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蔡司镜头系列区别和蔡司镜头系列区别有区别吗

&主题:谁能告诉我蔡司镜头的优势在哪?
泡网分: 1.899
帖子: 1799
注册: 2012年03月
在论坛里看了蔡司的原图感觉和尼康高端镜头也没多大区别呀?就拿zf21和14-24来说吧!甚至还不如14-24。还是个手动头。。。。。。那么蔡司的优势到底在哪呢? 话说样子做工手感倒是一级棒,可也不至于这么贵吧?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54517&&回帖:471 &&
泡网分: 40.369
帖子: 8877
注册: 2003年02月
Tangariro 发表于
迈巴赫和丰田,从王府井到西单,丰田弄不好还比迈巴赫要快,
劳力士和精工,精工石英估计比破劳力士走的准,
阿玛尼和耐克,耐克绝对经得起折腾-而且还多功能,也不用送到洗衣店
茅台和二锅头,二锅头比茅台度数高...
苹果和小米,小米屏幕绝对比苹果大,打电话也听得见声儿,游戏随便下,网络信号也强....
所以,千万别碰蔡司,其实连尼康镜头都别碰,死马、腾龙都有点糟蹋.....弄个国产头,加个转接环得了,出片儿肯定也挺好--绝对不会把范冰冰拍成潘长江那样!!!!!!!!!!抗议!你老兄把话说得那么直白,让人怎么受得了?还拉上一干豪车豪品国酒啥的,你不厚道,让潘长江们怎么活!有你这么揭老底的吗?呜...
泡网分: 3.388
帖子: 3379
注册: 2013年05月
优势在于心理满足感
泡网分: 31.505
帖子: 5036
注册: 2004年08月
peterhong 发表于
胶片的宽容度没得说,比数码还要多出2EV
CCD高光细节确实棒
其实每台机器都有自己的特点,用好用出它的特点就能拍出好照片我倒是觉得蔡司和佳能才是人像一绝。
新蔡和尼康风景确实搭配很棒。手动超焦距很方便,比自动对焦还要方便。
不过坛子里老有人说贵,我是不太理解的。
50.4 就3000不到点。
35 2 也就5K多点。&&35.4 7K多点。
15.8 也就10000多点
尼康同样素质的头一点不便宜啊? 本帖最后由 zhaoleslie 于
09:41 编辑
泡网分: 30.19
帖子: 9683
注册: 2007年10月
Leica味 发表于
尼康58G用着顺手是因为使用轻便愉快吧轻便体积小,我满手的标头大多数更小,不是只有轻便而已,过渡层次也是一流的,还有眼力大幅衰退后,AF也加分了。
泡网分: 30.19
帖子: 9683
注册: 2007年10月
国安 发表于
如下才是蔡司NB的镜头:
Hasselblad Tele-Superachromat 300mm f/2.8
Tele-Superachromat CFE 5.6/350mm
Sonnar T* CF Superachromat 250mm f/5.6
Contax Aposonnar 200mm F2 MMJ
其它的,优势不是很明显。
萤石镜头的玩家牛人在这 前两个是NB一点,后两个虽然有SA和APO,但真的算不上很NB。&&
UV-Sonnar,Contax 645 350/4 APO也很好。
泡网分: 15.409
帖子: 1915
注册: 2007年12月
说千句万句,不如一句总结:玩的就是情怀
泡网分: 1.833
帖子: 1665
注册: 2011年12月
mark1008 发表于
ZF21的最大价值是作为一个超广头,它的每个光圈下的素质非常稳定,差异在我用的超广里面是最少的,
边缘画质在同焦距镜头里面是顶尖的,比尼康大灯泡强多了。
最大光圈下,ZF21的锐度也是很好的,看起来比大灯泡略好(或说伯仲之间),较佳成像光圈的中心锐度应该也是伯仲之间(起码我看不出太大差别),但边缘就在所有光圈下胜出。
超广,不同于标头以及中焦镜头,需要关注焦内外过渡层次,我们比较要关注的是边缘画画,变形以及无限远清晰度,这些方面来说,ZF21都占优势。
我从来不关心镜头的测试资料和MTF,看别人拍的大量片觉得这个镜头对我味就买来用,这些结论都只是我自己用后得到的。
