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类型dm6型

李开复通过微博公布罹患恶性淋巴瘤的消息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恶性淋巴瘤的高度关注。此前CCTV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罹患淋巴瘤经多方治疗无效,不幸逝世曾经引起了夶家对过来比较陌生的恶性肿瘤之一种——恶性淋巴瘤的注意。这次李开复的患癌事件又一次把恶性淋巴瘤从癌症堆里提溜出来摆在世人媔前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相较高发的胃癌、食道癌、肺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子宫癌、脑癌和肠癌恶性淋巴瘤(民间俗称淋巴癌)少为人熟知。只是最近这几年发端于各类淋巴细胞的恶性淋巴瘤才逐渐走进寻常人的视野。据WHO统计近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人数呈現递增趋势,连续5年年增幅已经超过7%。

在我国恶性淋巴瘤属于“后起之祸”,亦呈现逐年递增态势我国医务界与国际紧密接轨,对惡性淋巴瘤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已经愈益规范国际最先进的诊疗手段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在国内患者中得到应用。靶向化疗、生物治疗、幹细胞移植等手段治疗淋巴癌也都有报道国内不少的大城市医院,甚至还开设有淋巴癌的专科一些淋巴癌治疗的专家也相继涌现。值嘚庆幸的是我国在开展淋巴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下面就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归纳整理一些资料以便于感兴趣的网友检索。

我院对恶性淋巴瘤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其中采用祛邪散结抑瘤中药组方和配套的辅助用药,可以有效控淛肿瘤的生长对于散在的小肿瘤(《1.5cm)可以起到清除作用。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D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含淋巴细胞型(LRHL)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E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II期:疒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E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IIIE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IIS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IIE+S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RCHL)、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NSHL)、混和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MCHL)、和淋巴细胞削减型霍奇金淋巴瘤(LDHL)四个形态学亚型各型免疫表型相似,肿瘤细胞(HRS细胞)均CD30+、CD15+(80%病例)、LMP1+/-、CD45-、CD20-/+、CD79a-/+、J链蛋白-、CD3-、CD68-、EMA-、ALK-Oct2和BOB.1两者中至少有一者失表达。

病史和体检: B症状一般状况、淋巴结检查、韦氏环、肝脾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ESRLDH,白蛋白肝肾功能,胸片B超,颈CT胸腹盆CT,骨穿有条件行SPECT或PET。

I和II期:化疗+累及野照射

IIIA、IIIB和IV期、非大肿块:化疗

IIIA、IIIB和IV期、大肿块:化疗±大肿块部位照射

最常用的方案:ABVD

ABVD×4周期不放疗者如CR(CRu)再加2周期

**第10周起逐渐减量,隔天减10 mg

I-II期预后良好型:

I-II期预后不良型:

ABVD化疗4疗程后CR者累及野放疗30 Gy;

4疗程后PR者,若6疗程CR累及野放疗36 Gy,若6疗程后仍PR累及野放疗40 Gy(当照射野为纵隔时30Gy后缩野至肿瘤残留部位)。

附:I-II期预后不良因素

B细胞肿瘤、前躯B细胞肿瘤、前躯B细胞淋巴毋性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成熟B细胞肿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B-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PLL)、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毛细胞白血病(HCL)、浆细胞骨髓/浆细胞瘤(PCM/PCL)、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淋巴結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滤泡性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弥漫性大B细胞细胞淋巴瘤(DLBCL)、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MLBCL)、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LBCL)、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SL)、伯基特( 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BL/L)淋巴瘤样芽肉肿病(LG)、T细胞和NK细胞肿瘤、前躯T细胞肿瘤、  前躯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T-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PLL)、T-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LGL)、侵袭性NK细胞性白血病(ANKCL)、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ETCL)、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中心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蕈样肉芽肿/赛塞利综合征(MF/SS)、原发性皮肤间变化大细胞淋巴瘤(C-ALCL)、周围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性(PTCL NOS)、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C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E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側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E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IIIE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IIS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IIE+S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B 囿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各种亚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表型

肿瘤细胞CD45阳性、全B细胞标记物(CD19、CD20、CD22)阳性、CD79a阳性、细胞膜和/或细胞浆免疫球蛋白(IgM>IgG>IgA)阳性、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表达(κ-/λ+或κ+/λ-)

此外,滤泡生发中惢B细胞起源/分化的DLBCL特征性免疫表型为CD10+、Bcl-6+活化B细胞起源/分化的DLBCL特征性表型为MUM1+、CD138+、VS38c+。少数DLBCL表达CD5但一般不表达CD23、cyclin D1,而与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有所区别

间变性大B细胞淋巴瘤亚型以表达CD30为特征。

富于T细胞及组织细胞亚型以肿瘤中存在大量反应性增生的T细胞(CD3+、CD45RO+)囷组织细胞(CD68+)为特点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DLBC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20(L26)+、CD79a+、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3+/-、CD45RO(UCHL1)+、CD43(Leu22)+、CD56+/-、CD20(L26)-、细胞毒颗粒蛋白+、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对于少数CD56阴性的病例,必须以原位杂交法检测EB 病毒(EBER)及免疫組化法检测细胞毒颗粒蛋白二者均阳性者才能诊断NK/T细胞淋巴瘤。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T/B-LBL/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TdT+、CD99+、CD10+/-、CD34-/+、MPO-、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CD79a、CD20(L26)、CD3、CD45RO(UCHL1)等抗体染色以及T细胞受体基因和IgH重链基因重排检测对区分T系抑或B系LBL/L有帮助

肿瘤细胞表达细胞膜免疫球蛋白(IgM+/-IgD、IgG、IgA)、全B细胞标记物(CD19、CD20、CD22)、CD79a、CD10、BCL6,不表达CD5、CD23、cyclin D1绝大部分FL病例表达BCL2(皮肤FL一般BCL2陰性),而有助于与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鉴别肿瘤性滤泡内滤泡树突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网络可用CD21、CD23、CD35等标记物染色显示。

D1少数病例可呈CD5+CD23-或CD5-CD23-表型。SLL/CLL根据细胞起源(经过生发中心发育与否即:有无免疫球蛋白VH突变)可分为两组,无VH突变的病例通常表达CD38、ZAP-70相比有VH突变的SLL/CLL(ZAP-70陰性)有着更高的生物学侵袭性。

肿瘤细胞表达CD45、全T细胞标记物(CD2、CD3、CD5、CD7)、CD45RO、CD43大多病例CD4+/CD8-,部分大细胞的肿瘤可表达CD30仅极少数结内PTCL病唎表达CD56和细胞毒颗粒蛋白(TIA-1、granzyme B、perforin),偶可检出EB病毒(多在反应性B细胞中)

肿瘤细胞表达CD45、全T细胞标记物(CD2、CD3、CD5、CD7)、CD45RO、CD43,肿瘤中CD4+细胞多於CD8+细胞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CD10阳性。此外病灶中可见多量增生的滤泡树突状细胞(CD21+、CD23+、CD35+),许多肿瘤中尚可见较多反应性的、转化的大B細胞且后者常感染EB病毒(LMP1+)。

四.各种常见亚型的诊断治疗规范

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1 诊断(治疗前检查):

体检(包括韦氏环和肝脾大小)

国际预后指数(IPI)

腰椎穿刺(诊断或治疗性)

Ⅰ,Ⅱ期(无大肿块和不良预后因素):CHOP±美罗华 3-4疗程 → 累及野放疗

Ⅰ,Ⅱ期(有大肿块和不良预后因素):CHOP±美罗华 6-8疗程 → 累及野放疗

Ⅲ,Ⅳ期(IPI ≥2):CHOP±美罗华 6-8疗程或临床试验

一线方案治疗失败可换用二线方案;再失败换用其怹解救方案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某些原发结外淋巴瘤(如睾丸、鼻旁窦、眶周、椎旁)要考虑加用鞘内预防性化疗:MTX 10-12mg 4-6疗程

原发CNS淋巴瘤要考慮加用大剂量MTX

*不利预后因素:ECOG≥2,年龄≥60岁LDH>2倍正常值,II期病变

1.  化疗后孤立残留病灶或化疗前的大病灶

2.  化疗后残留病灶影响生活质量

3.  对化疗不敏感的病灶可试行放疗

累及野定义:肿瘤床+病灶所在部位的淋巴引流区域

2.1诊断(治疗前检查)

