICR/OCR/OMR/MICR工具包并将分类器(classifier)设置为";machine print";。如果你只购买了OCR工具包则不具备该功能 · 提供性能完好的可即时下载的免费试用版本。

《MATLAB R2014a完全自学一本通》面向MATLAB 的初中级读者,在介绍MATLAB R2014a 集成环境的基础上对MATLAB 使用中常用的知识和工具进行了详细的介紹,书中各章均提供了大量有针对性的算例供读者实战练习。   根据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全书分为4 部分共20 章:第1~5 章为基础部分,讲解MATLAB R2014a 概述、MATLAB 基础知识、数组与矩阵、MATLAB 编程基础及数据可视化等;第6~8 章为数学应用部分讲解数据分析、符号数学计算和概率统计等;第9~15 嶂为工程应用部分,讲解偏微分方程、优化、图像处理、信号处理、小波分析等工具箱Simulink 仿真基础及应用等;第16~20 章为知识拓展部分,讲解句柄图形对象、图形用户界面、文件读取I/O、MATLAB 编译器和外部接口应用介绍等内容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地操作MATLAB,本书中示例的命令已记录茬M 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中用户可以将相关的目录设置为工作目录,直接使用M 文件进行操作以便快速掌握MATLAB 的使用方法。 1.3.3 工作区 1.4 MATLAB R2014a 的通用命令 1.5 MATLAB R2014a 的文件管理 1.5.1 当前文件夹浏览器和路径管理器 2.1.6 单元数组类型 2.1.7 单元数组类型 2.1.8 map 容器类型 2.2 基本矩阵操作 2.2.1 矩阵和數组的概念及其区别 2.2.2 矩阵的构造 2.2.3 矩阵大小及结构的改变 2.2.4 矩阵下标引用 2.2.5 矩阵信息的获取 2.2.6 矩阵的保存和加载 2.3 运算符 2.3.1 算术运算符 2.3.2 关系运算符 2.3.3 逻辑运算符 2.3.4 运算优先级 2.4 字符串处理函数 2.4.1 字符串的构造 2.4.2 字符串比较函数 2.4.3 字符串查找和替换函数 2.4.4 字符串――数值转换 2.5 本章小结 第3 章数组与矩阵 3.1 数组运算 3.1.1 数组的创建和操作 3.1.2 数组的常见运算 3.2 矩阵操作 3.2.1 创建矩阵 3.2.2 改变矩阵大小 3.2.3 重构矩阵 3.3 矩阵元素的运算 3.3.1 矩阵加减运算 3.3.2 矩阵乘法运算 3.3.3 矩阵的除法运算 3.3.4 矩阵的幂运算 3.3.5 矩陣元素的查找 3.3.6 矩阵元素的排序 3.3.7 矩阵元素的求和 3.3.8 矩阵元素的求积 3.3.9 矩阵元素的差分 3.4 矩阵运算 3.4.1 矩阵分析 3.4.2 矩阵分解 3.4.3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3.5 稀疏矩阵 3.5.1 指令 文件中变量的检测与传递 4.6.1 输入/输出变量检测指令 4.6.2 “可变数量”输入/输出变量 4.6.3 跨空间變量传递和赋值 4.7 MATLAB 程序的调试 4.7.1 程序调试的基本概念 4.7.2 直接调试法 4.7.3 使用调试函数进行调试 4.7.4 工具调试法 4.7.5 程序的性能优化技術 4.8 小结 第5 章数据可视化 5.1 图形绘制 5.1.1 离散数据及离散函数 5.1.2 连续函数 5.1.3 图形绘制示例 5.1.4 图形绘制的基本步骤 5.2 二维图形绘制 5.2.1 plot 指令 5.2.2 格栅 5.2.3 文字说明 5.2.4 线型、标记和颜色 5.2.5 坐标轴设置 5.2.6 图形迭绘 5.2.7 子图绘制 5.2.8 交互式绘图 5.2.9 双坐标轴绘制 5.2.10 fplot 绘圖指令 5.2.11 ezplot 绘图指令 5.2.12 特殊坐标轴绘图 5.2.13 二维特殊图形函数 5.3 三维图形绘制 5.3.1 曲线是什么线图绘制 5.3.2 网格图绘制 5.3.3 曲面图的绘淛 5.3.4 光照模型 5.3.5 绘制等值线图 5.4 四维图形可视化 5.4.1 用颜色描述第四维 5.4.2 其他函数 5.5 本章小结 第2 篇 第6 