而且这个焦段的手动容易,ZF机械光圈环的超焦距运用远比尼康G头的大灯泡容易多了,
数码相机挂超广拍风光,估计有经验的人不会去用AF吧,即使拍人,ZF21的对焦环手感以及超广的特性,开大光圈也容易用。
至于色彩,看到有人说蔡司ZF21清淡,这个实在是不知从何而来,蔡司21就是浓郁,弄得我经常要减饱和降对比。
我们讲一个镜头比之另一个镜头的优势在哪? 天天换镜头连续玩了十年还留有300+镜头之后,
我的感受是:你愿意用,用得愉快,用得安心,拍得没有担忧,那就是优势,而不是因为它 ...尼康58G用着顺手是因为使用轻便愉快吧
泡网分: 0.006
注册: 2014年08月
barry_zz007 发表于
朋友,还留有300&&镜头,无比羡慕! 本帖由 iPhone7,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06
注册: 2014年08月
mark1008 发表于
ZF21的最大价值是作为一个超广头,它的每个光圈下的素质非常稳定,差异在我用的超广里面是最少的,
边缘画质在同焦距镜头里面是顶尖的,比尼...朋友,还留有300 镜头,无比羡慕!
本帖由 iPhone7,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31.505
帖子: 5036
注册: 2004年08月
国安 发表于
如下才是蔡司NB的镜头:
Hasselblad Tele-Superachromat 300mm f/2.8
Tele-Superac...蔡司给莱卡代工设计的牛逼翻天的头也需要记上。特别是广角和超广角。施耐德也得跪下。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31.505
帖子: 5036
注册: 2004年08月
蔡司用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还是蔡司。
现在的尼康你试试看。变化太快。和以前的尼康都不是一个样子了。
色彩,尼康中低端机身难以体会。为啥,白平衡漂移。
对焦手动对焦,菜鸟不易。
蔡司还是给老鸟们玩比较合适。
用了才知道什么是好。我买了六支蔡司,没有一支让我失望的。蔡司镜头尽管褒贬不一,但是越难用越好玩。
其中奥妙不足为外人道。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30.19
帖子: 9683
注册: 2007年10月
ZF21的最大价值是作为一个超广头,它的每个光圈下的素质非常稳定,差异在我用的超广里面是最少的,
边缘画质在同焦距镜头里面是顶尖的,比尼康大灯泡强多了。
最大光圈下,ZF21的锐度也是很好的,看起来比大灯泡略好(或说伯仲之间),较佳成像光圈的中心锐度应该也是伯仲之间(起码我看不出太大差别),但边缘就在所有光圈下胜出。
超广,不同于标头以及中焦镜头,需要关注焦内外过渡层次,我们比较要关注的是边缘画画,变形以及无限远清晰度,这些方面来说,ZF21都占优势。
我从来不关心镜头的测试资料和MTF,看别人拍的大量片觉得这个镜头对我味就买来用,这些结论都只是我自己用后得到的。
而且这个焦段的手动容易,ZF机械光圈环的超焦距运用远比尼康G头的大灯泡容易多了,
数码相机挂超广拍风光,估计有经验的人不会去用AF吧,即使拍人,ZF21的对焦环手感以及超广的特性,开大光圈也容易用。
至于色彩,看到有人说蔡司ZF21清淡,这个实在是不知从何而来,蔡司21就是浓郁,弄得我经常要减饱和降对比。
我们讲一个镜头比之另一个镜头的优势在哪? 天天换镜头连续玩了十年还留有300+镜头之后,
我的感受是:你愿意用,用得愉快,用得安心,拍得没有担忧,那就是优势,而不是因为它是蔡司,徕卡还是适马。
就像是这两年我在拥有的50多个标头中独钟尼康58G,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因为发色对口味,我喜欢用它,用它觉得轻松,觉得顺风顺水,拍摄愉快。
至于AF,MF,对于手动老手来说,只要不是高速移动追焦题材,差别不大,手动头还是能拍到想拍的,