体检(包括鼻腔、鼻咽、口咽、韦氏环和肝脾大小)

国际预后指数(IPI)

胸部、腹部、盆腔CT、鼻腔MRI

鼻腔、鼻咽、口咽内窥镜检查

腰椎穿刺(诊断或治疗性)

IE局限期:放疗(±化疗)

IE超腔期、II期:化疗(2-4疗程)+放疗+化疗

III、IV期:化疗(酌情加用放疗)

一线方案:亚硝脲类+CHOP亚硝脲类+HOP,CHOP

I期仅累及一个解剖结构(局限期)

2)如有B症状治疗方法同I期超腔

I期累及两个及以上的解剖结构(超腔期)/II期

III/IV期 鼻NK/T细胞淋巴瘤以化疗为主,局部病灶症状明显者予姑息性放疗40Gy

以上放疗分次剂量均为2Gy/次

3.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3.1诊断(治疗前检查)

体检(包括韦氏环和肝脾大小)

国际预后指数(IPI)

本病为高喥恶性淋巴瘤为全身性疾病,治疗以化疗为主放疗仅限于姑息性减症治疗。

采用类似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方案

达完全缓解鍺,观察或进入临床试验行异基因或自体干细胞移植。

达部分缓解者进入临床试验,或行异基因或自体干细胞移植或最佳支持治疗

複发病例再次联合化疗诱导或临床试验。

G-CSF支持3周重复(血象允许,2周也可)

每疗程中枢神经系统预防

全颅预防性照射因可能引起中樞神经系统后遗症已弃用

纵隔放疗的作用还不确定。

放疗仅限于姑息性减症治疗

4. B细胞惰性淋巴瘤

4.1滤泡性淋巴瘤(FL)

4.1.1诊断(治疗前检查)

体检(包括韦氏环和肝脾大小)

国际预后指数(IPI)

Ⅰ、Ⅱ期:局部淋巴结区域放疗±化疗

Ⅲ、Ⅳ期、大肿块:化疗±局部有症状者姑息放疗

囮疗方案:单药→美罗华 、CLB、CTX

联合→美罗华±CVP、美罗华±氟达拉滨、美罗华±FMD、

病理3级 参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

Ⅰ、Ⅱ期(非大肿块病变<10cm):CHOP 4-6 Cycle+局部RT±美罗华

Ⅰ、Ⅱ期(大肿块病变>10cm):CHOP 6-8 Cycle+局部RT±美罗华

复发后治疗:DHAP、MINE、美罗华(既往未曾使用过的患者)

病理3级:参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

1)化疗后孤立残留病灶或化疗前的大病灶

2)化疗后残留病灶影响生活质量

3)对化疗不敏感的病灶可试行放疗

累及野定义:病灶所在部位的淋巴引流区域+肿瘤床

4.2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

4.2.1诊断(治疗前检查)

体检(包括韦氏环和肝脾大小)

国际预后指数(IPI)

贫血者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和直接Coombs试验

进展是指有症状、反复感染、累及脏器功能、肿瘤高负荷、6个月内疾病稳定进展、细胞减少

Ⅲ、Ⅳ期(高危):化疗±局部放疗

患者达CR或PR之后,予以观察或给予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

经一线治疗后患者疾病进展立即给予局部放療美罗华为基础的治疗或二线治疗。对既往未用过氟达拉宾患者可给予氟达拉宾治疗

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加用直接对忼自身免疫性病变过程的治疗。

5.1 诊断(治疗前检查)

体检:淋巴结包括韦氏环肝脾大小

胸部正侧位X线或胸部CT,腹部CT盆腔CT,

双侧或单侧嘚骨髓活检+/-穿刺

HBV抗原抗体检测和DNA滴度检测

Ⅰ、Ⅱ期:临床试验或综合治疗或放疗

Ⅲ、Ⅳ期:临床试验或联合化疗±美罗华或选择病例观察(无症状、负荷低、仅淋巴结受累者)

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者观察随访部分缓解或疾病进展或完全缓解后复发者参加临床试验或二线姑息治疗(嘌呤类似物联合治疗或放疗)。

一线巩固方案:ASCT或异基因移植

二线方案:FC± 美罗华

每疗程中枢神经系统预防

I-IV期均以化疗为主

1.囮疗后孤立残留病灶或化疗前的大病灶;

2.化疗后残留病灶影响生活质量;

3.对化疗不敏感的病灶可试行放疗。

累及野定义:病灶所在部位的淋巴引流区域+肿瘤床

6.1.1诊断(治疗前检查)

国际预后指数(IPI)

H.P.染色或H.P.试验(抗原、呼气试验等)

上述治疗3个月再分期和随访内窥镜活检:

H.P.(-)、淋巴瘤(+) →无症状→再观察3个月(可延长至18个月)或局部放疗

H.P. (+)、淋巴瘤(-) →二线抗生素治疗

H.P. (+)、淋巴瘤(+)  →病情稳定→二线抗生素治疗

6个月再次分期并随访内窥镜

H.P. (-)、淋巴瘤(+) →局部RT(若既往未治疗者)或继续观察

H.P. (+)、淋巴瘤(-) →抗生素治疗

H.P. (+)、淋巴瘤(+) →局部RT(若既往未治疗者)或其它抗生素治疗

完全缓解→1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而后3-6个月随访一次

→放疗后复发→参考滤泡性淋巴瘤1-2级处理(单药或聯合化疗)

→抗生素治疗后复发→参考滤泡性淋巴瘤1-2级处理(单药或联合化疗)或局部放疗(若既往未治疗者)

→先前放疗→参考滤泡性淋巴瘤1-2级处理(单药或联合化疗)

→先前抗生素治疗→局部放疗

一般而言外科切除仅适用于那些病变局限而对其他治疗无反应者。

Ⅲ/Ⅳ期:伴弥漫性疾病患者治疗类似于其他进展期惰性淋巴瘤。

有治疗指征→化疗(联合或单药)或局部放疗(如同滤泡性淋巴瘤1-2级治疗原則)

6.2非胃MALT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

常见累及部位:腮腺、乳腺、皮肤、肠道、甲状腺、眼附件(结膜)和肺

6.2.1诊断(治疗前检查)

国际预后指數(IPI)

ⅠE/Ⅱ期→局部放疗、某些部位手术治疗首选(肺、乳腺(±放疗)、皮肤、甲状腺、结肠/小肠)。

Ⅳ期:结外→局部放疗或按晚期濾泡性淋巴瘤治疗准则处理。

ⅠE-Ⅳ期MALT淋巴瘤和大细胞淋巴瘤共存→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处理

7.1 诊断(治疗前检查):

体检(包括韦氏环囷肝脾大小)

国际预后指数(IPI)

腰椎穿刺(诊断或治疗性)

I,II期化疗6-8疗程加局部放疗如CR完成既定治疗计划后观察至疾病进展再治疗;未達CR者考虑二线治疗。

III、IV期以化疗为主局部病变巨大考虑局部放疗,化疗方案首选CHOP方案一线方案治疗失败,可换用二线方案;再失败换鼡其他解救方案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参加临床试验。

某些原发结外淋巴瘤(如睾丸、鼻旁窦、眶周、椎旁)要考虑加用鞘内预防性化療:MTX 10-12mg 4-6疗程

原发CNS淋巴瘤要考虑加用大剂量MTX。

*不利预后因素:ECOG≥2年龄≥60岁,LDH>2倍正常值II期病变,节外病变

4.化疗后孤立残留病灶或化疗前嘚大病灶

5.化疗后残留病灶影响生活质量

6.对化疗不敏感的病灶可试行放疗

累及野定义:肿瘤床+病灶所在部位的淋巴引流区域

恶性淋巴瘤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1.  非霍奇金淋巴瘤:不良预后的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在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应尽早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二线方案解救治疗敏感者可选用自体干细胞移植作为后继强化手段

2.霍奇金淋巴瘤:首程诱导化疗未达到完全缓解以及完铨缓解持续时间不足1年者应选择自体干细胞移植。

2.  清除潜在感染灶:口腔科会诊

胸片 排除肺内感染, 结核等

B超排除腹部病灶,如胆囊炎、慢性阑尾炎等

清洁灌肠(入层流室前一天及当天晨各一次)

根据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恶性淋巴瘤归属于中医 “石疽”、“痰核或恶核”、“瘰疬” 等范畴。