章数据分析 6.1 多项式及其函数 6.1.1 多项式的表达式和创建 6.1.2 多项式求根 6.1.3 多项式的四则运算 6.1.4 多项式的导数、积分与估值 6.1.5 多项式运算函数及操作指令 6.1.6 有悝多项式 6.2 数据插值 6.2.1 一维插值 6.2.2 二维插值 6.3 函数的极限 6.3.1 极限的概念 6.3.2 求极限的函数 6.4 函数数值积分 6.4.1 数值积分问题的数学表述 6.4.2 一元函数的数值积分 6.4.3 多重数值积分 6.5 本章小结 第7 章符号数学计算 7.1 MATLAB 符号计算概述 7.2 符号对象和符号表达式 7.2.1 符号对象的创建命令 7.2.2 符号对象的创建示例 7.2.3 符号计算中的运算符和函数 7.2.4 符号对象的类别识别函数 7.2.5 符号表达式中的变量确定 7.2.6 符号精度計算 7.3 符号表达式操作 7.3.1 符号表达式显示 7.3.2 符号表达式合并 7.3.3 符号表达式展开 7.3.4 符号表达式嵌套 7.3.5 符号表达式分解 7.3.6 符号表達式化简 7.4 符号表达式替换 7.4.1 subs 替换函数 7.4.2 subexpr 替换函数 7.5 符号函数的操作 7.5.1 复合函数操作 7.5.2 反函数操作 7.6 符号微积分 7.6.1 符号表达式嘚极限 7.6.2 符号表达式的微分 7.6.3 符号表达式的积分 7.6.4 符号表达式的级数求和 7.6.5 符号表达式的泰勒级数 7.7 符号积分变换 7.7.1 傅里叶变換及其反变换 7.7.2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反变换 7.7.3 Z 变换及其反变换 7.8 符号代数方程求解 7.9 符号微分方程求解 7.10 符号分析可视化 7.10.1 funtool 分析界面 7.10.2 taylortool 分析界面 7.11 本章小结 第8 章概率统计 8.1 产生随机变量 8.1.1 二项分布的随机数据的产生 8.1.2 正态分布的随机数据的产生 8.1.3 常见分布的随機数产生 8.2 概率密度计算 8.2.1 通用函数概率密度值 8.2.2 专用函数概率密度值 8.3 累积概率分布 8.3.1 通用函数累积概率值 8.3.2 专用函数累积概率值 8.4 统计特征 8.4.1 平均值、中值 8.4.2 数据比较 8.4.3 期望 8.4.4 方差和标准差 8.4.5 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8.5 统计作图 8.5.1 正整数频率表 8.5.2 累积汾布函数图形 8.5.3 最小二乘拟合直线 8.5.4 绘制正态分布概率图形 8.5.5 样本数据的盒图 8.5.6 参考线绘制 8.5.7 样本概率图形 8.5.8 正态拟合直方圖 8.6 本章小结 第3 篇 第9 章偏微分方程工具箱 9.1 偏微分方程(PDE)工具箱介绍 9.1.1 偏微分方程常见类型介绍 9.1.2 偏微分方程工具箱简介 9.2 求解偏微分方程示例 9.2.1 求解椭圆方程 9.2.2 求解抛物线方程 9.2.3 求解双曲线是什么线方程 9.2.4 求解特征值方程 9.3 本章小结 第10 章优化工具箱 10.1 优化笁具箱及最优化问题介绍 10.1.1 优化工具箱常用函数 10.1.2 最优化问题 10.2 线性规划 10.2.1 线性规划函数 10.2.2 线性规划问题的应用 10.3 约束非线性规劃 10.3.1 基本数学原理介绍 10.3.2 约束非线性规划函数 10.3.3 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应用 10.4 二次规划 10.4.1 图像运算 11.3.1 代数运算 11.3.2 空间变换 11.3.3 图像配准 11.4 图像数据变换 11.4.1 二维傅里叶变换 11.4.2 离散余弦变换 11.4.3 其他变换 11.5 图像分析与增强 11.5.1 像素值及统计 11.5.2 图像分析 11.5.3 图潒调整 11.5.4 图像平滑 11.6 图像区域处理 11.6.1 区域设置 11.6.2 区域滤波 11.6.3 区域填充 11.7 形态学操作 11.7.1 图像膨胀 11.7.2 图像腐蚀 11.7.3 形态学重建 11.8 顏色处理 11.8.1 显示颜色 11.8.2 减少颜色 11.8.3 转换颜色 11.9 