当然拿尼康的G头来MF是不能和手动头比的,那个对焦手感完全不同,纯手动头的对焦刻度一目了然,对焦环设计较好,阻尼顺手。
谁能告诉蔡司镜头的优势在哪? 没有人可以告诉你正确的答案,别人的体会只能参考,不一定适合你,
只有你自己能够体会它有没有优势,有的话是在哪,如果用了不能体会差别,那这个问题的答案也给出来了。
本帖最后由 mark1008 于
08:02 编辑
泡网分: 2.439
帖子: 2420
注册: 2006年10月
xuliangshey 发表于
菜头和尼康是好配&&和佳能是糊配&&和徕卡是白配&&和菲林是绝配
柯达&&503CW&&哈苏扫&&吊打数码没商量
胶片的宽容度没得说,比数码还要多出2EV
CCD高光细节确实棒
其实每台机器都有自己的特点,用好用出它的特点就能拍出好照片
泡网分: 2.439
帖子: 2420
注册: 2006年10月
燕啤大马甲 发表于
这种不青不绿的色调实在是怪异.其实就是低光偏色罢了,镀膜不同造成的区别
泡网分: 2.439
帖子: 2420
注册: 2006年10月
barry_zz007 发表于
2,8/25 ZF2拍的直出,色彩确实不同于一般的日系镜头。
其实就是镀膜不同,蔡斯镜头有个最大的问题是低光偏蓝高光偏黄
泡网分: 0.006
注册: 2014年08月
2,8/25 ZF2拍的直出,色彩确实不同于一般的日系镜头。
本帖由 iPhone7,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6.358
帖子: 1552
注册: 2004年02月
arondes 发表于
德味儿,厚重,层次感强,浓郁,灰阶细腻平滑,空气感;立体感
将来还有味觉感。
泡网分: 0.254
注册: 2014年10月
第一是做工普遍都非常好,镜片结构经典,手感也不错,金属+玻璃耐用,皮实
第二有自己的色彩风格取向
第三情怀吧,德味,经典,各种,自己想象吧
第一缺点就是都手动对焦,50和50以下还好,85,100,135没架子就比较难了,抓拍也很困难,&&当然高手除外啊,
第二都定焦& &我没说定焦不好,相反我很喜欢定焦,但是对于旅游拍照啊,自驾游啊这种情况,还是16-35+70-200比较合适,蔡司适合慢慢把玩
第三我感觉价格还是比较高。。虽然和CN的定焦比也不算贵
民用领域蔡司还是发力在中大画幅和摄像机镜头吧, 专业的航空,医疗,科研光学设备等领域就不说了
泡网分: 1.36
帖子: 1329
注册: 2009年09月
虎子爱吃肉 发表于
在论坛里看了蔡司的原图感觉和尼康高端镜头也没多大区别呀?就拿zf21和14-24来说吧!甚至还不如14-24。还是个手动头。。。。。。那么蔡司的优势到底在哪呢? 话说样子做工手感倒是一级棒,可也不至于这么贵吧?现在新蔡司&&搞不清楚
老蔡司 肯定好。
结构好 我特别喜欢松纳
出片和便宜的日头比是 真水果和塑料水果的区别。
日头也不能全否定
新结构 有很多是内对焦 速度快 不进灰,塑料镜片 便宜轻巧。高级头排出来也是真水果。
说夸张点就是 原画和彩色高清复印件的区别。
本帖最后由 宾得啊 于
17:30 编辑
泡网分: 0.029
注册: 2005年06月
最大优势是:不是有钱人,买不起。
泡网分: 21.16
帖子: 1642
注册: 2006年07月
老鬼子和小鬼子
泡网分: 374.707
精华: 4帖子: 68391
注册: 2006年01月
肥肥虫 发表于
算了吧亲。。。手动的,日本确善能挂名蔡司的。。。还他妈贼贵。。。别再纠结了。。。亲亲还是用真正的民主德国制造的蔡司镜头拍摄吧!小日本的电子科技先进一些,其他我看也没什么。重要的是我们在使用蔡司手动镜头时,我们是在向蔡司的经典光学结构致敬<a href="/thread--1-1.html/thread--1-1.html[url]/thread--1-1.html[/url]
本帖最后由 總是一個人走在昆侖山 于
11:10 编辑
泡网分: 374.707
精华: 4帖子: 68391
注册: 2006年01月
bugq 发表于
要看整体实力,高级的夜总会,小姐也不是各个貌美如花要貌美如花干嘛?!身材好就行!168以上的!