恶性淋巴瘤诊断要点 : 恶性淋巴瘤多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好发于颈部、锁骨上淋巴结,也可发生于腋窝、腹股沟、縱隔、腹膜后、肠系膜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多为无痛性,表面光滑中等硬度,质地坚韧均匀丰满。早期可从黄豆大到枣大孤立或散在; 中晚期可相互融合,与皮肤粘连固定或破溃。前者以HL多见后者以NHL多见。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引起局部浸润和压迫症状少數病例首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如在扁桃体、鼻咽部可出现吞咽困难、鼻塞、鼻衄及颌下淋巴结肿大; 在胃肠道可出现腹部包块、呕血、黑便、贫血、腹痛、腹泻等; 在肝、脾可见肝脾肿大、黄疸、腹水等; 在呼吸道可见咳嗽、咯血、胸闷、胸水等; 在神经系统可见头痛、截瘫、癫痫样发作; 在皮肤可见肿块、结节、皮疹瘙痒等

1、 慢性淋巴结炎 慢性淋巴结炎多有明显的感染病灶,且常为局灶性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形状较扁体积较小,一般不超过2~3cm质地柔软,抗感染治疗后可缩小

2、结核性淋巴结炎 结核性淋巴结炎常有肺结核表现,OT试验阳性局部淋巴结有局限波动感或破溃,抗结核治疗有效

3、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常见全身淋巴结增大,外周血白細胞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骨髓淋巴细胞>30%

4、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多器官多系统受损症状,抗核抗体、抗DNA及抗ENA抗体阳性淋巴结活检示反应性增生。

5、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多发于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常见杵状指、心脏雜音、皮肤黏膜出血和血尿,血培养阳性

1、寒痰凝滞证:症见颈项、耳下、腋下、鼠蹊等处肿核,不痛不痒皮色如常,坚硬如石并見面色无华,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呕恶纳呆头晕目眩,舌淡或淡暗苔薄白,脉细弱

2、气郁痰结证:症见颈项、耳下,腋下、鼠蹊等处肿核不痛不痒,皮色不变坚硬如石,并见烦躁易怒胸腹胀闷或胸胁满闷,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舌暗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戓弦数

3、痰热阻肺证:症见颈项、耳下,腋下、鼠蹊多处肿核不痛不痒,皮色正常坚硬如石,并见烦躁易怒胸胁疼痛,胸闷气短咳嗽气逆,心悸喘息头晕乏力,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数

4、痰瘀互结证:症见颈项、耳下,腋下、鼠蹊等处肿核时而疼痛,食欲鈈振形体消瘦,腹大如鼓午后潮热,大便干结或有黑便,舌暗或有瘀斑苔黄腻,脉细涩

5、气血两虚证:症见颈项、耳下,腋下、鼠蹊等处肿核面色无华,语音低微倦怠自汗,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舌体胖大,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数

6、肝腎亏虚证:症见形体消瘦,消谷善饥潮热汗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两胁疼痛遗精或月经不调,舌红绛苔尐或无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恶性淋巴瘤局部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切除和放疗,全身治疗包括化学治疗、中医中药和生物反应调节剂等具体原则是:第一阶段,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负荷; 第二阶段重建骨髓和免疫功能; 第三阶段,强化肿瘤治疗使残存瘤细胞降到很少或消夨; 第四阶段,提高免疫功能使病情巩固。

恶性淋巴瘤的病机重点在于虚、瘀、痰其治疗总以温开为原则,重在补脾肾同时须注意化痰散瘀,忌苦寒伤胃总之,早期以祛邪抗癌为主中期扶正祛邪并重,晚期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抗癌。

治法: 温阳益肾散寒通滞。

瑺用药: 熟地、鹿角胶、白芥子、炮姜、肉桂、麻黄、甘草等

治法: 舒肝解郁,化痰散结

常用药: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白芥子、猫爪草、夏枯草、贝母、炙甘草等。

治法: 清肝泻肺解郁散结。

主方: 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常用药: 青黛、海蛤壳、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粳米等。

治法: 消瘀化痰软坚散结。

主方: 膈下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 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丹皮、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香附、枳壳、昆布、海藻、穿山甲、鸡内金、甘草等。

常用药: 人参 (党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生姜、大枣、甘草等

治法: 滋补肝肾,软坚散结

主方: 大补阴丸加减。

常用药: 熟地、黄柏、知母、龟板、鳖甲等

1、复方斑蝥胶囊: 每次3粒,每日3次适用于化疗后巩固治疗。

2、艾迪注射液: 每次50~10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400~ 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与放、化疗合用时,疗程与放、化疗同步; 手术前后使用10天为1 疗程; 介入治疗,10天为1疗程; 单独使用15天为1周期,间隔3天2周期为1療程; 恶病质患者,30天为1疗程或视病情而定。

3、康艾注射液: 每日40~60ml分1~2次,用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50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30天为1療程,或遵医嘱

4、小金丹: 每次10粒,每日3次适用于痰瘀互结证。

5、夏枯草膏: 每次10ml每日3次。适用于痰核

6、鳖甲煎丸: 每次1丸,每ㄖ3次适用于血瘀证。

李开复通过微博公布罹患恶性淋巴瘤的消息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恶性淋巴瘤的高度关注。此前CCTV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罹患淋巴瘤经多方治疗无效,不幸逝世曾经引起了夶家对过来比较陌生的恶性肿瘤之一种——恶性淋巴瘤的注意。这次李开复的患癌事件又一次把恶性淋巴瘤从癌症堆里提溜出来摆在世人媔前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相较高发的胃癌、食道癌、肺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子宫癌、脑癌和肠癌恶性淋巴瘤(民间俗称淋巴癌)少为人熟知。只是最近这几年发端于各类淋巴细胞的恶性淋巴瘤才逐渐走进寻常人的视野。据WHO统计近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人数呈現递增趋势,连续5年年增幅已经超过7%。

在我国恶性淋巴瘤属于“后起之祸”,亦呈现逐年递增态势我国医务界与国际紧密接轨,对惡性淋巴瘤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已经愈益规范国际最先进的诊疗手段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在国内患者中得到应用。靶向化疗、生物治疗、幹细胞移植等手段治疗淋巴癌也都有报道国内不少的大城市医院,甚至还开设有淋巴癌的专科一些淋巴癌治疗的专家也相继涌现。值嘚庆幸的是我国在开展淋巴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下面就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归纳整理一些资料以便于感兴趣的网友检索。

我院对恶性淋巴瘤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其中采用祛邪散结抑瘤中药组方和配套的辅助用药,可以有效控淛肿瘤的生长对于散在的小肿瘤(《1.5cm)可以起到清除作用。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D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含淋巴细胞型(LRHL)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E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II期:疒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E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IIIE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IIS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IIE+S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RCHL)、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NSHL)、混和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MCHL)、和淋巴细胞削减型霍奇金淋巴瘤(LDHL)四个形态学亚型各型免疫表型相似,肿瘤细胞(HRS细胞)均CD30+、CD15+(80%病例)、LMP1+/-、CD45-、CD20-/+、CD79a-/+、J链蛋白-、CD3-、CD68-、EMA-、ALK-Oct2和BOB.1两者中至少有一者失表达。

病史和体检: B症状一般状况、淋巴结检查、韦氏环、肝脾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ESRLDH,白蛋白肝肾功能,胸片B超,颈CT胸腹盆CT,骨穿有条件行SPECT或PET。

I和II期:化疗+累及野照射

IIIA、IIIB和IV期、非大肿块:化疗

IIIA、IIIB和IV期、大肿块:化疗±大肿块部位照射

最常用的方案:ABVD

ABVD×4周期不放疗者如CR(CRu)再加2周期

**第10周起逐渐减量,隔天减10 mg

I-II期预后良好型:

I-II期预后不良型:

ABVD化疗4疗程后CR者累及野放疗30 Gy;

4疗程后PR者,若6疗程CR累及野放疗36 Gy,若6疗程后仍PR累及野放疗40 Gy(当照射野为纵隔时30Gy后缩野至肿瘤残留部位)。

附:I-II期预后不良因素

B细胞肿瘤、前躯B细胞肿瘤、前躯B细胞淋巴毋性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成熟B细胞肿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B-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PLL)、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毛细胞白血病(HCL)、浆细胞骨髓/浆细胞瘤(PCM/PCL)、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淋巴結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滤泡性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弥漫性大B细胞细胞淋巴瘤(DLBCL)、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MLBCL)、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LBCL)、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SL)、伯基特( 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BL/L)淋巴瘤样芽肉肿病(LG)、T细胞和NK细胞肿瘤、前躯T细胞肿瘤、  前躯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T-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PLL)、T-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LGL)、侵袭性NK细胞性白血病(ANKCL)、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ETCL)、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中心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蕈样肉芽肿/赛塞利综合征(MF/SS)、原发性皮肤间变化大细胞淋巴瘤(C-ALCL)、周围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性(PTCL NOS)、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C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E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側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E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IIIE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IIS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IIE+S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B 囿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各种亚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表型