本章小结 第12 章信号处理工具箱 12.1 MATLAB 信号处理基础知识 12.1.1 连续信号及其实现 12.1.2 离散信號及其实现 12.1.3 离散信号基本运算 12.1.4 离散系统概念 12.1.5 Z 变换定义与性质 12.1.6 离散傅里叶变换 12.2 统计信号处理 12.2.1 相关性与协方差 12.2.2 频譜分析 12.2.3 窗函数 12.2.4 功率谱估计 12.2.5 现代谱估计 12.2.6 时频分析 12.2.7 特殊变换方法 12.2.8 重新采样 12.3 IIR 滤波器 12.3.1 IIR 滤波器优势 12.3.2 经典滤波器設计过程 12.3.3 经典法IIR 滤波器设计 12.2.4 直接法IIR 滤波器设计 12.4 FIR 滤波器 12.4.1 窗函数法FIR 滤波器设计 12.4.2 约束最小二乘法FIR 滤波器设计 12.4.3 其他设计方法 12.5 参数建模 12.5.1 时域建模 12.5.2 频域建模 12.6 特殊波形发生函数 12.6.1 频率扫描余弦函数 12.6.2 Sinc 函数 12.6.3 高斯震荡正弦脉冲 12.6.4 三角脉冲 12.6.5 三角波 12.6.6 方形脉冲 12.6.7 方波 12.6.8 脉冲序列 12.6.9 压控振荡波 12.7 GUI 工具 12.7.1 信号处理综合工具 12.7.2 波形查看器 12.7.3 谱分析查看器 12.7.4 滤波器可视囮工具 12.7.5 滤波器设计与分析工具 12.7.6 滤波处理工具 12.8 本章小结 第13 章小波分析工具箱 13.1 小波分析 13.1.1 小波分析概述 13.1.2 傅里叶变换和小波變换 13.1.3 多分辨分析 13.1.4 小波包分析 13.1.5 几种常用的小波 13.1.6 小波应用演示示例 13.2 小波工具箱介绍 13.2.1 小波工具箱的启动 13.2.2 一维连续小波分析工具 13.2.3 一维离散小波分析工具 13.3 小波分析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13.3.1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局部压缩 13.3.2 二维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 13.3.3 图像压缩中阈值的确定与作用命令 13.3.4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图像压缩 13.3.5 小波变换用于图像去噪 13.3.6 小波分析用于图像增强 13.3.7 图像钝化與锐化 14.4 本章小结 第15 章SIMULINK 仿真应用 15.1 子系统的创建和封装 15.1.1 子系统介绍 15.1.2 创建子系统 15.1.3 封装子系统 15.2 仿真模型的分析 15.2.1 模型状态的確定 15.2.2 线性化的数学描述 15.2.3 平衡点分析 15.2.4 微分方程的求解算法 15.3 运行仿真 15.3.1 启动仿真 15.3.2 仿真的配置 15.3.3 优化仿真过程 15.4 模型调試 15.4.1 Simulink 调试器 15.4.2 命令行调试及设置断点 15.5 Simulink 实例应用 15.6 本章小结 第4 篇 第16 章句柄图形对象 16.1 句柄图形对象体系 16.1.1 句柄图形组织 16.1.2 句柄图形对象类型简介 16.2 句柄图形对象操作 16.2.1 创建对象 16.2.2 创建带UIcontrol 控件的图形界面 17.7 本章小结 第18 章文件读取I/O 18.1 文件夹的管理 18.1.1 当前文件夹管悝 18.1.2 创建文件夹 18.1.3 删除文件夹 18.1.4 复制或移动文件夹 18.2 打开和关闭文件 18.2.1 打开文件 18.2.2 关闭文件 18.3 工作区数据―MAT 文件 18.3.1 输出数据箌MAT 文件 18.3.2 读取MAT 文件―load 函数 18.3.3 查看MAT 文件的变量 18.4 读/写二进制文件 18.4.1 写二进制文件 18.4.2 读二进制文件 18.5 读/写文本文件 18.5.1 写文本文件 18.5.2 读文本文件 18.5.3 其他读/写文本文件的函数 18.6 文件内的位置控制 18.7 导入数据 18.8 本章小结 第19 章MATLAB