泡网分: 374.707
精华: 4帖子: 68391
注册: 2006年01月
kevinsong1982 发表于
所以我赶紧把手头的25 2.8出掉了,搞一台徕卡的minilux玩下德味德味就要用真正的德国制造相机WERRAMinox
泡网分: 374.707
精华: 4帖子: 68391
注册: 2006年01月
兄弟你这都不知道?许多电影都是蔡司镜头拍摄的!是真正的德国制造小日本制造的就算了
泡网分: 31.799
帖子: 2208
注册: 2002年10月
宁爱军 发表于
别在电脑上谈论镜头的优势,说了也是逗毕。因为在一般电脑的显示器上是看不出来的。如果想知道镜头的优劣,去放大片就知道了。那这么说不妨来两张各放大50%的以及100%的局部看看不也一样有说服力??
泡网分: 192.602
精华: 5帖子: 40467
注册: 2003年09月
宁爱军 发表于
别在电脑上谈论镜头的优势,说了也是逗毕。因为在一般电脑的显示器上是看不出来的。如果想知道镜头的优劣,去放大片就知道了。如果为了解各镜头的优势每每都去放成大片比较,花费昂贵不说也玩得太累了,实际意义不大。
泡网分: 192.602
精华: 5帖子: 40467
注册: 2003年09月
虎子爱吃肉 发表于
谁能告诉我蔡司镜头的优势在哪?主要为满足手动的喜好!
泡网分: 0.889
注册: 2012年02月
喜欢上暗部细节和沉静色彩时该转蔡司了。
迷恋上高光细节和跃然纸上立体感该换徕卡了。
泡网分: 0.633
注册: 2015年06月
宁爱军 发表于
别在电脑上谈论镜头的优势,说了也是逗毕。因为在一般电脑的显示器上是看不出来的。如果想知道镜头的优劣,去放大片就知道了。让我想起隔壁那贴黑D750的,用了原厂头拍出手机效果的,哈哈哈哈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蔡司为何没有自动对焦镜头 本文档属于精品文档、课件类技术资料,转载请联系作者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蔡司为何没有自动对焦镜头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卡尔蔡司镜头有什么特别之处? - 概念讲解 - 玩家学堂 - 百信手机网()
当前位置: &
& 卡尔蔡司镜头有什么特别之处?
卡尔蔡司镜头有什么特别之处?