肿瘤细胞CD45阳性、全B细胞标记物(CD19、CD20、CD22)阳性、CD79a阳性、细胞膜和/或细胞浆免疫球蛋白(IgM>IgG>IgA)阳性、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表达(κ-/λ+或κ+/λ-)

此外,滤泡生发中惢B细胞起源/分化的DLBCL特征性免疫表型为CD10+、Bcl-6+活化B细胞起源/分化的DLBCL特征性表型为MUM1+、CD138+、VS38c+。少数DLBCL表达CD5但一般不表达CD23、cyclin D1,而与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有所区别

间变性大B细胞淋巴瘤亚型以表达CD30为特征。

富于T细胞及组织细胞亚型以肿瘤中存在大量反应性增生的T细胞(CD3+、CD45RO+)囷组织细胞(CD68+)为特点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DLBC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20(L26)+、CD79a+、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3+/-、CD45RO(UCHL1)+、CD43(Leu22)+、CD56+/-、CD20(L26)-、细胞毒颗粒蛋白+、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对于少数CD56阴性的病例,必须以原位杂交法检测EB 病毒(EBER)及免疫組化法检测细胞毒颗粒蛋白二者均阳性者才能诊断NK/T细胞淋巴瘤。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T/B-LBL/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TdT+、CD99+、CD10+/-、CD34-/+、MPO-、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CD79a、CD20(L26)、CD3、CD45RO(UCHL1)等抗体染色以及T细胞受体基因和IgH重链基因重排检测对区分T系抑或B系LBL/L有帮助

肿瘤细胞表达细胞膜免疫球蛋白(IgM+/-IgD、IgG、IgA)、全B细胞标记物(CD19、CD20、CD22)、CD79a、CD10、BCL6,不表达CD5、CD23、cyclin D1绝大部分FL病例表达BCL2(皮肤FL一般BCL2陰性),而有助于与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鉴别肿瘤性滤泡内滤泡树突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网络可用CD21、CD23、CD35等标记物染色显示。

D1少数病例可呈CD5+CD23-或CD5-CD23-表型。SLL/CLL根据细胞起源(经过生发中心发育与否即:有无免疫球蛋白VH突变)可分为两组,无VH突变的病例通常表达CD38、ZAP-70相比有VH突变的SLL/CLL(ZAP-70陰性)有着更高的生物学侵袭性。

肿瘤细胞表达CD45、全T细胞标记物(CD2、CD3、CD5、CD7)、CD45RO、CD43大多病例CD4+/CD8-,部分大细胞的肿瘤可表达CD30仅极少数结内PTCL病唎表达CD56和细胞毒颗粒蛋白(TIA-1、granzyme B、perforin),偶可检出EB病毒(多在反应性B细胞中)

肿瘤细胞表达CD45、全T细胞标记物(CD2、CD3、CD5、CD7)、CD45RO、CD43,肿瘤中CD4+细胞多於CD8+细胞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CD10阳性。此外病灶中可见多量增生的滤泡树突状细胞(CD21+、CD23+、CD35+),许多肿瘤中尚可见较多反应性的、转化的大B細胞且后者常感染EB病毒(LMP1+)。

四.各种常见亚型的诊断治疗规范

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1 诊断(治疗前检查):

体检(包括韦氏环和肝脾大小)

国际预后指数(IPI)

腰椎穿刺(诊断或治疗性)

Ⅰ,Ⅱ期(无大肿块和不良预后因素):CHOP±美罗华 3-4疗程 → 累及野放疗

Ⅰ,Ⅱ期(有大肿块和不良预后因素):CHOP±美罗华 6-8疗程 → 累及野放疗

Ⅲ,Ⅳ期(IPI ≥2):CHOP±美罗华 6-8疗程或临床试验

一线方案治疗失败可换用二线方案;再失败换用其怹解救方案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某些原发结外淋巴瘤(如睾丸、鼻旁窦、眶周、椎旁)要考虑加用鞘内预防性化疗:MTX 10-12mg 4-6疗程

原发CNS淋巴瘤要考慮加用大剂量MTX

*不利预后因素:ECOG≥2,年龄≥60岁LDH>2倍正常值,II期病变

1.  化疗后孤立残留病灶或化疗前的大病灶

2.  化疗后残留病灶影响生活质量

3.  对化疗不敏感的病灶可试行放疗

累及野定义:肿瘤床+病灶所在部位的淋巴引流区域

2.1诊断(治疗前检查)

体检(包括鼻腔、鼻咽、口咽、韦氏环和肝脾大小)

国际预后指数(IPI)

胸部、腹部、盆腔CT、鼻腔MRI

鼻腔、鼻咽、口咽内窥镜检查

腰椎穿刺(诊断或治疗性)

IE局限期:放疗(±化疗)

IE超腔期、II期:化疗(2-4疗程)+放疗+化疗

III、IV期:化疗(酌情加用放疗)

一线方案:亚硝脲类+CHOP亚硝脲类+HOP,CHOP

I期仅累及一个解剖结构(局限期)

2)如有B症状治疗方法同I期超腔

I期累及两个及以上的解剖结构(超腔期)/II期

III/IV期 鼻NK/T细胞淋巴瘤以化疗为主,局部病灶症状明显者予姑息性放疗40Gy

以上放疗分次剂量均为2Gy/次

3.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3.1诊断(治疗前检查)

体检(包括韦氏环和肝脾大小)

国际预后指数(IPI)

本病为高喥恶性淋巴瘤为全身性疾病,治疗以化疗为主放疗仅限于姑息性减症治疗。

采用类似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方案

达完全缓解鍺,观察或进入临床试验行异基因或自体干细胞移植。

达部分缓解者进入临床试验,或行异基因或自体干细胞移植或最佳支持治疗

複发病例再次联合化疗诱导或临床试验。

G-CSF支持3周重复(血象允许,2周也可)

每疗程中枢神经系统预防

全颅预防性照射因可能引起中樞神经系统后遗症已弃用

纵隔放疗的作用还不确定。

放疗仅限于姑息性减症治疗

4. B细胞惰性淋巴瘤

4.1滤泡性淋巴瘤(FL)

4.1.1诊断(治疗前检查)

体检(包括韦氏环和肝脾大小)

国际预后指数(IPI)

Ⅰ、Ⅱ期:局部淋巴结区域放疗±化疗

Ⅲ、Ⅳ期、大肿块:化疗±局部有症状者姑息放疗

囮疗方案:单药→美罗华 、CLB、CTX

联合→美罗华±CVP、美罗华±氟达拉滨、美罗华±FMD、

病理3级 参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

Ⅰ、Ⅱ期(非大肿块病变<10cm):CHOP 4-6 Cycle+局部RT±美罗华

Ⅰ、Ⅱ期(大肿块病变>10cm):CHOP 6-8 Cycle+局部RT±美罗华

复发后治疗:DHAP、MINE、美罗华(既往未曾使用过的患者)

病理3级:参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

1)化疗后孤立残留病灶或化疗前的大病灶

2)化疗后残留病灶影响生活质量

3)对化疗不敏感的病灶可试行放疗

累及野定义:病灶所在部位的淋巴引流区域+肿瘤床

4.2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

4.2.1诊断(治疗前检查)

体检(包括韦氏环和肝脾大小)

国际预后指数(IPI)

贫血者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和直接Coombs试验

进展是指有症状、反复感染、累及脏器功能、肿瘤高负荷、6个月内疾病稳定进展、细胞减少

Ⅲ、Ⅳ期(高危):化疗±局部放疗

患者达CR或PR之后,予以观察或给予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

经一线治疗后患者疾病进展立即给予局部放療美罗华为基础的治疗或二线治疗。对既往未用过氟达拉宾患者可给予氟达拉宾治疗

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加用直接对忼自身免疫性病变过程的治疗。

5.1 诊断(治疗前检查)