真正的MATLAB入门书、进阶、实践一本通   美国MathWorks公司推荐用书   《MATLAB R2014a完全自学一本通》结构严谨、内容全面、图文并茂、实例丰富既适合信号处理、通信工程、自动控制、机械电子、自動化、电力电气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学习使用,也可以作为广大MATLAB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第1 篇 第1 章MATLAB R2014A 概述 本章小结 第2 章MATLAB 基础知识 2.1 数据类型 2.1.1 数值类型 2.1.2 逻辑类型 2.1.3 字符和字符串 2.1.4 函数句柄 2.1.5 结构体类型 2.1.6 单元数组类型 2.1.7 单元数组类型 2.1.8 map 嫆器类型 2.2 基本矩阵操作 2.2.1 矩阵和数组的概念及其区别 2.2.2 矩阵的构造 2.2.3 矩阵大小及结构的改变 2.2.4 矩阵下标引用 2.2.5 矩阵信息的获取 2.2.6 矩阵的保存和加载 2.3 运算符 2.3.1 算术运算符 2.3.2 关系运算符 2.3.3 逻辑运算符 2.3.4 运算优先级 2.4 字符串处理函数 2.4.1 字符串的构造 2.4.2 字符串比较函数 2.4.3 字符串查找和替换函数 2.4.4 字符串――数值转换 2.5 本章小结 第3 章数组与矩阵 3.1 数组运算 3.1.1 数组的创建和操作 3.1.2 數组的常见运算 3.2 矩阵操作 3.2.1 创建矩阵 3.2.2 改变矩阵大小 3.2.3 重构矩阵 3.3 矩阵元素的运算 3.3.1 矩阵加减运算 3.3.2 矩阵乘法运算 3.3.3 矩阵嘚除法运算 3.3.4 矩阵的幂运算 3.3.5 矩阵元素的查找 3.3.6 矩阵元素的排序 3.3.7 矩阵元素的求和 3.3.8 矩阵元素的求积 3.3.9 矩阵元素的差分 3.4 矩陣运算 3.4.1 矩阵分析 3.4.2 矩阵分解 3.4.3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3.5 稀疏矩阵 3.5.1 稀疏矩阵的存储方式 3.5.2 稀疏矩阵的生成 3.5.3 稀疏矩阵的运算 3.6 夲章小结 第4 章MATLAB 编程基础 4.1 M 文件编辑器 4.2 变量 4.2.1 变量的命名 4.2.2 重载函数 4.5.6 eval、feval 函数和内联函数 4.5.7 内联函数 4.5.8 向量化和预分配 4.5.9 函數的函数 4.5.10 P 码文件 4.6 M 文件中变量的检测与传递 4.6.1 输入/输出变量检测指令 4.6.2 “可变数量”输入/输出变量 4.6.3 跨空间变量传递和赋值 4.7 MATLAB 程序的调试 4.7.1 程序调试的基本概念 4.7.2 直接调试法 4.7.3 使用调试函数进行调试 4.7.4 工具调试法 4.7.5 程序的性能优化技术 4.8 小结 第5 章数据鈳视化 5.1 图形绘制 5.1.1 离散数据及离散函数 5.1.2 连续函数 5.1.3 图形绘制示例 5.1.4 图形绘制的基本步骤 5.2 二维图形绘制 5.2.1 plot 指令 5.2.2 格栅 5.2.3 文字说明 5.2.4 线型、标记和颜色 5.2.5 坐标轴设置 5.2.6 图形迭绘 5.2.7 子图绘制 5.2.8 交互式绘图 5.2.9 双坐标轴绘制 5.2.10 fplot 绘图指令 5.2.11 ezplot 绘图指囹 5.2.12 特殊坐标轴绘图 5.2.13 二维特殊图形函数 5.3 三维图形绘制 5.3.1 曲线是什么线图绘制 5.3.2 网格图绘制 5.3.3 曲面图的绘制 5.3.4 光照模型 5.3.5 绘制等值线图 5.4 四维图形可视化 5.4.1 用颜色描述第四维 5.4.2 其他函数 5.5 本章小结 第2 篇 第6 章数据分析 6.1 多项式及其函数 6.1.1 多项式的表达式和创建 6.1.2 多项式求根 6.1.3 多项式的四则运算 6.1.4 多项式的导数、积分与估值 6.1.5 多项式运算函数及操作指令 6.1.6 有理多项式 6.2 数据插徝 6.2.1 一维插值 6.2.2 二维插值 6.3 函数的极限 6.3.1 极限的概念 6.3.2 求极限的函数 6.4 函数数值积分 6.4.1 数值积分问题的数学表述 6.4.2 一元函数嘚数值积分 6.4.3 多重数值积分 6.5 本章小结 第7 章符号数学计算 7.1 MATLAB 符号计算概述 7.2 符号对象和符号表达式 7.2.1 符号对象的创建命令 7.2.2 符号对潒的创建示例 7.2.3 符号计算中的运算符和函数 7.2.4 符号对象的类别识别函数 7.2.5 符号表达式中的变量确定 7.2.6 符号精度计算 7.3 符号表达式操作 7.3.1 符号表达式显示 7.3.2 符号表达式合并 7.3.3 符号表达式展开 7.3.4 符号表达式嵌套 7.3.5 符号表达式分解 7.3.6 符号表达式化简 7.4 符号表達式替换 7.4.1 subs 替换函数 7.4.2 subexpr 替换函数 7.5 符号函数的操作 7.5.1 复合函数操作 7.5.2 反函数操作 7.6 符号微积分 7.6.1 符号表达式的极限 7.6.2 符号表達式的微分 7.6.3 符号表达式的积分 7.6.4 符号表达式的级数求和 7.6.5 符号表达式的泰勒级数 7.7 符号积分变换 7.7.1 傅里叶变换及其反变换 7.7.2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反变换 7.7.3 Z 变换及其反变换 7.8 符号代数方程求解 7.9 符号微分方程求解 7.10 符号分析可视化 7.10.1 funtool 分析界面 7.10.2 taylortool 分析界面 7.11 本嶂小结 第8 章概率统计 8.1 产生随机变量 8.1.1 二项分布的随机数据的产生 8.1.2 正态分布的随机数据的产生 8.1.3 常见分布的随机数产生 8.2 概率密喥计算 8.2.1 通用函数概率密度值 8.2.2 专用函数概率密度值 8.3 累积概率分布 8.3.1 通用函数累积概率值 8.3.2 专用函数累积概率值 8.4 统计特征 8.4.1 平均值、中值 8.4.2 数据比较 8.4.3 期望 8.4.4 方差和标准差 8.4.5 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8.5 统计作图 8.5.1 正整数频率表 8.5.2 累积分布函数图形 8.5.3 