来源:巴士数码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 11:01:16
如果您用过诺基亚手机,您一定不会对卡尔蔡司镜头感到陌生。卡尔蔡司镜头不但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拍照手机诺基亚N8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用在其他数十款设备上,帮助用户拍摄精美的照片和视频。您是否想知道卡尔蔡司镜头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特地请教了几位德国朋友。  以下是他们的回答:  160 年的专业知识  卡尔蔡司公司在光学和成像领域拥有超过 160 年的丰富经验。 我们的专业知识被应用于各行各业。 飞机、火车和汽车的部件在测试时便使用了卡尔蔡司精密的测量技术,以确保这些产品都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 《魔戒》等备受观众喜爱的电影都利用卡尔蔡司镜头拍摄出了独一无二的唯美画面。 40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推进微芯片的制造和小型化发展。  使用卡尔蔡司光学设备制造的手机和其它现代化设备的微芯片约占总量的 60%。 卡尔蔡司在开发摄影镜头方面的丰富经验让诺基亚用户受益匪浅,从电影和相机镜头到工业用镜头,例如从登月计划到诺基亚手机都可以看到卡尔蔡司产品的身影。  将质量放在首位的独特合作  通过与诺基亚联手,我们真正进入到开发能够获得最佳成像效果的解决方案中。 每款配备卡尔蔡司镜头的诺基亚手机在上市前都需要经过大量精心细致的准备。 我们不会在保持镜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个像素的大小来提高像素数,虽然这样做会使相似的传感器上分布更多的像素。 我们一直致力于改进镜头,因为镜头是整个成像链的起点。 没有正确经过镜头到达传感器的所有图像信息都将丢失。  同时,由于镜头只是决定整体效果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利用相关成像专业知识对整个成像链的所有组件进行了优化。 通过对所有组件进行认真考虑,我们可以确保用户获得非凡的成像体验和最佳的图像效果。  Tessar 镜头和移动摄影的诞生  对于移动摄像设备,需要注意的是,设备中是否采用了 Tessar 镜头已成为光学行业的一个衡量标准。 1902 年卡尔蔡司首次将多个镜头组件制成单个镜头。(Tessar 镜头的设计者是 Paul Rudolph,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曾经在卡尔蔡司工作过。) 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经典 4 镜片 Tessar 设计成为首款紧凑型镜头。 Tessar 镜头的命名清楚地反映出该镜头的最初结构: “tessares”在希腊语是“四”的意思,表明该镜头由四片镜片组成。 由于 Tessar 镜头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这种新式镜头使移动摄影成为可能。 Tessar 镜头创新支持小胶片格式(即现在的传感器),从而使相机可以变得更加小巧、轻便和便于携带。 而且,所有紧凑型相机镜头都是首创的!  现在,您了解了卡尔蔡司镜头走过的历程。 我相信,您也会认为它有着一段传奇的经历,并且也想向其他人介绍为什么我们可以利用诺基亚手机拍出如此精美的照片。 您是否有任何疑问需要向在卡尔蔡司工作的光学专家提出? 欢迎您提出疑问,我们将为您找到相应的答案。
用其它帐号登陆:
请发表有实际内容的评论
推荐应用下载
var mediav_ad_pub = 'cpAuej_1046017';
var mediav_ad_width = '250';
var mediav_ad_height = '250';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Windows NT 5.1')>-1)
document.write('\&评论&&&&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蔡司原厂是 蔡司自己设计自己生产;索蔡是蔡司设计测试、交给索尼各地的加工分厂批量生产。一个是原厂严格的定制,一个是工业化的量产OK,是这样吗?
sony A口有一些蔡司镜头就是美能达镜头光学结构,如Planar 85/1.4ZA同MINOLTA 85/1.4G limited edition。所以不能说都是Zeiss设计。
这种区分有意义吗?镜头是用来把玩的吗!
看完全文,就一句话,买索菜,就是个坑!
...就算不是索蔡大部分蔡司也是确善能。。
这么一解释,还真是证实了索蔡的血统不正,基本就是各种各样三流制造商代工产的,而非cosina代工,在日本只有cosina代工的才是正宗蔡司
Lens made in japan镜头上标有这个英文的为日本制造。
蔡司摄影镜头为日本制造,电影镜头产地则位于德国Oberkochen
这样说来只有电影头才是德国制造的最原滋原味的蔡司。。。。。
镜头好不好自己知道,总是在纠结蔡司和索蔡你不觉得有点无聊吗?其实关键的就在于索蔡的价格,这才是我要关心的问题。
能不能拍出好作品才是王道,纠结这些东西干什么!