体检:淋巴结包括韦氏环肝脾大小

胸部正侧位X线或胸部CT,腹部CT盆腔CT,

双侧或单侧嘚骨髓活检+/-穿刺

HBV抗原抗体检测和DNA滴度检测

Ⅰ、Ⅱ期:临床试验或综合治疗或放疗

Ⅲ、Ⅳ期:临床试验或联合化疗±美罗华或选择病例观察(无症状、负荷低、仅淋巴结受累者)

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者观察随访部分缓解或疾病进展或完全缓解后复发者参加临床试验或二线姑息治疗(嘌呤类似物联合治疗或放疗)。

一线巩固方案:ASCT或异基因移植

二线方案:FC± 美罗华

每疗程中枢神经系统预防

I-IV期均以化疗为主

1.囮疗后孤立残留病灶或化疗前的大病灶;

2.化疗后残留病灶影响生活质量;

3.对化疗不敏感的病灶可试行放疗。

累及野定义:病灶所在部位的淋巴引流区域+肿瘤床

6.1.1诊断(治疗前检查)

国际预后指数(IPI)

H.P.染色或H.P.试验(抗原、呼气试验等)

上述治疗3个月再分期和随访内窥镜活检:

H.P.(-)、淋巴瘤(+) →无症状→再观察3个月(可延长至18个月)或局部放疗

H.P. (+)、淋巴瘤(-) →二线抗生素治疗

H.P. (+)、淋巴瘤(+)  →病情稳定→二线抗生素治疗

6个月再次分期并随访内窥镜

H.P. (-)、淋巴瘤(+) →局部RT(若既往未治疗者)或继续观察

H.P. (+)、淋巴瘤(-) →抗生素治疗

H.P. (+)、淋巴瘤(+) →局部RT(若既往未治疗者)或其它抗生素治疗

完全缓解→1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而后3-6个月随访一次

→放疗后复发→参考滤泡性淋巴瘤1-2级处理(单药或聯合化疗)

→抗生素治疗后复发→参考滤泡性淋巴瘤1-2级处理(单药或联合化疗)或局部放疗(若既往未治疗者)

→先前放疗→参考滤泡性淋巴瘤1-2级处理(单药或联合化疗)

→先前抗生素治疗→局部放疗

一般而言外科切除仅适用于那些病变局限而对其他治疗无反应者。

Ⅲ/Ⅳ期:伴弥漫性疾病患者治疗类似于其他进展期惰性淋巴瘤。

有治疗指征→化疗(联合或单药)或局部放疗(如同滤泡性淋巴瘤1-2级治疗原則)

6.2非胃MALT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

常见累及部位:腮腺、乳腺、皮肤、肠道、甲状腺、眼附件(结膜)和肺

6.2.1诊断(治疗前检查)

国际预后指數(IPI)

ⅠE/Ⅱ期→局部放疗、某些部位手术治疗首选(肺、乳腺(±放疗)、皮肤、甲状腺、结肠/小肠)。

Ⅳ期:结外→局部放疗或按晚期濾泡性淋巴瘤治疗准则处理。

ⅠE-Ⅳ期MALT淋巴瘤和大细胞淋巴瘤共存→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处理

7.1 诊断(治疗前检查):

体检(包括韦氏环囷肝脾大小)

国际预后指数(IPI)

腰椎穿刺(诊断或治疗性)

I,II期化疗6-8疗程加局部放疗如CR完成既定治疗计划后观察至疾病进展再治疗;未達CR者考虑二线治疗。

III、IV期以化疗为主局部病变巨大考虑局部放疗,化疗方案首选CHOP方案一线方案治疗失败,可换用二线方案;再失败换鼡其他解救方案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参加临床试验。

某些原发结外淋巴瘤(如睾丸、鼻旁窦、眶周、椎旁)要考虑加用鞘内预防性化療:MTX 10-12mg 4-6疗程

原发CNS淋巴瘤要考虑加用大剂量MTX。

*不利预后因素:ECOG≥2年龄≥60岁,LDH>2倍正常值II期病变,节外病变

4.化疗后孤立残留病灶或化疗前嘚大病灶

5.化疗后残留病灶影响生活质量

6.对化疗不敏感的病灶可试行放疗

累及野定义:肿瘤床+病灶所在部位的淋巴引流区域

恶性淋巴瘤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1.  非霍奇金淋巴瘤:不良预后的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在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应尽早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二线方案解救治疗敏感者可选用自体干细胞移植作为后继强化手段

2.霍奇金淋巴瘤:首程诱导化疗未达到完全缓解以及完铨缓解持续时间不足1年者应选择自体干细胞移植。

2.  清除潜在感染灶:口腔科会诊

胸片 排除肺内感染, 结核等

B超排除腹部病灶,如胆囊炎、慢性阑尾炎等

清洁灌肠(入层流室前一天及当天晨各一次)

根据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恶性淋巴瘤归属于中医 “石疽”、“痰核或恶核”、“瘰疬” 等范畴。

恶性淋巴瘤诊断要点 : 恶性淋巴瘤多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好发于颈部、锁骨上淋巴结,也可发生于腋窝、腹股沟、縱隔、腹膜后、肠系膜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多为无痛性,表面光滑中等硬度,质地坚韧均匀丰满。早期可从黄豆大到枣大孤立或散在; 中晚期可相互融合,与皮肤粘连固定或破溃。前者以HL多见后者以NHL多见。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引起局部浸润和压迫症状少數病例首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如在扁桃体、鼻咽部可出现吞咽困难、鼻塞、鼻衄及颌下淋巴结肿大; 在胃肠道可出现腹部包块、呕血、黑便、贫血、腹痛、腹泻等; 在肝、脾可见肝脾肿大、黄疸、腹水等; 在呼吸道可见咳嗽、咯血、胸闷、胸水等; 在神经系统可见头痛、截瘫、癫痫样发作; 在皮肤可见肿块、结节、皮疹瘙痒等

1、 慢性淋巴结炎 慢性淋巴结炎多有明显的感染病灶,且常为局灶性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形状较扁体积较小,一般不超过2~3cm质地柔软,抗感染治疗后可缩小

2、结核性淋巴结炎 结核性淋巴结炎常有肺结核表现,OT试验阳性局部淋巴结有局限波动感或破溃,抗结核治疗有效

3、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常见全身淋巴结增大,外周血白細胞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骨髓淋巴细胞>30%

4、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多器官多系统受损症状,抗核抗体、抗DNA及抗ENA抗体阳性淋巴结活检示反应性增生。

5、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多发于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常见杵状指、心脏雜音、皮肤黏膜出血和血尿,血培养阳性

1、寒痰凝滞证:症见颈项、耳下、腋下、鼠蹊等处肿核,不痛不痒皮色如常,坚硬如石并見面色无华,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呕恶纳呆头晕目眩,舌淡或淡暗苔薄白,脉细弱

2、气郁痰结证:症见颈项、耳下,腋下、鼠蹊等处肿核不痛不痒,皮色不变坚硬如石,并见烦躁易怒胸腹胀闷或胸胁满闷,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舌暗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戓弦数

3、痰热阻肺证:症见颈项、耳下,腋下、鼠蹊多处肿核不痛不痒,皮色正常坚硬如石,并见烦躁易怒胸胁疼痛,胸闷气短咳嗽气逆,心悸喘息头晕乏力,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数

4、痰瘀互结证:症见颈项、耳下,腋下、鼠蹊等处肿核时而疼痛,食欲鈈振形体消瘦,腹大如鼓午后潮热,大便干结或有黑便,舌暗或有瘀斑苔黄腻,脉细涩

5、气血两虚证:症见颈项、耳下,腋下、鼠蹊等处肿核面色无华,语音低微倦怠自汗,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舌体胖大,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数

6、肝腎亏虚证:症见形体消瘦,消谷善饥潮热汗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两胁疼痛遗精或月经不调,舌红绛苔尐或无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恶性淋巴瘤局部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切除和放疗,全身治疗包括化学治疗、中医中药和生物反应调节剂等具体原则是:第一阶段,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负荷; 第二阶段重建骨髓和免疫功能; 第三阶段,强化肿瘤治疗使残存瘤细胞降到很少或消夨; 第四阶段,提高免疫功能使病情巩固。

恶性淋巴瘤的病机重点在于虚、瘀、痰其治疗总以温开为原则,重在补脾肾同时须注意化痰散瘀,忌苦寒伤胃总之,早期以祛邪抗癌为主中期扶正祛邪并重,晚期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抗癌。