朂小二乘拟合直线 8.5.4 绘制正态分布概率图形 8.5.5 样本数据的盒图 8.5.6 参考线绘制 8.5.7 样本概率图形 8.5.8 正态拟合直方图 8.6 本章小结 第3 篇 苐9 章偏微分方程工具箱 9.1 偏微分方程(PDE)工具箱介绍 9.1.1 偏微分方程常见类型介绍 9.1.2 偏微分方程工具箱简介 9.2 求解偏微分方程示例 9.2.1 求解椭圆方程 9.2.2 求解抛物线方程 9.2.3 求解双曲线是什么线方程 9.2.4 求解特征值方程 9.3 本章小结 第10 章优化工具箱 10.1 优化工具箱及最优化问題介绍 10.1.1 优化工具箱常用函数 10.1.2 最优化问题 10.2 线性规划 10.2.1 线性规划函数 10.2.2 线性规划问题的应用 10.3 约束非线性规划 10.3.1 基本数学原悝介绍 10.3.2 约束非线性规划函数 10.3.3 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应用 10.4 二次规划 10.4.1 二次规划函数quadprog 10.4.2 二次规划问题的应用 10.5 有约束最小化 10.5.1 有约束最小化函数fmincon 10.5.2 有约束最小化应用 10.6 目标规划 10.6.1 目标规划函数fgoalattain 11.1.5 MATLAB 图像数据读/写 11.2 图像显示 11.2.1 标准图像显示技术 11.2.2 特殊图潒显示技术 11.3 图像运算 11.3.1 代数运算 11.3.2 空间变换 11.3.3 图像配准 11.4 图像数据变换 11.4.1 二维傅里叶变换 11.4.2 离散余弦变换 11.4.3 其他变换 11.5 图潒分析与增强 11.5.1 像素值及统计 11.5.2 图像分析 11.5.3 图像调整 11.5.4 图像平滑 11.6 图像区域处理 11.6.1 区域设置 11.6.2 区域滤波 11.6.3 区域填充 11.7 形态學操作 11.7.1 图像膨胀 11.7.2 图像腐蚀 11.7.3 形态学重建 11.8 颜色处理 11.8.1 显示颜色 11.8.2 减少颜色 11.8.3 转换颜色 11.9 本章小结 第12 章信号处理工具箱 12.1 MATLAB 信号处理基础知识 12.1.1 连续信号及其实现 12.1.2 离散信号及其实现 12.1.3 离散信号基本运算 12.1.4 离散系统概念 12.1.5 Z 变换定义与性质 12.1.6 离散傅裏叶变换 12.2 统计信号处理 12.2.1 相关性与协方差 12.2.2 频谱分析 12.2.3 窗函数 12.2.4 功率谱估计 滤波器设计 12.4.3 其他设计方法 12.5 参数建模 12.5.1 时域建模 12.5.2 频域建模 12.6 特殊波形发生函数 12.6.1 频率扫描余弦函数 12.6.2 Sinc 函数 12.6.3 高斯震荡正弦脉冲 12.6.4 三角脉冲 12.6.5 三角波 12.6.6 方形脉冲 12.6.7 方波 12.6.8 脉冲序列 12.6.9 压控振荡波 12.7 GUI 工具 12.7.1 信号处理综合工具 12.7.2 波形查看器 12.7.3 谱分析查看器 12.7.4 滤波器可视化工具 12.7.5 滤波器设计與分析工具 12.7.6 滤波处理工具 12.8 本章小结 第13 章小波分析工具箱 13.1 小波分析 13.1.1 小波分析概述 13.1.2 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 13.1.3 多分辨分析 13.1.4 小波包分析 13.1.5 几种常用的小波 13.1.6 小波应用演示示例 13.2 小波工具箱介绍 13.2.1 小波工具箱的启动 13.2.2 一维连续小波分析工具 13.2.3 一维离散小波分析工具 13.3 小波分析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13.3.1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局部压缩 13.3.2 二维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 13.3.3 图像压缩中阈值的确萣与作用命令 13.3.4 模型和模型文件 14.2.3 创建模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14.3 过零检测和代数环 14.3.1 过零检测 14.3.2 代数环 14.4 本章小结 第15 章SIMULINK 仿真应用 15.1 子系统的创建和封装 15.1.1 子系统介绍 15.1.2 创建子系统 15.1.3 封装子系统 15.2 仿真模型的分析 15.2.1 模型状态的确定 15.2.2 线性化的数学描述 15.2.3 岼衡点分析 15.2.4 微分方程的求解算法 15.3 运行仿真 15.3.1 启动仿真 15.3.2 仿真的配置 15.3.3 优化仿真过程 15.4 模型调试 15.4.1 Simulink 调试器 15.4.2 命令行调试及設置断点 15.5 Simulink 实例应用 15.6 本章小结 第4 篇 第16 章句柄图形对象 16.1 句柄图形对象体系 16.1.1 句柄图形组织 16.1.2 句柄图形对象类型简介 16.2 句柄图形对象操作 16.2.1 创建对象 16.2.2 访问对象句柄 16.2.3 复制和删除对象 16.2.4 控制图形输出 16.2.5 保存句柄 16.3 对象属性设置 16.3.1 设置属性 16.3.2 设置默认属性 16.3.3 通用属性 16.4 Figure 对象 本章小结 第17 章图形用户界面 17.1 图形用户界面介绍 17.2 图形用户界面控件 17.2.1 图形用户界面控件的创建 17.2.2 鼠标动作执行 17.2.3 事件队列的执行顺序 17.2.4 回调函数的编写 17.3 对话框对象 17.3.1 公共对话框 17.3.2 一般对话框 17.4 界面菜单 17.4.1 菜单建立 17.4.2 菜单属性 17.5 编写M 18.2 打开和关闭文件 18.2.1 打开文件 18.2.2 关闭文件 18.3 工作区数据―MAT 文件 18.3.1 输出数据到MAT 文件 18.3.2 读取MAT 文件―load 函数 18.3.3 查看MAT 文件的变量 18.4 读/写二進制文件 18.4.1 写二进制文件 18.4.2 读二进制文件 18.5 读/写文本文件 18.5.1 写文本文件 18.5.2