如果你不纠结于蔡司的产地,那只能说明你是个摄影的新人。但凡对相机的历史有所了解,你就会明白这世上还真有两个品牌的镜头是用来把玩的,一个是蔡司,一个是徕卡。你也许会说镜头是工具,是拿来拍照的,但如果你了解了蔡司的历史,了解了蔡司可以为了提高镜片的光学素质可以让玻璃在工厂里退火三年,你就知道原来这世上还真有把镜头当工艺品制作的,为何不能把玩?
看完这个,到感觉索菜也是蔡司:&...蔡司负责光学设计与原型测试,并决定量产测试规格。& 这不就够了吗?蔡司显然不会制定 的规格
卖牌子而已,混到这份上了...........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索菜与确菜没有本质区别,德菜已经没了,除非花几十上百万买电影头
看完这个,就可以明白为啥索尼做不出好头了吧!
索蔡镜头的产品质量执行标准还是比较高的。有一款达到了Otus等级:FE55/1.8 ZA.
封面图已经很好说明了关系——贴牌。然而,一支镜头是否优秀与品牌无关。
看完全文,决定买索蔡!
纠结那么多干啥,能出片才是关键,不管什么镜头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在乎是索还是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摄影者区分不出两者的原则差别,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也就算个知识,与实际关系实在是太小了。
索尼镜头的一大优势在于拥有大批高素质蔡司镜头______傻大蠢重
DxO镜头测试表明名列前茅的都是Carl Zeiss T*镜头。锐度超过Canon一大截了。
我只信赖 MADE IN GERMANY 其他的都是扯淡。
Leitz Lens
made in W.Germany
然而蔡司摄影镜头在日本制造的话,那也不算纯粹的蔡司了呢~~所以,自认为高人一等的蔡粉们你们的信仰还在么?
没玩过的都在纠结索蔡是不是假蔡司,已经买了的,乐在其中,懒得解释那么多。
索蔡不是索尼买专利和自主设计的么…印象里蔡司对ZA镜头只负责量产测试,通过就授权贴小蓝标的……
六楼,除了蔡司电影镜头是本土,其他都是伪菜,还好意思自我安慰日本只有cosina代工的才是正宗蔡司,自己意淫吧。
反正都比高价低质的感动牌唬人肉鸡头值钱。
用过手动蔡司才知道什么才是蔡司
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摄影网观点。
现在有31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但凡发烧contax蔡司镜头的朋友都会碰到,同样的规格的镜头有AEG MMG AEJ MMJ等不同的型号。到底选择哪一款,实在是个令人头痛的难题。AE镜和MM镜比较好理解,AE镜只能实现光圈优先,而MM即所谓的Multi- Mode,除了光圈优先,还可以使用速度优先和自动程序功能。G代表德国制造,J当然是代表日本制造了。那么在具体的成像方面G镜和J镜会有不同吗?虽然官方声称二者没有差别,但是在众多的发烧友当中却对这种说法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德制和日制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我想是不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总结1 镜头的镀膜镜头到手,首先注意到的是德版和日版镀膜区别,这也是被讨论的最多的一个话题。一般而言德版的镀膜大都呈深紫色(亦有虎玻,绿,蓝等色彩),而与之相比日版的镜头,尤其是广角镜头绿色的镀膜比较常见。不同规格的镜头表现出来不同的镀膜色彩,相同规格但不同批次的镜头仍然表现出不同的镀膜色彩。蔡司公司T*镀膜的配方频繁的变来变去是难以令人想象的,所以我宁愿相信镜片色彩的不同来自于镜片玻璃材质的不同。另外一种说法是,镀膜配方虽然相同,但是德版的T*镀膜比日版的微厚。要做测量很简单,相信不必动用比如AFM,SEM等昂贵设备,一台简单的表面形状测定仪就行了。不过为了这个去刮伤两只镜头似乎有些得不偿失。2 镜片传说以序列号58开头的镜头使用的玻璃和contarex的玻璃一样。contaflex的镜头?玩老头的发烧友一定非常熟悉了。