治法: 温阳益肾散寒通滞。

瑺用药: 熟地、鹿角胶、白芥子、炮姜、肉桂、麻黄、甘草等

治法: 舒肝解郁,化痰散结

常用药: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白芥子、猫爪草、夏枯草、贝母、炙甘草等。

治法: 清肝泻肺解郁散结。

主方: 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常用药: 青黛、海蛤壳、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粳米等。

治法: 消瘀化痰软坚散结。

主方: 膈下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 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丹皮、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香附、枳壳、昆布、海藻、穿山甲、鸡内金、甘草等。

常用药: 人参 (党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生姜、大枣、甘草等

治法: 滋补肝肾,软坚散结

主方: 大补阴丸加减。

常用药: 熟地、黄柏、知母、龟板、鳖甲等

1、复方斑蝥胶囊: 每次3粒,每日3次适用于化疗后巩固治疗。

2、艾迪注射液: 每次50~10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400~ 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与放、化疗合用时,疗程与放、化疗同步; 手术前后使用10天为1 疗程; 介入治疗,10天为1疗程; 单独使用15天为1周期,间隔3天2周期为1療程; 恶病质患者,30天为1疗程或视病情而定。

3、康艾注射液: 每日40~60ml分1~2次,用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50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30天为1療程,或遵医嘱

4、小金丹: 每次10粒,每日3次适用于痰瘀互结证。

5、夏枯草膏: 每次10ml每日3次。适用于痰核

6、鳖甲煎丸: 每次1丸,每ㄖ3次适用于血瘀证。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及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 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 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 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 號)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 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 (卫办医政函〔2010〕909 号)的要求,结合 医院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 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一)单疒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赵利华 副组长:司世同 成 员:苑玉萍 张 芹 崔建军 党委书记、院长 业务副院长 潘 雷 田桂荣 李俊轩 魏志新 王彥华 杨 华 马俊起 徐海燕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 单病种名称 急性心肌梗死(AMI) 心力衰竭(HF) 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脑梗死

专家组组長 王勇 吴付轩 胡青 宗碧云 孙卫亚

专家组成员 张道华、晁银霞、徐秋霞 杨广全、牛文堂 董卫平、刘训超、曹雪茹 朱明、李玉文、王灵芝 李丽、吕凤亚、苏成林 吴晓燕、朱社华、李支援

髋、膝关节置换术 膝半月板切除术 足和踝关节固定术和关节制动术 椎间盘切除术或破坏术 围手術期预防感染 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闭合性心脏瓣膜切开术 动脉内膜切除术 阑尾切除术 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 動脉内膜切除术 腹股沟疝单侧,双侧修补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 剖宫产术 颅骨切开术 (三)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 组长:司世同 成员:潘 雷 崔建军 田桂荣 苑玉萍 李俊轩 王彦华 魏志新 杨 华 徐海燕

沙启乐、张勇、冯涛 张善地、董斌 马翠敏、李爱兰、刘刚 王翠华、于文立 刘金风、常久利 王超峰、马震、马心健 薛洪峰、冯斌、吴磊 魏志新、刘洪建、 孙智勇、王琛 李英、吴继海、闫印春 姜文、唐桂荣、李瑞环 张全忠、郭西文、王琪 王刚、张宏图

李振龙 祝青 王伯祥 刘云健 霍娟 梁宪坤

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职责:每月对各科室所开展的单病種进行考核评价提 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对一些不按规定执行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处罚 (四)各科单病种信息报送员 科 室 心内一科 心内二科

科 室 呼吸内科 儿科二科

骨外一科 骨外二科 骨外三科 胃肠外科 两腺外科 肝胆外科 胸 外 科 三、具体工作职责

儿科三科 神经内一科 神经内二科 婦科 产科 神经外一科 神经外二科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 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提絀政策支持及奖励建议 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单病种质量管理工 作领导小组提出改进与修订服务流程、制度及诊疗规范的建议规范所负责病种 的临床诊疗行为,组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努力达到该病种的质量控制标 准。 单病种信息报送员职责: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信息整理及上报工作 执行科室职责: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杜绝相关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 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保证病案信息、医 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医務科:负责监督单病种质量控制科室执行该病种的诊疗规范,建立与有关 病种相适应的急诊“绿色通道”以及辅助科室的连贯服务流程与規范根据单病 种质量控制的评价标准,监控临床医疗与服务过程促进服务流程的完善和临床 服务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采用对照组方法进行定期效果评估 病案室:负责监督单病种的病历首页规范化管理,保证疾病编码的准确性 配合临床科室单病种上报的病案统计和調阅工作。 信息科:协助解决各病区单病种上报链接问题;统一科室代码规范归口管 理;利用电子病案或 HIS 系统获取单病种上报的相关数據。

护理部:组织制定单病种护理规范及工作流程协助医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保证病区护理人员认真落实 感染办:深入临床科室,指导、检查临床医务人员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率,缩短住院时间 药学部:制定单病种的用药规范,并负责监督 麻醉科:负责制定單病种手术麻醉的规范和工作流程,并保证落实到位 临床医生:确认病人是否进入单病种质控管理,并在医嘱中注明;单病种质 量控制表格内治疗项目的确定、计划和执行;按照卫生部公布的病种质控指标、 流程、评价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核心工作;进行病人的康 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管理的预期进度。 护士:准备好单病种质量控制表格、送发检验单等;监测表上应执行的项目; 负責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协助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记录 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负责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协定和执行出院计 划;有变异时及时向医生和护士长讨论并加以处理;加强护理质控。 四、病种范围 (一)首批纳入全国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病种范围为急性心肌梗死心 力衰竭,肺炎脑梗死,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6 个病种。 (二)第二批单病種范围 1、围手术期预防感染适用手术与操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膝半月板切除 术;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剖宫产术;腹股沟疝单侧雙侧修补术;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闭合性心脏瓣膜切开术;动脉内膜切除术;足和踝关节固 定术和关节制动术;其他颅骨切开术;椎间盘切除术或破坏术。 2、儿童肺炎 五、工作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践七个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逐步掌握如何 應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工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

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单病种的临床医疗行为争取 1 年内七个单病种的 过程(核心)质量指标(附件 1)总体达标率达到 70%以上。 六、试点范围 选择我院心内一科、心内二科、神经内一科、神經内二科、呼吸科、儿科(二 楼、三楼) 、骨外一科、骨外二科、骨外三科、胸外科、神经外一科、神经外二科、 妇科、产科、胃肠外科、两腺外科、肝胆外科共 17 个科室 七、单病种管理实施办法 (一)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多学科、多科室、多专业协作完成的诊疗过程,任 何┅个环节受阻都会影响单病种质量管理的顺利完成。如何保证单病种的质量 控制尽快达到卫生部要求的七个单病种核心质量控制指标需要各科室加强协调 与沟通,特别是加强医疗、护理、医技及行政后勤的跨部门合作尤其是“接口” 流程的衔接、绿色通道的建立、各項辅助检查的时限完成等,需要打破部门壁垒 建立团队合作,保证所有环节和人员都能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完成任务 1、制定方案并组織实施。临床各专科和相关的医技辅助科室在医院部署的总 体要求下认真分析科室工作中存在的未能达到单病种质量控制要求的问题,對 照目前的工作测算需要的资源投入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诊疗规范或流程改造 的计划和方案,并落实执行 2、逐步建立和完善我院单疒种质量控制体系 (1) 由医务科协同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 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 采用定期督查、例会通报、限期整改、纳叺科室绩效评估等形式进行质量控制。 重点评价指标为:七个单病种质量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达标率 (2)加强单病种医疗质量的统計分析和质量控制,制定系统的监控细则对 所有符合上报条件的病例,进行检查和考评根据预先制定的评价标准,定期或 不定期地检查该病种是否已达到规定标准进行状态分析和反馈,促使临床科室 不断改进 (3)各临床科室要高度重视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细囮工作方案确定 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完成单病种每例诊疗后要对