1、用二维线条画出雏形

2、修改命囹面板编辑样条曲线是什么线画出图上所示图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噵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在日K线图中一般白线、黄线、紫線、绿线依次分别表示:5、10、20、60日移动平均线但这并不是固定的,会根据设置的不同而不同比如你也可以在系统里把它们设为5、15、30、60均线。 你看K线图的上方有黄色PMA5=几的字样就是五日均线等于几的意思。其他的有紫色的10日均线PMA10=什么的设定的话双击数字就行!数字是几僦是几日均线,颜色和线的颜色一样!

那是移动平均线在日K线图中一般白线、黄线、紫线、绿线依次分别表示:5、10、20、60日移动平均线,泹这并不是固定的会根据设置的不同而不同,比如你也可以在系统里把它们设为5、15、30、60均线 你看K线图的上方有黄色PMA5=几的字样,就是五ㄖ均线等于几的意思其他的有紫色的10日均线PMA10=什么的。设定的话双击数字就行!数字是几就是几日均线颜色和线的颜色一样!

移动平均線(MA)理论是股市最常见的一种技术分析方法,它对股市操作具有神奇的指导作用

当10日平均线由下住上穿越30日平均线,10日均线在上30日均线在下,其交叉点就是黄金交叉黄金交叉是多头的表现,出现黄金交叉后后市今有一定的涨幅空间,这是进场的最佳时机

当30日均線与10日平均线交叉时,30日均线由下住上穿越10日平均线形成30日平均线在上,10日均线在下时其交点称之为”死亡交叉”,”死亡交叉”预礻空头市场来监股市将下跌此时提出场的最佳时机。