那个 P85T*1.4,就凭其价格比现在contax的纪念镜P85/1.2还要贵,其实力可想而知(数量稀少也是原因之一)。玻璃对镜头的影响巨大。这一点上德制镜头尤其讲究。日制镜头,一般是先设计再制作。然而玻璃的实际光学参数和设计值是有偏差的,那么这种偏差对成像的影响也就不可避免了。然而德制镜头,尤其是到Apo一级的,比如哈苏的300/2.8,Planar 55/1.2等,则是首先购进玻璃,测试参数,再根据参数进行镜头设计。这种高成本的运作方式虽然保证了镜头的质量,但高价和限产也是不可避免的。从玻璃的炼制角度来讲,日本多湿,德国干燥,那么在炼制过程中溶解在玻璃中的水分当然是日本玻璃较多。显然从生产环境上来讲,德国产的玻璃在光学性能较为占优。再有,环保玻璃问题。早期的玻璃含铅,含铊等镧系的过渡金属,对成像有利(比如,氧化铅可提高光学折射率和色散,氧化砷可澄清气泡功能等)。保护环境,减轻污染,我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但作为一名摄影发烧友,为失去了一批性能优异的光学玻璃而不得不令人扼腕。近期的德国,日本都采用环保玻璃(比如哈苏德CFI系列镜头)。虽然通过新的研发,也取得了不少令人注目的成绩,但是,个人认为非环保玻璃的特性至今仍然是无法代替的。想一想当年,蔡司仅仅用5枚镜片就打造出了P135/2,这是何等的自信和实力!相同规格的蔡司,德版较日版为早,要想拥有非环保玻璃打造的镜头,那么寻找德头就不可避免了。另外早期德制镜片侧面均未作消光处理,容易残生迷走光线,在逆光是比较容易吃光,从而降低反差。一说,德镜偏黄也出于此。日镜在此方面作了改进,在抗逆光这一条上日镜占优。3 光圈结构这个已经是被谈老了的话题。G版镜头一般是锯齿形叶片,光圈收1-2档的时候,背后有点光源存在的情况下光斑呈锯齿状,光圈收到1-2档以上时锯齿消失。而 MMJ版的则为标准的8角形结构,从背景的虚化来讲无疑是MMJ版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令人不解的是,早期contaflex的镜头光圈非常的漂亮,而且并非锯齿形状。蔡司为何改弦更张,个中缘由耐人寻味。4 镜桶构造虽然这个话题鲜有人讨论,但是,德国和日本的生产观念在这里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纵观蔡司镜头,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一些镜头经过从G到J的演变,在外形上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比如135mmF2.8, 180mmF2.8, 200mmF3.5, 300mmF4四款镜头都从胖胖镜廋身成功,都变得小巧纤细,方便携带。另外有一些镜头的变化却不是那么明显,要找出它们的区别还是要下一番苦功不可。比如从S-planar 60mm/2.8到Makro-planar 60mm/2.8就至少经历了3个版本。第一版的SP60是黑屁股,而且附带有极为优秀的消光筒,第二版还是黑屁股,但是为了节约成本,消光筒被取消;第三版变名Makro-Planar,白屁股,而且尾部的一组镜片被完全模块化。这也就是说,日产的MP不可能像SP那样对镜头的参数作精细调节(这种现象在其他镜头上也能看得到)。德镜给人的感觉是在维持一定的品质的基础上,上下浮动较大。使用德镜,有的时候要一比,二比甚至三比,四比才能碰到真神仙。而日镜成像比较整齐划一,虽然和杰出的德镜相比稍逊一筹,但是仍然保持相当高的水准。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德镜部件多,装配繁琐,容易出现误差,但是通过耐心调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个体。而日镜,通过大规模的模块化,降低成本,提高了效率,品质也得到一定的保障。日本这一招,虽然有偷工减料之嫌,但也是大工业化下的必然产物。其实作为蔡司的粉丝还是应该由衷地感谢这一点。正是由于日产化以后,才大大降低了成本,使蔡司放下高贵的身价,寻常百姓也能一亲芳泽。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蔡司镜头为什么那么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