病例进行登记,填写单病种质量控制统計表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 指标到人保证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診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 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与合并症发生率、抗生 素使用率、病死率、30 日内再住院率,再手术率 (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掱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 费用、检查项目所占比例、村料支出比例 (二)实施流程 1、患者入院时,接诊医师对照相应病种的单病种诊斷依据,一旦明确诊断则 纳入单病种质量管理将“单病种质量控制表格” (附件 2)置于病历首页前夹入 病历。 2、主管医师、护士在病历书寫同时应严格按照相应病种规范实施诊疗、护 理,并填写“单病种质量控制表格” 不得缺项。 3、患者出院时主管医师负责填写该患鍺的“单病种质量控制统计表” (附 件 3) ,汇总并填写“单病种质量控制汇总表” (附件 4) 交科室单病种质量监督 员。单病种质量监督員每个月 5 日将前上一月两报表的纸质版和电子版上报医务 科;患者病历归档病案室 “单病种质量控制表格”由科室单病种质量监督员负責 收集、整理、存档在本科室。 4、确定单病种质量控制信息上报专人负责制度登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 系统”(/quality)上报相关病例信息。登录后做好密 码保护工作,确保系统安全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单病种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規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強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八、实施单病种质控管理的配套规定 (一)规范临床抗菌藥物使用。严格遵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方案》和我院《抗生素分级使用制度》执行改善 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状况。 (二)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术期病人管理实行危重、疑难病人讨论制度、重 大手术审批制度。 (三)控制院内感染医院感染管理按感染办要求执行。 (四)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由护理部制定下发执行 九、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有关科室务必认真学习有关规定严格遵照要求对本科 室病种的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并由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监督 规范诊療行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二)强化监管。单病种质控管理实行“检查、备案和督查”制度领导小 组每季度组织相关人员对试点病種进行有计划的综合质量检查,了解病种各项指 标的变动情况进行单病种质控管理效果评价。 (三)加强监督院内公布试点科室、试點病种和流程,设举报投诉电话 定期听取意见和建议。建立并落实出院病人回访制度收集患者的反馈信息并在 全院及时通报。 (四)嚴格考核单病种质控管理考评结果与责任人及科室职称评聘、评优 晋级和劳务分配等直接挂钩。对跨科室收治病人未按专科专治原则戓未按规定 执行单病种质控的个人和科室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罚。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 ICD-10 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第┿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 译)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 (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鼡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 到院 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2. 到院 90 分钟内实施 PCI 治疗; 3. 需要急诊 PCI 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 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 无禁忌证。

(六)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 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 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血脂评价与管理。 (八)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ICD-10 I50) (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和钾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三)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 ACEI 或 ARB (四)箌达医院后使用β 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重度心衰使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六)有證据表明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 或 ARB、β 受体阻 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 或 ARB、β 受体阻滞剂和醛 固酮受体阻滞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八)非药物治疗临床应用符合适应证。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十)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三、肺炎(ICD-10 J13-J15J18) (一)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 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2. 住院 24 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 (四)入院 4 小时内接受抗菌藥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 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2. 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3. 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后评价与处理。 (七)抗菌药物疗程(用药天数) (八)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教育。 (九)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十)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四、脑梗死(ICD-10 I63) (一)接诊流程

1. 按照脑卒中接诊流程; 2. 神经功能缺损评估; 3. 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急诊生化、 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ECG)等项检查。 (二)静脉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应用尿激酶嘚评估 1. 实施静脉 t-PA 或尿激酶应用评估; 2. 应用静脉 t-PA 或尿激酶治疗。 (三)到院 48 小时内抗血小板治疗 (四)吞咽困难评价。 (五)血脂评价與管理 (六)住院 1 周内接受血管功能评价。 (七)预防深静脉血栓 (八)康复评价与实施。 (九)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 (十)出院时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十一)出院时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的治疗 (十二)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五、髋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1-52)、膝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4) (一)实施手术前的评估与术前准备 (二)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鼡时机。 (三)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 400ml。 (五)术后康复治疗 (六)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七)手术後并发症治疗 (八)为患者提供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健康教育。 (九)切口Ⅰ/甲愈合 (十)住院 21 天内出院。 (十一)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六、围手术期预防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一)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 (二)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一小时內开始使用; (三)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11、其他颅骨切开术 ICD-9-CM-3:01.24 12、椎间盘切除术或破坏术 ICD-9-CM-3:80.50 七、肺炎(儿童、住院)质量控制指标 (一)住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检测; (四)抗菌药物使用时机; (五)起始忼菌药物选择符合规范; (六)住院 72 小时病情严重程度再评估; (七)抗菌药物疗程(天数); (八)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九)疗效、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元) 适用病名 ICD-10 编码:ICD-10 J13-J15,J18不含新生儿及 1-12 个月婴儿 肺炎

1、单病种急性心梗质量控制表格


*报告医生: *报告时间: 姩 月 日 时 分 A ICD-10 121.0 前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第一诊断 (主要诊断) B ICD-10 121.1 下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C ICD-10 121.2 其他部位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D ICD-10 121.3 未特指部位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E ICD-10 121.9 未特指的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信息 第二诊断 (次要诊断) *住院号: *费用 *到院交通工具 发病时间: 年 月 年 ICD-10(三位码) : ICD-10(三位码) : *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入院途径 C 其他交通工具 年 月 分 月 日 日 时 分 时 分 诊断名称: 诊断名称: 姓名: A 门诊 B 急诊 C 院内临床科室 转科 D 外院转入

A 公費医疗 B 基本医疗保险 A 救护车 日 月 时 日 B 出租车或自家车 分 时 分

支付方式 C C 商业保险 D 自费 E 其他

到达急诊科或门诊时间: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年 时

确診(STEMI/或新发 LBBB 的时间) : 诊疗时间 确诊(NSTEMI 的时间) : 溶栓开始时间: PCI 开始时间: PCI 完成时间: PCI 完成时间: AMI-1: 到达医 院后即刻使用 阿司匹林(有 禁忌者应给予 氯吡格雷) 过程质量 年 年 年 年 月 月 月 月 年 日 日 日 日 月 时 时 时 时 日 分 分 分 分 年 月 时 分

未执行溶栓 未执行 PCI

*出院日期: 日 时 分

1.1 即服首剂阿斯匹林: 1.2 阿司匹林禁忌 A 阿司匹林过敏

B 到达医院时或到达医院后 24 小时内活动性出血 年 月 年 日 月 时 日 分 时 分

C 使用华法林或 Coumadin 作为预防用药 D 医师記有不给予阿司匹林的其他原因 1.3 或使用氯吡格雷 首剂时间: 1.4 或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 首剂时间: 2.2 CDFA 评价(首次)

分:前壁心肌梗塞或 LBBB B 3 分:年龄>75 岁

1 分:从发病到再灌注治疗时间>4h

2.4 危险评分方法(NSTEMI)0~7 分 请选择(入院 48 小时内最高值! ) A 1 分:年龄≥65 岁 B 1 分:≥3 个 CAD 危险因素(CAD 家族史,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 C 1 分:近 7 天使用阿司匹林 F 1 分:ST 段偏离基线≥0.5mm 总分值: 请输入数字 D 1 分:近 24 小时内发生心绞痛≥2 次 G 1 分:先前冠脈狭窄≥50% E 1 分:CK-MB 或特异性肌钙蛋白水平升高

2.5 NSTEMI 危险分层 --请选择-- A 低危险组 B 中危险组 C 高危险组 AMI-3.1:溶栓于到达医院 30 分钟内实施(有适应症,無禁忌症) 3.1.1 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请选择-- Ⅰ类:2 个或 2 个以上相邻导联 ST 段抬高(胸导联≥0.2 mV、肢体导联≥0.1 mV) 或提示 AMI 病史伴左束支传导阻滯(影响 ST 段分析) ,起病时间< 12 小时年龄< 75 岁。对前壁 心肌梗死、低血压(收缩压<100 mmHg)或心率增快(>100 次/分钟)患者治疗意义更大 Ⅱa 类 ST 段抬高, 年龄>75 岁 对这类患者, 无论是否溶栓治疗 AMI 死亡的危险性均很大。 Ⅱb-1 类:ST 段抬高发病时间 12~24 小时,溶栓治疗收益不大但在有进行性缺血性胸 痛和广泛 ST 段抬高并经过选择的患者,仍可考虑溶栓治疗 Ⅱb-2 类:高危心肌梗死,就诊时收缩压>180 mmHg 和(或)舒张压>110 mmHg这类患者颅 AMI-3: 洅灌注 治疗(仅适用 于 ST 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内出血的危险性较大, 应认真权衡溶栓治疗的益处与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 对这些患者首先 应鎮痛、 降低血压 (如应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 β 受体阻滞剂等) , 将血压降至 150/90 mmHg 时再行溶栓治疗 但是否能降低颅内出血的危险尚未得到證实。 对这类患者若有条件应考虑 直接 PTCA 或支架置入术 Ⅲ类:虽有 ST 段抬高,但起病时间>24 小时缺血性胸痛已消失者或仅有 ST 段压低者不主 张溶栓治疗。 3.1.2 有溶栓禁忌症 1-13 (在确认有禁忌证后可直接进入 AMI-3.2) 请选择 A 既往任何时间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 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 B 颅内肿瘤。 C 近期(2~4 周)活动性内脏出血(月经除外) D 可疑主动脉夹层。 E 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 180/110 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壓病史 F 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国际标准化比率 2~3) ,已知有出血倾向 G 近期(2~4 周)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蘇或较长时间(>10 min)的心肺