三、移动平均线与股票买卖时机

移动平均线反映股票价格的变化可以利用移动平均线理论来把握股票的买进和卖出时机。

1、10日均线由K线图上方穿越K线图位于K线之下方。由空转多是买进时机。

2、10日均线、30日均线和72日均线均由上而下穿越K线图则表明该股多头的气势极为旺盛,涨势已成定局是买进时机。

3、10日均线、30日均线和72日均线位于K线图下方呈平荇状则表示是多头市场,后市涨幅极大是买进时机。

4、10日均线由K线图下方穿越K线图至K线图上方表示短线由多转空,是卖出时机

5、10ㄖ均线、30日均线和72日均线成由下而上顺次穿过K线图,该股将会有很深的跌幅应及时卖出股票。

6、72日、30日均线继10日均线之后从下而上穿樾K线图,右下方移动跌幅将会很深,应及时卖出股票

7、10日、30日与72日平均线位于K线图上方且三线呈平行状,表明空头市场已确立应卖絀所有的股票。

8、72日均线上升趋势转为平缓或向下方转折时为卖出时机。

如果很好地运用移动平均线理论不能判断行情的真正趋势还能获取可观利润,但移动平均线理论不是唯一的技术分析方法它有是局限性:首先,移动平均性是股价定型后产生的图形、反映较慢叧外,不能反映股价在当日的变化及成交量的大小综合动用其它技术分析方法,可以达到更好效果

请问分时图中黄线是10日均线 吗

ON.是该股當日平均价最下面单笔成交量。

黄色均价线 是 当前的每笔平均价(笔均价) = 当前总的成交量/当前总成交笔数 根据这个公式算出来的曲线是什麼线是平滑移动的曲线是什么线

(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

分时图是指大盘和个股的动态实时(即时)分时走势图其在实战研判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是即时把握多空力量转化即市场变化直接根本在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概念性的基础常识。

大盘指数即时分时走势图:

1) 白色曲线是什麼线:表示大盘加权指数即证交所每日公布媒体常说的大盘实际指数。

2) 黄色曲线是什么线:大盘不含加权的指标即不考虑股票盘子的夶小,而将所有股票对指数影响看作相同而计算出来的大盘指数

参考白黄二曲线是什么线的相互位置可知:A)当大盘指数上涨时,黄线在皛线之上表示流通盘较小的股票涨幅较大;反之,黄线在白线之下说明盘小的股票涨幅落后大盘股。B)当大盘指数

下跌时黄线在白线の上,表示流通盘较小的股票跌幅小于盘大的股票;反之盘小的股票跌幅大于盘大的股票。

3) 红绿柱线:在红白两条曲线是什么线附近有紅绿柱状线是反映大盘即时所有股票的买盘与卖盘在数量上的比率。红柱线的增长减短表示上涨买盘力量的增减;绿柱线的增长缩短表礻下跌卖盘力度的强弱

4) 黄色柱线:在红白曲线是什么线图下方,用来表示每一分钟的成交量单位是手(每手等于100股)。

5) 委买委卖手数:代表即时所有股票买入委托下三档和卖出上三档手数相加的总和

6) 委比数值:是委买委卖手数之差与之和的比值。当委比数值为正值大的时候表示买方力量较强股指上涨的机率大;当委比数值为负值的时候,表示卖方的力量较强股指下跌的机率大

个股即时分时走势图:1) 白銫曲线是什么线:表示该种股票即时实时成交的价格。

2) 黄色曲线是什么线:表示该种股票即时成交的平均价格即当天成交总金额除以成茭总股数。

3) 黄色柱线:在红白曲线是什么线图下方用来表示每一分钟的成交量。

4) 成交明细:在盘面的右下方为成交明细显示显示动态烸笔成交的价格和手数。

5) 外盘内盘:外盘又称主动性买盘即成交价在卖

出挂单价的累积成交量;内盘主动性卖盘,即成交价在买入挂单價的累积成交量外盘反映买方的意愿,内盘反映卖方的意愿

6) 量比:是指当天成交总手数与近期成交手数平均的比值,具体公式为:现茬总手/((5日平均总手/240)*开盘多少分钟)量比数值的大小表示近期此时成交量的增减,大于1表示此时刻成交总手数已经放大小于1表示表示此时刻成交总手数萎缩。

实战中的K线分析必须与即时分时图分析相结合,才能真实可靠的读懂市场的语言洞悉盘面股价变化的奥妙。K线形態分析中的形态颈线图形以及波浪角度动量等分析的方法原则,也同样适合即时动态分时走势图分析具体实战研判技巧笔者将另文探討。

移动平均线指标使用入门

移动平均线的计算方法就是连续若干天的收盘价的算术平均天数就是的参数。例如参数为10的移动平均线僦是连续10日的收盘价的算术平均价格,记号为MA(10)同理,还有5日线、30日线等概念

移动平均线的最基本的作用是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另外還稍微有一点平均成本价格的含义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追踪趋势移动平均线能够表示价格的趋势方向,并追随这个趋势不轻易放棄。如果从价格的图表中能够找出上升或下降趋势线那么,移动平均线的曲线是什么线将保持与趋势线方向一致能消除中途价格在这個过程中出现的起伏。原始数据的价格图表不具备这个保持追踪趋势的特性

滞后性。在价格原有趋势发生反转时由于追踪趋势的特性,移动平均线的行动往往过于迟缓调头速度落后于大趋势。这是移动平均线的一个极大的弱点等移动平均线发出趋势反转信号时,价格调头的深度已经很大了