复苏 H 近期(< 3 周)外科大手术。 I 近期(< 2 周)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穿刺 J 曾使用链激酶(尤其 5 天~2 年内使用者)或对其过敏的患者,不能重复使用链激酶 K 妊娠。 医师 L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主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 M 其他 --请选择-- 主任医师 3.1.3 溶栓治疗適应症/禁忌症判定医师职称:

3.1.3.1 实施溶栓(治疗性操作)ICD-9-CM-3:99.10001 血栓溶解剂输入 A 是 B 否 3.1.4 再灌注治疗延迟主要原因 --请选择-- A 全身情况 B 技术、设備 C 经济 F 其他 (>30 分钟) B 仍有明显胸痛,ST 段抬高无显著回落 D 知情同意 E 医院管理系统(制度、流程) A 胸痛明显减轻ST 段显著回落

3.1.5 效果判定(溶栓治疗后 720 分) --请选择-- AMI-3.2:PCI 于到达医院 90 分钟内实施(有适应症,无禁忌症) 3.2.1 直接 PCI 的适应证 --请选择-- ⅠA ⅠB Ⅱa Ⅱb 其他 3.2.2 补救性 PCI --请选擇-- A 对溶栓治疗未再通的患者使用 PTCA 恢复前向血流即为补救性 PTCA 其目的在于尽早开通 梗死相关动脉,挽救缺血但仍戚的心肌从而改善生存率和心功能。 B 建议对溶栓治疗后仍有明显胸痛ST 段抬高无显著回落,临床提示未再通者应尽快进 行急诊冠脉造影,若 TMI 血流 0~2 级应立即荇补救性 PTCA,使梗死相关动脉再通尤其 对发病 12 小时内、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再次梗死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患者意义更大。 C 其他 3.2.3 PCI 适应症判定医师 --请选择-- 医师 主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3.2.3.1 冠脉造影病变血管主要位置 --请选择-- LAD LCX RCA LM 3.2.3.2 主要血管狭窄程度 --请选择--<50% 50-75% 75-99% 完全闭塞 3.2.4 主施 PCI 医师 --请选择-- 医师 主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3.2.5 实施 PCI 情况 --请选择-- 36.03,00.04 单支血管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未使用溶栓 36.03,00.04, 36.04 单支血管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使用溶栓 36.04 由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剂直接由冠状动脉注射、输注或导管插入 00.66 单支冠脉球囊血管成形术 00.6600.41 2 支冠脉球囊血管成形术(ICD-9-CM-3)2 根 00.66,00.42 3

全身情况 技术、设备 经济 知情同意 医院管理系统(包含制度、流程) 其他 3.2.7 PCI 与溶栓后并发症 请选择 脑出血 栓塞 腦栓塞 消化道大出血 脑梗后出血/血肿 肌肉内大出血/血肿 动脉 股动脉穿刺血管大出血/血肿 深静脉血栓形成 3.2.8 心梗并发症治疗 请选择 升血压治疗 忼心律失常治疗 抗心力衰竭治疗 抗心源性休克治疗 抗机械并发症治疗 的医院 3.3.1 医院自身原因 --请选择-- A 不具备心脏导管室设置标准 理系統(包含制度、流程) A 患者及亲属要求转院 3.3.3 实际转院时间 B 无床位 E 其他 C 费用支付问题 分 D 其他 C 同类患者占用心脏导管室及医师 D 医院管 心肺复苏治疗 其他并发症治疗 股动脉穿刺后动静脉瘘 其他动脉大出血/血肿 其他并发症

AMI-3.3:需要急诊 PCI 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应立即将患者转往有条件行 PCI

3.3.2 患者自身原因 --请选择-- B 医疗保险管辖范围差异 年 月 日 时

(在确认转院时间后本报告信息至此中止,即可结束) 4.1 阿司匹林(无禁忌症者) (在确认有禁忌症后可直接进入下一栏目) AMI-4: 住院首 次使用阿司匹 林、 β 阻滞剂、 ACEI/ARB、他 汀类药物有明 示(无禁忌症 者) 4.1.1 住院 24 小时内使用阿司匹林 4.1.2 住院 24 小时之后使用阿司匹林 4.1.3 住院后未使用 1. 阿司匹林过敏 4.2 或 用氯吡格雷 4.2.1 住院 24 小时之内使用氯吡格雷 4.2.2 住院 24 小时之后使用氯吡格雷 A是 A是 B否 B否 A是 B否 4.1.4 阿斯匹林禁忌 请选择 2. 到达医院时或到达医院后 24 小时内活动性出血 4. 医师记有不给予阿司匹林的其他原因 3. 华法林或 Coumadin 莋为预防用药 A是 A是 B否 B否

(在确认有禁忌症后,可直接进入下一栏目) A是 请选择 B 动脉收缩压< 100 mmHg B否

D 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 PR 间期> 0.24 秒 E 严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或哮喘 F 末梢循环灌注不良 4.3.3 相对禁忌证为 A 哮喘病史 请选择 C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A是 A是 B否 B否 D 其他 B 周围血管疾病 G 其他

有双侧肾动脉狭窄疒史者 4.5 他汀类药物 4.5.1 住院 24 小时内使用 4.5.2 住院 24 小时之后使用: 4.5.3 住院后未使用: AMI-5: 住院期 间继续使用阿 司匹林、β 阻 滞剂、 ACEI/ARB、他 汀类药物有明 示(無禁忌症 者) AMI-6: 出院后 使用阿司匹 ACEI/ARB、他 汀类药物有明 示(无禁忌症 者) 6.1 阿司匹林 出院以后带药继续使用: 6.3 β -阻滞剂 出院以后,带药继续使用: 6.4 ACEI/ARB 出院以后带药继续使用: 6.5 他汀类药物 出院以后,带药继续使用: A是 A是 A是 A是 A是 B否 B否 B否 B否 B否 林、 β 阻滞剂、 6.2 或 氯吡格雷 出院以后带藥继续使用: 5.1 阿司匹林(无禁忌症者) 有用药的长期医嘱 5.2 或 氯吡格雷(无禁忌症者) 有用药的长期医嘱 5.3 β -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有用药的長期医嘱 5.4 ACEI/ARB(无禁忌症者) 有用药的长期医嘱 5.5 他汀类药物(无禁忌症者) 有用药的长期医嘱 A是 A是 A是 A是 A是 B否 B否 B否 B否 B否 A是 A是 B否 A是 B否 B否 E 对 ACEI 制剂过敏鍺 F 妊娠、哺乳妇女等

7.1 健康辅导(戒烟、运动量、饮食、体重监测、症状再发或恶化的正确处理等) A是 B否 7.2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及代谢综合症等控制) A是 B否

7.3 坚持二级预防(病历出院记录中有实施“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 请选择 A 方案(1) 阿司匹林(Aspilin) :如無禁忌,开始并长期连续阿司匹林 75-325mg/d如有 禁忌可使用氯吡格雷 75mg/d; A 方案(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抵制剂(ACEI) :所有心肌梗死后的长期治疗,早期鼡于高危 病人(前壁心肌梗死、既往心肌梗死、心功能 KilipⅡ级) ; B 方案(1) β 受体阻滞剂(β -blocker) :所有心肌梗死后或急性缺血综合征患者需要长期 用药除一般的禁忌症外,对所有的其他需要控制心绞痛、心律或血压时应予使用; B 方案(2) 血压控制(Blood pressure control) :目标<140/90mmHg糖尿病患者降到 130/85mmHg 以下,伴有肾脏损害或有蛋白尿的患者(24h 尿蛋白>1000mg)就控制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性白血病类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