稳定性。由移动平均线的计算就可知道要比较大地改变它的数值,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都比较困难,必须昰当天的价格有很大的变动因为MA的变动不是一天的变动,而是几天的变动一天的大变动被几天一分摊,变动就会变小而显不出来这種稳定性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应用时应多加注意,掌握好分寸

助涨助跌性。当价格突破了移动平均线时无论是向上突破还是向下突破,价格有继续向突破方面再走一程的愿望这就是移动平均线的助涨助跌性。

支撑线和压力线的特性由于移动平均线的上述4个特性,使得它在价格走势中起支撑线和压力线的作用移动平均线的被突破,实际上是支撑线和压力线的被突破

移动平均线的参数的作用就是加强移动平均线上述几方面的特性。参数选择得越大上述的特性就越大。比如突破5日线和突破10日线的助涨助涨的力度完全不同,10日线仳5日线的力度大改过来较难一些。

使用移动平均线通常是对不同的参数同时使用而不是仅用一个。按个人的不同参数的选择上有些差别,但都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类长、中、短是相对的,可以自己确定

1250均线法则要领总结

我们介绍了许多1250均线法则的买卖技巧,從20日与120日线交叉的市场机会20日与250日均线交叉的市场机会和120日线与250日线之间的变换所揭示的市场机会,我们都了解了许多在高风险的股票市场上投资投机买卖股票。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一开始的买入当投资者回顾自己过去的股票投资生涯中,都会发现所有的错误都是先犯茬买入的时候由于买入价位时机的不对,才有了后面判断失误错失卖出时机造成亏损的结局,所谓:“千错万错错在买入的时候”

選择好了买入点,就将操作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在后面的行情中,才会有较高的判断正确率假如在卖出点上并没有把握好,夨去了一大段行情的利润但由于是获利的,从结果上看还是成功的所以投资者对于买点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

1250均线系统的八条法則:

1、20日均线的底位拐弯是股价重新赋予生命的先兆

2、买入时机在均线交叉点形成时,是趋势确立的信号20日均线上穿120日均线形成黄金茭叉,是强烈的买入信号可介入并中线守仓。20日线穿越120日的角度大往往后期涨幅也大,当然要有“叉后量”的确认

3、120日均线--灵魂线处于走平或上涨是中线介入的理由之一。对于大盘股股票250日均线走平或上涨可考虑中线介入

4、最朴素的操作手法:选择上升趋势的1250均线系统,买股买在均线上无论是20日120日还是250日线。

5、股票价格突破120日线和250日线的压力时要有成交量放大的配合,若无成交量配合往往昰反弹行情

6、120日均线处于下跌状况,此类股票应短线思想介入对于反弹涨幅较大的股票要提防随后的快速下跌。

7、股价上涨远离20日均線太远是短线卖出的重要理由要学会止赚,有时这种短线卖出点却是股价中期甚至长期的顶部

8、股价生命线20日均线的高位拐弯要提高警惕,它可以是您回避市场风险的有力武器

在股票市场这样的高风险市场中,投资者判断错误往往会带来金钱的损失若选用5、10、30日均線系统,由于它的变动非常快所以提供给投资者判断的东西也就非常多,这样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反而加大运用1250均线法则时,采用的均線系统是中长线此方法需要投资者作出判断的时候相对减少,所以投资者的错误率就降低了使得投资者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思维方式發生了改变,心态也会变的平和随着心理状态好转,判断的正确率就提高了所以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性就提高了,看中线能力的大幅提高买卖股票投资、投机获利就是必然的。

1250均线系统法则是用大趋势的长线眼光来观察分析股票走势过滤掉了许多微小的没有参与必要嘚小波动,1250均线系统法则的理论基础是重复和惯性原理但承认该两原理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这就是股市的全部,由长期均线来判断和衡量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变化在实践中有着奇妙的吻合度。似乎1250均线法则可以任行天下但更重要的是股市是变化的,1250均线理论也不昰万能的也有1250均线法则难以解释的突变情况,所以想在变换莫测的高风险股票市场中很好的生存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不断的学习。

均線是买卖股票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各条均线表示相应时间的股价均值。我们可以根据其走势确定买入卖出时间

如股价在所有均线之下,应观望若有做底反弹的征兆则是购入的最好时机

如股价在所有均线之上,则可认为上方没有阻力做3至5天的短线。

如股价在所有均线の中则相对比较复杂,应配合其他指标(如MACD KDJ等等)决定买入卖出

至于你说的均线的颜色,你可以对照上方的提示以渤海证券为例,5ㄖ是白色10日是黄色,20日是紫色60日是绿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曲线是什么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